舆情分析心得式论文

“基于工作坊的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科研实践教学研究”阶段论文

摘要:经过半年多的舆情分析写作,从最开始的生疏到慢慢摸索到逐渐熟悉。这个过程中,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搜索舆情热点、进行舆情分析、整理网友观点等相应知识,也让我对舆情及研究生科研实践有了新的、更加具体深入的了解。本文从对舆情分析的认识、舆情分析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舆情分析工作中的体会三个方面阐释了我对舆情分析的理解以及本阶段舆情工作的感悟。

关键字:舆情分析;问题;体会

一、网络舆情与政务舆情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于互联网上。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大网民社会参与意识的提高和一些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的发生,网络舆情爆发了巨大的能量。特别是借助微博的兴起与发展,网民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发布消息,每条最多140字。微博即时、快速、便捷和快速传播的特性,进一步推进了网络舆情的发展,微博上的舆论也成为了网络舆情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

在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社区论坛、博客、微博等,其特点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网络舆情的自由性。

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由于互联网的匿名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

2、网络舆情的交互性。

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讨论更广泛更深入,网络舆情能够得到更加集中的反映。观念和情绪心态。

3、网络舆情的多元性。

网上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确定往往是自发、随意的。从舆情主体的范围来看,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从舆情的话题来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舆情来源上看,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

4、网络舆情的偏差性。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

5、网络舆情的突发性。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

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同时,各种渠道的意见又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所具有的特性又使得网络舆论的自由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比如一些网民通过网络散布谣言、披露隐私、进行偏激和非理性的谩骂与人身攻击。由此可见,网络舆情已然成为影响社会持续有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因势利导,提高新形势下舆情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是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与严峻挑战。

政务舆情是指公众对于政府的决策、执行、监督所持有的普遍社会态度。政务舆情也有自身遵循的规律。客观性,政务舆情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我们收集不收集,掌握不掌握,反映不反映它都每时每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普遍性,政务舆情贯穿于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伴随着公权力的行使,政务舆情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演进性,政务舆情要随着行政行为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时效性;集中性,政务舆情集中在热点话题,集中在与群众利益相关性强的重点领域;效应性,政务舆情会对行政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积极或消极地影响。

在复杂的社会舆论场中,树立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良好认知,是各种政府传播活动的内在诉求。引导舆论的前提是掌握舆情,建立科学的舆情分析机制,形成舆情监测、分析、预警的制度化安排。

二、舆情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

在半年多的舆情分析写作中,由于之前了解较少,刚开始遇到了不少问题。之后的不断调整,也给我的舆情分析写作带来了一些困惑。

1、网友观点杂乱无章,较难整理且不易搜集。对于政务舆情来说,有很多重大新闻,由于较为正面且带有宣传性,很难获得网友的关注。这就为搜集网友观点带来了困难。

2、媒体报道大多雷同,且多转载、少分析。在舆情搜索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发现对于某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只有一两家媒体,尤其是纸媒进行详细报道。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大多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倾向于转载纸媒报道,千篇一律。同时,在报道说明新闻事件后,很少有媒体跳出来对此进行专门地分析、评论,而有时候在引导舆情走势方面,适当的评论分析是极其重要的。

3、对于负面新闻,网友反映过于激动,围观现象明显。在舆情分析写作中,整理网友观点时发现,对于负面新闻,网友评论较多、互动热烈。主要表现在集体点赞、排队嘲讽、列队围观等现象。这说明现在的网友偏重于负面、猎奇、趣味性新闻,且观点表达也存在肤浅、混乱等问题。这个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力求理清其中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三、舆情分析写作工作的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对舆情分析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同时舆情写作技能也需要继续训练。提高舆情信息质量,是体现舆情信息工作地位、作用和价值的内在要求。确保舆情信息数量,不断提高舆情信息质量,是舆情信息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努力方向。对具体工作部门和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来讲,要切实提高收集、加工、编写、报送信息的质量,除了增强工作责任感,明确工作目标和原则要求,加强制度建设等以外,还要在开展舆情信息深度分析、加强舆情调研工作、提高信息编写处理能力、处理好工作中的几个关系等方面下功夫,这对提高信息的质量,同样至关重要。

1、加强舆情信息深度分析。

开展舆情信息深度分析,是提高信息质量的基本途径,是推动舆情信息工作上台阶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把握好舆情分析的重点。围绕各方面比较关注、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事件,着重分析研究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舆情。其次,要掌握舆情分析的科学方法。注

意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揭示舆情的根本特征和内在规律,提高舆情分析的水平。再次,要坚持开展经常性的舆情分析。把舆情分析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性、综合性、阶段性的舆情分析,以此确定舆情信息收集报送的内容重点和工作的主攻方向。

2、增强工作主动性,适应舆情信息的新特性。

当前,社会舆论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只有提高创新意识才能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从而掌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主动权。在平时工作中,除了完成自己应当的任务外,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去搜索、了解更多有关舆情信息的知识,把舆情分析培养成日常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舆情搜索、舆情分析、舆情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对于舆情信息的敏感度。

3、提高信息编写处理能力。

有了好的信息素材,还需要进行文字的编辑处理和观点的提炼加工,才能成为一篇好的舆情分析。因此,提高信息的编辑处理加工能力,对提高信息质量也很重要。首先,要明确舆情信息的结构要素。一篇完整的舆情信息,就其总体而言,应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基本要素。其次,要把握好不同类别信息的编写要求。通常来讲,根据内容、性质和编写要求的不同,舆情信息大致可以分为:“动态类”舆情信息、“经验类”舆情信息、“分析类”舆情信息、“调研类”舆情信息等不同类别。对不同类别的舆情信息,要按不同的要求去编写。

——汪雅倩 新闻学 1302020xx

 

第二篇:产业分析心得范文

實踐大學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產業分析』講座課程 心得紀錄表 班級:國三甲

學號:XXXx 姓名:黃xx日期:10/3

演講者姓名:

講題: 銀行產業分析

心得紀錄:

銀行產業分析的這節課讓我更客觀的了解到整個台灣銀行業的

發展狀況。本節課藍老師從以下幾點進行了分析:

1,銀行的主要業務

2,銀行產業的重要性

3,台灣銀行的數量

4,銀行的世界排名

5,銀行的財務結構

6,銀行的產業特征

7,銀行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這個七個方面讓我知道了台灣銀行數量眾多,但總體的基本不

大,達不到世界級大銀行,我覺得這個本身除了銀行自身的發展以外還跟整個台灣各個方面有關係,台灣整個地區面積小,人口少,市場小,整個彈性的需求就減少了,加上銀行眾多分割市場資源。在整個行業的發展,為了在小蛋糕中分得一杯羹,各銀行相互競爭,也可能導致各個銀行之間不良的競爭,這也可能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個人覺得如果要促進整個台灣銀行業的發展的話,首先要整合整

個台灣的銀行產業,把各個銀行進行整合和合併,雖然這個看起來困難重重,但是我覺得這個是台灣銀行要走向國際舞台的必由之路,沒有雄厚的資金,在國際就沒有話語權。還有一點就是台灣當局要支持銀行的發展,給予政策的優先通道和政策的保護,我們都知道銀行在一個的銀行在一個地區或者國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政府相關的保護政策能一定程度上調高存款利率,吸引更多的人存款,讓銀行有更多的資金去運作,促進銀行的規模。

再來讓我深有體會的事銀行業的整體特征就是高風險,高槓桿。我們知道在一般行業中資產與負債的比率都在一比一之間,而銀行的比率就是在十四點七比一,如此高風險的行業也註定它在管理中的風格要有嚴格的風險管理來把風險降到最低化。高風險的銀行也要求銀行要有重視內部的管理,把銀行分為前台,中台,後台,這樣按嚴格的操作程序和流水線的操作,各個員工各司其職這樣能把整個行業的風險降到最低。

通過這次老師的分析,讓我對銀行業有更清楚的認識,在很多人看來他們光鮮亮麗的背後也是要承受很多不為人知的壓力的。所以這對我們以後擇業也有很多啟示,我們不要光看這個行業的薪資和待遇,還要看看我們是不是真的適合這個行業,我們能不能抵住來自這個行業的壓力。不要人與亦云,要認清楚自己的長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行業和自己最喜歡的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