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心得体会

从《论语》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 读《论语》心得

莱阳市白藤口小学 房师革

电子邮箱:sdlybtk@163.com 联系电话:158xxxxxxxx

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直以来不断在提醒自己要挤时间看看书,可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事牵绊,直到今年暑假,才终于拿起了放在书架上的被搁置多年的《论语》。

读着这些熟悉的文字,一种淡然浮上心头。《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即使是现在,他的很多教育观念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

1.反思是一种人生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意思大家都明白。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真正的哲学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义,他们把这种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还重要。在对人生的不断反省中,他们认识了生命的价值。与西方不同的是,论语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不是如苏格拉底所说“关心自已的灵魂”,也不是在上帝面前忏悔自己与生俱来的原罪。在儒家的思想中,并没有

一个万知万能的上帝存在,生存、生命、自然是和谐而美好的,人本身没有罪孽可以忏悔。因而,它所关注的是现实性的,是人与人群之间的纽带,是建立合理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的大视野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君子日参省乎已,刚知明而行无过矣”,反思自己的目的,是为要达到知行合一,说穿了,是一种生存智慧,行动智慧。在教学中我们不也是常常这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么?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得以及时学习,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行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则深思,存在问题就修改,找到经验就升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我们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你可能在灯光下静静深思,也可能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我思故我在,吾日三省吾身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更还多了一个头脑!

2.自信是一种坦然。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自信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立世的重要意志品质之一。特别是正处在心理生理发育期的学生,更是要从我们这里学习、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时会从教师的言行中去感染和影响他们,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做到了约制。自信是一种内在的东西,需要由你个人来把握和证实,要善于肯定自己、激励自己。与成功一样,强烈的自信并不是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需要有个过程,要善于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突破和成绩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充

分肯定它,适当奖励一下自己,鼓励自己再加把劲,这样就能得到一点自信。在建立自信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勇气面对别人的讥讽和嘲笑。自我激励的办法之一,是运用临时性的激励办法。学会自我激励,要给自己一个习惯性的思想意念,如果你在内心经常存有失败的念头,你便已经输掉了一大截。相反地,倘若你对自己充满信心,要把每一次进步都看成是一种成功,而每一次成功都会增加信心,都会有助于主宰自我的意志与习惯的形成,那么即使面对逆境,也能泰然自若。换言之,自信是力量增长的源泉,它能助你与成功同步前进。让我们多多肯定自己,多多肯定学生吧,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3、快乐是一种境界

快乐是一种境界。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反观现在社会,做教师这一行,不正是一个清贫的职业么?高尚的职业荣誉感不能改变囊中羞涩的现实,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又使我们对孩子们欲罢不能。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便意味着我们选择了清贫,但不代表我们不能选择快乐。回头看看我们所处的世界,五光十色,诱人心志

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尘世不动摇,置身名利不追逐的人又有几个?可是这以名利做曲,以声色为水酿造的欲望之酒,能让人得到一时的虚名,却能让人失去更多。倒不如淡然平和让自己心情开朗来的更实在。一个人的“淡泊之守,必须从浓艳场中试来”。真正的恬淡不是未经世事的苍白,而是经历之后不贪浓艳之心的有内涵的淡然。我们可以做的是在清贫的生活中保持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内心依然快乐富足,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由内而外自然流露出自信心。现代教师不正是应该如此吗?

4、启发是一种动力。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

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5、评价是知识的升华。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天,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第二篇:读《论语》心得体会

花墙子小学 续得前

一直以来不断在提醒自己要挤时间看看书,可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事牵绊,直到前些日子,才终于拿起了放在枕边的被搁置多时的《论语》。

读着这些熟悉的文字,一种淡然浮上心头。《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即使是现在,他的很多教育观念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

1.反思是一种人生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意思大家都明白。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真正的哲学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义,他们把这种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还重要。在对人生的不断反省中,他们认识了生命的价值。与西方不同的是,论语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不是如苏格拉底所说“关心自已的灵魂”,也不是在上帝面前忏悔自己与生俱来的原罪。在儒家的思想中,并没有一个万知万能的上帝存在,生存、生命、自然是和谐而美好的,人本身没有

罪孽可以忏悔。因而,它所关注的是现实性的,是人与人群之间的纽带,是建立合理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的大视野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君子日参省乎已,刚知明而行无过矣”,反思自己的目的,是为要达到知行合一,说穿了,是一种生存智慧,行动智慧。在教学中我们不也是常常这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么?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得以及时学习,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行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则深思,存在问题就修改,找到经验就升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我们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你可能在灯光下静静深思,也可能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我思故我在,吾日三省吾身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更还多了一个头脑!

2.自信是一种坦然。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自信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立世的重要意志品质之一。特别是正处在心理生理发育期的学生,更是要从我们这里学习、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时会从教师的言行中去感染和影响他们,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做到了约制。自信是一种内在的东西,需要由你个人来把握和证实,要善于肯定自己、激励

自己。与成功一样,强烈的自信并不是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需要有个过程,要善于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突破和成绩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充分肯定它,适当奖励一下自己,鼓励自己再加把劲,这样就能得到一点自信。在建立自信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勇气面对别人的讥讽和嘲笑。自我激励的办法之一,是运用临时性的激励办法。学会自我激励,要给自己一个习惯性的思想意念,如果你在内心经常存有失败的念头,你便已经输掉了一大截。相反地,倘若你对自己充满信心,要把每一次进步都看成是一种成功,而每一次成功都会增加信心,都会有助于主宰自我的意志与习惯的形成,那么即使面对逆境,也能泰然自若。换言之,自信是力量增长的源泉,它能助你与成功同步前进。让我们多多肯定自己,多多肯定学生吧,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3、快乐是一种境界

快乐是一种境界。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反观现在社会,做教师这一行,不正是一个清贫的职业么?高尚的职业荣誉感不能改变囊中羞涩的现实,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又使我们对孩子们欲罢不能。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便意味着我们选择了清贫,但不代表我们不能选择快乐。回头看看我们所处的世界,五光十色,诱人心志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尘世不动摇,置身名利不追逐的人又有几个?可是这以名利做曲,以声色为水酿造的欲望之酒,能让人得到一时的虚名,却能让人失去更多。倒不如淡然平和让自己心情开朗来的更实在。一个人的“淡泊之守,必须从浓艳场中试来”。真正的恬淡不是未经世事的苍白,而是经历之后不贪浓艳之心的有内涵的淡然。我们可以做的是在清贫的生活中保持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内心依然快乐富足,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由内而外自然流露出自信心。现代教师不正是应该如此吗?

读书让我们明智,学习让我们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乐趣的一部分。不想标榜自己有多么的淡泊名利,毕竟我只是俗人一个。只想平静的面对虚名利禄,以古以镜不断学习,做到“守节声色场,安志纷闹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