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评优课总结

评 优 课 总 结   2011.3

历时3周的教学评优活动结束了,从活动的情况看,教师积极参与(从思想上重视,认真准备等),学校周密组织(学习新的课堂评价标准,确定评优的主题,合理安排等),效果不错。

一、   教师抓住了高效课堂的核心 

1、“教师关注学生:学会 会学 愿学 乐学”,具体说就是教师看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发挥情况展开教学活动(根据学情定教情),

2、“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导演 指导 引导 帮助 合作”,

总之,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教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把时间还给了学生。

二、   白板、互动技术使用水平大幅度提高

课堂上教师白板、互动的使用情况有了质的飞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聚拢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学生精力流失,课堂40分钟学习时间最大限度充分利用,(1、学生使用技术的培训教师应加强,防止因学生使用不当影响教学效果。2、另外部分教师的技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锻炼提高。3、再有学校想办法解决幕布不清现象)

三、   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

今年的评优课堂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要求要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发展,把握好习惯养成度)

四、   教师思想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职业倦怠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

积极准备:学习、备课、试讲,教具准备充分,电教技术学习使用…..

学科教学特色显示明显:语文学科读写结合意识,语文阅读训练意识;数学学科在生活情景中学习,在问题情景中学习,在探索、研究、实践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英语学科80%教师的专业素质很高,注意创设语境,夯实基础,关注全体学生学习情况,(语言实践活动力度有待加强)科任教师学科特点凸现不错,(学生学科基本素养的长期培养训练力度应加强)。

五、   评优工作后的思考

1、        优课率的思考

教师队伍建设按学科分析

语文团队

数学团队

英语团队

科任团队

体育团队

教师队伍按年龄结构分析

5年教龄以下教师

6……15年教龄教师

15年教龄以上教师

教师再提高,再培养的问题值得深思 目标规划

2、        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考,对我校教师状况应抓什么

(卢志文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杨主任北京教育上的发言)的解读

5年教龄以下年轻教师通教材的能力,

15年教龄以下中年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的能力

15年教龄以上的中年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能力

区校两级骨干教师带徒方式创新

教研、课题研究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作用最大化

电教手段在课堂的使用(恰当)

备课方式?学习方式?培训方式?

主题明确 大家认真准备

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关注学生明显发生变化

信息化手段应用效果明显,突出交互白板和互动反馈技术;语文体现读写结合,数学分层测试卡有效,英语突出当堂口语交际训练,科任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整体效果明显

学生参与 学习过程

积极评价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问题:

1.课堂关注需要更全面,关注班级后进生的学习状态,

2.课题研究应该常态化,注重积累和经常性的交流沟通,提升团队的资源共享力度,力求优化。

3.关注课标有了很大进步,但年轻教师应以课标要求,过好教材关。把握好各段的学科教学要求,稳妥落实于课堂之上。

4.在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方面,还有待研究,时间、机会等能不教师讲的一定要让出来,而学生理解表述有困难时,教师更应及时提升总结,引领。

5.理念和意识上都要努力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孩子以学习的安全感。比如:“谁给我说说”(应该是谁愿意为我们大家讲一讲,帮我们解答一下等)之类的话今后应避免。

    日后侧重发展的关注点:

教师发展

高效课堂

学生发展

学生习惯的培养

 

第二篇:评优课总结

评优课后的自我总结

紧张的评优课结束了,以前从来没有感觉过上好一节评优课是这么的难,但这次的经历,却使自己感触颇多。

一基本过程:

本节《力的合成》重点介绍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定则是矢量运算的

工具,故本节内容在力学部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刚刚升上高一的学生来说本节确实是一大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掌握这一重要章节,将是本节课的首要目的所在。

高中的课,我认为最应该注意的就是整节课的逻辑性,要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关联的整体,而不应该把它教成教材知识点的罗列,这种讲课的方式不适应高中的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会变的枯燥。所以,在力的合成这节课里面,我抓住等效替代的思想,先讲初中学的串联等效,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脱口而出力的等效,继而引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有了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为了解决问题的方便,必然要学会如何在保证等效的情况下求几个力的合力,自然又引出了力的合成的概念。在下面的环节中,我先同学生共同复习了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这是初中的知识,在这里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接着一句“互成角度的力是否满足代数加减的关系呢”引出了教学的重点: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在课程准备时我遇到两个难题。

我采用的试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试验自己的出结论,但是如果全部放开让学生自己看着试验仪器全部自己想怎么做,害怕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对教学时间的把握和整体的设计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情况就是放的开,收不回来。在这个我认为的难点上,我决定采取诱导的方法,通过一个小的演示实验的初级判断,引发学生的等效思考,通过观察仪器,实验设计方案。第二个问题就是,做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并不能说明问题,在物理学的科学探究中要做大量的试验,如果结论在不同条件下还具有可重复性,这是才能说明自己的猜想或是结论的正确性,课前准备是我认为一节课如果要给学生一个整体的知识,就没有完整的时间去进行哪怕是第二次试验探究。在这个问题上,经过指导老师许勤老师的知道,在这个地方我可以选用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自己体会到这种可重复性。这样就完美的解决了时间与物理探究思想的冲突。讲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就立刻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共点力这个知识点如何才能加入到整节课的这个逻辑思维里去,而不是把这个知识点简单的罗列、从而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使用的条件。这又是我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在讲课一开始就把共点力的知识点讲了再讲力的合成,还是讲完力的合成,再讲其合成的条件?最后我选择了后者,利用中间的引导过程。比如给出引导习题,两个力的合成,进而提问学生三个力多个力如何合成,是不是都能合成,引出条件。学完规律应用——解决问题出现问题——规律的使用条件,按照这个思路我很好的把共点力的知识点加到我的逻辑线里面去了。

二.自己的重要收获:

1.为了能把评优课上好,最初自己就给自己套上了重重的枷锁。越想把课上好,教学思路却越狭隘。脑海就好似抑住了,停滞不前。但是,杨老师和我们物理教研组的老师们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几次的试教过程中,他们不厌其烦的听、评,为我出谋划策,使我柳暗花明。这令我感到集体蕴涵的力量是相当大的。大家的坦诚布公令我受益匪浅。后期的准备工作,更是大家的帮忙才使我有了上好课的保障。

2.基本功的匮乏。教师基本功是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在评优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不扎实,课堂中言不能够明其志,写材料时笔也不能成其文。而且在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的调控能力等方面都有相当的不足。需要不断的加大训练。

3.综观本次评优,自己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运用图片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动口,拓展知识,使学生尽情地投入学习,并会仿照,最后达到熟练运用。同时还创设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竞争,把激励和竞争带进课堂,形成了较开放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自己也取得了一点收获。在整个评优过程中,自己一次次的教案修改、试教,以及自己制作教学课件,都对我的教学起着促进和激励的作用。其实最重要的是自己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教学需要艺术,需要机智,需要创新,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