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随着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悄然发生变化。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中 “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现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做以下总结。

一、建立有序的规则

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闹的场面。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忙而无序”。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那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推辞,谁也不愿先发言;有的小组干脆借机闲聊、说笑。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活动的规则。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出以下较为有效的做法:

(1)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做到积极动脑思考,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听清别人说话的意思,学会尊重别人;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除了组长,还要有记录员和汇报员。各班的小组长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主要职责是对本组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认真有序地开展交流讨论、合作

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则进行归纳总结后代表本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二、选择恰当的时机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或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都是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所以我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课题导入时开展合作学习

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有差异,因此对物质的特性认识就有不同,所采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但大家在一起讨论后就可以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2)在出现疑难问题时进行合作

在教学过程遇到一些是而非是的问题,这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虽然这样可能是多花了点时间,但会突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经过辩论得出的答案学生记忆会更深刻。如在教学“船从河里开到海里”这一典型题目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3)答案不唯一或开放时要组织合作学习。

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小组成员各抒已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三、要有足够的小组活动时间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如果出示问题后未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开始合作学习,而且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这时学生还未进入主题,所以小组活动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在后来的实践中,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感觉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

四、评价和奖励方式多样化

小组汇报员在代表小组站起来发言时,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似乎不是代表小组意见,而仅仅是个人看法。教师的评价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容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今后在评价时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的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要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精神、物质上的多样化的奖励。“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小学数学复习课模式总结

李淑霞 南岔区东方红小学

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常以记忆作为复习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三是以大量的机械操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与形式。这样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查阅大量参考书与收集式题上,学生时常感到疲惫不堪。为此,本学期学校组成了远航队数学教学团队,根据全组的努力,理论联系实际,又根据课堂实例,结合人教版教材的使用和教学实践,我组的数学教师对复习课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我们在确定一节复习课的复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有度,还要考虑出示复习目标的艺术,掌握目标出示的时机。出示复习目标视需要而定,可直接用小黑板挂出,也可以师生认标或学生之间认标。无论哪种方法揭示目标,最终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提出。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带着目标学习。有了方向性,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四:

1、促进知识系统化。

2、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理清知识来龙去脉,构建知识体系,做到“竖成线、横成片”,3、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整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4、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能力。

之于以上复习课教学目标的四点认识,本着“朴实、厚实、扎实”的设计原则,我们总结了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

二、模式结构

㈠、自主预习阶段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课前布置复习任务。

㈡、梳理构建阶段

1.导入揭题,明确目标。

2.交流回顾、调整起点。

3.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㈢、训练提升阶段

4.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5.目标反馈,课堂小结。

三、小组合作,看书整理。

传统复习课,教师往往把目标定位在“查缺补漏”上,因而呈现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题目。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因而,要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按照这样的模式,我组邵老师讲了《量的计量》一节复习课,效果较好,通过课堂实例他总结了一些有效方法。

首先,是如何分组,班级学生每四人为一组,每组组长、副组长兼记录员各一名,两名组员,组长、副组长任命班级有能力,成绩好的学生。分别带一名较弱学生,同桌之间一好一差相互搭配。

邵老师这节课提前布置了复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和复习本节课内容,并通过四人合作解决了质疑。在课上第一个环节是导入课题,然后检查复习情况,学生汇报了在复习时遇到的困难,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了质疑。每位学生课后梳理了这部分知识,按要求小组合作交流。小组活动时,要求以组长、副组长为核心,及时关注本组另外两名组员,每组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解决,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整理情况,在汇报时,每组之间相互补充。

其次,整节课贯穿于比赛的形式,只要学生回答对了问题就可以给本组加2分,部分例题都由学生讲解,在习题设计上,设计了八道必答题,必答时组员如果答的不对,小组之间可以二次补充,如果还答不对就变成了抢答题,二十四道抢答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先举手的优先答,每题1分,一道改错题,两道应用题。做应用题时,小组之间相互检查,每组最后向老师汇报结果,题量大,担心完不成任务,但我通过了组与组之间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大家真正的和自己所在的小组绑在了一起,知道了相互帮助、团结的重要性。做一部分习题后,每组记录员开火车形式向大家汇报本组得分情况,最后得出总

分,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以适当表扬或奖励,并让本组向全班介绍经验。通过这种方法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教学任务,每位学生都很轻松、快乐的学会了知识。 最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当补充。

。三、类化练习,拓展创新。

复习课的功能要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因而,练习除有一定量的要求之外,更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1、比较鉴别练习。在历届知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要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地,多种形式的习题,达到鉴别分化的目的。

2、综合性练习。要求学生能通过题目的解答,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能力。

3、探索性练习。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4、开放性练习。传统复习课提供给学生的大多是一些封闭性题目,思考空间小,思路狭窄,设置开放性练习,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

5、解决问题练习。要求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合理选择信息、抽取问题实质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还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