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与社会调研方法复习总结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社会现象。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任何与人们的社会活动相关的现象。大致包括社会、社会中的个人、群体、组织、阶级和阶层、社区、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社会秩序等。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问题。

(一)奥古斯特·孔德(179—1857)

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二)赫伯特·斯宾塞(182——1903)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围绕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两个方面展开,他认为社会学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社会有机体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原理。前者是社会结构的原理,后者是社会运动和发展的原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讲学,提出群学;严复翻译斯宾塞著作

20世纪xx年代,厦门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设立社会学系,19xx年,设立社会学的学校达21所 晏阳初 吴文藻 费孝通 孙本文 瞿秋白

19xx年,取消社会学

19xx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社会学研究所

社会学研究方法

(1)从研究性质分:

定量研究:用能用数字度量的变量来描述或解释现实。

定性研究:以准确的词语形式,而不是数字的度量的形式来描述或解释现实。

(2)从具体操作方法上有:

1、调查研究法2、实验法3、观察法4、二次分析5、比较分析

社会学研究中的常用概念:

社会学的概念就是一种概括,一种对同类事物或过程的标识方法。

变量:那些随时间和地点、或因人或群体而变化的事物的概念就叫做变量。

经验概括:对由经验数据证实了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关系的一般阐述。

理论:指对观察到的变量间的一种关系或一系列关系的全面综合性解释。

社会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及道德问题

1、客观性。2、价值中立。3、社会研究的伦理问题

社会学的特性:①科学性②系统性③综合性④现实性

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环境以及人和人之间有机结合而成的共同体。

社会的功能: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导向的功能;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地缘、业缘关系。

社会关系:是一个社会总体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关系的总称。其中,生产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它最终制约着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流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

(1)日常生活中人们挂在嘴上的“社会化”是:将某种事物推广到社会上去,例:“环保意识要社会化”。

(2)一件产品中凝结着多人的劳动:“社会化生产”。

人有两重性: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化: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成为社会一分子的过程。

社会人:组成社会并在社会中活动的认同一定文化、遵从一定社会规范的社会行动者。

人的社会化的内容:(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 (3)学习社会规范

社会化必备的外部社会环境条件是指影响和作用于个体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全部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大众传播媒介、工作单位

社会化的进程(埃里克森的8个阶段): (1)婴儿时期 (2)幼儿时期 (3)学前时期 (4)学龄时期 (5)青少年时期 (6)青年期 (7)中年期 (8)老年期

角色:某种与社会结构中的社会地位想一致、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性期望的体系。 ①它是社会对在一个群体内或社会中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所期待的行为。

②是一个地位或身份所要求的规范总和。

地位:个人在某时某一体系中所占的位置,即个人在社会里所占据的社会空间

从不同角度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以下不同类型

(1)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途径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先赋(先天性和制度性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先赋角色又叫归属角色,指人们与生俱来或在其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获得的角色,自致角色又叫成就角色,指人们在后天的活动中经过自学或努力而获得的角色,例:科学家、教授、司机等。

(2)根据角色规范是否明确,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规定性角色: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比较严格而明确规定的角色。

开放性角色: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没有严格而明确的规定,角色扮演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待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它也有制约,但这种制约是非强制性的,主要受习俗、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制约。

(3)理想角色:被期待的、比较理想的行为规范体系就叫做理想角色。

(4)实际角色:人们在实际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时,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称为实际角色。

角色扮演:就是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规范去活动时,就是角色扮演。

角色的扮演常常经历三个阶段:

1、了解角色期望,即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的期待和要求。

2、角色领悟:又叫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其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3、角色实践,又叫角色行为,是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或活动,是角色领悟的发展,角色领悟是一种个人观念,角色实践则是个人的社会行为。

社会群体:彼此有持续交往并由某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人群。 (1)社会群体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3)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4)群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和行动能力

群体分类:按规模:我们以大小为标准分析大,小群体;以成员之间亲离程度为标准分为初级、次级群体;以成员身份归属划分分析首属群体和参照群体;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血缘地缘业缘;以群体界限为标准分析内外群体。

群体的形成原因: (1) 工具性需要,指群体可使我们完成一件个人单独难以完成的事,许多工具性群体是十分必要的。 (2)表意性的需要: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感情上的需要,这常常是为了相互的支持和完全的自我表现。

形成群体的条件:①接触机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才接成群体,但人要相互吸引必须有个先决条件,这就是接触的机会。 ②成员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属性,即具有共同点。

初级群体的类型:家庭、邻居、朋友

家庭演化的四种形态:血缘家庭。 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文化是由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

文化的要素主要为3个:(1)符号,定义和价值观,这些是用于解释现实和确定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包括语言和符号。(2)规范准则。对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应该怎样思想,感觉和行动作出的解释。包括习俗、道德、宗教和法律。(3)物质文化——实际的和艺术的人造物体。包括:机器、工具、衣服、房屋等等。

文化的功能(1)文化促进了人体生物进化。人脑越来越发达、人手越来越灵活。(2)文化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符号,指能有意义地表达某种事物的任何东西。 (1)传递和保存复杂的信息。(2)借助符号人类可以创造文化和学习文化。(3)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

语言是最重要的一套符号。狭义:限于口语、文字;广义:各种姿态、如眼神、手势、以及一切有意义的动作,即无声语言,也就是符号构成的意义世界;语言反映现实并塑造现实

规范:社会学家把对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应该怎样行动、思想和感受的期望叫规范。 包括习俗、道德、宗教和法律。

物质文化就是文化的物质形态,如机器、书籍、衣物等。

文化震荡: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所在社会的文化薰陶,潜移默化,不知不觉间接受了一些基本的假定前提和价值观念,由于这些东西从未受到过挑战,因此默认它们是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但当我们走到一个陌生的社会,发觉那里的生活方式与当事人与自己这些自幼接受的东西大不一样时,经常会产生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甚致在心灵上产生很大的激荡,这就是文化震荡。

文化震荡的程度,一方面受文化差异的程度影响,文化差异越大,震荡越大,另一方面受个人的背景因素影响,个人所学的文化越单纯,过去接触其它文化的经验越少,文化震荡越大。

社会互动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通过接近、接触等方式而发生的交互作用的过程。

社会互动的基本方式:暗示与模仿;竞争与冲突;顺应与同化;合作

集体行为又称为集群行为、集合行为等。集体行为就是指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来说是自发的、无组织的群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集体行为的类型:群众、大众行为、信息传播中的集体行为

社会组织管理的划分为两大类:集权式和分权式(即家长制和科层制)。

社区:一种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 密切、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一团体,并不是根据自己意愿的选择,而是因为生长在这一团体里。村庄、案镇、街道、城市的一个市区或一个郊区、甚 至整个城市等等,都是在规模上大小不一的社区。社区就是地方性社会或地域群体。

社会阶层的形成原因: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机会和能力的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不同的等级。社会资源包括:(1)物质资源(如:财富);(2)关系资源(如:权力、声望);(3)文化资源(如:知识、教养)。

社会不平等,就是一个社会中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个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和等级层次。

社会不平等的分类:1、法律不平等和事实不平等;2、先天不平等和后天不平等

社会不平等主要有三个方面:财产、声望和权力。

社会流动的原因:自然环境变迁;人口或生育率变化;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变迁

社会流动反映着中国社会的结构待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行政因素是影响中国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第二,户口对社会流动具有重大的制约作用。第三,“单位制”中用人制度的亲缘化倾向对于社会流动存在着不利影响。我国长期实行的“单位制”的用人制度,具有明显的亲缘化倾向。

社会控制:是社会对个人或集团的行为所作的约束。

社会控制的特征:普遍性、阶级性、统一性、强制性

社会控制体系:一、政权、法律与纪律;二、习俗、道德与舆论;三、宗教

越轨行为的范畴

定义:越轨行为就是指人的行为脱离了社会正常轨道,超越了社会规定的行为规范,并为大多数人所非难和反对的行为。 (1、越轨行为是随着社会规范和文化类型的不同而变化的。在一种文化中被认为是越轨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被认为是正常的行为;2、越轨行为还固不同阶级的不同价值观念而有所不同。一个阶级认为是越轨的行为,另一个阶级则认为是革命的行为;3、越轨行为还随着法律规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美国,饮酒有时被认为是越轨行为,有时被认为是正常行为。这种变化完全是由法律对这种行为有不同的规定所引起的。)

 

第二篇:社会学复习总结

社会学高分复习资料

1.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从出生到青年阶段的社会化。这一阶段的基本内容有:(1)学习盛会哦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

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

2.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1)规模较小,初级社会群体一般规模较小(2)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出其社会群体成员间主要的互动方式是面对面,直接的互动(3)人际关系亲密,在初级社会群体中人际关系比较亲密(4)非正式控制。

3.韦伯的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认为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三重标准:财富是社会分层的经济标准,权利是政治标准,声望是社会标准,上述社会分层的标准有时是相互联系,有时是可以转化的,但三个标准又是相互独立的,每一个都可以单独作为社会分层标准,这种相对独立性并不意味着任何情况下三者都同等重要。

4.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1)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基础组织组织起来的人群(2一定的地域界限(3)共同的社会生活(4)社会文化(5)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5.“社会”理论对越轨行为的社会学解释:

6.影响人们社会流动的因素:(1)社会及结构的性质(2)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3)教育的普及和发展(4)家庭背景(5)社会网络资源

7.社会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1)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2)确

定的目标(3)规范性的章程(4)权威的领导体系(5)物质基础

8.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1)城乡对立——城乡差别——城乡融合 9.

10.结合实际简单论述我国目前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

1.破坏性:房价持续走高,超出了人们平均工资水平,然更多的人成为房奴同时给青年一代悲伤了沉重的负担。给人们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载入腐败问题很多政府部门拿着人们缴纳的民脂民膏不为人民服务还处处刁难人们,贪污成风,成为极具破坏性的社会问题,它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正常发展。

2.普遍性:和所有国家一样,我们同样面对在这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人口增长等问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对人与自然环境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的问题,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利于社会发展,不过任何国家都是在不断解决社会问题忠不断发展的。

3.复杂性: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比如城市自行车被盗问题,必然会牵扯到城市治安问题,由此又涉及流动人口问题、户籍制度问题、公房出租问题等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