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告总结

讲座报告总结————如何开展讨论课

我于20xx年x月x日在图书馆报告厅聆听了老师关于讨论课的讲座,听完讲座后有非常多的感悟。

大凡已经进入大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 首先,你不必考虑"学什么"。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各科新书就会及时送到你的手中。书本就是要学的东西,难道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既然我们(当然包括我们的父母和相当数量的教师)只关心那些大家都必须学的东西,那么科技人员人好割舍自己的兴趣,任个性特长、潜质潜能消磨殆尽。 你也不必操心在什么地方跟谁学。学校、教室、课桌就是学习的战场。方寸之地,流失十几年的岁月,常常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古训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先生于我,必先学于我,凡事依靠老师,凡疑只问老师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既然我们将自己封闭,那么只好远离火热的生活和社会,任眼界日趋狭窄,实践能力难以形成。 当然,也没有太大的空间让你去思考"怎么学"。自打背起书包上小学起,学习的程序就被固定下来。上课、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考试??优秀学生不断介绍"怎么听"、"怎么练"的经验,老师天天练习"

怎么考"的基本功。知识再加上老题多年"应试经验"意吃别人嚼过的馍,那就不能品尝探索和发现的快乐。以上就是同学们目前学习方式的粗描。当然,这并不说明接受式学习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是说上了大学的我们是否还应该保持这种学习模式,显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大学生活和以前的初高中生活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老师也不再向以前那样管着我们了,所以这就得靠学生的自主性了,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性学习方式就产生了。

组合作学习是根据一定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一定形式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中,有五个基本要素:

(1)积极的相互依赖——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即除非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学习获得成功,否则该成员自己的学习也不算成功;

(2)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成绩记录;

(3)面对面的建设性的相互交流——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

(4)小组合作技能——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5)小组的自我评估——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是否良好,并明确以后应怎样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和步骤。

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udents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简称STAD):在STAD中,学生被分成45人学习小组,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性别、种族等方面具有异质性;教学程序是先由教师授课,然后学生们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互助合作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教内容,最后,所有学生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此时,不允许他们再互相帮助;学生的测验得分用来与他们自己以往测验的平均分相比,根据学生们达到或超过他们自己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计分(也叫进步制),然后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分数相加构成小组分数,整个小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各个成员总的提高程度;

(2)小组游戏竞赛法(team—games—tournament,简称TGT):TGTSTAD一样的教师讲授和小组活动,不同的是它以竞赛代替测验,在竞赛中,学生们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每个同学的竞争对手是在学业成绩方面和他程度相似的其他组的同学,与STAD相同,整个小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各个成员总的提高程度;

(3)切块拼接法(Jigsaw):在切块拼接法中,首先将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中,并且将所要学习的内容也分成几部分,小组中每人负责一个部分,然后,各个小组中学习相同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expert group),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要学习的那部分内容,直至掌握,接着这些学生分别返回各自的小组,教同组其他同学他所负责的那部分内容,最后,进行个

(4)共学式(learning together ,简称LT):要求学生在4—5人异质小组中学习指定的作业单(assignment sheets),小组共交一份作业单,依小组的成绩给予表扬和奖励,这种方法强调学生共同学习前的小组组建活动和对小组内部组员活动情况的定期讨论;

(5)小组调查法(group investigation,简称GI):这一方法主要有四个阶段,阶段一:选题并分组,首先,教师向全班提出一个宽泛的总问题,然后让学生列举自己要调查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删除重复的子问题,并加以归类,然后让每个学生选择参加研究某一个子问题,参加同一子问题的学生自然成组;阶段二:小组调查设计,各小组通过讨论确定调查活动的过程,进行任务分工并实施,教师在此期间提供帮助和指导;阶段三:小组总结报告,每个小组做一下介绍或展览,向全班交流他们的发现;阶段四:开展评价。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组织前提。通常情况下,合作学习小组由2-6名学生组成,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策略。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同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相似的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策略,就会使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要使合作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1)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

(2)为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团队精神。

(3)为组员编一个相应的代号。在小组内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并且使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号相同。这样,便于组长分工,也便于教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1)特别有利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形成态度、培养鉴赏能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2)认知领域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受到应有的重视;(3)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通过向其他同学解释要点和原理的同时,还能强化自己的学习;(4)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成效和缺陷,能从学生方面获得教学改进的意见。

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性:

(1)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和准备至关重要,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学习效果;(2)没有经验或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容易陷入长篇讲课的俗套,而这对于师生相互作用是不适宜的;(3)要使小组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活动又不致变成无意义的闲谈有一定难度。(4)教学进度不容易控制。

在当代大学生中,合作性学习是非常可行的一种方法,而且现在在很多大学生已经实行的非常好了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的参与进去,通过合作性学习这种使得自己能够更加方便的汲取知识,并且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为了自己将来走入社会做好打算。

 

第二篇:讲座总结

“如何打造高效团队执行力”讲座有感 6月12至13日,公司邀请了国内著名的管理实战专家张学民教授来公司进行培训,当然,我也不例外加入了当中,听了此次讲座,心里颇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颇受教育,受益匪浅,觉得自己在如何工作、学习、做人的方面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于我们这些还没有真正接触过关了学的职教生来说,相当于在管理学上进行了一次启蒙教育,受益匪浅。

张老师在讲座中经常引用一些事例,让人感到幽默、风趣,但同时又让人回味无穷,他的渊博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及技巧让我耳目一新,因此,我也得到了许多的感受。

以前,对于执行力的重要性认识的较模糊,也很简单,通过学习使我对执行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虽然 张老师的高深理论在企业现实中不一定全部能行得通,但是对于知道我们以后的工作还是一定的现实意义。企业经营一是靠战略决策,二是靠执行力。为什么有的企业战略决策没有重大失误,还是失败了,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就是执行力。一个企业如果只有好的战略目标和决策,而在执行上得不到真正落实,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决策就是纸上谈兵一句空话和口号,企业的战略目标也不可能实现,一个企业要真正成功,就要将“战略、人员、经营”三个决定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执行落实到位,用强有力的执行来保证企业目标和战略决策的现实,正如张老师所说“赢在执行”!

首先,我们个人要树立自己的责任意识。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要细心谨慎,无论何时何地,为人做事要

以诚为求,这是对自己的要求,最后,要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就是团队的利益,我们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只有尽责、尽心、尽力地去做,才能够带出好的团队,下面就如何提高执行力谈谈个人一点肤浅认识:

一、选拔和培养会执行能力;

二、提高各级中层管理者和班组长的执行能力;

三、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提升整个团队执行力;

四、坚持以事实为基础,始终保持跟进和修正;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以上几点只是对提高执行力的几点建议,公司要持续发展必须要靠庆华人强有力不折不扣的执行力。我们只有通过实践,去发现、去完善自己的团队不足之处,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充实自己,逐步提高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使自己成为有竞争的人,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