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哲学原理总结

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唯物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表述】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所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意义】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还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表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表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4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表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且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意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表述】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方法论意义】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3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意义】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积极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在事物的具体联系中,原因与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意义】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和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使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同时,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两者的地位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方法论意义】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辩证法(二)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6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原理表述】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时,不能把事物看成一成不变的东西,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7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原理表述】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存在相对静止的一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8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原理

【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世界。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意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9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原理表述】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其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0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表述】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又是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11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意义】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1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意义】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满怀信心的战胜困难和挫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满腔热情的支持我们的改革事业,同时准备走曲折的路。

辩证法(三)矛盾的观点

14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表述】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属性,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16矛盾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表述】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它而改变。

【方法论意义】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要正确地对待矛盾。 17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反对用一种方法认识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1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原理表述】世界上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两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工作方法。

19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我们称此为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防止“单打一”。

20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21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原理表述】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意义】要求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五课和第八课第一节的内容)

1、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但这种制约恰恰要求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任何事物都包括现象和本质两个层面。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联系: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任何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承认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也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获得,是较为肤浅的认识;理性认识则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只能通过理性思维才能获得,相对于感性认识来说更深刻更正确更可靠。二者形式上都是主观的,而内容都是客观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要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把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

4、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

【原理表述】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现象和本质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和水平看,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看,正确的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方法论】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原理

【原理表述】要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条件:第一,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前提。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是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关键。

【方法论】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积累感性材料;同时充分发挥思考的作用,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

6、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原理

【原理表述】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都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从深度上讲认识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要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认识要不断向前推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深化、扩展、推移认识(发展认识),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7、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原理

【原理表述】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二者密不可分,贯穿整个思维过程的核心是矛盾分析法。

【方法论】我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进行正确的综合。

8、实践及其特征原理

【原理表述】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坚持实践的有意识性、有目的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辩证法。

9、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原理表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总之,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要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0、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表述】(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实践;另一方面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认真学习间接经验,总结直接经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历史唯物主义(第六、七课和第八课的第二节的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