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林果业栽植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特色林果业栽植技术工作总结

民勤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白生才

今年全县林果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全面部署与统一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全县干部群众、林业系统技术人员上下一心,统一思想,发展特色林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管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好做法、好经验

1、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栽植模式,有利于特色林果基地规范化发展;

2、统一调运苗木,严把苗木调运质量关,有利于苗木质量及品种纯度;

3、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开沟行向标准,有利于林果基地高标准建设;

4、统一标准打点挖穴,有利于熟土死土分开堆放,换土栽植,提高成活率,促进苗木后期生长;

5、统一安排栽植时段,具体供苗拉苗时间,有利于技术人员跟班指导,督促包装运输、剪根浸泡、栽植灌水,确保苗木保水栽植;

6、统一栽前灌水,统一栽植覆膜,克服栽后不能及时灌水

造成苗木缺水现象发生,有利于增温保湿,促进根系活动发芽,提高苗木成活率;

7、统一技术指导,及早抹芽定梢,有利于苗木及早形成树体结构,提前挂果有产;

8、及时预测预报,统一病虫害防治,使病虫害防早、防小、防了。

二、存在的问题

1、技术指导不到位,技术人员不能全程跟班作业,掌握技术要领不够全面,技术指导不准确,不科学;

2、个别乡镇林果地块落户不扎实,使种植户不能提前做好栽植准备;

3、部分种植户对林果业发展前景和效益认识不够,不能正确看待当年投入与今后高效的产出比,存在发展林果产业积极性不高现象;

4、各乡镇发展林果业重视程度不一,个别乡镇工作安排不扎实到位,存在完任务思想,工作责任不明确,没有做到人盯人,人盯事,应提前栽的不提前,要推后的不推后;

5、苗木拉运过程不细致,同车拉苗去人少,装车慢,时间长,装苗后不包棚膜蓬布,运输中途干别的事,造成运输时间长,不能按时假植和浸水,造成苗木失水;

6、供苗单位准备不充分,协调安排不具体明确,苗木不能保湿装车,不能给冲水,提供必要的保湿材料,供苗与栽植有脱

节现象,存在只要苗木拉掉就完成任务的思想;个别乡镇地块选择不当,安排在粘性较重的地块上栽植特色林果,下乡技术 人员建议不认真采纳,造成林果成活率低;

7、资金投入不足,县上制定的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酿酒葡萄500元、枸杞400元、红枣300元的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因前期投入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果产业的发展;

8、林果技术服务人员少,技术推广力量薄弱, 林果综合实践水平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滞后,科学的栽植抚育管理技术不能得到有效推广应用。

三、后续管理工作

1、加大栽后抚育管理力度,按生长关键期进行技术指导,环环紧扣,步步到位,每个技术环节必须召开现场示范培训会,使种植户就地掌握管理技术;

2、抓好枸杞的抹芽、插杆绑扶和整形工作,使枸杞在今秋挂果有产;

3、抓好酿酒葡萄的抹芽定梢、栽桩拉丝和葡萄上架工作,使葡萄及早成形,提高木质化程度,促进当年花芽分化,明年挂果收益;

4、抓好红枣的抹芽定枝,培养中心领导杆及摘心工作,提高枣树的木质化,合理浇好越冬水,确保红枣安全越冬;

5、抓好特色林果的除草、施肥和浇水工作,除草要早要净,施肥要少量多次,浇水采用小管出流与沟灌相结合,要及时灌水,

节约灌水;

6、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预测预报病虫害,特别是枸杞病虫害必须安排专人监测,枸杞病虫害发生早、成灾快,稍纵即有毁灭之灾,必须早预测、早预防,全园统防统控,交叉用药防治;

7、不断学习,提高技术 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在空闲时间安排技术 人员学习科技知识,配发科技书籍,订阅科普刊物,安排轮讲和现场示范培训,增强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服务能力;

8、配调充实葡萄、红枣、枸杞等三所及森防站工作人员,枸杞所现无技术人员,技术资料无积累,需配调3—5名枸杞技术人员;森防站人员少,不能及时预测预报,不能现场技术指导,需配调2—3名森防专业技术人员,从而壮大林果技术服务队伍。

9、增加县上制定的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因林果产业发展前期投入较大,化肥、地膜、水泥桩、铁丝等价格涨幅大,栽植当年和次年无收入,造成农民积极性不高,建议扶持资金葡萄由500元增补到1000元、枸杞由400元增补到500元、红枣由300元增补到400元,从而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否则,来年将出现光栽红枣、枸杞,不栽葡萄的局面;

10、加大特色苗木培育力度,县上要拿出资金扶持林业系统单位及种植户培育特色苗木,夯实林果发展基础;对外调苗木提早着手,签订调供合同,做到单位盯事,人盯苗木,确保所需苗木的质量和品种纯度;

11、县上要安排对头年栽植的林果补植任务,安排补植用苗

资金,培育和调运补植用苗,保证头年栽植的林果苗木成活保存率;

12、建议县上安排三所技术人员在林果管理空档期外出考察学习相应的林果栽植技术,提高实践水平和现场指导能力,壮大技术服务队伍,推动特色林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杨小丽

杨小丽,女,中共党员,1965年生11月出生,广东揭阳人,1996年7月由广州市牛奶公司调入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工作,20##年起担任社出版部主任。期间,分别在广东工业大学(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和暨南大学(20##年9月至20##年7月)学习、深造,分别获得计算机专业大专文凭和会计学本科文凭(学士学位)。20##年,通过华南理工大学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审小组评审,被评为出版专业一级校对(中级)技术人员,获得中级职称至今已满9年。20##年,我又参加了全国出版专业资格考试,获得了出版专业责任编辑资格证书。20##年通过了全国职称外语考试(英语A级)。

自调入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工作14年以来,本人遵纪守法,刻苦钻研业务技能,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对图书的校对、版面设计、印制和发行等有了全面的认识,特别在技术编辑技能和图书印制业务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同事的认同。现将9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技术编辑、图书印制等专业技术工作方面

本人自20##年起任出版部主任,全面负责出版部的统筹和协调管理工作以及技术编辑工作。在任本职的9年间,本人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担任技术编辑的图书达200多种,获各项奖励的图书有16种,其中包括2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多种省级以上重点图书。此外,本人担任责任印制获奖的图书有100多种。

1. 工作耐心细致,尽心为编辑服务

    出版部不仅是一个技术部门,更是一个服务部门,出版社每一种图书的排版、校对、印制等流程都需要经过出版部的协调,工作内容繁重而关键。要做好该项工作,需要一定的职业技能和主动、细致、热忱的服务态度。只有既懂得专业技术知识,又细心服务的人才能胜任该项工作。为此,我平时在工作中注意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理解和尊重责任编辑的工作,工作细致、耐心,技术过硬,成绩也比较显著,如本人承担责任印制获奖的图书有100多种,为保证我社图书的质量作出了的贡献。同时,我耐心细致地指导了3名新来员工从事出版印制等技术层面的工作。社领导、编辑对我的工作态度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我的业务能力也很赞赏。

2. 利用专业知识,做好技术编辑工作

在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强化技术服务能力,做一名称职的技术编辑,是我对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出版部的主任,我在认真做好繁重的日常出版事务工作的同时,还认真从事一名技术编辑的工作,从图书版式的设计、插图的排放、绘图、书眉的制作、字体字号的选择到图书纸张的选择等等,都认真对待。

        此外,我还注意利用新技术,以降低图书成本。如:对于我社重印率几乎为零的彩色图书,我要求采用CTP直接制版印刷,省去了输出胶片、打样、拼版环节,不仅缩短了出书周期,而且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质量。

3.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规范价格管理。

随着图书出版市场的竞争激烈,图书出版流程成本的不断增加,各出版社都在保证图书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图书的生产成本,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图书的排版成本和印制成本,肩负这个重任的就是出版部。本人从20##年接手出版部工作开始,首先着手规范出版流程,重新选择印制工厂及电脑排版公司,从承印厂的规模、印制质量到印刷价格都进行比较、筛选,选择适合本社的承印厂,第一年就为本社节约了成本约80万元。其次,随时掌控印刷行业价格的变动情况,及时向社主管领导汇报,以尽可能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第三,逐步实现出版环节成本公开、透明,让每个编辑了解每种图书的成本,受到了广大编辑的欢迎。

4.理顺工作流程,实现数字化管理

出版部虽然是出版社图书出版流程中的中间环节,却是图书成书前的最后关键环节,是做好图书各种信息记录的可靠源头。以前出版部的图书信息以手工记录,查询起来费时、费力。为提高工作效率,本人把出版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将每种图书的内容信息,包括作者信息、图书的开本、字数、出版的版次、出版时间、收书时间、印刷册数、定价等基本信息都详细地记录在计算机上,使图书信息查询起来准确又快捷。现在,本社其他部门都以本部门所记录的图书信息为依据。

        二、拓展自己的编辑、选题策划、营销技能,促进本职工作的开展

    担任中级技术职务的9年来,本人除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做好技术编辑、印制管理等出版工作之外,还努力学习和探索编辑、选题策划、发行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全面提高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策划了《ISO14001和清洁生产的同步实施》等多种图书,担任《知识守护生命》等书的责任编辑。本人还从图书合同的签订、三审、三校以及封面、版式、定价、印制等方面对这些图书做了全程的跟踪。通过这些工作的锻炼,我对图书的整个出版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体验,也学到了不少专业技能,并因此促进了技术编辑能力的提高。

本人虽然未直接参与图书的发行工作,但出于对出版工作的热爱,多年来,我一直在了解和思索对图书的营销、发行模式和出路,也经常阅读有关发行营销方面的杂志、报纸,如《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图书商报》等,使我对图书发行市场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如:我根据自己对图书发行的体会,撰写了论文《出版体制改革下发行人员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并发表在《出版科学》(核心期刊)20##年第2期上。

三、成果积累方面

通过自己不懈的学习、实践和总结,在出版社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关心下,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也得以升华,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1.  工作业绩

在图书的印制方面,由本人负责的图书多次荣获 “署优产品”、“优质产品”。如:《城市建筑美学》等6种图书获20##年度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印制“优质产品”; 《Auto CAD2000工程绘图》等6种图书被认定为20##年新闻处版总署出版物印制“署优产品”;20##—20##年共约有90种图书被广东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年度书刊印制质量优质产品。

在本人担任技术编辑的图书方面,有16种图书荣获各种奖励或荣誉称号。如:

(1)《机械制造工程训练》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中国书刊发行协会评为“20##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科技类);

(2)《金工实习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3)《罗香林研究》、《廖安祥研究》、《地域族群与客家文化研究》、《粤东客家生态与民俗研究》4种图书获20##—20##年度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4)《Pro/E实训指导》、《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工程力学》、《电工技术》、《模具制造工艺》、《机械制造技术》6种图书获20##—20##年度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5)《新编基础会计学》获20##—20##年度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

(6)《解读中国古代建筑》、《岭南风云》、《2010高考备考指南——历史分册》3种获全省20##年度书刊产品印制质量“优质产品”。

以上成绩的取得,既有编辑的辛劳,同时也与本人的技术编辑工作和出版部的印制工作分不开,作为责任技术编辑的我感到成果来之不易,更感到未来的责任和压力。

2.  论文发表

多年来,本人除了在技术编辑、图书印制业务等方面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外,在理论知识上也不断总结和提高,先后在全国多种学术刊物,如《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等发表文章9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工作思路,其中核心论文5篇。具体如下:

(1)《线形图、单色图、彩色图的排版处理技巧》。《科技与出版》,20##年第2期;

(2)《技术编辑在出版中的作用新探》。《出版发行研究》,20##年11期;

(3)《论出版体制改革下的选题项目负责制》。《中国出版》,20##年2月总第237期下;

(4)《出版体制改革下发行人员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出版科学》,20##年第2期;

(5)《从高校教材选用、建设和管理中挖掘出版资源》。《编辑之友》,20##年8期(总第166期);

(6)《谈图书制作成本控制》。《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年第27卷第8期;

(7)《重视高职教材建设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体系》。《聚紫熙熙——广东省出版科研论文集》,20##年8月;

(8)《看岭南风云变幻  知广东近代沧桑》。《图书商报》,20##年12月第1614期;

(9)《GSM无线网络信号优化的实用工具》。《图书商报》,20##年5月第1654期。

   

    根据以上总结,结合“广东省出版专业副编审资格条件 [2000]”的要求,我认为自己已经具备申报技术副编审专业技术职务的条件,特提出申请,敬请专家们审核。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