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总结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总结内容

1.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各种图融合画在一起,并结合数据进行理解。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的变化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5.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形的比较 (一)判断方法

(二)示例

I. 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推证步骤是:

1、染色体着丝点是否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减Ⅰ中期(; 2、细胞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减Ⅱ中期()。 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Ⅱ中期,C为减Ⅰ中期。 (二)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推证步骤是:

1、染色体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减Ⅰ后期(,减Ⅱ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2、染色体中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减Ⅰ后期同一极(),减Ⅱ后期(无)。

结果:D为有丝分裂后期,E为减Ⅱ后期,F为减Ⅰ后期。

6.指出下述各图分别属于什么分裂的什么时期,并说明判断理由

D E F G H

I J K L

P Q R M N O

S T

 

第二篇:高中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总结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一、细胞的生长

1、生物生长的原因:细胞的生长与分裂。 2、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

(1)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2)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质范围有一定限度,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体积增大而增加。细胞的核质比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二、细胞周期 甲 1、 对象:连续分裂的细胞。 2、 阶段:分裂期(甲→乙)、分裂间期(乙→甲)。

乙 3、 起止: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乙→乙)。

三、有丝分裂过程 间期

G1期:完成有关DNA复制的蛋白质合成。

过程/ S期:DNA复制。

G2期:完成有关细胞分裂的蛋白质合成。

前期 (膜仁消失显两体)

1、 2、

3、 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

1、

2、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非实际结构, 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上。

后期(点列数增均两级)

1、 染色体数目翻倍,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级移动。

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1、 2、 纺锤体消失。

3、

四、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五、有丝分裂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有丝分裂相关细胞器功能

七、相关物质数量变化规律(两个DNA含量图中间期与前期的分界应往后去点) 1、细胞中DNA含量 2、细胞中染色体数

DNA含量

染色体数

4n

4N 2N

2n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后期 末期

染色单体数

3、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 4、细胞中染色单体数

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

2 1

间期 前期 中期后期 末期 时期

4N 2N

间期 前期 中期后期 末期 时期

5、各时期DNA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比较

八、有丝分裂期间可能出现的变异

九、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细胞甲

十一、无丝分裂

1、含义: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2、过程:核延长→核缢裂→细胞质缢裂→两个子细胞。 3、举例:蛙的红细胞。

减数分裂

一、精子卵细胞产生方式比较

卵细胞 精子

卵原细胞

卵细胞

二、减数分裂期间染色体形态变化 减Ⅰ前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此时可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的交叉互换。 减Ⅰ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减Ⅰ后期(自由组合发生时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并移向两极。

减Ⅰ末期

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减半。

减Ⅱ前期

染色体散乱分布。

减Ⅱ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区别有丝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减Ⅱ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并移向两极。

减Ⅱ末期

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和DNA数减半。

三、相关物质数量变化规律(以染色体数为2N=4为例)

1、细胞中DNA含量

2、细胞中染色体数

DNA含量

染色体数

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3、每条染色体上 DNA含量 4、细胞中染色单体数

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

染色单体数

2

减Ⅱ后期,着丝点分

裂,染色单体消失。

8

1

4

间 减Ⅰ 减Ⅱ

5、各时期DNA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比较

四、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的原因

1、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六、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

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

细胞乙

2、判断减数分裂细胞的时期

次级卵母细胞

均等

初级精母细胞

推荐视频(优酷)

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3D视频)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模拟动画 【高清】 引进自Youtube高清 标清

 

第三篇:生物减数分裂总结

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

减数分裂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a.精原细胞:雄性的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精原细胞,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b.主要变化: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c.结果: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中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

a.主要变化: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出现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两组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分离后的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b.结果: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减半。

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结束时)。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

a.主要变化:

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通常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b.结果: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每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内DNA数目都只有精原细胞中的一半。

注意:减数分裂结束时形成的是精细胞,而不是精子。

④变形

a.主要变化:精子呈蝌蚪状,头部几乎只保留了细胞核,部分细胞质变成精子的颈部和尾部,大部分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被丢弃,但全部线粒体被保留了下来,并集中在尾的基部。

b.结果:4个精细胞→4个精子。精子尾很长,能够摆动。

由于精子的灵活性,提高了卵细胞受精的几率。这也是卵式生殖(有性生殖中的最常见类型)的优越性之一。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人和其他哺乳动物)

(1)卵细胞的形成部位: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卵巢内部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位于卵泡中央的一个细胞就是卵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基本相同,原始的生殖细胞叫做卵原细胞。每个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卵原细胞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然后,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细胞和一个小的细胞。大的细胞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细胞叫做极体。接着,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与此同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极体也分裂成为两个极体。这样,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就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卵细胞和极体中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不久,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了,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如图2-1-7所示)

图2-1-7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

注意: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不平均分配。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不平均分配。但极体与次级精母细胞一样,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平均分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