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作文课学习心得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听作文教学公开课心得体会

耿红桥 20xx.5.26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可概括为:老师出题(一厢情愿)——学生写作(被动应付)——老师批阅(愚公移山)——老师评讲(孤掌难鸣)。如此低效的循环往复,学生被动应付,谈“写”色变;老师也疲于奔命,成为拼命移“山”的愚公,然而今天移走明天又来,学生对老师的付出大多不屑一顾,结果“两败俱累”,收效甚微。

一直想学一学优秀教师的作文教学,这次终于有了机会,在中心校的安排下,观摩秦皇岛市作文教学优质课,现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本次活动分两天举行,第一天是作文指导课,第二天是作文讲评课,所有参赛教师都以全新的理念、科学的设计、到位的指导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从教师的设计来看,我大致理出了作文教学指导课和讲评课的思路:

1、指导课 启发谈话,趣味导入——揭示主题,理清思路——赏析例文,讲解方法——口头创作,动笔成文(整理片段)——全班交流,反馈评价。

2、讲评课 直接导入,直奔话题——讲评亮点,积累方法(题目、标点、修辞、细节等)——寻找不足,分析原因(共性的问题,重点训练的项目,代表性)——全班交流,反馈提高。

总结这次的收获,我想从以下方面谈一谈。

一、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乐于写作。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注意的教学点,学生的写作应该首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心中充满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感情,并且能够实话实说,少一些老套的写作规范,用学生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话语来写。我们总是过多地想给学生改作文,其实反倒让学生的作文失去了他们少年的天真、幼稚的话语,这一点我们语文教师以后确实应该注意的。

二、在作文的写法上,教给学生方法,即:让学生体会事务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学生作文之所以老套,缺乏创新是一方面,但是传统的思维、模式也让学生墨守成规进入这种盲流中。理会事物的丰富多彩,即事物内部相关联的内在关系,这样开发学生思维联想空间,体会事物内部关联是很有必要的。其中讲述树上有几只鸟和电扇的故事很具有典型性。这些将在我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将着重培养学生开发联想思维能力。

三、批阅评改换位审视。老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以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来交换批阅,遵循“自测”“自评”的原则。在批

阅要求和方法上可提出四点要求: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分到总,并做到分步实施,逐步综合(具体要求和步骤略)。每周增加一个步骤,这样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由寻找错别字到文章结构,从标点符号到语言表达,由眉批到总批,学生对文章的评判水平不断提高(评语字数由150字到500字不等),在评阅他文的过程中,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从而使批阅程序得以优化。

四、信息反馈相互渗透。学生批阅他人的作文在标明错别字、病句,写眉批、总批打上分数(评分标准略),并署名后,即可将作文本交给作者,要求各位随即订正错别字、病句,并对批阅和评语不解之处向批阅者咨询,这整个的过程就是“自馈”。学生平时对老师批阅的作文基本只看分数,不太顾及其他;而面对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同学批阅的作文,同学们特别在意,交流积极,讨论热烈,他们甚至会为一个标点的用法争持不下来请老师明断。这样,在争论中不仅会对批阅中反馈的信息相互渗透,而且会使批阅者更加投入,一丝不苟。这就为作文写作和批阅的良性循环,优化写作程序创造了主观条件。使交流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作文的载体,还必须充分发挥老师导的作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所谓“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老师适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交流的空间就会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其作文效果也就不言而愈了。

 

第二篇:听课学习心得

听课学习心得

20xx—20xx学年中,我校有幸请到了市教研室的领导到我校指导工作。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在听课学习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许多不足。通过学习,感受和收获颇多,从学习中也得到很多益处。这段时间以来的听课学习,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到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风格的丰富性,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则是所谓的“文本教学”理念的运用。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对于一堂课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还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做到课堂教学是有效的课堂。这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然而,偏偏每篇课文都在传达着自己独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使得有时的我们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总会把预设的思想情感无意识的强加给学生。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最终使得一堂课死气沉沉,呈现出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有时甚至出现“沉默是金”的局面。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用说就是无效课堂。针对此种情况,新课改提出了“文本”教学的理念,可以说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实现“文本”教学呢?

首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做到明确,集中。不能脱离课文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问题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展开。不能脱离文本,东拉西扯。 其次,在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倡导新课改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该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我个人认为,由于语文教材自身是以单元板块的模式呈现,不同的年级又有不同类型的课文,如高段:有自读课文和精讲课文。对于精讲课文,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某一文体课文的较为系统的方法,要让学生先建立认知观念。自然而然,对于同一单元中的自读课文,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愿意成为课堂的中心。此时起引导作用的老师非常重要,设定的问题要有层次,学生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这样才能有效的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最后,要检验自己的课堂是不是有效课堂。不是看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有多响亮,课堂氛围有多活跃。关键是看学生是不是都在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都在参与课堂问题的探究,有没有新问题、新思想的出现等。

从中不难看出,这对作为教师的我们来讲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日常工作之余的我们要多读书,多读有益于组织课堂教学,启发教学思维的书,多读相关的其它知识的书籍,能更好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多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如对于新课改理论的学习;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不脱离社会生活,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启发学生学会思想,教给他们更多的做人道理;作为教师的我们则要多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多学习,多思考,多反思,多探索。

通过学习,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充电。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提高教学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的教学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