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情况考核登记表(自控专业)

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情况考核登记表

年级: 20xx级 学院: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硕士□ 博士□

2、此表于申请答辩前交所在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附:学术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心得体会

1. 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

◆报告内容:

①控制论与控制系统的发展;②人工智能与知识系统的发展;③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④人机结合的大成智慧。

◆心得体会: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与影响而蓬勃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系统与控制论,在军事、工业及管理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渗透到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部门,这是工程背景很强的学科。

现代控制理论曾经在运动物体的控制等一些领域中(突出的例子是空间技术)得到成功的应用。这一阶段中人们所追求的是研制不用人参与的、完全自动运行的所谓“自主系统”。这类系统在工作环境固定不变,即“干净环境”(像空间环境)中应用是成功的,这类系统属于简单系统的范畴。但在一些复杂环境中,就难以设计和研制能合乎要求的自主系统。这一段工作是发展历史的第一个时代。把人的知识经验直接注入到控制系统中去,这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不远的将来就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实现新的信息处理机制,又加以多年来在控制理论与系统方面积累的大量科研成果,这就为极大地延伸自动化的范畴打下了基础,并自然地将其推向“人机结合”的智能自动化这一目标,进入第三个时代。

以往不能处理的一些比较复杂的难以进行统计的系统问题,可以用专家系统的办法加以解决,这是一种进步。在近半个世纪的自动化研究中,以假设可进行统计及难以进行统计(统计游程很短)为基本点,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人工神经网络(统计模型)与物理符号系统(非统计模型)的互补就是一个好的例子。这种有机的结合就可能形成新的思维模型。

在研究智能系统时,应强调的是人类的“心智”与机器的智能相结合。从体系上讲,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把人作为成员综合到整个系统中去,充分利用并挥人类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形成新的体系是今后深入研究的问题。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50年代这一阶段,由于战争的需要,人们研制成功各种系统,而这些系统实际上是比较简单的系统,系统所运行的环境也不复杂,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控制论”的时代,其特点是系统比较简单。随着系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面临着的不仅仅是简单系统而是越来越复杂的系统,需要利用人的经验知识由此而发展起来的专家系统,相对而言能够解决比较具体的、复杂的问题。从50年代至90年代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其特点是专家经验知识的利用。但这四十多年的历程是艰苦而曲折的,人们曾经有过许多美好的期望,但主导思想存在问题,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人们面对着复杂系统、巨型系统及智能系统的挑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经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多年努力与实践,找到了答案。答案是把人的心智与机器的智能两者结合起来,发展人机结合或人机一体化的系统。在我国已经把人机结合的观点发展成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设想。这一设想是辩证的,人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来帮助完成一些工作,另外以计算机为支撑,用语言和符号表达联接起来的知识体系(包括信息网络)反过来提高的人的意识与思维,从而达到大成智慧。这对系统与智能的研究来说,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转折,从此进入“人机结合(人机一体化)的大成智慧”的新时代,这一时代的特点是群体专家知识的利用,开辟了集智慧之大成的道路。

2. 智能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其在选矿过程中的应用

◆报告内容:

①我国流程工业生产过程的现状;②工业过程智能综合自动化系统;③选矿生产过程智能综合自动化系统。

◆心得体会:

流程工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流程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6%,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中,矿产采选业和其后续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国GDP的30%,全国矿山企业实现利润360.31亿元。流程工业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瓶颈降低资源消耗成为发展我国工业的关键。我国资源消耗平均高于发达国家30%以上。我国流程工业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综合竞争力弱。

国内流程工业过程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模式,生产计划与调度、质量、能源、成本、设备等管理主要靠人工操作,生产过程的关键工艺参数指标(如选矿过程的磨矿粒度、精矿品位、尾矿品位等)靠离线化验、人工控制,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低,直接造成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综合竞争力弱。

以往建模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为控制器设计而建立被控对象的动态模型。采用微分方程、状态空间、差分方程、传递函数以及最小二乘等参数估计方法来建立被控对象的动态数学模型。近年来,针对具体的工业过程,将机理模型与智能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性能参数的预报模型。采用机理模型与经验模型为主的生产流程动态模拟方法,在石化工业中得到成功应用。

早期的优化控制集中在过程单元的优化控制上,以控制系统自身的性能指标为优化控制目标,要求优化指标能用控制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的精确数学模型来描述。静态优化控制寻求具有稳态工况的工业过程(如石化等)的最优稳态工况,其优化目标函数是与利润、产量、资源消耗等经济指标相关的函数,采用优化算法寻求最优工况解来协调控制器,实现工业过程的稳态优化。由于工况条件的频繁变化和原材料的波动使得工业过程难以达到稳态工况,稳态模型不能完全描述工业过程的在线动态行为,针对石化过程的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在线动态优化控制方法相继提出。冶金工业过程不仅要求控制系统能保证控制回路的精度,而且要求实现与产品质量、收率等相关的工艺指标的优化,提出了由底层控制与上层监控两层结构组成的基于工艺指标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

实现综合生产指标优化的工业过程智能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选矿生产过程智能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优化控制、优化运行和优化管理;提高了金属回收率、精矿品位,增加了原矿处理量,减少了资源消耗,改善了操作环境,提高了设备运转率,实现了减员增效;该系统可以推广应用于铜矿、铝矿、金矿等选矿行业和过程工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新型工业化路子,对自动化提出了挑战,带来了发展机遇:信息时代,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和信息网络广泛应用;对控制系统的需求,以控制系统本身性能指标为目标的优化控制转为以综合生产指标为目标的优化控制;工业过程的底层回路控制发展为过程的整体性能控制;过程控制发展为生产过程管理的控制、一体化过程控制。

3. 我们将要进入新能源时代

◆报告内容:

①我国能源的现状;②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能源也要持续发展;③核能与可再生能源;④太阳能及新型太阳能炉

◆心得体会:

人类有两大基本问题,一个叫做生存问题,一个叫做发展问题。生存问题的关键是吃饭问题,所以农业为基础。发展问题的关键是能源,能源是发展的先导。因为人不能只靠粮食来支付能量的支出,一定要运用自然界所蕴藏的能量。需要发展的规模越大,耗能一定增多。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是不亚于农业问题,特别是我国成功解决温饱问题,进入小康社会发展阶段以后,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

全世界能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趋势,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崛起,有人说不该用“崛起”,说中国的发展吧,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13亿人口已经初步实现温饱,正要向小康阶段迈进,也就是向工业化阶段迈进。发达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总人口才8亿多,发达国家就是八个国家,欧洲、俄罗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等加起来一共是8亿多人口,我们是13亿人口,将来可能15亿人口,发达国家的8亿人口消耗了世界上近一半的能源。现在是中国的13亿人口也要加入这个队伍,另外还要看到印度也将加入这个队伍,印度的人口跟我们差不多,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当然也需要能源,所以世界趋势能源需求最后越来越迫切。

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哪一种更重要?怎么来比较?核能有个传统的思维模式,叫做“今天、明天、后天”。核能有三部曲,它们怎么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基本的思维模式按照这三部曲。大力发展核能,能不能,不能。第一,核能,热堆,也就是压水堆或者重水堆,中子的能量是热中子堆,平均它的温度在几百度范围。这种热中子堆是大量的,但是这个热中子堆最主要的

限制不是技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现有资源只能支撑2500万千瓦核电站运行xx年。这个数字请大家高度关注。将来潜在的怎么样?潜在的还有可能再增加一倍,达到5000万千瓦。从国外进口,从澳大利亚进口再增加一千万千瓦。现在各个方面交谈的结果,就是澳大利亚卖给我们,很多国家不卖给我们。所以,现在开始认识到包括国内潜在的核能资源加上国外的资源,给个上限,这个上限不可能超过6000万千瓦,而且时间不超过xx年。这是严重的事实。

对太阳能来讲,现在国际上已经开始认同了。这个认同就是太阳能的发电成本在国际上是火力发电的五倍或者四倍,中国的太阳能发电成本是中国火力发电的十倍。现在一般标准光伏电价的发电成本差不多是4块钱一度电或者5块钱一度电,我们火力发电四毛钱一度电、五毛钱一度电。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太阳能有大幅度降价的空间,这就是重要的形式。有一个新型太阳能炉,这个太阳炉可以做得比较便宜、比较好,自动跟踪的太阳炉,这个太阳炉能够把钨板熔化了,高温熔化了15毫米的钨板,钨一般来讲熔点是3415度,这个太阳炉能够加温加到3500度,这个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个教授的重大发明,现在正在利用这个太阳能炉做冶金。太阳能热发电怎么样?太阳能热发电有好几个体系,实际上这儿给的图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体系,光发电体系也可能大幅度下降成本。这样一个图画是一堆漏斗,一块光电池发电量是4倍,但是光漏斗价格就比较便宜。光发电的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的。太阳能热发电的成本后面的锅炉跟通常的锅炉一样,唯一的是怎么把太阳光聚焦起来,去加热锅炉。我刚刚给各位介绍的镜子是比较便宜的镜子,而且它有一个特点,锅炉放在那儿不要动,某些人设计的锅炉要动,一动就没法办,它这个镜子动,但是把太阳照在锅炉上面,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加热的办法。我个人认为把这些技术综合起来,在我们中国也有可能在十年到十五年内,同样把太阳能光发电的技术、热发电的技术下降到可以和火力发电相竞争的水平,这比起受控热核反应要现实得多,而且是有可能真正实施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比较现实的,而且是足够当代人使用,而且我们子孙万代人使用的一个能源体系。

4.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

◆报告内容:

①现代计算机的技术发展史;②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特点;③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道路;④嵌入式系统的两种应用模式。

◆心得体会:

将微型计算机经电气加固、机械加固,并配置各种外围接口电路,安装到大型舰船中构成自动驾驶仪或轮机状态监测系统。这样一来,计算机便失去了原来的形态与通用的计算机功能。为了区别于原有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把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智能化控制的计算机,称作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因此,嵌入式系统诞生于微型机时代,嵌入式系统的嵌入性本质是将一个计算机嵌入到一个对象体系中去,这些是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出发点。由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要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的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因此,它有着与通用计算机系统完全不同的技术要求与技术发展方向。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是高速、海量的数值计算;技术发展方向是总线速度的无限提升,存储容量的无限扩大。 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则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技术发展方向是与对象系统密切相关的嵌入性能、控制能力与控制的可靠性。

按照历史性、本质性、普遍性要求,嵌入式系统应定义为:“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性”、“专用性”与“计算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对象系统则是指嵌入式系统所嵌入的宿主系统。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与定义不同,它是由定义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衍生出来的。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其特点会有所差异。

单片机开创了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嵌入式系统虽然起源于微型计算机时代,然而,微型计算机的体积、价位、可靠性都无法满足广大对象系统的嵌入式应用要求,因此,嵌入式系统必须走独立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芯片化道路。将计算机做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开创了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单片机时代。 在探索单片机的发展道路时,有过两种模式,即“Σ模式”与“创新模式”。“Σ模式”本质上是通用计算机直接芯片化的模式,它将通用计算机系统中的基本单元进行裁剪后,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构成单片微型计算机;“创新模式”则完全按嵌入式应用要求设计全新的,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的体系结构、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总线方式、

管理模式等。Intel公司的MCS-48、MCS-51就是按照创新模式发展起来的单片形态的嵌入式系统。MCS-51是在MCS-48探索基础上,进行全面完善的嵌入式系统。历史证明,“创新模式”是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正确道路,MCS-51的体系结构也因此成为单片嵌入式系统的典型结构体系。

嵌入式系统的嵌入式应用特点,决定了它的多学科交叉特点。作为计算机的内含,要求计算机领域人员介入其体系结构、软件技术、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然而,了解对象系统的控制要求,实现系统控制模式必须具备对象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从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嵌入式应用的多样性中,可以了解到客观上形成的两种应用模式。

由于嵌入式系统有过很长的一段单片机的独立发展道路,大多是基于8位单片机,实现最底层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带有明显的电子系统设计模式特点。大多数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人员,都是对象系统领域中的电子系统工程师,加之单片机的出现,立即脱离了计算机专业领域,以“智能化”器件身份进入电子系统领域,没有带入“嵌入式系统”概念。因此,不少从事单片机应用的人,不了解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的关系,在谈到“嵌入式系统”领域时,往往理解成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基于32位嵌入式处理器,从事网络、通信、多媒体等的应用。这样,“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形成了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两个独立的名词。但由于“单片机”是典型的、独立发展起来的嵌入式系统,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应该把它统一成“嵌入式系统”。考虑到原来单片机的电子系统底层应用特点,可以把嵌入式系统应用分成高端与低端,把原来的单片机应用理解成嵌入式系统的低端应用,含义为它的底层性以及与对象系统的紧耦合。

5. 从校园人到IT人

◆报告内容:

①近年来IT行业概貌;②IT类人才需求走“上坡道”;③Web2.0时代的新型IT人才培养面面观;④IT从业人员所急需的相关技能。

◆心得体会:

专题报告会上,云南省互联网协会理事、中国联通学院认证培训师车力军高工同学们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就职启蒙。车老师以合格员工的三个条件——“态度、知识、能力”的相互关联作引,系统地阐述了IT从业者应如何完成对IT角色的认知,并援引了真实生动的案例,从开放的思维、积极的心态、分享和给予、双赢的品格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外,车老师还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纲挈领的指出了IT从业人员所急需的相关技能,并结合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培养方案为大家指明了今后的就业方向。

Web2.0的逐步兴起使的IT技术走向、网络运营方式有所不同,互联网公众参与的精神,代表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软件技术的进步才使的web2.0成为可能。 Web2.0的到来,IT业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又有了新的变化,所以Web2.0时代的到来导致整个IT人才培养的变化。专业的知识背景、激情、和团队的合作的精神将会成为IT企业寻求web2.0人才的最终标尺。Web2.0时代的程序开发和网站程序设计都是有区别于Web1.0的, web2.0的时代为软件技术人员的商业创业提供了空间。

IT行业的技术变革直接体现在对人才类型需求的不同,就要求IT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注重个人的专业化能力、学习能力和IT人才的职业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前沿技术的掌握和加强IT技术人员的项目操作能力。

专业创造价值,人才的专业化必将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实用价值,人才的专业的服务,将成为IT培训机构的一大使命。简单一句话就是,围绕着专业创造价值的理念,web2.0时代需要大量的IT实用人才,同样围绕这个理念,IT职业培训的技术培养要符合技术应用的需求才能长足发展。

 

第二篇: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情况考核登记表(自控专业)

本文由HiYG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情况考核登记表

年级: 20xx 级 姓名 序 号 1 2 3 4 5 学院: 学号 学术报告题目 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 智能综合自动化系统 及其在选矿过程中的应用 我们将要进入新能源时代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 从校园人到 IT 人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硕士□ 博士□ 20xx204050 学科、专业 主讲人 戴汝为院士 柴天佑院士 何祚庥院士 何立民教授 车力军高工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时间 20xx.9.25 20xx.09.25 20xx.12.24 20xx.05.20 20xx.5.31 地点 新迎主楼 报告厅 新迎主楼 报告厅 莲华图书 馆报告厅 新迎主楼 报告厅 新迎主楼 报告厅 考核人

学术报告的主要内容及个人体会: 1. 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详见附 1 页) 2. 智能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其在选矿过程中的应用(详见附 2 页) 3. 我们将要进入新能源时代(详见附 3 页) 4.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详见附 4 页) 5. 从校园人到 IT 人(详见附 5 页) 导师审阅意见

合格□

不合格□(请在方框内打√)

导师签名:

注:1、此表须由负责考核的人员签字后方有效; 2、此表于申请答辩前交所在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附:学术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心得体会

1. 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 ◆报告内容: ①控制论与控制系统的发展;②人工智能与知识系统的发展;③人机结合的智能系统;④ 人机结合的大成智慧。 ◆心得体会: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与影响而蓬勃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系统与控制论,在 军事、工业及管理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渗透到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 个部门,这是工程背景很强的学科。 现代控制理论曾经在运动物体的控制等一些领域中(突出的例子是空间技术)得到成功的 应用。这一阶段中人们所追求的是研制不用人参与的、完全自动运行的所谓“自主系统”。这类 系统在工作环境固定不变,即“干净环境”(像空间环境)中应用是成功的,这类系统属于简单 系统的范畴。但在一些复杂环境中,就难以设计和研制能合乎要求的自主系统。这一段工作是 发展历史的第一个时代。把人的知识经验直接注入到控制系统中去,这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在不远的将来就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实现新的信息处理机制,又加以多年来在控制理论与系 统方面积累的大量科研成果,这就为极大地延伸自动化的范畴打下了基础,并自然地将其推向 “人机结合”的智能自动化这一目标,进入第三个时代。 以往不能处理的一些比较复杂的难以进行统计的系统问题,可以用专家系统的办法加以解 决,这是一种进步。在近半个世纪的自动化研究中,以假设可进行统计及难以进行统计(统计 游程很短)为基本点,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人工神经网络(统计模型)与物理符号系统(非 统计模型)的互补就是一个好的例子。这种有机的结合就可能形成新的思维模型。 在研究智能系统时,应强调的是人类的“心智”与机器的智能相结合。从体系上讲,在系统 的设计过程中,把人作为成员综合到整个系统中去,充分利用并挥人类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形 成新的体系是今后深入研究的问题。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50年代这一阶段,由于战争的需要,人们研制成功各种系统,而这 些系统实际上是比较简单的系统,系统所运行的环境也不复杂,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控 制论”的时代,其特点是系统比较简单。随着系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面临着的不仅仅是简 单系统而是越来越复杂的系统,需要利用人的经验知识由此而发展起来的专家系统,相对而言 能够解决比较具体的、复杂的问题。从50年代至90年代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的时 代,其特点是专家经验知识的利用。但这四十多年的历程是艰苦而曲折的,人们曾经有过许多 美好的期望,但主导思想存在问题,达

不到预期的目的。人们面对着复杂系统、巨型系统及智 能系统的挑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经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多年努力与实践,找到了答案。 答案是把人的心智与机器的智能两者结合起来,发展人机结合或人机一体化的系统。在我国已 经把人机结合的观点发展成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设想。这一设想是辩证的, 人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来帮助完成一些工作,另外以计算机为支撑,用语言和符号表达联 接起来的知识体系(包括信息网络)反过来提高的人的意识与思维,从而达到大成智慧。这对 系统与智能的研究来说,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转折,从此进入“人机结合(人机一体化)的大成 智慧”的新时代,这一时代的特点是群体专家知识的利用,开辟了集智慧之大成的道路。 2. 智能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其在选矿过程中的应用 ◆报告内容: ①我国流程工业生产过程的现状;②工业过程智能综合自动化系统;③选矿生产过程智能 综合自动化系统。 ◆心得体会: 流程工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流程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66%,国民经 济支柱产业。其中,矿产采选业和其后续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国 GDP 的 30%,全国矿山企业实现利 润 360.31 亿元。流程工业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瓶颈降低资源消耗成为发展我国工业的关 键。我国资源消耗平均高于发达国家 30%以上。我国流程工业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资源消 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综合竞争力弱。 。

国内流程工业过程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模式,生产计划与调 度、质量、能源、成本、设备等管理主要靠人工操作,生产过程的关键工艺参数指标(如选矿 过程的磨矿粒度、精矿品位、尾矿品位等)靠离线化验、人工控制,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低, 直接造成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综合竞争力弱。 以往建模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为控制器设计而建立被控对象的动态模型。采用微分方程、 状态空间、差分方程、传递函数以及最小二乘等参数估计方法来建立被控对象的动态数学模型。 近年来,针对具体的工业过程,将机理模型与智能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性能参数的预报模型。采 用机理模型与经验模型为主的生产流程动态模拟方法,在石化工业中得到成功应用。 早期的优化控制集中在过程单元的优化控制上,以控制系统自身的性能指标为优化控制目 标,要求优化指标能用控制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的精确数学模型来描述。静态优化控制寻求具有 稳态工况的工业过程(如石化等)的最优稳态工况,其优化目标函数是与利润、产量、资源消 耗等经济指标相关的函数,采用优化算法寻求最优工况解来协调控制器,实现工业过程的稳态 优化。由于工况条件的频繁变化和原材料的波动使得工业过程难以达到稳态工况,稳态模型不 能完全描述工业过程的在线动态行为,针对石化过程的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在线动态优化控制 方法相继提出。冶金工业过程不仅要求控制系统能保证控制回路的精度,而且要求实现与产品 质量、收率等相关的工艺指标的优化,提出了由底层控制与上层监控两层结构组成的基于工艺 指标的集成优化控制方法。 实现综合生产指标优化的工业过程智能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 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选矿生产过程智能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 了优化控制、优化运行和优化管理;提高了金属回收率、精矿品位,增加了原矿处理量,减少 了资源消耗,改善了操作环境,提高了设备运转率,实现了减员增效;该系统可以推广应用于 铜矿、铝矿、金矿等选矿行业和过程工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新型工业化路子,对自动化提出了 挑战,带来了发展机遇:信息时代,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分布式计算机控 制系统和信息网络广泛应用;对控制系统的需求,以控制系统本身性能指标为目标的优化控制 转为以综合生产指标为目标的优化控制;工业过程的底层回路控制发展为过程的整体性能控制; 过程控制发展为生产过程管理的控制、一体化过程控制。 3. 我们将要进入新能源时代 ◆报告内容: ①我国能源的现状;②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能源也要持续发展;③核能与可再生能 源;④太阳能及新型太阳能炉 ◆心得体会: 人类有两大基本问题,一个叫做生存问题,一个叫做发展问题。生存问题的关键是吃饭问 题,所以农业为基础。发展问题的关键是

能源,能源是发展的先导。因为人不能只靠粮食来支 付能量的支出,一定要运用自然界所蕴藏的能量。需要发展的规模越大,耗能一定增多。能源 问题的重要性是不亚于农业问题,特别是我国成功解决温饱问题,进入小康社会发展阶段以后, 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 全世界能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趋势,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崛起,有人说不该用“崛 起” ,说中国的发展吧,中国现在有 13 亿人口,13 亿人口已经初步实现温饱,正要向小康阶段 迈进,也就是向工业化阶段迈进。发达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总人口才 8 亿多,发达 国家就是八个国家,欧洲、俄罗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等加起来一共是 8 亿多 人口,我们是 13 亿人口,将来可能 15 亿人口,发达国家的 8 亿人口消耗了世界上近一半的能 源。现在是中国的 13 亿人口也要加入这个队伍,另外还要看到印度也将加入这个队伍,印度的 人口跟我们差不多,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当然也需要能源,所以世界趋势能源需求最后越来 越迫切。 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哪一种更重要?怎么来比较?核能有个传统的思维模式,叫做“今天、 明天、后天” 。核能有三部曲,它们怎么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基本的思维模式按照这三部曲。 大力发展核能,能不能,不能。第一,核能,热堆,也就是压水堆或者重水堆,中子的能量是 热中子堆,平均它的温度在几百度范围。这种热中子堆是大量的,但是这个热中子堆最主要的

限制不是技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现有资源只能支撑 2500 万千瓦核电站运 行 xx年。 这个数字请大家高度关注。 将来潜在的怎么样?潜在的还有可能再增加一倍, 达到 5000 万千瓦。从国外进口,从澳大利亚进口再增加一千万千瓦。现在各个方面交谈的结果,就是澳 大利亚卖给我们,很多国家不卖给我们。所以,现在开始认识到包括国内潜在的核能资源加上 国外的资源,给个上限,这个上限不可能超过 6000 万千瓦,而且时间不超过 xx年。这是严重 的事实。 对太阳能来讲,现在国际上已经开始认同了。这个认同就是太阳能的发电成本在国际上是 火力发电的五倍或者四倍,中国的太阳能发电成本是中国火力发电的十倍。现在一般标准光伏 电价的发电成本差不多是 4 块钱一度电或者 5 块钱一度电,我们火力发电四毛钱一度电、五毛 钱一度电。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太阳能有大幅度降价的空间,这就是重要的形式。有一个新 型太阳能炉,这个太阳炉可以做得比较便宜、比较好,自动跟踪的太阳炉,这个太阳炉能够把 钨板熔化了,高温熔化了 15 毫米的钨板,钨一般来讲熔点是 3415 度,这个太阳炉能够加温加 到 3500 度,这个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个教授的重大发明,现在正在利用这个太阳能炉做冶金。 太阳能热发电怎么样?太阳能热发电有好几个体系,实际上这儿给的图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体系, 光发电体系也可能大幅度下降成本。这样一个图画是一堆漏斗,一块光电池发电量是 4 倍,但 是光漏斗价格就比较便宜。光发电的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的。太阳能热发电的成本后面的锅炉 跟通常的锅炉一样,唯一的是怎么把太阳光聚焦起来,去加热锅炉。我刚刚给各位介绍的镜子 是比较便宜的镜子,而且它有一个特点,锅炉放在那儿不要动,某些人设计的锅炉要动,一动 就没法办,它这个镜子动,但是把太阳照在锅炉上面,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加热的办法。我个人 认为把这些技术综合起来,在我们中国也有可能在十年到十五年内,同样把太阳能光发电的技 术、热发电的技术下降到可以和火力发电相竞争的水平,这比起受控热核反应要现实得多,而 且是有可能真正实施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比较现实的,而且是足够当代人使用, 而且我们子孙万代人使用的一个能源体系。 4.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 ◆报告内容: ①现代计算机的技术发展史;②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特点;③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道路; ④嵌入式系统的两种应用模式。 ◆心得体会: 将微型计算机经电气加固、机械加固,并配置各种外围接口电路,安装到大型舰船中构成 自动驾驶仪或轮机状态监测系统。这样一来,计算机便失去了原来的形态与通用的计算机功能。 为了区别于原有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把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智能化控制的计算机, 称作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因此,嵌入式系统诞生于微型机时代,嵌入式系统的嵌入性本质是将 一个计算机嵌入到一个对象体

系中去,这些是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出发点。由于嵌入式计算 机系统要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的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因此,它有着与通用计算机系统完 全不同的技术要求与技术发展方向。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是高速、海量的数值计算;技 术发展方向是总线速度的无限提升,存储容量的无限扩大。 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则 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技术发展方向是与对象系统密切相关的嵌入性能、控制能力与控制 的可靠性。 按照历史性、本质性、普遍性要求,嵌入式系统应定义为:“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 机系统”。“嵌入性”、“专用性”与“计算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对象系统则是指 嵌入式系统所嵌入的宿主系统。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与定义不同,它是由定义中的三个基本要素 衍生出来的。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其特点会有所差异。 单片机开创了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嵌入式系统虽然起源于微型计算机时代,然而, 微型计算机的体积、价位、可靠性都无法满足广大对象系统的嵌入式应用要求,因此,嵌入式 系统必须走独立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芯片化道路。将计算机做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开创了 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单片机时代。 在探索单片机的发展道路时, 有过两种模式, 即“Σ 模式”与“创新模式”。“Σ 模式”本质上是通用计算机直接芯片化的模式,它将通用计算机系统中 的基本单元进行裁剪后,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构成单片微型计算机;“创新模式”则完全按嵌入 式应用要求设计全新的,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的体系结构、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总线方式、

管理模式等。Intel 公司的 MCS-48、MCS-51 就是按照创新模式发展起来的单片形态的嵌入式系 统。MCS-51 是在 MCS-48 探索基础上,进行全面完善的嵌入式系统。历史证明,“创新模式”是 MCS-51 的体系结构也因此成为单片嵌入式系统的典型结构体 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正确道路, 系。 嵌入式系统的嵌入式应用特点,决定了它的多学科交叉特点。作为计算机的内含,要求计 算机领域人员介入其体系结构、软件技术、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然而,了解对象系统的控制 要求,实现系统控制模式必须具备对象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从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历史过程, 以及嵌入式应用的多样性中,可以了解到客观上形成的两种应用模式。 由于嵌入式系统有过很长的一段单片机的独立发展道路,大多是基于 8 位单片机,实现最 底层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带有明显的电子系统设计模式特点。大多数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人员, 都是对象系统领域中的电子系统工程师, 加之单片机的出现, 立即脱离了计算机专业领域, 以“智 能化”器件身份进入电子系统领域,没有带入“嵌入式系统”概念。因此,不少从事单片机应用的 人,不了解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的关系,在谈到“嵌入式系统”领域时,往往理解成计算机专业 领域的,基于 32 位嵌入式处理器,从事网络、通信、多媒体等的应用。这样,“单片机”与“嵌入 式系统”形成了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两个独立的名词。但由于“单片机”是典型的、独立发展起来 的嵌入式系统,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应该把它统一成“嵌入式系统”。考虑到原来单片机的 电子系统底层应用特点,可以把嵌入式系统应用分成高端与低端,把原来的单片机应用理解成 嵌入式系统的低端应用,含义为它的底层性以及与对象系统的紧耦合。 5. 从校园人到 IT 人 ◆报告内容: ①近年来 IT 行业概貌;②IT 类人才需求走“上坡道”;③Web2.0 时代的新型 IT 人才培养面 面观;④IT 从业人员所急需的相关技能。 ◆心得体会: 专题报告会上,云南省互联网协会理事、中国联通学院认证培训师车力军高工同学们奉献 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就职启蒙。车老师以合格员工的三个条件——“态度、知识、能力”的相互关 联作引,系统地阐述了 IT 从业者应如何完成对 IT 角色的认知,并援引了真实生动的案例,从 开放的思维、积极的心态、分享和给予、双赢的品格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外,车老师 还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纲挈领的指出了 IT 从业人员所急需的相关技能,并 结合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培养方案为大家指明了今后的就业方向。 Web2.0 的逐步兴起使的 IT 技术走向、网络运营方式有所不同,互联网公众参与的精神,代 表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软件技术的进步才使的 web2.0 成为可能。 Web2.0 的到来,IT 业界对 从业人员的要求又有了新的变化,所以 Web2.0 时代

的到来导致整个 IT 人才培养的变化。专业 的知识背景、激情、和团队的合作的精神将会成为 IT 企业寻求 web2.0 人才的最终标尺。Web2.0 时代的程序开发和网站程序设计都是有区别于 Web1.0 的, web2.0 的时代为软件技术人员的商业 创业提供了空间。 IT 行业的技术变革直接体现在对人才类型需求的不同,就要求 IT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 注重个人的专业化能力、学习能力和 IT 人才的职业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前沿技术的掌握和加强 IT 技术人员的项目操作能力。 专业创造价值,人才的专业化必将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实用价值,人才的专业的服务,将 成为 IT 培训机构的一大使命。简单一句话就是,围绕着专业创造价值的理念,web2.0 时代需要 大量的 IT 实用人才,同样围绕这个理念,IT 职业培训的技术培养要符合技术应用的需求才能长 足发展。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