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见习感想

今天,我们有幸去昌乐第三人民医院,即精神病院见习有关《精神护理学》的知识。去之前我们有些期盼,也有些恐惧;而去之后才知道,原来,一切都与想象中的不同,与传说中的不同,其一,男女病人是严格隔离的,这一点与一般的医院很不同。其二,在病区男病人是可以抽烟的。其实精神病人其实并不可怕,而精神病院,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黑暗,对于病人,医护人员还是十分尊重他们的,而病人之间,其实比起外面的世界,似乎更加和谐······ 精神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给病人这个家庭也会带了重大的影响。其实精神病和其他生理疾病一样,应该得到关爱而不是同情,更不应该受到鄙视和排斥。但是社会讨论到相关字眼的时候总是带着嘲弄和戏谑。精神病的病因可分为遗传和社会心理因素,但是无论是那个方面都不是患者能控制的。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作息和加强体运动保证自己远离生理疾病的困扰,但是,我们不能更改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关注这样一群弱势群体,接受并帮助这样的人。 我们今天比较幸运,不仅去了男病区,而且还去女病区,不过我们在男病区参观的时间比较长,之前我们不敢和他们交流,甚至还有点害怕他们,但是事后我们发现病人们在不发病的时候,都十分地友善,而且可以较为正常的交谈,不加以注意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精神病患者。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名20岁左右的男生,他连续参加了两年高考,但是可惜都名落孙山,可能承受不住打击,最后患上了抑郁症和躁狂双向症状,他已经来到这里2个多月了,现在病情已经稳定,在他和我们的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的一些症状,如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等典型的抑郁症的表现。现在他已经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有关自己疾病的问题,而且也很好的在配合治疗,所以可能再过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他便可以出院了,我们也给他做了一定的心理疏导,希望他可以出院以后更好的生活。

还有一位大概是30左右的男性,他大概进来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他是患有偏执妄想和夸大妄想,他一直再向我们索要手机,希望他的妻子可以把他解救出去,他觉得在这里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在我们与他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他有夸大事情的状况,比如说他本来只是出租车司机,但是特区额说他每个月有上万元的工资,他不仅认识很多高干,而且为了让我们帮助他给她的妻子打电话,他还说他认识很多家医院的主任或是护士长,如果我们可以帮助他的话,他会回报我们的。而且他还和我们讲解了他进来的经过,但是很明显有逻辑上的问题。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没有再和其他的病人交谈。最后我们又和那里的医生进行交流,我们询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精神病患者,因为我们比较关注一些年轻人,所以询问有关年轻人发病的问题比较多,而医生给与我们的答案是他们大多数心理素质不行,抗压能力不强,而且还与他们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通过这次见习,我们发现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是器质性的病变,而且经受不住某件事情的打击才患上精神病的。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现在比较新型的行业——心理咨询师,人们现在似乎对于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抵触的,认为只有心理有疾病的人才会去看心理咨询师的,其实不然,现在社会压力大,工作压力大,我们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咨询不过是通过正规的渠道更好的纾解心理压力而已。但是可能是社会的局限,导致心理咨询没有达到相应的发展。

应该说,在中国心理咨询很大程度是停留在知道这个概念上的,具体的心理咨询做一些什么,其实没有多少人是很清楚的,而至于那些所谓的灰色理论,如浅灰色区域健康的人,在生活,学习,职业,婚姻方面有疑问的人、深灰色区域由心理障碍者,如有神经症等,这样的一些东西,了解的人则更少了。在中国,很多的人其实并不了解精神病,以至于很多的症状表现出来之后,并没有去关注,而最终导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我们这次见习的目的,就是去了解什么是精神病,有一些什么样的表现,或者说什么样的情况,可能引发或者发展成为精神病。要求我们能够做到对于精神病的初步诊断,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能够给来访者正确而且及时的建议。包括在病人康复后,很长一

段时间可能要遭受的内心的煎熬,社会的歧视等等的一些可能引发精神病复发的因素,对来访者进行指导,安慰,劝解等等。

 

第二篇:精神病院见习有感

20xx年x月x日、27日,心理学三区队的全体同学在**老师、**老师和**老师以及**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市精神卫生中心。去之前有些许期盼,也有些恐惧,而去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与想象中不同,与传说中的不同。精神病院并不可怕,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黑暗,对于病人,医护人员也没有歧视,更多的是尊重,而病人之间更多的也是和谐。

第一次去精神病院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病人,总体感觉病人在不发病的时候,和常人无异。医生对他们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背景,对其病因深入地剖析,辅助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心身病房,女医生带我们了解了3个病例,产后抑郁症、惊恐障碍、精神分裂症。

第一位是中年妇女,30岁左右,无家族精神病史,产后抑郁症。由躯体症状引起,伴有口干,情绪泛化,有自杀倾向,社会功能受损。入院6个月,病情好转,无自杀倾向,能感觉家人对她的关心,对我们所提的问题也能对答,治疗效果明显。

第二位也是中年妇女,30岁左右,无家族精神病史,惊恐障碍。第一次发病感觉胸闷,世界末日般的濒死感,多次拨打110急救,并进行了全面的器质性检查,之后在神经科治疗无果,再转入精神病院的,住院几天,通过药物辅助治疗之后,胸闷次数明显降低,症状明显下降。

第三位病人是青年男子,25岁左右,有家族精神病史,精神分裂症。在广州打工被误认为小偷,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作。此病人伴有强烈的强迫症状,反复多次的洗手、思维奔逸、社会功能较好、有幻觉、情绪未泛化、内心有较大的冲突。自己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的病症,并能控制。

在男病房,男医生给我们讲解了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分类、以及各自的表现形式。

27号,第二次去精神病院,这次是带有目的的,主要是想请精神病人帮我们做测试,SCL—90。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让我们能更好的掌握心理学知识。

某男,40岁,已婚,城管,**本地人,精神分裂症。xx年前第一次入院,2个月前第二次入院,与妻子吵架导致病发。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偏执、思维散漫、思维奔逸、注意力不集中,头疼、无幻觉。该病人有抽烟的习惯,并且烟瘾较大,智力正常。但是在做测试的时候,自我暴露的较少,有抵触情绪。发病前是城管,对工作的认同感较强。通过对该病人测试的,我们对其在SCL—90中的九个因子进行了分析,总均分为1.467,阳性项目数为22,阴性项目数为68,阳性症状均分为2.909,数据显示该病人没有以上症状表现。但是该病人的偏执因子分值为12分,有点偏执。治疗效果明显,近期就可以出院。

我们这次见习的目的,就是去了解什么是精神病,有一些什么样的表现,或者说什么样的情况,可能引发或者发展成为精神病。要求我们能够做到对于精神病的初步诊断,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给来访者正确而且及时的建议。包括在病人康复后,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要遭受的内心的煎熬,社会的歧视等等的一些可能引发精神病复发的因素,对来访者进行指导,安慰,劝解等等。 在和精神病患者交谈过程中,我们要谨遵咨询的原则,共情、积极关注、真诚。摸索病人的性格特点与思维模式,以及深入地探索其内心的真实情感。如果病人已经无法说出其内心的痕迹,治疗者可以问病人原本的性格、原本的生活是怎样的?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支持与鼓励病人诉说其内心的情绪与痕迹,让病人感觉到你是在全心全意地帮他,他也便可以开怀地与你倾诉。探寻

病因是离不开问话的,也可以从问话中逐步地推出其病因与疾病的过程,帮助病人认识自己心灵的痕迹。在谈话中,要听出病人思维上的漏洞与认识上的偏颇和贫乏,并对病人作出理由充足、适合其心理特点的解释,帮助其消除疑虑,增强信心。人的烦恼往往思维,但你烦恼了,往往是因为你用错了你的思维方式,引导病人去换一种与原来逆向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烦恼往往便会自动消失。要给予病人鼓励和良好的心理暗示,激发病人的积极心理,让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更努力地去改善自身的情绪。

现在我们的专业学习已经步入正轨,比如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等,这些学习让我们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现在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极大地激发了的兴趣和信心。以后要更好地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助人自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