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调查报告

埃博拉病毒调查报告 20xx年,肆虐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蔓延速度惊人。病毒至4月x日已造成82人死亡。截至4月x日在几内亚已出现168名感染者,其中108人死亡。20xx年x月,尼日利亚出现首宗输入型埃博拉病毒病确认病例,患者于7月x日在拉各斯市死亡。26日,尼政府宣布将尼传染病警戒提升至红色级别,并要求所有海陆空口岸实施埃博拉病毒病监测,采取相应卫生检验检疫措施。20xx年x月x日,利比里亚一名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利比里亚医生死于埃博拉病毒,另有一位美国医生已感染此病毒,正在接受治疗。截止20xx年x月x日,此次疫情已经在西非导致672人丧生,是有记录以来丧生人数最多的一次。

造成这些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就是埃博拉病毒,由此可见盖中病毒的危害,接下来,我们队这种病的进行分析和调查。

病毒首例:

19xx年x月x日,扎伊尔发现罕见传染病埃博拉,20xx年x月x日,印度首次发现埃博拉病例,这也是亚洲首列感染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热病的首次公开亮相是19xx年x月扎伊尔北部巴姆巴地区的雅布库村庄。埃博拉热病第一例死者是马波罗?洛克拉,传教团的学校教师,他死于9月x日。

病毒症状特征:

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病毒的危害: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

级,级数越大防 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埃博拉是一大批神秘而格外危险的非洲出血病毒之

一。这些非洲病毒最近已从它们的潜伏处突然杀出,毁灭把它们惊动

的人,并且一旦释放便非常难以控制。

传播方式: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人类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感染埃博拉病毒

病毒分型:

目前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4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

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 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

发现过程:首次公开亮相是19xx年x月扎伊尔北部巴姆巴地区的雅布库村庄。

治疗方法:

严重病人需要进行强化的支持性治疗。病人往往会出现脱水,需要静脉或者口服补液进行电解质补充。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有些病人在得到适当的医治后可康复。

由于没有针对埃博拉的特异性药物,最佳治疗方法就是由医院卫生工作者在严格的感染控制程序下,对病人提供强化支持性治疗。根据推荐的防护措施可以控制进一步感染。

为便于控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当与其他病人隔离开来,并由采取了严格感染防护措施的卫生工作者对其进行治疗。

病毒的分布:

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为止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利比亚、加蓬、尼日利亚、肯尼亚、科特迪瓦、喀麦隆、津巴布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南非 疫情影响

专家分析:

0xx年x月x日,当前主流观点认为埃博拉是接触传播;然而近来几位医学专家称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通过呼吸传播。更有两位专家认为当前形式的埃博拉病毒已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若真如此,如埃博拉不能迅速受控,恐会传至全球。

当前主流认知是,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而非通过空气传播;只有病人在出现埃博拉症状以后才具有传染性。

总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在饮食方面对肉质类的需求量原来越大,而埃博拉病毒正是通过这些传播给人类。通过这项调查,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了他的危害以及传播方式,从而避免了病毒的传播和感染,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己对病的的认识和了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

 

第二篇:埃博拉病毒类型之谜

19xx年x月,位于西非的科特迪瓦的一家国家公园内的黑猩猩开始死亡。瑞士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伯施(Christophe Boesch)在此研究黑猩猩xx年了,发现黑猩猩数量减少,一部分黑猩猩死亡,另外一部分不见了。19xx年,在解剖一具黑猩猩尸体的时候,一位34岁的瑞士籍女研究生发病,被送进医院,按疟疾进行治疗,病情恶化后被运回瑞士。在瑞士,医生们用各种病毒的抗体,包括埃博拉病毒已知三型病毒的抗体进行检测,查不出病因。最后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了另外一型埃博拉病毒,科特迪瓦型。

从河流到丛林(2)

(20xx-07-29 02:04:45)

转载▼

标签: 分类: 闲谈历史

健康

苏丹的流行发生在苏丹与扎伊尔边境,离扬布库村500英里,死亡151人,占感染者总数的53%,低于扎伊尔流行的死亡率。其病毒也和扎伊尔的病毒有很大区别,这样就有了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型和苏丹型。

埃博拉病毒为什么于19xx年突然在扎伊尔和苏丹同时流行,而且是两种不同的型?

没有答案。

次年,扎伊尔西南部的一家教会医院收住了一位得出血热的9岁女孩,血样被送到CDC,约翰逊实验室进行培养后,证实是埃博拉病毒,女孩死亡,其感染途径不得而知。

两年后,在苏丹流行地再次出现埃博拉病毒流行,22人死亡,死亡率65%,依旧低于扎伊尔型。

之后,埃博拉病毒在非洲消失xx年之久。

由于没有解决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和传播问题,约翰逊一直希望重返扎伊尔,但苦于没有经费。19xx年,他利用WHO在当地进行猴痘研究的机会,再次来到扎伊尔,在本巴地区、扎伊尔北部和喀麦隆东南部,大规模采取动物样品,一共采集了1500多个动物,包括117种,血、肝、脾、肾样品取出后,冷冻后送CDC。

约翰逊后来在《传染病杂志》发表论文,对这次大规模采样进行总结:一无所获。

埃博拉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成了约翰逊最大的遗憾。

埃博拉病毒在非洲两地同时流行,传播性强,死亡率极高,使得科学家认为很可能是下一次瘟疫,但流行之后,经过些许余波,埃博拉病毒归隐丛林,让科学家们松了一口气,但他们

不敢放松警惕,继续对扎伊尔、苏丹等地进行埃博拉病毒流行病监测。

十年磨剑,埃博拉病毒在非洲毫无动静。但专家们万万没有想到,埃博拉病毒竟然出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十几年前在一次面试中,得知我的医学背景后,对方脱口而出:你知道几年前机场路抓猴的事吗?

这一问让我借来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的《The Hot Zone》,看完后按图索骥般地实地考察,那是一片和我现在公司所在地极其相似的郊区办公区,离我现在公司所在地不远,离我家也不过10英里之遥。

莱斯顿(Reston),位于维吉尼亚州北部,临杜勒斯国际机场,距美国首都哥伦比亚特区20英里,是美国的IT重镇之一。

19xx年,位于莱斯顿的康宁公司下属Hazelton Research Products公司的莱斯顿灵长类检疫中心来了一批从菲律宾进口的用于医学实验的长尾猕猴,到货的时候发现在路上死了两只,这种情况不算什么,类似的动物长途运输常常会导致动物死亡,有时候甚至全军尽没。

猕猴被运到莱斯顿的灵长类检疫中心后继续发生死亡事件,这一下就不正常了,在美国,猴子这种大型的实验动物很贵,照顾起来比对自己家的孩子还要精心,绝对不会发生虐待的事情,猴子是得病死的,每天死两到三只猴子说明是一种传染病,引起了中心人员的警惕,进一步观察,死亡的猴子有出血热症状,有人突然想到埃博拉病毒。

这一下就成为美国卫生防疫最大的警报了,陆军传染病研究所闻讯而来,场景如同好莱坞大片,军方将中心剩下的猴子全部杀死,对中心进行全面消毒,后来房屋被推倒重建。实验室发现确实是埃博拉病毒,和扎伊尔型、苏丹型有区别,进而发现中心的6位工作人员血液中出现该病毒的抗体,表明已经被感染,根据这些情况,专家认为此型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也就是说,这型埃博拉病毒具备流感病毒的传播能力,参照扎伊尔和苏丹的流行情况和死亡率,加上美国首都郊区密集的人口,一场大祸临头。

不仅相关人员陷入死亡的恐惧中,整个华府开始骚动,高层寝食难安,不知道疫情扩散的情况,更不知道一旦出现埃博拉病毒流行,华府地区以至美国会发生什么情况?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这几位感染者居然一直没有发病,让大家把心放回肚子里。专家前往菲律宾,在马尼拉附近的一家猴出口商处发现大批死于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猴子,也发现了12名血液中有该病毒抗体的菲律宾人,这12位感染者同样没有任何症状。

于是埃博拉病毒又多了一型,莱斯顿型。这型埃博拉病毒可以感染猴而且死亡率极高,也可以感染人可是不会引起任何症状。

19xx年x月,位于西非的科特迪瓦的一家国家公园内的黑猩猩开始死亡。瑞士生物学家克里斯托弗·伯施(Christophe Boesch)在此研究黑猩猩xx年了,发现黑猩猩数量减少,一部分黑猩猩死亡,另外一部分不见了。19xx年,在解剖一具黑猩猩尸体的时候,一位34岁的瑞士籍女研究生发病,被送进医院,按疟疾进行治疗,病情恶化后被运回瑞士。在瑞士,医生们用各种病毒的抗体,包括埃博拉病毒已知三型病毒的抗体进行检测,查不出病因。最后

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了另外一型埃博拉病毒,科特迪瓦型。

这位女科学家幸运地活了下来,体重减轻了十几磅,头发也几乎掉光了,并且成为第一位将埃博拉病毒带出非洲大陆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