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培训课程》心得体会

——这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身为“班主任”“家长”这双重身份的我,总是两点一线,学校、家里。天天忙忙碌碌,却又简简单单。 带着一份对学习的渴望和对教育的执着,经我校张海燕老师介绍,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由中华家庭教育网提供的《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培训课程》。本次的远程课程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一些优秀教师、志愿者前辈们、专家们有了零距离接触。通过这段时间的网上学习,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冲击,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也获得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本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感受是:这我人生中一笔最珍贵的财富。现将我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班主任作为一位管理者,是联接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学校的桥梁。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既要带好学生,服务于任课教师,管理好班集体,还要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家庭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第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一般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但由于职业的特点、文化水平、性格脾气等条件的不同,效果也大不相同。特别是由于家长与子女之间的那种骨肉之情,往往会冲淡理智,忽视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因而造成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的背离。班主任老师有义务也很有必要指导家长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班主任只有与家庭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才能发挥出富有成效的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作用,教

育的成功性才能大大提升。

首先我在不断学习家庭教育专业化课程过程中,能够与家庭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们可以面对面交流,交流班主任在育人方面的困惑,解决当前家庭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生入学后,他们的全部生活仍然与家长保持着联系,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主动与家长勾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各项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明智的班主任应该放低姿态,放平心态,经常主动地与家长一同分享孩子点滴进步的喜悦,交换教育的意见,听取家长的建议。主动与家长勾通的方式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电话访问外,我利用网络与家长勾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习中让我认识到,班主任是能够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最重要的原因:一是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无论学历高低,只是缺少家庭教育科学知识,但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样一个伟大的主题和愿望走到一起,一定会让我们学习与生活更加精彩,因为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就是与智者同行,与大师同在,这个智者、这个大师就是家庭教育科学知识;二是因为家庭教育不仅神奇,更是神圣,当我们被这神奇与神圣感化后,我们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 变化一:开始学会了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不仅如此,我们还学会用这 “五爱”看待世界所有。我相信天下每一位身为父母和老师都想成为这样的家长和老师!我惊奇地发现,当

我们自身的育人素养提升后,我们面对孩子和学生的眼神、态度、语气、动作、用语都发生着变化,学校育人环境在我们的变化过程得到进一步优化。

变化二:自从学习家庭教育以后,我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用先进的育人理念带动家长也是自然的,家长们也在跟着发生变化,这是十分可喜的。现在每次家长会后都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家长写来了学习家庭教育的心得,感悟很深。家长们为班里捐了很多工具。有的家长不惜用自己的血汗钱买来运动会小食品,让我鼓励孩子们学习。孩子们也在慢慢变化着,家长们更是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学习家庭教育是一项艰难的路程,但我相信现在积累的宝贵经验会在将来有一定的用途。自从参加班主任家庭教育专业化课程学习以来,虽然很辛苦,但一路走来收获颇深。在育人方面我首先改变了很多,尽可能多鼓励和赞赏孩子们,孩子们在一天天变化着??班里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后,现在班里的工作很是轻松,家长会的召开,学习上有人管,班里的公物也有人管,一切都轻松自如。在学习家庭教育上我已经尝到了甜头,虽然是一点点,但是我感到很欣慰。非常感谢顾老师率领的团队,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使我感到这条路越走越宽。

身为母亲的我,不仅在学校教育学生,回到家也同样教育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特别是对家长的十二种教育行为的学习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榜样,我们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

以这样说孩子是我们家长的一面镜子。以前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孩子的心理引导可以说是无从下手,更不知道那些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及行为。通过学习,让我懂得了怎样与孩子有效地沟通。尤其是该表扬时绝对不能吝啬,而其产生的效果取决于表扬方式。现在,我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我可以从容应对,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以前孩子犯了错,我会不问明事由地一味指责他,导致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有时候做事情,大人让他这样做,他就偏与你相反。自从学习了志愿者课程之后,改变了我对孩子的教育思路与方法,特别是看了《家庭教育艺术运用之教育犯错误孩子的艺术》后,使我在学习中逐渐懂得“教育是一门艺术”这个道理,并逐步改变了之前粗暴的教育方法。现在我已明白:当孩子犯错误时,与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比起采用所谓的“正确”技巧来得更为重要。通过一系列的网上课程学习,慢慢教会了我如何理解孩子的心思,并教会孩子如 何去顾及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所造成的影响。

正如有一天,儿子的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说:孩子在学校里和一个叫苏麒祥的小朋友发生冲突,把小朋友的鼻子给打出血了,老师还说,不过孩子没有先动手,是某某小朋友故意弄了他一下,然后孩子就还还给了某某小朋友一巴掌,可想而知那孩子被打得不轻了。我听说此事感到十分惊讶,他怎么会做这种事?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倘若依照我以前的脾气,肯定会不问缘由地痛骂他一顿,但是自从在网上学习了《志愿者课程》之后,我知道一味地痛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会适得其反。于是我便耐下心来,通过问他其它一些问题,旁敲侧击地慢慢引导他,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当我问他:“你们今天班上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吗?”他都一一回答了。接着我又说:“宝贝,你今天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当我向他谈及学校表现时的,

孩子有点吞吞吐吐。然后我说:“是不是???”孩子胆怯地对我说:“妈妈,我说了,你不要骂我!”我接着说:“没事,你说吧!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就是妈妈的乖宝宝!”孩子就一五一十地导出今天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从他讲的这一番话中,很快便意识到自己曾犯的错误——还给小朋友一巴掌。在我问及他还给小朋友一巴掌的缘由时,孩子说:“因为我没有惹他,他就来打我!”他回答时声音很轻,有点心虚,但我听得却很真切。然后我就告诉他:“当自己受到伤害时,应当怎么处理?当然,那个小朋友动手打你,他也不对!”孩子诚恳地点点头。通过这个实例,我深深地感到,在孩子犯错误时,积极与 他沟通、引导,远比打骂效果好得多。

我相信这次学习是一生中享不尽的充电之旅。

 

第二篇:《教育技术培训课程》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本文就课程整合的含义、目的,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整合采取的方法,整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1、学生主体性不强,教师仍为主导。学习效果不好这种情况表明,备课很不科学,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2、哗众取宠,偏离教学的本质。发生这种情况,我认为一是课件的设计太花哨,注重感官欣赏而忽视教学效果,有哗众取宠的感觉。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师的引导不是很成功,就像放风筝一样,注重放,却没注重收,这样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还不如没有信息技术介入,反而更实在一些,教学在于效果,而不是表演。

3、不能滥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

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

4、不能孤军奋战近几年来,宽带、校园网铺天盖地,而面对优越的条件,有些人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仍旧“不走阳关道,只走独木桥”,对课程整合理解片面,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多数是信息技术老师的事,因为信息技术老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殊不知“众人划浆,开大船”,需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信息技术老师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服务,其他学科的老师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这样才能将整合课上得有声有色。

5、不能只有公开课、评优课才注重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达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实现的,有的老师只在要求上整合课、公开课时才想到整合,放着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不利用,仍旧“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师,认为自己在从教的多年没有整合,效果也不错,殊不知现在提倡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

6、一味依赖信息技术有的老师发现了一个“好”网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术的课程和相关资源。结合自己所需,找到并下载了一门课程设计以及整合技术的工作表。该单元的工作有两个技术整合活动:找到并列出有关知识信息网站

列表;

7、不重实效,哗众取宠有的老师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或者,有老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的技术手段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在这种误解下,许多老师大力开发“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一回,结果却导致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

8、缺乏掌控能力,课堂失控在许多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技术问题束手无策;或者不能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有效地引导。例如,在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时,往往是由一、二个“小能人”包揽一切,其他同学无所事事。又如,在让学生用技术分组展示学习作品时,各小组通常只关注自己的展示内容,而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

9、“作秀”嫌疑太大目前,尽管有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然而它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却应用得很少。许多整合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公开课“作秀”的背后蕴藏着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困扰:许多一线教师表示,考试的压力迫使学校和教师倾向于采取填鸭式

的口授式教学,而无暇顾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践。这是因为,尽管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但当采用技术时,许多教学内容都无法在原先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落实。在单一课时或课堂教学中,一些精心设计的整合技术的教学活动难以展开。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内容都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如果强行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所有内容的教学,反而适得其反,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效果又不明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