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资料总结

1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侧重数量,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

3 宗地:被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或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

4 土地统计:土地统计是以数据、图形为主要形式,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等进行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全过程。

5 地籍档案:地籍档案是指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带、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6 土地条件调查:亦称土地质量调查。指对土地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对土地的投入、产出、收益、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7 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内容为: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

地籍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各项内容也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相互联系和衔接的。其中,土地调查是基础;土地登记、统计是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是巩固土地调查成果并保持其现势性的必要措施。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成果是地籍档案的基本来源,而地籍档案又是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成果的归宿,并为开展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查考和依据。地籍信息系统为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工作环境和简捷的工作程序,从而保证地籍管理工作具有高效率和高质量。

8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

(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基本、最首要的目的是摸清国家土地资源家底,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土地资源家底包括土地的数量、 分布、类型、权属和利用状况等;

(2) 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为土地登记、土地纟计、土地分等定级和建立土地档案服务;

(3)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目的:(1) 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

(2)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3)为建设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服务;

(4) 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内容:(1)查清调查区域内村、农、林、牧、渔场、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

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区范围界线;

(2)查清调查区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3)量算出各地类面积并汇总调查区域内的总面积及各地类面积;

(4)编制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5) 对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及设想。 9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任务和内容: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指采用不小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简称土地详查)基础图件比例尺的现势性强的遥感资料制作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及相同比例尺、最新测绘的地形图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底图,参考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图件、数据等有关资料,查清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分布、数量、面积和土地所有权状况,在此基础上建设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对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更新调查。

(1)任务:a基础延续: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延续 b更新资料:是变更调

查的核心任务 c纠错改错:在实际使用或监测中发现错误改正也是变更调查的任务 d补遗工作:调查中难免存在遗漏的情况,变更调查肩负着补遗任务

(2)内容: a地类的变化 b图斑的变化 c权属的变迁 d行政境界调整 e飞地争议地的调整 f单位更名的变化

10 初始地籍调查的程序:初始地籍调查是指初始土地登记前对登记区的第一次普遍调查。 程序和内容:a准备工作:组织准备、收集分析资料、野外踏勘设计、制定调查计划、准备表格仪器 b权属调查:制定调查工作底图、划分调查区域预编地籍号、发放指界通知书、实地审查申请书内容、确定权属界线设置标志、实地勘察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c地籍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细部测量(户地测量)、编绘地籍图、面积预算、制作宗地图d材料总结:编写调查技术报告、编写调查工作报告e资料整理:成果归档管理f检查验收:“三检一验”制度

11 地籍的概念:p2 地籍是国家为一定目的(如税收、土地规划、使用权流转房地产估价等),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级)和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图薄册。 12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册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13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对土地的坐落、面积、用途、等级、价格、权利等项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的一项制度。

14 土地他项权利:指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土地权利。它的实质是对其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行使使用权和所有权的一种限制。这种限制,一方面要无损于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正当合法利益,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和方便对方的合理需要,对国家、集体和个人都有好处。

15初始土地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在一定时间内,对所辖区域或者特定区域的全部土地进行普遍登记。也称土地总登记。

16 地籍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主要任务是:(1)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

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3)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4)加强土地用途管制;(5)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6)为土地管理服务。

原则:(1)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17 城市土地经济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1)城市规划(2)繁华程度(①商服中心位置、数量与范围 ②商服中心的商店总数、零售额)(3)交通条件(4)基础设施条件(①供水 ②排水 ③供电 ④ 供气 ⑤电信 ⑥供暖)(5)环境条件

18 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

(1)收集调查资料,准备调查底图;

(2)标绘调查范围,划分街道、街坊;

(3)分区,分片发放调查指界通知书;

(4)实地进行调查、指界、签界;

(5)绘制宗地草图;

(6)填写地籍调查审批表;

(7)调查资料整理归档

19 土地权属调查:(1)意义:土地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重要环节,是地籍测量的前提和基础。鉴于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基础上,在权属调查明确界址点、线的情况下进

行的,因此权属调查对于整个地籍调查来讲是核心工作。

(2)内容: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1、变更土地登记:是指在初始土地登记后,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以及他项权利拥有者因土地权属、土地用途等事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土地登记。

2、注销土地登记: 是指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因法定或约定原因消灭,或者因自然及人为原因使土地灭失,从而使土地权利失去效力,由土地权利人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注销该权利的登记。

3、土地权利设定登记: 是在初始土地登记以后对一宗土地上新确认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进行的土地登记。

4、土地权利变更登记: 是指在初始土地登记后,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以及他项权利拥有者因土地权属、土地用途等事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土地登记。

5、土地登记的性质?

土地登记是国家用以确立或认定土地权利人对土地权利的法律措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同时,它又是按规定用途,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地的有效措施,是对国家税收实现的一个保证,也是保护土地合法的使用权买卖、变更等的法律保证。

6、土地登记的主要法律依据?

土地登记是通过一系列法律措施来实现的。即通过国家法律承认的各种权益,由代表政府管理土地的部门严格依法审核后,依照法律程序并记载入案的一项工作。

现阶段我国与土地登记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相关的行政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国务院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有关土地登记的主要文件有《土地登记规则》、《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

7、土地登记的基本种类?

土地登记种类的划分,可以按照登记的时间、对象、内容、目的、效力等进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从时间及内容上进行的划分,分为初始土地登记与变更土地登记两种类型。

8、我国现行土地登记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我国现行土地登记的对象是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

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权属性质与来源;土地权利主体所涉及的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客体所及的土地坐落、界址、用途(地类)、等级、价格、图号、地号等。对于出让土地使用权还包括使用期限。

9、权属审核的步骤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权属审核是土地登记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文件资料和地籍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土地登记机关的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利和权利变动事项,是否准予登记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

(1)对土地登记申请人的审核;(2)对宗地自然状况的审核;

(3)对土地权属状况的审核;(4)审核两个阶段,初审和复核。

10、初始土地登记形成哪些主要文件?

(1)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权属证明文件、材料;(2)土地登记收件单;

(3)地籍调查表,地籍图;(4)审批表,土地登记复查审批表;(5)土地登记卡(簿);

(6)土地登记归户卡(册);(7)土地证书,土地证书签收簿。

11、变更土地登记的特点及类型?

1)变更土地登记与初始土地登记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I. 分散的、个别的登记;

II.经常的、及时的登记;

III.一宗地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申请者;

IV.申请人直接依法申请。

2)根据《土地登记规则》规定,变更土地登记分为四种类型: I.土地权利设定登记

II.土地权利变更登记

III.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IV.注销土地登记

 

第二篇:地籍管理学总结

第一章

1、地籍的分类: 1) 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1.税收地籍2.产权地籍3.多用途地籍 2) 按地籍开展的先后顺序分类1.初始地籍2.日常地籍 3) 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1.城镇地籍2.农村地籍 4) 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1.常规地籍2.数字地籍 5) 按行政管理层次分类1.国家地籍2.基层地籍 2、地籍管理:针对地籍的建立、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管理)措施,地籍管理即是地籍工作体系的简称。 3、地籍管理的任务:总任务是全面、具体掌握地籍信息、不断更新地籍信息、及时、准确、系统地提供服务,并不懈地改革创新,建设功能齐全、制度健全、业务规范、手段先进的、完整的地籍管理工作体系。

4、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1、土地调查2、土地分等顶级3、土地登记4、土地统计5、地籍档案管理 第二章

1、土地分类:根据土地的异同性对土地按类进行划分与归并的过程。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根据现阶段土地的实际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要素的异同性进行的土地分类。

3、20xx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实行二级分类,有12个一级类和57个二级类。12个一级类:01耕地 02园地 03林地 04草地 05商服用地 06工矿仓储用地 07住宅用地 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09特殊用地 10交通运输用地 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2其他用地

4、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5、迹地:指森林采伐、火烧后,5年内未更新的土地。 6、苗圃:指固定的苗圃用地。

7、树木郁闭度:指同一块地内林冠(木林的枝叶部分称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地块总面积之比值。

8、树木郁闭度与覆盖度的区别:覆盖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植物垂直投影面与种植面积之比值。郁闭度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特指树木覆盖郁闭的程度。 第三章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意义:1.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2.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3.为土地利用动态检测提供基础数据4.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为单位清查由基层到国家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等,为开展土地管理提供基础,为制定计划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P68):①以县为单位,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面的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逐级汇总出各乡、县、市省和全国总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并使之保持良好的现势性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地籍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利于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土地利用及分配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③是为需要而展开的,适应和满足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P71):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成果验收归档阶段 第四章

1、地籍调查: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

2、地籍调查的类型:一、根据地籍调查时期和任务不同1.初始地籍调查2.变更地籍调查

二、根据地籍调查区域范围和功能不同1.城镇地籍调查2.

农村地籍调查

3、地籍调查的对象:宗地

4、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根据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地籍管理的实际需要):权属调查,地籍测量

5、地籍调查工作程序:一、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2.收集资料3.踏勘设计4.制定调查计划5.宣传教育)二、权属调查(1.宗地权属状况调查2.确界、设置界标3.绘制宗地草图4.填写地籍调查表)三、地籍测量(1.地籍控制测量2.界址点测定3.地籍图测绘4.制作宗地图5.面积量算)四、资料整理(技术总结、工作报告)五、检查验收

6、宗地:指法律上具有统一土地权属归属的独立成片的土地范围 7土地权属调查:核查、确认土地权属单位和土地权属要素的土地调查 7、土地权属界址(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

8、土地权属界址线(又称宗地的边界线,简称界址线)是指相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

9、界标:指在界址点上设置的标志。

10、设置界标的作用:设置界标作用:①是界址实地的法律凭证,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依据②可防止权属调查勘测绘制宗草图和地籍测量对界址点的判别差错,保证准确勘丈、绘制宗地草图、地籍测量③便于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实地检查④便于土地使用者依法利用土地,能减少违法占地和土地纠纷⑤有利于地籍的日常管理工作。 11、初始地籍调查成果的验收程序与内容:1调查报告的编写;2“三检一验”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即调查成果实行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组互检、作业队专检和省级验收;3调查成果资料的归档。

12、权属调查的基本程序:1.拟定调查计划2.物质准备3.调查底图的选择4.调查工作区的划分5.发放调查通知书6.收集、分析和处理土地权属资料7.实地调查8.资料整理

13、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形状,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勘丈记录图,是地籍调查表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现场绘制。

14、宗地草图的特点:现场绘制;原始图件;具有法律效力;草图(不需要严格的比例尺;不需要考虑图面的精度;不需要美观) 15、填写地籍调查表:

1)土地使用者的名称:权属人名称

土地使用者的性质:全民单位;集体单位;社会团体;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个体企业;个人(例如自己的屋子)

2)上级主管部门:与单位有资产行政的上级领导部门(仅限单位的土地,个人用地不填写)

3)土地坐落:宗地具体的位置(位于**区**街**道**村)

4)法人代表或户主:若是个人用地,必须与房产证上人名一致;若是单位用地,必须是法人名字。 5)代理人:委托人

6)土地权属性质: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农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 (是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还需填写国有土地使用权类型):国有土地使用权类型: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国家作价出资入股国有土地使用权;国家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国家授权经营国有土地使用权。 7)预编地籍号:可不填,是底图上预编的。 地籍号:本宗所在的主要图幅的图幅号。 8)宗地四至:只填始末两个点号。 9)批准用途:审批时批得。

10)使用权限:权属证明材料中批注的期限。

11)共有使用权情况:共有人名称和共有使用的面积。

12)说明:注记这块土地局部改变的用途;注明使用人,使用土地的坐落、地籍号和变更的主要原因;超面积使用基地;多宅基地或双宅基地情况;抵押租赁情况;转让情况。

13)界标种类:在选中的界标下打“√”。 14)界址线类型:围墙、墙壁、栅栏。 15)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将有争议的地段和理由填入):现场核实情况,申请书中有关项目填写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要进行说明;界址有纠纷时,要记录纠纷的原因,并尽可能提出处理意见;指界手续履行情况;界标设置、边长丈量等说明;评定能否进入地籍堪丈阶段。

16)地籍堪丈记事:堪丈前,界标的检查情况;根据需要,适当记录堪丈界址点及其他要素的技术方法和仪器;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遗留的问题和尽可能提出的处理意见。 调查结果审核意见:审核人对地籍调查结果作全面调查;(对合格的填“合格”,对不合格的,填“不合格”,并对不合格提出意见。)

16、地籍细部测量是在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地籍测量的核心,其主要内容包括测定界址点位置、制作地籍图、求算宗地面积和制作宗地图。 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勘丈法是地籍细部测量常用的方法。

17、地籍图的分幅编号:地籍图采用正方形分幅,幅面规格为50cm 50cm. 地籍由的分幅是以地籍图的图廓以高斯——克吕格坐标格网线为界,1:20xx图幅以整公里格网线为图廓线,1:11300和1:500地籍图在1:20xx田地籍图中划分。划分方法如下图:(地籍的分幅与代码)。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地籍图的编号以高斯——克吕格坐标的整公里格网为编号区,由编号区代码加地籍图比例尺分幅代码组成。 编号区代码由9位数组成,代码含义是第1、2位数为高斯坐标投影带的带号或代号,第3位数为横坐标的百公里数,第4、5位数为纵坐标的千公里和百公里数,第6、7位和第8、9位置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十公里和整公里数。

18、地籍图的内容:1.地籍要素。主要包括土地的权属、利用、质量、位置和数量及其相关内容2.地物要素。主要包括围墙、道路、房屋、垣栅、构筑物、铁路、公路、河流、水库、地理名称注记等,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区应适当注记高程点3.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图廓线、坐标格网线的展绘及坐标注记,埋石控制点位的展绘及点名或点号注记,图廓外比例尺的注记等 19、地籍图与宗地图的区别: 地籍图是表示土地权属界线、面积和利用状况等地籍要素的地籍管理专业用图,是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而宗地图是土地使用合同书附图及房地产登记卡附图。它反映一宗地的基本情况。

宗地图属于地籍图的一种,是在地籍图的基础上编制的,以一宗土地为单位绘制的宗地图。基本地籍图的侧重点是土地及其地上附着物的位置权属。宗地图侧重是的权属。

20、地籍调查技术报告的编写:1.调查区概况2.地籍调查的准备3.地籍调查的程序4.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法5.调查成果的精度分析6.地籍调查的成果7.地籍调查项目设计书的执行情况

21、地籍调查工作报告的编写:1.基本情况2.组织机构3.地籍调查的准备4.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5.地籍调查中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6.权属调查的政策依据、地籍调查技术措施的实施效果等7.地籍调查成果的应用前景 22、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检、互检和专检 第五章

1、地籍变更的种类:不更改界址的变更(1.继承土地使用权2.交换土地使用权3.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4.违法宗地经处理后的变更5.宗地内新建建筑物、拆迁建筑物、改变建筑物的用途及房屋的翻新、加层、扩建、修缮6.房地产的转移、抵押等7.精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8.精确测算宗地的面积,通常是为了转让、抵押等土地经济活动的需要9.宗地内地物、地貌的改变等10.土地权利人更名11.土地利用类别和土地等级的变更12.行政管理区和地籍管理区名称的改变13.宗地编号和房地产登记册上编号的改变14.宗地所属地区去划的变动15.宗地位置名称的改变)更改界址的变更(1.征收或征购集体土地2.划拨国有土地3.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包括宗地分割转让和整宗土地转让4.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宗地分割和合并5.土地权属界址调整6.城市改造拆迁7.土地整理后的宗地重划8.宗地的边界因自然灾害而发生的变化等) 第六章

1、土地分等定级: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2、如何区别土地分等和土地定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同的工作内容。土地分等以某一较大区域内全部城镇或某一区域内全部农用土地为对象评定各城镇或各片农用地之间整体质量的等次,而土地定级则是对某一城镇或某一农用土地内部各局部范围土地质量的评定。

3、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1.地租理论2.区位理论3.土地可持续发展理论4.土地肥力理论5.土地质量观。

4、城镇土地定级的作用:1.土地定级可为城市规划布局提供依据2.土地定级是制定基准地价的基础3.土地定级为制定城镇土地税赋提供重要参考4.土地定级显化土地资产量差异,为城市土地科学管理服务。

5、定级的基本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土地级别划分及确定阶段、成果验收阶段和成果应用及更新阶段。

6、权重确定的方法:因素对比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法)。 7、单元划分的方法:主导因素法(分值重叠方法和剖面分析法);均质地域法;网格法;街坊法(城市中的一个街坊(城市道路围成的一个小区作为一个街坊)作为一个定级单元);点位发;权属界线法(最常用的方法,对于大型的权属单位,不能划为一个单元,要在内部细分)。

8、土地定级单元:是评定土地级别的基本空间单位,是内部特性和区位条件相对均一的地块。

9、土地级别初步划分的方法:1.数轴法2.总分频率曲线判断法3.总分剖面图法

10、级差收益测算的步骤: 1) 对级差收益测算的数据进行抽样调查

① 抽样调查的要求:选择准确、分布合理、规模适宜;

② 抽样调查的内容:样本项目名称、面积项目、收益项目、资金

项目、流动量项目; 2) 抽样数据的处理

① 资料审核;

② 剔除利润为负的样本;

③ 计算各企业3到5年指标的均值;

④ 计算各商业企业单位面积的利润工资资金额; ⑤ 计算各级土地上单位面积利润的均值和标准差; ⑥ 剔除利润异常值;

3) 土地定级合理性检验

分析不同级别间的企业利润差异性大小;差异性越小,融合性越越大,土地级别划分越 不合理,反之。 第七章

1、土地登记:指土地登记机关按法律规定,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土地权利,依法载录于专门设置的簿册上的行为和过程,也是国家对土地实施有序管理所需建立的一种制度 2、按土地登记时候和内容划分:土地登记可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变更土地登记

3、初始土地登记:指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力后,为获取国家法律认可而进行的土地登记的行为和过程

4、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1.申请2.审查核实3.注册登记4.发证

5、初始土地登记的内容:坐落;面积(土地总面积,占有面积,应分摊的面积等);用途;等级(做了土地分等定级工作的才能登记等级);权利(权属单位名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权属界线及四至。

6、他项权利:非土地权利人在他人土地上享有的土地相关权力。 7、他项权利的类型:

① 地役权:指在他人土地上通过和排水的权力; ② 空中权和地下权; ③ 借用权; ④ 租赁权; ⑤ 抵押权; ⑥ 耕作权。

8、他项权利的特点:他项权利主体为非土地权力;他项权利都是与土地他项权利有关的相关权利;他项权利对土地权利有一定限制意义的权利 9、变更土地登记:是初始土地登记的继续,对实际变化的情况进行的补充和修正。

10、变更土地登记的类型:土地权利设定登记;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废除原来登记的内容)。 第八章 1、 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土地的数量、

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以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有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统计工作

2、 土地统计工作步骤:土地统计设计;土地统计调查;土地统计整理;

土地统计指标分析。

3、 土地统计调查的方式:土地统计调查的方式: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

专门调查分为普查(适用于某一土地利用方面的基本情况的调查。含义为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一般用来收集一定时点上某种调查对象比较全面、转却的统计资料);重点调查(指在调查对象中选出一部门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性的调查);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的任务与目的,对研究的对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少数具有典型意义或在某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在统计总体中,以机会均等

为原则,在总体中抽取部分总体单位为样本进行调查,从样本资料

推取总体规律)

4、 土地统计整理的步骤:对土地统计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和订正;

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组(按总体单位的标志值进行分组);项目指标的加工汇总;将汇总的数据编织成统计表。

5、土地统计整理的组织形式:1.逐级汇总。是根据整理方案的统一要求,按一定的管理系统,自下而上地将统计资料进行汇总2.集中汇总。是把所有土地调查资料集中到一个土地管理机关或几个机关同时进行汇总3.综合汇总。是把逐级汇总和集中汇总结合起来构成的一种汇总形式 6、土地统计分析方法(P298)

7、动态数列分析法:扩大时期法(时期合并):将原时距较小的动态数列加工成时距较大的动态数列,以显示出土地现象变动的主趋势;序时平均法(把原来时间序列的时距扩大);移动扩大时期法;移动序时平均法;配线法。 8、土地相对指标分析,相对数的基本计算公式:相对数=对比数/基数

1.结构相对数计算公式:结构相对数=总体中某部分数值/总体数值*100%

2.比较相对数计算公式:比较相对数=某总体某一指标数值/另一总体同一类指标数*100%

3.强度相对数计算公式:强度相对数=某总体某一指标数值/同一总体另一类指标数*100%

4.计划完成相对数计算公式:计划完成相对数=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该指标数*100%

5.动态相对数计算公式:动态相对数=某一指标报告期数值/同一指标基期数值*100%

9、土地平衡分析法,平衡关系公式:年末土地面积量=上年末土地面积量—年内各类土地面积减少量之和+年内各类土地面积增加量之和 10、土地平衡分析法内容(P305)

11、众数:是各单位标志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12、中位数: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重点位置的标志值。 第九章

1、地籍档案:指在地籍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地籍记录,以文字、图标、声像等形式表达的地籍信息,经立卷归档,集中保管起来的文件。

2、地籍档案的作用:1.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依据2.地籍档案是土地管理工作的依据3.地籍档案是国土教育、宣传的素材4.地籍档案是研究土地科学的可靠资料5.地籍档案是土地信息储存的一种手段

3、组卷:是系统化的整理过程,也就是在每一类别内按照文件材料在形成和处理过程中的有机联系编立成各个案宗

4、案卷:是每一类内有密切联系的若干文件材料的组合体,是档案的基本保管单位,所以案卷又称保管单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