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吴君华

(20xx年x月x日)

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审议深化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情况。根据工作安排,今年x月中旬,我们组织调查组,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听取县民政局有关工作汇报;分别召开由县发改局、公安局、财政局、林业局、国土局、工商局及福应、南峰、安洲街道和官路镇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深入横溪、下各等乡镇走访座谈;实地视察公益性墓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比较重视深化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殡葬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在加强宣传教育、实施火化葬法、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据统计,自19xx年实行殡葬改革以来,我县共火化遗体3万多具,遗体火化率达到100%,节约棺木用材25000立方米,节约土地280亩。

(一)加强领导,殡改工作得到推进。县乡两级分别成立殡改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充实人员,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任务。设立县殡管所、县殡葬管理监督执法大队、乡镇(街道)殡改协管员和行政村殡葬管理员,负责殡葬管理日常工作,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殡葬管理组织网络。结合我县实际,相继出台《关于开展殡葬管理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墓地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深化殡葬改革的通告》等相关规定,逐步完善殡改工作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督查考核,积极推进生态墓区建设,不断完善殡葬基础设施。

(二)宣传发动,殡改氛围逐渐浓厚。围绕殡改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殡改工作的良好氛围。召开县、乡镇(街道)殡改工作动员会,开展万人签名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和文明殡葬意识。印发生态葬法宣传资料,滚动播出电视专题宣传片和相关通告,抓好“百场电影进乡村”影前生态葬法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生态葬法的认识,推进生态墓区建设和生态葬法的实施。以“青山白化”治理宣传月为载体,就整治的目的、意义、政策法规、具体任务等内容加强宣传教育,确保“三沿五区”坟墓整治有效推进。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厚养薄葬、文明治丧的新观念逐步形成。

(三)注重管理,殡葬秩序逐步规范。坚持植树覆盖为主、动员迁移为辅原则,充分利用植树节、清明节等时段,对县域内的县道、省道、高速公路等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墓区山体进行植树绿化遮挡处理,推进“三沿五区”坟墓整治工作。据统计,整治期间共调运树苗2万余株,总投资30多万元。针对土葬、骨灰装棺和乱葬乱埋、建寿坟等殡葬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在采取教育引导促使其自行纠正的同时,逐步加大依法处置力度,确保殡

葬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得到落实。加强丧葬用品市场监管,开展部门联合执法,对石材加工点的一批违规制作的墓碑、墓体进行集中清理,努力从源头上刹住违规建造墓地的歪风。

(四)落实措施,殡葬服务不断完善。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殡葬服务单位的硬件建设,通过升级火化设备、改扩建停车场等,进一步改善殡葬服务环境。推进殡葬服务体制改革,立足公益事业,实行事企分开,探索成立仙居县殡仪服务公司,逐步形成基本殡葬服务为主体、选择性殡葬服务为补充的服务格局。加强殡葬服务机构内部管理,统一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并将相关规章制度、收费标准、操作流程上墙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服务公开、透明。积极开展“行风建设月”、“优质服务月”活动,清理殡葬服务收费中的违规现象,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

二、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我县深化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一)思想认识仍需提高。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对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被动应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甚至对殡葬管理存在着忌讳心理,不愿过多过问。二是部分乡镇(街道)、村干部普遍认为殡葬风俗是农村传统,引导群众转变丧葬习俗难度大,特别是在开展违规墓地整治工作中畏难情绪较重,怕激起民愤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有一种不愿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导致一味迁就思想观念落后的群众。三是有的部门职责不够明确,错误认为殡改工作就是民政部门的事,与本部门关系不大,协调配合意识不强,遇到问题推诿、扯皮,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四是一些群众的殡改意识还比较淡薄,厚养薄葬、丧事简办、文明殡葬的新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封建迷信思想和丧葬陋习时有回潮,丧葬活动中的攀比风、大操大办等现象依然存在。

(二)殡葬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一是由于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再加之墓地征地和各项设施的投资大,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还比较滞后,全县已建公益性墓地的行政村还未到总数的二分之一。二是有的公益性墓地缺乏规划,布局不够合理,设施不全,甚至无人管理,导致群众集中安放的意愿不强,公益性墓地的入葬率不高。三是一些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档次还比较低,道路、绿化、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没有达到生态化、小型化的要求,公益性墓地规范化建设亟需进一步推进。四是基层的殡仪服务组织还比较缺乏,没有正规的殡仪事务机构为群众进行正确引导和提供相关服务。

(三)殡葬监管措施不够到位。一是部分乡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殡葬管理有所松懈,执法不够到位、整治力度不大,给群众造成当前殡葬事务无人管理、无相关殡葬法规约束的错觉。二是社会上乱葬乱埋、违规建造墓地的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村“两委”干部和经济实力强、有一定社会势力的人员违反殡改规定,建造的超标准、豪华坟墓使人触目惊心,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三是丧葬用品市场还比较混乱,制售封建迷信用品以及石材加工点无照经营、超范围违规制作墓碑和墓体,丧葬陋习现象愈加突出。四是有的村通过收取较高的穴位费,接纳非本村骨灰葬入本村公益性墓地,扰乱了殡葬行业的正常秩序。五是一些丧属私自占用城区街道、学校附近等公共场所举办丧事活动,产生噪音扰民问题,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四)殡葬服务和殡葬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殡葬服务机构内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个别殡葬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甚至存在诱导消费的不良行为,殡葬行风建设需要不断推进。二是由于殡葬行政执法是常规性、动态性的工作,殡葬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受编制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执法力量比较薄弱,无法适应任务繁重、情况复杂、难度极大的殡葬行政执法任务的需要。三是乡镇(街道)的殡葬管理人员很多由民政助理员兼任,由于民政助理员承担的其他具体民政事务较多,导致兼管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出现对殡葬违规行为瞒报等现象。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着力健全殡葬管理机制。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殡葬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将其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与当前国家级生态县、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做好殡葬改革和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原则,不断完善殡葬管理网络,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等属地管理作用。强化殡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指导、协调职能,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积极构建殡葬管理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殡葬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深入宣传,大力倡导,积极营造文明殡葬氛围。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开展集中宣传周和宣传月等活动,层层发动,集中造势,强势引导,努力形成良好工作氛围。深入持久地开展厚养薄葬、破除封建迷信、文明节俭办丧的教育,督促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作好表率。充分利用清明、元宵、冬至等社会高度关注的时段,加强对国务院、省《殡葬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进一步增强群众殡葬法治意识。引导和鼓励群众实施生态葬法,大力提倡树葬、花葬、草坪葬等丧葬形式,深入开展健康、文明、环保祭奠倡议活动,逐步树立绿色殡葬新风。努力发挥殡管所、殡葬服务单位的作用,将宣传工作寓于日常管理和服务之中,形成宣传常态化,不断提高宣传效果。将倡导殡葬新风纳入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内容,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依法殡葬、文明办丧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努力改善殡葬基础设施。要在整合现有公益性墓地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保护生态、方便群众、总量控制、相对集中”的原则,制定完善全县公益性墓地规划。健全公益性(经营性)墓地经营机制,以公益性为主适当兼顾经营性,出台相关鼓励政策,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投入,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树立精品意识,在三个街道、中心镇建设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大型公益性墓地;对土地较少的地区或人口较少的行政村提倡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由若干相邻行政村进行联建,加快推进镇、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探索建立公益性骨灰堂,实现骨灰安葬由“入土”到“入室”的转变,使骨灰处理更加集约化和多元化。强化墓穴设计销售、墓地选址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指导监督,简化审批手续,把好公墓建设的入口关,力求使公墓建设朝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强公益性墓地日常养护和管理,完善排水、道路、墓区绿化等基础设施,

不断提高公益性墓地的入葬率。改造拓宽殡仪馆与35省道的连接道路,搞好殡仪馆改扩建、更新火化设备、修建骨灰寄存楼、增设守灵厅和丧属休息场所以及殡葬环境的美化,为殡葬服务创造良好条件。

(四)突出重点,综合整治,全面规范殡葬管理秩序。要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公安、民政、林业、国土、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严厉查处各类殡葬违规行为,切实规范殡葬管理秩序。全面排摸违规墓地底数,分门别类,制定完善专项整治方案,增强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按照“治旧控新、堵疏结合”的原则,加大督促整改和依法处置力度,平稳有序地推进违规墓地整治工作,坚决刹住建造超标准、豪华墓地的歪风。同时,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加强“三沿五区”等重点区域巡查,强化日常监管,巩固整治成果,始终保持殡葬管理高压态势。整顿丧葬用品市场,重点对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和石制品生产企业违规生产、制作超标准墓碑和墓体以及其它封建迷信丧葬用品制售进行查处,严格规范经营行为,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和遏制殡葬违规行为的发生。在城区划定丧事服务区,为丧属提供丧事场所和相关服务,并要禁止一切影响公共秩序和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丧事活动。要对出殡活动及规模进行引导和监管,控制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完善骨灰跟踪网络化管理体系,加强经常性检查督促,有效控制骨灰去向,及时发现和阻止乱葬乱埋行为,严防出现新一轮的“青山白化”。

(五)优化服务,建好队伍,不断提升殡葬管理水平。要坚持以惠民、利民、便民为目标,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等活动,强化殡葬服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丧属至上”服务理念,积极为丧属提供热情、便捷、规范的殡葬服务。进一步完善基本殡葬服务体系和救助保障制度,加快实行丧葬四项基本费用由政府买单等惠民政策,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行风建设纳入殡葬服务单位管理,健全殡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制度,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在服务大厅设置举报箱、投诉电话和征求意见卡等方式,将殡葬服务置身于公众监督之下,增强服务透明度,打造文明和谐的殡葬服务环境。抓好现有殡葬管理执法队伍的内部管理和自身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殡葬管理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逐步加大经费投入,帮助解决殡葬管理力量薄弱、执法经费偏少等实际问题,确保殡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篇:关于乡村道路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乡村道路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经济办公室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20xx年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9月初,孙华斌副主任带领部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到交通局、中心镇、解放乡以及部分村屯,采取听汇报、座谈、实地检查等方式,对我县乡村道路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村道路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政府围绕乡村道路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严格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乡村道路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

1、领导重视,落实管理责任

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道路管理工作,纳入了日程,摆上了位臵,成立领导组织,落实了乡村道路管理责任。年初,召开了全县交通工作会议,主管县长与各管养单位签订了公路养护目标工作责任状。同时,加大了资金投入,将乡村道路养护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1215公里通村道路,每公里财政投入1500元作为养路经费。解放乡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道路养护工作,召开会议,制定方案,明确标准,落实责任,投入150多万元,清理路边沟,加宽了路肩,拓宽了乡直道路。县政府还利用多

种媒介,采取散发宣传单、张贴标语、设立宣传点等形式,加强了对农村公路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2、完善机制,规范道路管理

县政府坚持“分级管理,注重实效,全面管养,保障畅通”的原则,不断完善乡村道路管理工作。一是明确管理主体。制定了《依安县20xx年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方案》,明确了县公路管理站负责管理养护县乡两级硬化公路;乡镇政府负责管理乡级沙石公路;各村委会负责管理养护村级公路。解放乡双龙村在道路的管理上采取村民自治方式,村委会成员轮流值班负责村内道路日常管理,严禁过往超载车辆在村内通行,保障了道路多年无破损。二是落实目标管理责任。设定了12个养护道班和1个硬化路面专业维修队。县公路站与各道班长签订公路养护合同,实行“五定三保”的责任目标管理,打破了以往经费包干制管理模式,收到较好效果。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制定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奖惩办法》,通过加大检查和稽查,根据道路管理养护状况,奖优罚劣,从而调动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道路管理质量的提升。

3、加强管理,保障道路畅通

一是强化了硬化路面的养护管理。县政府本着“治早、治小、治本”的原则,年初以来,组织护路工人整修路肩160公里,整修边坡240公里,日常保洁348.6公里。二是夯实了道路管理的基础。新购臵自卸汽车2台,打草机1台,乡级路沙石备料21300立方米,硬化路面备料沥青140吨,碎石650立

方米,保障道路维修的原料需求。三是加强了对重点路段维修。三依公路2—12公里严重破损,车辆通行困难,公路站不等不靠积极行动,动用装载机、挖掘机40台班,自卸汽车200台班,7次铺装砖头、白灰土4000立方米,较好的保证了公路通行。四是加大治超工作力度。成立了治超大队,完善了乡村治超网络,在车辆必经桥梁和路口设立流动治超点,重点治理超限超载车辆。同时,建立超限超载举报奖励机制,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到治超工作中来,对防止超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主要问题

尽管县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乡村道路的管理工作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调查中根据群众的反应,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个别乡村干部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对乡村公路建设非常重视,热情高,但对乡村道路管理工作比较冷淡,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依赖思想,认为公路养护是交通部门的事,致使有的乡村道路管理不到位,损坏日趋严重。部分群众爱路护路的意识淡薄,存在占道打场晒粮、占道堆放等现象。

2、道路管理还需加强

乡村道路养护管理体制仍不够顺畅,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有的乡镇没有设立乡村公路管理机构,部分乡村缺少专业人员

和技术设备,道路维修工作难以开展。由于乡村硬化路面窄,有的乡村路肩不达标,有的甚至没有路肩,降低了路面的承载压力,造成硬化路面出现中间裂缝现象。日常管理维护不经常、不及时,加之有的路段车辆超载,对路面损坏严重,个别路段已影响了交通,给群众的出行带来不便。

3、道路管理经费短缺

乡村道路管理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筹措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制约了管理工作的开展。调查中了解到,个别乡村已损坏的路面,因缺少资金,无法实施维修,路面破损越来越严重,再不及时维修,最后将导致道路瘫痪,无法维修,重建道路必将耗费更多资金。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乡村道路管理工作既是一项民心工程,又是一项执政为民的德政工程。县人民政府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到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要加大路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深入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增强各相关部门、广大干部群众依法治路和自觉爱护公路的意识,营造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要加强管理,明确责任,积极探索适合乡村道路特点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努力构建起机制活、责任明、效率高的乡村道路管理新机制,切实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要认真做好乡村道路的日常保洁和冬季清雪工作,组织全县各乡镇开展一次专项整治道路路肩活动,解决路肩不达标问题;要坚持统筹规划,各乡村每年都要搞好道路状况普查,及时制定和上报道路维修计划,交通部门要认真核实,有步骤的开展乡村道路维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道路破损程度;要针对破损严重路段,集中力量,尽快组织维修,确保道路畅通。

3、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集力度。通过向上争取、政府投入、村集体出资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筹集乡村公路管理资金,为乡村道路管理提供经费保障,确保管理工作得到更好地开展;要强化资金监管,实行专户管理,整合使用好道路养护资金,确保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保障专项资金使用安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