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技师论文

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查找

[摘 要] 针对直流系统在运行中发生一点接地的各种可能性,结合现场实践经验,提出直流接地查找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直流接地 接地形式 查找方法

1.引言

变电站直流系统以蓄电池储存能量,以充电机补充能量,向全站保护、监控、通讯系统源源不断的输送电能,确保其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直流系统是绝缘系统,正常时,正、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相等,正、负极对地电压平衡。发生一点接地时,正、负极对地电压发生变化,接地极对地电压降低,非接地极电压升高,在接地发生和恢复的瞬间,经远距离、长电缆起动中间继电器跳闸的回路可能因其较大的分布电容造成中间继电器误动跳闸(可采用较大起动功率的中间继电器来避免),除此之外,对全站保护、监控、通讯装置的运行并没有影响。但是,存在一点接地的直流系统,供电可靠性大大降低,因为在接地点未消除时再发生第二点接地,极易引起直流短路和开关误动、拒动,所以直流一点接地时,设备虽可以继续运行,但接地点必须尽快查到,立即消除或隔离。

2.直流接地形式

按接地点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将直流接地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形式,按引起接地的原因,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①由下雨天气引起的接地。在大雨天气,雨水飘入未密封严实的户外二次接线盒,使接线桩头和外壳导通起来,引起接地。例如瓦斯继电器不装防雨罩,雨水渗入接线盒,当积水淹没接线柱时,就会发生直流接地和误跳闸。在持续的小雨天气(如梅雨天),潮湿的空气会使户外电缆芯破损处或者黑胶布包扎处,绝缘大大降低,从而引发直流接地。

②由小动物破坏引起的接地。当二次接线盒(箱)密封不好时,蜜蜂会钻进盒里筑巢,巢穴将接线端子和外壳连接起来时,就引发直流接地。电缆外皮被老鼠咬破时,也容易引起直流接地。

③由挤压磨损引起的接地。当二次线与转动部件(如经常开关的开关柜柜门)靠在一起时,二次线绝缘皮容易受到转动部件的磨损,当其磨破时,便造成直流接地。

④接线松动脱落引起接地。接在断路器机构箱端子排的二次线(如10kV开关机构箱内的二次线),若螺丝未紧固,则在断路器多次跳合时接线头容易从端子中滑出,搭在铁件上引起接地。

⑤误接线引起接地。在二次接线中,电缆芯的一头接在端子上运行,另一头被误认为是备用芯或者不带电而让其裸露在铁件上,引起接地。在拆除电缆芯时,误认为电缆芯从端子排上解下来就不带电,从而不做任何绝缘包扎,当解下的电缆芯对侧还在运行时,本侧电缆芯一旦接触铁件就引发接地。

⑥插件内元件损坏引起接地。为抗干扰,插件电路设计中通常在正负极和地之间并联抗干扰电容,该电容击穿时引起直流接地。

3.直流接地查找

3.1查找方法

直流回路数量多、分布广,接地点不好查,相对有效的方法是拉路试探法。即分别对每路空气开关或熔断器拉闸停电,若停电后直流接地现象消失,说明接地点位于本空气开关控制的下级回路中;若现象继续存在,说明下级回路没有接地。通过拉路寻找,可将接地点限定在某个空开控制的直流回路中,再通过解开电缆芯,将接地点限定在室内或室外部分;再通过拔出插件,可将接地点限定在插件内和插件外。经过层层分解、一段段排除,最终可将

接地点定位于一段简单回路中,再用摇表对回路中的每根接线摇测绝缘,把接地点进一步限定在几根导线或几颗端子上,通过仔细观察,反复触摸,接地点终会“原形毕露”的。

3.2查找步骤

直流系统中的空气开关或熔断器是分层分级配置的,一般由总路空开、分路空开串联而成,两级空气开关将直流回路分成了三段。两级空气开关分别是直流屏总路空气开关和各设备分路空气开关,三段回路分别是直流母线及其引出线回路、总路空开馈出的电缆和桥接母线回路、分路空开馈出的保护、控制、监视、储能回路。其中,第三段回路数量最多、接线最复杂、接地几率最高,几乎所有的直流接地都出现在这一段。要想尽快找到接地点所属空开,接地的确切位置和确切原因,就必须对三段回路的构成、作用和现场具体位置十分熟悉,所以查找直流接地的第一步就是熟悉现场直流系统接线。只有熟悉了接线,心中有了数,才能在拉路寻找时不漏拉、不错拉、不重复拉。

3.2.1定位到总路空气开关。目前直流屏上都安装有微机直流绝缘检测仪,发生直流接地时,绝缘检测仪会报出是哪一极(正极还是负极)接地、接地电阻是多少,随后会报出接地支路号,根据支路号就可将接地点定位到总路空气开关。

如果绝缘检测仪(绝缘监察装置)没有选线功能,又怎样定位到总路空开呢?这种情况下,只有对总路空气开关进行拉路寻找了;如果拉开某路空气开关后,接地极母线对地电压立刻升高到110V左右,则接地点就位于该空开控制的下级回路之中。

3.2.2定位到分路空气开关。用内阻不低于20xxΩ/V万用表或电压表在直流屏监视接地极母线对地电压,然后退出绝缘检测仪。根据现场标示和相关图纸,找出总路空开下级串接的所有空气开关(或熔断器),按照先信号后控制、先室外后室内的原则排出拉路顺序。对于信号回路,如测控装置电源空开、遥信电源空开、通讯电源空开,其不影响故障跳闸,只涉及监控、指挥信号,可最先拉。如果接地点就在这些空开控制的回路,就免除了对重要回路(控制回路、保护回路)的短时停电。对于保护控制回路空开,直接影响到系统安全,拉路时间越短越好,需控制在3秒以内,拉路顺序可按其对应一次设备实时潮流大小来排序,先拉负荷轻的空开,再拉负荷重的空开。如果拉开某路空气开关后,接地极母线对地电压立刻升高到110V左右,则接地点就位于该空开控制的下级回路之中。

3.2.3找出接地的确切位置和确切原因。定位到分路空开后,应向调度申请,断开该路空开,这样其余直流回路就恢复到正常状态,再拆除监视直流母线对地电压的万用表或电压表,投入绝缘检测仪。由于空开已断开,下级回路不带电,用万用表监视回路对地电压的方法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对下级回路接地点使用摇表来查找。

①按室内室外分段查找。现场统计资料显示,运行中变电站出现的直流接地点绝大部份在室外,所以分段查找时,重点还是查室外部分。可以先将本回路涉及的二次设备接线盒一一打开,仔细检查,看盒子内有无积水、有无潮气、有无电缆头破损进水、有无芯线绝缘皮裂口、有无动物巢穴、有无接线脱落、有无备用芯搭铁等等,或许就会发现接地点。

本回路中,已没有空气开关可拉,接地点的进一步分区和判断只有靠解开电缆芯线,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解线前应将端子排号、端子两侧接线编号详细记录在安全措施票上,防止恢复接线时出错。依次解开控制室到场地直流电缆芯线,每解开一根电缆,就用摇表在端子排测量接地极对地绝缘电阻,若绝缘恢复,说明接地点在本电缆和电缆对侧回路之中。若解开所有电缆后绝缘仍没有变化,说明接地点位于保护屏内部。

②室外接地点查找。接地点位于场地电缆和电缆对侧回路中时,解开端子箱到开关机构箱直流电缆所有电缆芯,用摇表在端子排测量接地极绝缘电阻,若绝缘恢复,说明接地点在本电缆和开关机构二次回路中。若绝缘没有变化,说明接地点位于端子箱引出电缆和电缆对侧回路中(如刀闸辅助接点)。

按上述方法解开电缆芯对回路进一步分段,摇测绝缘,接地点就限定在开关机构箱、刀闸操

作箱、或控制电缆中,用摇表对箱内直流回路的每一根接线摇测绝缘,接地点就限定在几根二次线中,再仔细观察,反复触摸,就可发现接地点。

③室内接地点查找。接地点位于保护屏内时,依次拔出装置插件,测量端子排接地极对地绝缘电阻,若绝缘恢复,说明接地点就在对应插件中。若绝缘没有变化,说明接地点位于保护屏端子排、端子排引出屏间直流电缆和屏内布线中,用摇表对屏内直流回路的每颗接线端子摇测绝缘,找出接地的那几颗端子,对端子金属部分、连接线部分仔细观察,反复触摸,找出接地点。

4.接地查找注意事项

防止不正确的查找方法造成的直流系统两点接地。如使用灯泡查找法,使用内阻低于20xxΩ/V的万用表和电压表。某些保护如整流型距离保护、晶体管保护在直流拉合时可能会误出口,所以在拉合前应申请退出保护出口压板。

目前绝缘监测装置大都采用带接地选线功能的微机监测仪,这类监测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反应相对迟钝:在发生直流接地时,要延迟几秒甚至十几秒才能报“直流接地”信号;而在直流接地消失时,也要延迟几秒甚至十几秒其信号才复归。在拉路寻找时,切断各支路直流的时间只有几秒钟,绝缘监测仪信号来不及复归,致使靠绝缘检测仪判断接地消失的方法找不出接地点。为此,在拉路寻找前,应先使用内阻不低于20xxΩ/V万用表或电压表在直流屏监视接地极母线对地电压,然后退出绝缘检测仪(绝缘检测仪会使直流母线对地电压发生较大波动,影响判断),靠万用表或电压表电压值的变化来反映直流接地是否消失。

浅析变电运行与维护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变电运行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执行机构。每个运行值班员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执行者。在电网运行维护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有可能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如果电力运行值班员在进行倒闸操作走错位或误分、合刀闸。将会给家庭、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因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把握好运行工作的安全关。而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骨架,一旦发生故障,轻者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及设备的损坏;重则导致电力系统振荡或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支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首先,变电运行是反映班组的整体业务水平。必须严格按规程执行,规程是教训和鲜血写成的,其保证安全运行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班组不但要强调熟悉安全规程,更应注重规程的掌握和正确运用。值班质量关键是认真监屏、设备的巡视、接班的检查、班上的检查、值班的精神状态等等。值班质量提高了,事故处理自然就能快速反应,倒闸操作更准确快捷。

因为心中对本变电站运行方式、负荷情况、设备性能等胸有成竹,就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处理。事故发生时就不会心慌而乱了阵脚,如:监屏认真了,就能全面地把握事故发生前的预兆;巡视设备认真了,就能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接班认真到位了,则能留意或及时发现设备缺陷,使事故变不可见为可见。从而将事故消除于萌芽之中,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其次,要想做好电网的安全运行,每个值班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就要求值班员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理论业务知识,熟悉变电运行中各有关的法规、规程,掌握变电运行《现场操作规程》和事故处理的方法,熟悉电力生产的发、供、用同时进行的生产过程。保证电网安全、经济优质运行;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运行实践经验,每个值班员要成为有心人,在干中学,学中干,对新来的员工采取传、帮、带、跟班实习,自学,上专业知识培训班;参加现场培训及反事故演习相结合的形式,掌握变电运行各方面的知识,积累经验、扬长避短;针对实践中不懂的、不会的问题,一定要谦虚地向老运行人员学习,直到弄懂、弄通。经验是不断积累的。

第三,在实际变电运行工作中,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事故异常处理,都要求值班员集中精力,勤于思考,每一次操作必须准确无误,都应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规程。实行“两票三制”,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为了反习惯违章避免误操作,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值班员应做到:

1、操作前核对模拟图示,认真做好各种记录,并及时填写操作票,操作完毕核对模拟图,做到准确、快捷无误;

2、经常检查运行方式,分析运行方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持运行方式的安全可靠,加强运行巡视、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

3、经常进行反事故演习、提高自身处理事故的能力,做好各种运行方式下的事故预想,特别是特殊的薄弱的运行方式下的预想;

4、养成良好的劳动纪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进行倒闸操作时要全神贯注、精神集中、情绪稳定。这就要求值班员增强责任心,下班时休息好,当班时才能专心工作,处理问题时思路才能敏捷。对临时改变的工作计划以及出现的事故、异常情况、一定要认真、细致做好

记录及时填写操作票,绝对不能凭印象处理;

5、建立健全正常的巡视检查制度,特别是重要负荷,应进行特别巡视。检查变压器、计量装置等,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作好记录并向上级报告;应作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确保电力系统经济、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国家行业标准。

[2]《变电运行安全规程》国家行业标准。

[3]《电气、线路操作票和工作票制度实施细则》原广东省电力工业局编。

 

第二篇:电焊工技师论文

焊接接头缺陷分析及预防的探讨

控制焊接是安装工程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工序,焊接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类型的焊接缺陷。焊接接头缺陷的存在会直接危及整个结构的质量。因此,将焊接接头缺陷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是每个焊接操作人员及工程管理人员应尽的责任。常见的焊接接头缺陷主要有外部缺陷、内部缺陷及焊接缺陷等。 1 焊接接头缺陷分析

1.1 外部缺陷

焊接接头的外部缺陷一般用肉眼就能观察到,主要有焊瘤、咬边、凹坑、烧伤、余高不足或过大、错边及弧坑处理不良等。

1.2 内部缺陷

焊接接头的内热裂纹和冷裂纹。

结晶裂纹是最常见的热裂纹,在金属凝固过程中出现,主要出现在焊缝中,少数出现在热影响区。结晶裂纹的产生是由于焊缝中含有较多的S,P等杂质,在焊缝金属凝固过程中形成了一此低熔点的结晶,然后在结晶界形成液态薄膜。这此液态薄膜成为焊缝中的薄弱环节,在焊接应力的作用下便开裂而形成结晶裂纹。 在冷裂纹中最常见的是延迟裂纹。在低、中合金钢的热影响区或焊缝中,当焊接后一段时间间,可能出现各种l1态的延迟裂纹。有的出现在接头表面,有的出现在接头内部。焊缝延迟裂纹的出现,是由以下3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母材淬硬现象:母材的碳当量越高其淬硬倾向越大,延迟裂纹敏感性就越大。另外,接头冷却速度对母材淬硬倾向也有较大影响,随着母材淬硬倾向的增加容易形成脆性马氏体。马氏体又会使热影响区最高硬度相应增加,从而使延迟裂纹敏感性增大。

第二,扩散氢的含量:焊缝中含氢量越高,延迟裂纹敏感性越大。当接头中扩散氢含量高于其临界扩散氢含量时,便出现延迟裂纹。

第三,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接头主要存在热应力、相变应力和约束应力。 板厚度越大,约束越强,残余应力也越高。焊接残余应力是引起应力腐蚀断裂的原因之一。

2 焊接接头缺陷预防

焊接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焊接材料、施工人员的焊接技能、焊接前准备、焊接和焊接后热处理等工序。因此,要预防焊接缺陷、解决焊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抓好焊接质量,就必须加强焊接前和焊接中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管理。

2.1 焊接前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尽量选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检查钢厂提供的材料质量检验单,内容包括材料牌号、规格或尺寸、炉批号、检验编号、数量、重量、供货状态、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等,同时还要检查材料的表面是否有裂纹、分层及超出标准允许的凹坑和划伤以及钢印标记是否正确和齐全,并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取样,送检测部门检测。经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进入施工现场。为了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取样送检时应采取由建设方委托的该工程项目取样送检见证人专人负责。如果具有法律效应的检验结果不合格但已进入工地的钢材,应该由质量监督部门通知建设单位进行拆除和清场,坚决杜绝使用不合格钢材。另外,按照规定,建设方对工程质量负有法律责任,不能把一切责任推给施工方了事,必须委托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或监理工程师监督管理,不定期地对现场材料包括钢材进行抽检、送检测部门复验,以保证钢材的质量。其次是对焊接材料的管理。检查焊接材料是否为合格产品、贮存和烘焙制度是否

执行、发放的焊接材料表面是否清洁无锈、焊条的药皮是否完好无霉变。第三是焊接区清洁管理。检查焊接区的清洁质量,不得留有水、油、铁锈和氧化膜等有害污物,这对防止外部缺陷(如凹坑、咬边等)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对防止气孔、夹浓之类内部缺陷的产生也有积极意义。第四是焊工技能资格管理。焊工的技能水平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焊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有关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第五是确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流程。对不同的母材,应选择合格的焊接方法、可靠的焊接能量和适当的焊接材料。对不同直径或不同厚度的母材都应实行先试焊、后施焊的原则,以保证焊接接头优良、安全。

2.2 焊接中的质量控制

焊接过程包括焊接、预热和焊接后热处理。焊接前的质量控制和焊接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最终焊接质量、预防废品和返工的必要条件,是整个焊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焊接质量控制应实行焊工、焊接工氏和专职检查员3级管理责任制。焊工应对违反焊接工艺流程及操作不当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质量检查员应对漏检、误检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过程中,要对施工过部缺陷是指必须借助仪器设备测试才能判断出的缺陷,主要有未熔合、未焊透、气孔、夹渣及白点

等。内部缺陷因肉眼观察不到,危害更大,要坚决杜绝。

1.3 焊接缺陷

指在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完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焊接接头范围内产生的局部开裂现象,如焊接裂纹是常见的焊接缺陷。在建筑工程的钢材焊接中常出现的裂纹主要是热裂纹和冷裂纹。

结晶裂纹是最常见的热裂纹,在金属凝固过程中出现,主要出现在焊缝中,少数出现在热影响区。结晶裂纹的产生是由于焊缝中含有较多的S,P等杂质,在焊缝金属凝固过程中形成了一此低熔点的结晶,然后在结晶界形成液态薄膜。这此液态薄膜成为焊缝中的薄弱环节,在焊接应力的作用下便开裂而形成结晶裂纹。

在冷裂纹中最常见的是延迟裂纹。在低、中合金钢的热影响区或焊缝中,当焊接后一段时间间,可能出现各种l1态的延迟裂纹。有的出现在接头表面,有的出现在接头内部。焊缝延迟裂纹的出现,是由以下3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母材淬硬现象:母材的碳当量越高其淬硬倾向越大,延迟裂纹敏感性就越大。另外,接头冷却速度对母材淬硬倾向也有较大影响,随着母材淬硬倾向的增加容易形成脆性马氏体。马氏体又会使热影响区最高硬度相应增加,从而使延迟裂纹敏感性增大。

第二,扩散氢的含量:焊缝中含氢量越高,延迟裂纹敏感性越大。当接头中扩散氢含量高于其临界扩散氢含量时,便出现延迟裂纹。

第三,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接头主要存在热应力、相变应力和约束应力。

板厚度越大,约束越强,残余应力也越高。焊接残余应力是引起应力腐蚀断裂的原因之一。

2 焊接接头缺陷预防

焊接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焊接材料、施工人员的焊接技能、焊接前准备、焊接和焊接后热处理等工序。因此,要预防焊接缺陷、解决焊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抓好焊接质量,就必须加强焊接前和焊设方对工程质量负有法律责任,不能把一切责任推给施工方了事,必须委托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或监理工程师监督管理,不定期地对现场材料包括钢材进行抽检、送检测部门复验,以保证钢材的质量。其次是对焊接材料的管理。检查焊接材料是否为合格产品、贮存和烘焙制度是否 执行、发放的焊接材料表面是否清洁无锈、焊条的药皮是否完好无霉变。第三是焊接区清洁管理。检查焊接区的清洁质量,不得留有水、油、铁锈和氧化膜等有害污物,这对防止外部缺陷(如凹坑、咬边等)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对防止气孔、夹浓之类内部缺陷的产生也有积极意义。第四是焊工技能资格管理。焊工的技能水平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焊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有关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第五是确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流程。对不同的母材,应选择合格的焊接方法、可靠的焊接能量和适当的焊接材料。对不同直径或不同厚度的母材都应实行先试焊、后施焊的原则,以保证焊接接头优良、安全。

2.2 焊接中的质量控制

焊接过程包括焊接、预热和焊接后热处理。焊接前的质量控制和焊接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最终焊接质量、预防废品和返工的必要条件,是整个焊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焊接质量控制应实行焊工、焊接工氏和专职检查员3级管理责任制。焊工应对违反焊接工艺流程及操作不当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质量检查员应对漏检、误检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过程中,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一,确认焊接方法是否与规定一致,检查焊接设备是否完好和着装是否符合工艺流程规定。第二,根据焊接工艺规程复核焊接材料牌号与规格是否正确,以防错用而造成焊接质量事故。第三,对焊接预热温度和预热方式进行严格控制和检

查,焊接前预热是防止焊接裂纹产生的重要措施。第四,对焊接环境进行监督。当焊接环境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采取措施后才能进行焊接:温度低于0℃;相对湿度大于90%;风速大于10 m/s或存在穿堂风以及雨、雪、雾气候的露天操作。第五,对焊接后热处理实施监督和检查。焊接后热处理的目的是促进焊缝中扩散氢的逸出,防止焊接裂纹产生,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和改养接头的力学性能。 焊工的技术水平是影响焊接质量的直接因素之一。要做到思想上重视,其体操作上细心。常见的焊接接头缺陷在施工操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咬边。主要是由于焊接电流过大、电弧拉长或运条不稳引起的。咬边最大的危害是损伤了母材,使母材有效截面减小,也会引起应力集中。预防措施是焊接时调整好电流,电流不宜过大,且控制弧氏,尽量用短弧焊接,运条时手要稳,焊接速度不宜太快,应使熔化的焊缝金属填满焊接坡口边缘。

第二,焊瘤。主要是由于焊接电流过大或焊接速度过慢引起。它的危害是焊瘤处易应力集中且影响整个焊缝 焊接中的质量控制

焊接过程包括焊接、预热和焊接后热处理。焊接前的质量控制和焊接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最终焊接质量、预防废品和返工的必要条件,是整个焊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焊接质量控制应实行焊工、焊接工氏和专职检查员3级管理责任制。焊工应对违反焊接工艺流程及操作不当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质量检查员应对漏检、误检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过程中,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一,确认焊接方法是否与规定一致,检查焊接设备是否完好和着装是否符合工艺流程规定。第二,根据焊接工艺规程复核焊接材料牌号与规格是否正确,以防错用而造成焊接质量事故。第三,对焊接预热温度和预热方式进行严格控制和检查,焊接前预热是防止焊接裂纹产生的重要措施。第四,对焊接环境进行监督。当焊接环境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采取措施后才能进行焊接:温度低于0℃;相对湿度大于90%;风速大于10 m/s或存在穿堂风以及雨、雪、雾气候的露天操作。第五,对焊接后热处理实施监督和检查。焊接后热处理的目的是促进焊缝中扩散氢的逸出,防止焊接裂纹产生,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和改养接头的力学性能。的外接中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管理。

2.1 焊接前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尽量选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检查钢厂提供的材料质量检验单,内容包括材料牌号、规格或尺寸、炉批号、检验编号、数量、重量、供货状态、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等,同时还要检查材料的表面是否有裂纹、分层及超出标准允许的凹坑和划伤以及钢印标记是否正确和齐全,并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取样,送检测部门检测。经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进入施工现场。为了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取样送检时应采取由建设方委托的该工程项目取样送检见证人专人负责。如果具有法律效应的检验结果不合格但已进入工地的钢材,应该由质量监督部门通知建设单位进行拆除和清场,坚决杜绝使用不合格钢材。另外,按照规定,建设方对工程质量负有法律责任,不能把一切责任推给施工方了事,必须委托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或监理工程师监督管理,不定期地对现场材料包括钢材进行抽检、送检测部门复验,以保证钢材的质量。其次是对焊接材料的管理。检查焊接材料是否为合格产品、贮存和烘焙制度是否

执行、发放的焊接材料表面是否清洁无锈、焊条的药皮是否完好无霉变。第三是焊接区清洁管理。检查焊接区的清洁质量,不得留有水、油、铁锈和氧化膜等有害污物,这对防止外部缺陷(如凹坑、咬边等)的产生有重要作用,对防止气孔、夹浓之类内部缺陷的产生也有积极意义。第四是焊工技能资格管理。焊工的技能水平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焊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有关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第五是确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流程。对不同的母材,应选择合格的焊接方法、可靠的焊接能量和适当的焊接材料。对不同直径或不同厚度的母材都应实行先试焊、后施焊的原则,以保证焊接接头优良、安全。

2.2 焊接中的质量控制

焊接过程包括焊接、预热和焊接后热处理。焊接前的质量控制和焊接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最终焊接质量、预防废品和返工的必要条件,是整个焊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焊接质量控制应实行焊工、焊接工氏和专职检查员3级管理责任制。焊工应对违反焊接工艺流程及操作不当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质量检查员应对漏检、误检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过程中,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一,确认焊接方法是否与规定一致,检查焊接设备是否完好和着装是否符合工艺流程规定。第二,根据焊接工艺规程复核焊接材料牌号与规格是否正确,以防错用而造成焊接质量事故。第三,对焊接预热温度和预热方式进行严格控制和检查,焊接前预热是防止焊接裂纹产生的重要措施。第四,对焊接环境进行监督。当焊接环境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采取措施后才能进行焊接:温度低于0℃;相对湿度大于90%;风速大于10 m/s或存在穿堂风以及雨、雪、雾气候的露天操作。第五,对焊接后热处理实施监督和检查。焊接后热处理的目的是促进焊缝中扩散氢的逸出,防止焊接裂纹产生,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和改养接头的力学性能。 焊工的技术水平是影响焊接质量的直接因素之一。要做到思想上重视,其体操作上细心。常见的焊接接头缺陷在施工操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咬边。主要是由于焊接电流过大、电弧拉长或运条不稳引起的。咬边最大的危害是损伤了母材,使母材有效截面减小,也会引起应力集中。预防措施是焊接时调整好电流,电流不宜过大,且控制弧氏,尽量用短弧焊接,运条时手要稳,焊接速度不宜太快,应使熔化的焊缝金属填满焊接坡口边缘。

第二,焊瘤。主要是由于焊接电流过大或焊接速度过慢引起。它的危害是焊瘤处易应力集中且影响整个焊缝 焊接中的质量控制

焊接过程包括焊接、预热和焊接后热处理。焊接前的质量控制和焊接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最终焊接质量、预防废品和返工的必要条件,是整个焊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焊接质量控制应实行焊工、焊接工氏和专职检查员3级管理责任制。焊工应对违反焊接工艺流程及操作不当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质量检查员应对漏检、误检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过程中,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一,确认焊接方法是否与规定一致,检查焊接设备是否完好和着装是否符合工艺流程规定。第二,根据焊接工艺规程复核焊接材料牌号与规格是否正确,以防错用而造成焊接质量事故。第三,对焊接预热温度和预热方式进行严格控制和检查,焊接前预热是防止焊接裂纹产生的重要措施。第四,对焊接环境进行监督。

当焊接环境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采取措施后才能进行焊接:温度低于0℃;相对湿度大于90%;风速大于10 m/s或存在穿堂风以及雨、雪、雾气候的露天操作。第五,对焊接后热处理实施监督和检查。焊接后热处理的目的是促进焊缝中扩散氢的逸出,防止焊接裂纹产生,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和改养接头的力学性能。的外观质量。预防措施是适当调小焊接电流,焊接时注意熔池大小,以便调整焊接电流或焊接速度。

第三,弧坑。主要是由于断弧或熄弧引起。弧坑的存在减小了焊缝截面,降低了接头的有效强度,并且弧坑处常伴有弧坑裂纹,危害较大。预防措施是尽量减小短弧次数,每次熄弧前应稍微停留或做几次摆动运条,使有较多的焊条熔化填满弧坑处。

第四,气孔。产生气孔的因素较多,如焊条未按规定烘干、母材除锈不彻底、焊接电压不稳、弧氏过氏等。气孔的存在使焊缝截面减小,金属内部组织疏松,应力宜集中,也易诱发裂纹等更严重的缺陷。预防措施是在焊接前应按要求烘干焊条,清理坡口及母料表面的油污、锈迹;注意大气的变化,刮风、下雨要有遮挡措施;焊接时选择适当的电流及焊接速度。

第五,夹渣。夹渣一般是由于熔池冷却过程中非金属物质如焊条药皮中某些高熔点组分、金属氧化物等来不及浮出熔池表面而残留在焊缝金属中引起的。其危害是影响了焊缝金属的致密性及连贯性,易引起应力集中。预防措施是焊接前应严格清理母材坡口及附近的油污、氧化皮等,多层焊接时彻底清理前一道焊缝流下的熔浓。焊接时选择适当的焊接参数,运条稳定,注意观察熔池,防止焊缝金属冷却过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