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个性需不需要刻意追求:反方四辩总结陈词(张苏涵)

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的论述很是精彩,但我还是忍不住要指出他们一直存在的错误。

一、对方辩友举出好些有目标的追求个性导致好的结果的例子,以此证明个性需要刻意追求,这其实是“刻意”更改了辩题,把追求个性等同于刻意追求个性,这可是个原则性的错误。我方早就明确坚持有意追求个性,反对刻意追求个性。都是追求,“有意为之”“刻意为之”,意思大不相同,相信评委和观众们已能深刻领会,但为了让对方更加明白,不致于再犯错误,我再次强调:个性追求需要有意追求!从主客观条件出发,尊重个性,顺势而为,努力追求,用适合自己的方式积极地适度地去追求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有所作为。可是“刻意追求”呢,“刻意”就是用“尽”心思,“尽”者全部也,一门心思一条道,一条道路走到黑,这哪里是尊重人性、符合规律的科学理性追求啊,我看这正是一意孤行偏执任性的绝佳注脚。

二、再看对方辩友所举的例子,又有哪一个说的是“刻意”追求呢,无非是强把“有意”作“刻意”,而这恰恰充分地论证了我方观点,对对方辩友的热情相助,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刻意追求在思想方法上明显有问题。刻意追求,违背了个性发展的规律,目标固化,过程僵化,过分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深渊。 欲速则不达,物极则必反。如果一味“刻意”追求个性,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泥潭,执拗,极端,功利,我们还会看到世界的丰富,他人的美好,自己的优势吗?刻意求之而不得,最终迷失在“刻意”带来的强迫、抑郁之中,只会丧失了自我!川端康成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刻意地追求完美,但始终无法突破自我,最终抑郁自杀身亡。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家庭怎么办?社会又会怎么样?

放弃刻意,这是绵延千年的传统文化的遥远召唤。道家无为而为,儒家恪守中庸。顺势而为,有意追求,儒道两家为我们提供了追求个性的丰厚底蕴。

放弃刻意,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客观要求。有所为,做自己能做到的;有所不为,不做违背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有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办事情;有担当,立足自己,完善自己,奉献社会。

放弃刻意,这也是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虚伪的个性,矫饰的民族,怎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敞开胸怀,放眼世界,融入世界,我们需要的是保持民族特色的理性追求。世界因为有了我们的特色加入才更精彩,因为有了我们的个性表现才更出彩!

不刻意,是真的流露,是善的显现,是美的昭示。不刻意,有纯真的笑脸,有从容的脚步,有洒脱的胸怀。保持自我,完善自我,展示自我,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多么和谐美好的画面!在此,我重申我方观点:个性需要追求,但不需要刻意追求!谢谢!

1

 

第二篇: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问题总结

一、人物

1、 孟母三迁:搬家是因为孟母为预防孟子学坏,刻意追求的是孟母,所以,孟子的成就是

孟母的刻意追求的结果,而不是孟子刻意追求个性,对方连追求的主体都搞错了。

2、 方仲永:正是因为方仲永的父亲刻意追求钱财,使方仲永失去发掘才能的机会,这样的

刻意追求怎么会有利于人的发展与成长呢?

3、 东施效颦:东施刻意将不美的自己装美,最终适得其反,反而更丑,如果她不去刻意追

求,那她还是个清水出芙蓉的黄花闺女,刻意的追求反而使她成为臭名昭著的丑八怪。

4、 邯郸学步:放下了自己原有的天性,刻意地盲目去模仿不适合自己的行为,最终不仅什

么都没学到,连自己原有的东西都丢失了。

二、行为≠个性

1、 为了使自己通过面试,刻意装出最好的一面:装得再好也有露出马脚的一天,并且,刻

意去装只是一种主观行为,并不能说明ta在刻意追求个性。

2、 为了竞选班长,更好的为班级服务,刻意报名:如果人人都想为班级做贡献,那是不是

全班同学都要去报名选班长呢?真心为班级的同学在任何岗位都会为班级着想,而不一定要当班长。刻意报名不能完全说明此人在刻意追求个性。

3、 两个要好的同学放学后在校门口分手,一个往东边回家,一个往西边回家,难道这就足

以说明他们俩的个性完全不同吗?

三、个性形成:教育与引导

1、 个性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刻意追求而形成:既然并非与生俱来,那么就肯定是受周围环

境影响而形成,而这便是客观因素,而非主观。

2、 刻意追求个性要分好坏:个性有差别,但并无好坏之分,这需要客观的教育去培养,使

每个人之间的个性能相互磨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