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是目前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本世纪xx年代以来,在欧美教育界颇受重视的反思性教学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理论。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不仅仅是储存他人观念的容器,也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教师的理念、信仰和理论能够为所有教师的教学改良做出贡献,反思性教学要在学校的改革中起领导作用。 为了解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现状,笔者不仅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进行访谈,而且对所在地洛阳市几所中学的三百名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又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资料,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面对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对教师自我实践反思的崇拜以及我国教师教育的现状,本文认为在教师的培养中,一方面要加强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在职教师的培养中引入反思模式,着眼于对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反思性教学,引导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控制。本文拟在分析比较反思性教学和传统教学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对教师教学实践自我反思的内容、过程、模式和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

了什么是反思性教学。要研究反思性教学首先应从正确认识反思开始。认为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同样在教学活动中,也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这种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被称为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论,在继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与传统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对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二部分是对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特点的分析。首先分析了反思的内容。把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自我反思的内容分为针对教学目标、任务的反思;结合整个教育过程的反思;对教师自身的反思和对教学工作的环境及其相关事物的反思四部分;其次分析了反思的过程。把反思的过程分为具体经验→观察和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四个阶段;再次分析了反思的模式。主要阐述了矮拜模式;拉博斯各模式和爱德华滋布郎托模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反思性教学模式的特点;最后说明了反思的方法。本文在分析说明国内外有关反思方法研究的基础l:,依据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中小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进行反思的几种方法。 第二部份对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史践向我反思的能力挽出了闩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自我反思的观念;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白我反思的能力创设各种途径,激励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自我反思

 

第二篇:教师的自我反思

(一)教师的自我反思

1.新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自我反思的意义:

(1)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阶梯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收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省,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就说明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xx年的教学经验,也中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反思研究能力强的教师,总是善于分析自己、同事和学生活动。他们反思教学过程中对各类问题的处理是否合理、科学,失败在哪里,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同时学习观摩同事的教学,对照同类问题处理,他的优点在哪里,了解和分析同行在同一领域里有哪些突破,有哪些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进而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可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2)自我反思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上,还体现在教师的开拓、创新精神上,教师要想开拓创新必须对反思有所体验,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能力。

新课程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与思考、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技能训练等,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内容要求教师必须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集学习者、欣赏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创造者、研究者于一身,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和谐的合作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反思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衡量人才的标准,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平等的参与者,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要示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素养。

2.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自我评价中反思

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它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尤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

力缺陷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才有可能找到实现自我提高的途径。可见,自我评价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对自身和现实的反思过程。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总是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教师还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往往能让我们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说,是教师专业提高的根本动力。只有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具有最广泛、最深刻的了解,并且通过内省和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师才能够对自己的表现形式和行为作一个有效的评价。

(2)在他人评价中反思

由于教师职业习惯化的原因,往往会使一些教师在自评的时候难以看到自己教育教学行为中的“盲点”。与他评相结合,通过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渠道获得的信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种现象的产生,帮助教师发现被定势和习惯掩盖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主动与教学伙伴进行合作性的切磋和讨价还价式的探讨,如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进底之蛙”,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不要放过听课的机会,不要放过一些细节。除了要多争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对所听和观摩的每一堂课都要研究、思考、探讨,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另外,教师还要认真反思从学生、家长那里反馈来的信息,及时沟通,在相互了解中达到互相理解、澄清误会和解决问题的效果,这也是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

(3)在评价学生中反思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是对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因此,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发展和习惯的养成。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不断地

反思自己是否突破了时间、窨的限制,将古今中外的、自然的、社会的各种信息引进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是否在唱独脚戏,是否强调师生互动,学生是否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出现学生不明白的状况时,教师要反思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拔、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在关注学生上,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是否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面向每位学生,甚至个体的每个侧面,如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都是评价,它像一丝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这种评价,简便、直接、有效,虽然没有量表,也无法记载,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到不论自己在哪方面的优点,都会被发现,总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和鼓励,因而有愿意努力的动力,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实现自我价值。

3.教师自我反思的形式

实践证明,任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作认真的总结,并进行分析研究。教师自我反思的形式很多,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实际上就是回头看自己的教学过程,上完一节课后及时总结这一课的成败得失,并简明扼要地写在教案的后面,是教师对自己上完一课之后的回顾和思考,教学后记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案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行为。写教学后记的内容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其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方式是:成功经验的记录。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后,都应对自己的课作出客观的分析,肯定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是自己的第一手材料和切身感受,所以易总结,而且可信、实用。第二种方式是:不足的记录。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偶然性很大,难免出现疏漏和失误,若把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学生在哪个知识点上难以理解,及时记下来,吸取教训,可避免在今后教学中出现同样的问题,使教学日趋成熟和完善。第三种方式是:灵感的记录。如果在某一节课教师突然想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或出现一道习题的巧解,学生提出一个预想不到的问题或一个好的解题方法,课后都应认真记录,若不及时记录下来就会遗忘。

(2)案例研究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比较典型的如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

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与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3)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也称教学日记,即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将自己教学得失的经验以及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分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下来。这种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教学参与者看,可以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失。主要涉及的是教学方法的反思,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概念、原理等)是否采用了相应的方法,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适合性,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失,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教学进行的步骤看,可以反思教学的导入,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从教学内容看,可以反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性,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等。任何事件的发展总有一个由量变而引起质变的过程,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勤于积累,善于思考,把当时的感受及时地记下来,并从理论依据上作进一步的完善提高,从实施环节上作进一步的补充修正,就能达到一种新的层次,教学艺术能常青。教师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也就是学会教学的过程。

(4)课后备课

课后备课也称课后随笔,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如何,只有在课后才能检验出来,课后若不及时总结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就会永远得不到解决,成功的经验也就无法得到提炼和升华。课后备课,即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课后备课包括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课后备课有助于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5)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等等,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6)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可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

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总之,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让我们以三句话共勉:让反思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让创造成为每个人的工作方式;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存方式。

教师需要反思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教学内容的反思问题

1.该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什么

2.学生对什么内容学得比较好,为什么

3.学生对什么内容学得不太好,为什么

4.将来你会作什么改变

5.这堂课的内容有趣吗,是否适合课堂教学

6.学生是否具备必要的背景知识

7.在将来如何完善此课

第二个问题:关于授课过程的反思问题:

1.讲述部分用了多长时间

2.我提了几个问题?学生能回答吗

3.除了讲述之外,我还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效果如何

4.还有没有能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的活动或方法

5.我在这堂课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激发的策略有效吗?为什么有效或无效 第三个问题:一般性反思问题:

1.如何使一名优秀的学生做到专心听讲

2.如何使一名后进生做到专心听讲

3.大多数学生对本次课的反应如何?为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