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教育是奠定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是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关键阶段。养成教育是使儿童具备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教育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别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否,关系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的成败。”叶圣陶也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就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对学生养成习惯的教育工作更是不容忽视,现我将自己本学期的养成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这样或那样的坏习惯。从这些原则出发,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习惯训练无小事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要坚持不懈去做。

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放学排队,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如,组织班干部每天早上对学生进行零用钱登记,原则上不准学生带钱到学校来,即使带来了也要向老师说明用处,这样就杜绝了学生买零食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养成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等好习惯。

三、协调学生的“知”与“行”

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时就很有必要对“知”与“行”进行协调,注意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一道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如有些学生总是忘记戴红领巾,了解情况后得知,学生多数是因为换衣服时不注意取红领巾下来,或者取下来随地一扔,第二天上学匆忙就把此事忘了,针对情况,建议学生放学回家后就把红领巾放书包里,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

四.制定评价,运用激励,落实养成教育,深化养成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宣传之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作为老师,今后我会在在养成教育方面的工作中更加细心,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和创新,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第二篇: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学校“对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目标为工作目标。以研究围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卫生和学习习惯为根本目的,以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为载体,通过对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调查和了解,设计了各类活动、采取不同措施使本班学生逐渐在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使二年级小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计划由浅入深,根据《德纲手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选择内容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行为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培养学生课前准备习惯.

1、下课后整理摆放好上节课的学习用品,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向学生提出了课前在课桌上放好“四件宝”(课本、文具盒、作业本、笔记本)。

2、规定了每样东西摆放的位置,书摆放在课桌的左上角,靠近书将铅笔竖着放,这样铅笔不容易滚到地上,最后将橡皮放在铅笔的外面看着铅笔不让它滚到外面来。

3、听到上课音乐响时,要快速、安静地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身体坐直、坐正,眼睛看着前方,不和同学讲话,等待老师的到来。

4、强化训练,反复演练,要求学生做得又快又好。

5、铃声提示语。下课了,美妙的音乐声响起,学生的心已经飞到外面去了,哪还会想起什么“课前准备”有没有做?老师就在“老师再见”这句话的后面,加上一句话,“做好课前准备”。

6、表扬激励。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学生自治力差,忘记是难免的。让班干部督促检查谁的课前检查做的好,谁没做好,做好的即时表扬,没做好的即时纠正教给别人正确的做法,并连续几天都做得很好,就给予奖励。

二、卫生习惯

开学初,我按照学校德育工作“卫生习惯” 的指导思想,配合学校常规管理检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基础,为学生创建一个整洁、和谐的学习环境为目的,展开了一系列工作。

1、制定班级值日卫生制度,明确责任。我们这一群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的,有些同学很少参加劳动,比较容易产生一些惰性,这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为此,我在开学第一天就首先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值日工作,分单双周把班级人的详细值日工作明确到人,责任到人,如明确教室哪些人打扫、包干区哪些人打扫;哪些人拖地、哪些人擦窗等,明确教室先扫地,后拖地;包干区先扫地,后拖地,再擦瓷砖等。并且指定有责任心的同学为卫生小组长,根据学校每天三小扫的要求带领组员打扫卫生,作好值日,作好检查。若一旦发现什么地方没有打扫干净,那么我就追究组长及负责指定位置学生的责任。这些制度以班级公约的形式张贴于班级,

给大家公平、公开、公正的标准。

2、身先士卒,作好榜样,潜移默化进行卫生习惯的熏陶。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要想把班级管理好,要想把学生带领好,就一定要以身作则,作好示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因此,在制定好卫生制度后的前几周,我每天总是7点准时到校,然后进班和当天的值日生一起作好值日工作,有时是指导他们怎么拖地,有时是检查他们值日的质量。碰到下雨天,就和包干区同学一起把走廊里的积水清除。特别是每周一次的大扫除,作为班主任的我更是把这看作是和学生亲近的一次机会,分配好任务后,和学生一起进行劳动。当有的学生想偷懒或者是想马虎打扫时,一看见我也在劳动,他们也就不会这么做了,反而会劳动的更积极。那么,经过一阶段的训练指导,学生的这种卫生习惯就慢慢地养成了。

3、每日一评,表扬为主,不断鼓舞学生的争优当先的士气。当班级一切都趋于稳定时,在卫生这一点上,我总是作好每日一评。在早读课之前,先去包干区看看,再到班级检查。总之,作为班主任,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安心学习,我竭力为所有的学生创建一个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环境。

三、纪律习惯的培养

一个人如果没有纪律,没有组织的习惯,就不可能有出色的学习,将来也不可能有出色的工作。纪律教育不单单是保证学生们在学校里遵守纪律,也是每个学生道德品质中最重要的品性之一。因此,在开学头一天,我就明确学生最起码应该做到几点要求,如: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旷课,有事要请假。上课时出入教室,须征得教师允许。上课须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独立完成等等。建立班级值日班长制度,值日班长每天记好班长日记,每个学生每天的所作所为一目了然,之间有一种互相提醒、互相督促的作用。而且在与家长交流时也有根有据,可以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做什么事情。我们班学生做事需要老师提醒、监督,只要老师一不在教室,他们就开始吵闹,玩耍,从不会认真学习,所以我尽可能的呆在教室里,和他们一起学习,并给每个学生明确分工,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经过观察,我认为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在以后的日子中继续使用,相信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性。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课外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0xx-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