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社会实践活动小结

机电学院第二十一期初级党校社会实践

20xx年x月x日星期六早上9点30 分左右,天空虽然飘起了濛濛细雨,但是,这一切都无法阻挡我们参加党课实践活动的心。机电学院第二十一期党校的我们准时在学校图书馆门口集合了,实践活动是在学校的图书馆帮助老师整理图书馆的书刊,因为有一批新的刊物就要到了,我们需要将书架上的书挪到别的暑假上。这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能体现一个人的态度和对党的热情。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所以这也是为人民服务,为大家服务的表现。在图书馆工作时可以看到各位热情的工作,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是开心的,是愿意为大家服务的。

累的时候大家会在一起聊聊天休息一下。可大家那

股干劲却始终在。本来以为不会有太大的收获,但

却感受到有一股力量有一股精神的存在,大家团结

下一起的那种精神那就是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始终

与中国共 产 党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会选择图书馆整理图书这个社会实践

活动呢?我们是有自己的考虑的。第一,图书馆是

所有学生都会用的地方,这对学生们来说很重要。第二,图书馆的老师为我们学生服务,工作很是辛苦,所以。为了帮图书馆的老师减轻工作负担。我们义务去图书馆帮忙。

在这次党课的实践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是团结合作。在图书馆搬书的过程中,书

从一个人的手上递往另一个人的手上,为了提

高效率,我们采用了流水作业,都对每一个人

合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共 产 党从成立

初期,为什么能够从强大的国民党手里一次一

次的进行反围剿,为什么中国共 产 党在三大战

役中能够以少胜多战胜具有优势兵力的国民党,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中国共 产 党内部的团结与合作。在长征途中,如果不是全国人民的一心团结,就不会有中国共 产 党的存在,团结这种精神力量引导了新中国的诞生,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其次,在这次党课的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 产 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的党的根本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也许有人会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人人参与竞争,我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不错了,哪有精力去关心别人呢?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已不自觉地将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学生。尽管经济转轨,竞争意识增强,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整个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没有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然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服务,是我们党

政之基,这是我

导思想所决定

在《为人民服务》

共 产 党和共 产 党

军、新四军是革

这个队伍完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立党之本,执们党的性质和指的。毛泽东同志中指出:"我们的所领导的八路命的队伍,我们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 产 党员的天职,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靠每一名共 产 党员的实际工作去影响群众,带动群众的,从而形成千百人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的党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好的改善了我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现在的我所要思考的事如何为人民更好的服务。作为一名高校的学生,我们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吸纳,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会获得更大的能力,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

经过本次的党课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决定以身作则,努力改变自身的不足,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党的章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献身社会,关心他人,完善好自我的责任行为,从自身做起!

21242P29

束余欢

 

第二篇:党课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党课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为了感受历史的脉搏,我们一个小组来到了武汉昙华林,在老街的韵味中,一点点体会,历史沉重的车轮年过我们的记忆,留下的,是我们无尽的思考与遐想,当我们的思路随着老街的石板路慢慢走进历史的时候,我们是沉重的。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xx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xx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昙华林三字,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并善植昙华,因古时花、华二字相通,故名。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18xx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又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珍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19xx年x月,陈独秀应邀来昙华林演讲,标志着共产主义学说正式登陆湖北,。19xx年,在街区的私立武汉中学,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和李汉俊3位中共"一大代表。

昙华林32号是一栋独门独院欧式洋楼,保存较完好,在这里曾经拍过电视剧。从门里看天井,彩色玻璃、雕花栏杆,无不显示出异国情调。

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这幢老房子里,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的三位青年学生,设计制作出了辛亥革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

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位于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内,系国初年的学校建筑。19xx年,国共合作,政治部迁入武汉,三厅在此成立,

郭沫若任厅长,属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直接领导,在此荟萃了文化界精英300多人。三厅当时的用房大多已毁,仅存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一幢,为当年工作人员住房。

十四中校园为湖广总督林则徐兴建的丰备仓遗址,1903-19xx年,张之洞先后开办公立小学和中学堂,19xx年为省立第一中学,现产权属第14中学。

这里,有革命先辈留下的痕迹和记忆,这样的氛围中,我们一点点品读历史的气息。借着古老的街巷,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这种沉重感使我们深深的折服与慨叹。

谭华林是九角十八星旗的诞生地,是辛亥革命的一个代表地点,是革命精神的代表地点,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革命精神最好的诠释,没有不流血的革命,我们追求自由,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我们享受自由,但是不能忘记我们的努力和牺牲。今天,我们走在这样的老街中,细细品味这样的意境。

从黄花岗打响的第一枪,到九角十八星旗的诞生,我们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生命去诠释了改革者的精神和斗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或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意识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为资产阶级发展客观创造了条件,同时,是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无法忘记,更不能忽略先辈们的努力和汗水,我们铭记的,该是他们的精神与追求。

我们该继承的,也是革命的精神,今天,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作为大学生,作为党的新鲜血液,我们该怎样发扬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