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校建设的实践总结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校建设的实践总结报告 作者:谢华良

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xx年第11期

什么是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是指在学校自己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办学水平与优秀的办学成果,即呈现出的整体独特的文化风格。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与学校特色发展的要素,极其吻合。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树立学校良好形象的需要。

一、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初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首先要求学校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国内外任何一所特色学校,都有一种自己的理念支配办学。学校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哪里来?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和灵魂,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提出并阐释学校的核心理念,从而形成学校共同体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哲学。

2.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要明确特色和特长的关系。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个性,有个性才能有特色,但特色不是偏科,也不只是特长。特长是指特有的专长,主要指专有技术的特长,而特色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而且是具有文化价值的概念。

3.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最终要呈现一种整体独特的文化风格。特色的形成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文化。学校文化既可以成为学校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培育学校特色的氛围与环境。学校整体独特的文化风格的形成,应该是学校特色发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比如校本课程《写字》,它不是简单的写字方法和写字技能的训练,它更是一种“立字立人”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教育文化的集中体现;再比如校本课程《诗歌原创》,把最能焕发纯洁童心与人性光辉的“诗歌”,引入课堂并形成课程,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编诗报、成立诗社、组织赛诗会,让学生读诗、写诗、研究诗,全校形成了一种如诗歌一样美好的文化氛围。这种真正贴近儿童心灵并为儿童终身成长奠基的课程,应该是最理想而又最富生机、最具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中,要强化几点意识

1.强化“课程”意识,把校本课程开发引向深入。课程是学校的核心要素,所有的教育改革最后都要落实在课程上。什么是课程?广义上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就为课程,通常来说,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总称为课程。

这里说的“课程意识”有三方面意思:一是课程是连续的、按一定的计划实施的、系统性的工程,它涉及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方面面,某一项课外活动、某一节课、某一次教育行为可能做得很有成效,但不能称其为课程;二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课程”不仅是个名词,更要把它当成一个动词看待,即任何课程开发方案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实施活动才能体现或实现,校本教材不等于校本课程,任何教材只有落实在课堂、落实在教学活动中,才有意义;三是课程是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具有生成性,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2.强化“校本”意识,把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校本”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强调从学校实际出发,强调尊重学校差异、给学校一个自己发展的空间。如果校本课程开发离开了学校具体的教育情境,脱离本校实际闭门造车或东施效颦,只为了应付形式、做表面文章,只能是劳民伤财,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只有立足校本,根据本校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比如前几年很多学校都进行《古诗词诵读》的开发,但因为不是每所学校都能真正从“校本”出发,所以有些学校只能中途搁浅。学校只有自己的实施理念,有校本化的延伸和拓展,校本课程才会有生命力,课程实施才会有明显的成效。

3.强化“文化”意识,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学校特色发展整合起来。文化与教育息息相关。抛开文化,无法理解教育;抛开教育,文化也无法存在与发展。学校的发展实质就是文化的进化现象。“一流学校靠文化,二流学校靠管理”,学校的发展和竞争力只有在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才能有优势。而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最应该具有文化特色的因素,只有建设出其影响力来,才能使学校形成一种文化的力量,实现其发展目标。美国教育家伯尔凯指出:“一个办得有特色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著称,这个文化要有一个价值和规范的结构、过程和气氛,将教师和学生纳入导致成功的教育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意识是一种大的发展观,我们必须把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放在促进学校文化形成与学校特色发展上。只有在追求特色课程的建设中,以特色课程促进特色学校的构建、促进特色文化的构建,才能不负我们肩负的文化传承的使命。

三、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出三点建议

1.主题引领,实现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发展的整合。可根据区域及学校具体情况,确立“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主题,使各校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这一指导思想,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科学、有序向前发展。

2.课题牵动,实现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科研的整合。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在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实施过程中,必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把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并通过课题研讨会等形式,使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科研有机结合、使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才能真正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使课程开发工作落到实处。

3.评估促进,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检查、评价与指导的整合。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通过评估,不仅可以发现和解决学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总结学校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同时带动了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现资源共享。

(作者单位:吉林农安县教科所)

(责任编校:白水)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经验总结

一、我们的认识

对校本课程的真正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20xx年秋季,伴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春风,我校教育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征程,全面开始了新课程改革。我们紧随课程改革的步伐,与新课程同行,本着立足素质教育,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促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旨,积极着手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在6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认识是:校本课程是提升办学品位、创建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是以学校多年来实施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为基础,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和研究、量身定做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校本课程是非学术性,而是兴趣性的;课程开发的主体不是领导或专家,而是学校和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教师潜能,发展学生个性,最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二、我们的经验

1.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

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点。几年来,我们一直引导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把课题研究成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基础,坚持以研究课题为抓手,开发校本课程。,现已编制成系列化的校本教材,正在学校校本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把地方区域性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

把地方区域性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首选。地方资源包括地方科普基地、社区单位、地方景观、地方文化等资源。几年来,我们的部分学校通过开展家校共建活动和参与社区活动,形成了一批德育基地、科普基地、共建基地。阳信鸭梨种植技术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实践好机会。这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开展的体验教育、实践教育、探究活动,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在,利用地方区域性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有:《梨乡风情》、《小故事大道理》、《感恩教育》等。

3.把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

把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途径。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引导学校把校内优势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尤其把教师资源的转化当作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我们要求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潜能,把教师的经验、特长、兴趣、爱好及校园现有资源,如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校园电视台、花季直播室、 宣传橱窗、文化长廊、板报和音乐、体育、及美术课等各学科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途径。现在,利用校内优势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有伟人风采、高尚人格、快乐成长、钢笔字练写与乡土美术、剪纸、各种有趣的小制作、青春期教育、心理探密、网页赏析与设计等30多种。

4.把学校的传统优势与特色转化为校本课程

把学校的传统优势与特色转化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长远规划。学校的传统优势及学校文化积淀是学校长期办学取得的成果。在课程改革启动后,我们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学校挖掘学校校史、校友资源以及校园文化,建立校史馆,以此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并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目前这些课程已成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活教材。

5.把活动课提升为校本课程

把活动课提升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延伸。我们的部分学校在长期的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开设了不同类别的学科类活动课,从中获得了不少经验。尽管活动课与目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是相同的,但它并不等同于校本课程。因此,我们在原有活动课的基础上,用课程开发的程序及理念去审视原有的

活动课,对其进一步进行全面筛选,进行重新开发与规范,把活动课转化为校本课程,将教育的手臂更加延伸。现在由活动提升、开发的校本课程达40多种,如生活中的数学、趣味数学、生活中的化学、唐诗鉴赏、美文赏析、唐诗赏析、古诗词诵读、英语听说、英语口语、几何画板、短篇赏析、课外阅读、几何画板、快乐体育等。这些活动与课程的相互渗透、相互交织,达到了既发展个性又综合发展的目的。活动教材也已成为我们今后课程设置的主要方向。

6.及时评估、交流,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均衡发展

充分发挥样本学校和优秀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不懈的努力。为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进程,提升课程开发的质量,按照《甘州区校本课程建设评估方案》进一步规范各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我们每年采用学校自主申报,由区教研室、督导室以及学校课程开发负责人组成的调研小组进行阶段性评估,以评估促规范,以评估促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每年组织一次区级优秀校本课程的展示和分片教研活动。通过展示,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充分探讨与沟通,帮助课程实施相对薄弱的学校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通过开展分片教研活动,以降低教研重心,丰富教研形式,为校本课程的开展服务。

7.加强管理,确保校本课程有序进行

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领导机构,为校本课程实开发与建设提供全范围的服务。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校本课程的建设,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促进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根据教育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和甘州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中规定“学校自主形成的课程开发方案需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同意”的精神,我们成立了由业务局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导与审定小组,及时对我校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常规性管理和提供技术性的支持,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其具体任务包括:指导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制定,对学校与教师在课程开发实施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进行研究,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指导学校对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评价,促使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学校每年申报的校本课程总体方案(包括原实施课程修改后的实施方案和新开发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审定等。

三、我们的收获

1.我们的学校在变化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也不断在走向内涵发展的道路,提升了各自的办学特色,特色校、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和达标校在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的课程和学习资源涉及心理教育教材和研究性学习平台、音体美校本教材及活动体系、从小学到中学各科学习资源。我校各校的系列教材共计达15个,近90种校本课程涉及历史、人文、现代教育技术、中国古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

2.我们的教师在变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地调动了我校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和自我实现的欲望,在主动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教育科研,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由此进行的各种教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

3.我们的学生在变化

通过校本课程的使用,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和发展,兴趣爱好广泛了,动手能力强了;关注生活,主动学习的人多了;主动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了;知识面拓宽了,且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接受传统文化中提升了情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从“不耻下问、凿壁偷光”中知道了做学问要刻苦、虚心;从“程门立雪”知道了要尊重师长;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知道了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从“言必信,行必果”知道了做人要讲究诚信等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