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德育实践活动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抓

住学生中的焦点问题,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形成正

确价值观的一种教育途径。如果能注重“体验”和“感悟”的教育

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参加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投入,德育实

践活动就可成为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体验是指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去亲历各种实际现象,用自己的心灵

去体验人、事、物、境中所含的各种因素,再通过情感催化达到提

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实施行为教育的目的。俗话说得好,

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的印象不深,唯有体验过的才难以忘记。在

德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现场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完成体验的

过程,使学生在兴趣、求知、探索中实践体验,变枯燥的说教为心

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变深奥的教育内容为无形的渗透与正面的

激励,在浓郁的教育氛围中,使学生心灵有所感悟,使思想道德教

育的丰富内涵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外化为相应的行为规

范。如“关爱残疾人”主题班会课,课中教师带学生做了一次体验

活动,让大家把教科书拿出来,翻到指定的页数。学生们很快就做

到了。这时教师要求大家不能用手,把书翻到指定的页数,学生尝

试着各种办法,有的用嘴来翻书,有的用下颌,还有的用胳膊肘儿,

学生累得满头是汗,快的要几分钟,慢的要十几分钟。这时教师相

机说,翻书是一个非常容易的动作,大家几秒钟就可以做到。可是

在失去双手的情况下,我们却用了十分钟左右。大家思考一下,生

活中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容易的事情,如果肢体不健全了,还会那么

容易吗?残疾人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体验过后你的感觉如

何?一名学生这样说,以前我没有感觉到残疾人生活会很困难,以

为不就是缺个胳膊少个腿儿吗,有什么难的呀!今天的体验活动让

我体会到了失去双手的结果有多可怕。今后我一定尽力帮助那些残

疾人,也要保护好自己。通过体验,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残疾人的困

难;实际的体验比语言要更生动,更有说服力,学生接受起来也更

容易。

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悟。真正的感

悟来源于人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有的是渐渐的领悟,有的则是瞬

间的开悟。正是不断的感悟使人们对人生、对事物以及对世界的看

法发生改变。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常常出现“活动有余,思维不足”

的现象。原因是我们更多地关注了看得见的显性的行为活动,如让

学生去调查、访谈、查找资料、考察、社会宣传、公益劳动等,而

忽略了学生隐性的思维活动,导致活动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

动,出现“活动”后无思考的现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

营造安静的空间来思考,要给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促成他们的静

思、质疑、灵感和相互间思想的交流、碰撞;要引导学生适时地反

思、评价自己的活动,促进学生由“感”而“悟”。如“团结就是

力量”主题班会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南极大冒险》中的

片段。影片中雪橇犬为了救同伴,分工明确,统一行动,成功捕获

小鸟,在都很饥饿的情况下,把食物让给受伤的雪橇犬,最后使同

伴一起获救。教师在观看影片的同时给学生必要的语言引导,学生

不只被雪橇犬的行为而感动,而且有所感悟。于是,教师提出了思

考的问题:如果我是那条受伤的雪橇犬感受是什么样的?如果我是

它们当中的一员我会做什么?放弃同伴可能是最好的办法,你同意

吗?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讲出了自己成长

中的经历,一步步意识到影片中的情节是实际生活的升华,深刻地

感悟到:雪橇犬能做得那么好,何况人呢!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

就应该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

好!学生的感悟使活动获得了提升,达到思辨层面的境界,使学生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思想境界等方面得到

发展,让活动达到了较高境界。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过程中的体验目标和感悟目

标的实现。关注那些在过程中非预设性、不确定性、动态性的体验、

顿悟、灵感和不断产生的新的体验、新的观念、新的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不

断丰富和深化学生的认知程度,启发和引导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和

做事的道理,这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学生才会更喜欢。

e-mail:114153580@qq.com

 

第二篇:德育实践活动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与研究

《德育实践活动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与研究》

阶段计划

张爱萍

一、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非常令人瞩目。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就是其中之一,从国内来看,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我国是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而目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为世界第一;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且按近十年的平均采伐和毁坏森林的速度,到50xx年将失去全部森 林;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已占我国国民生产总产值的10%。

这一切都源于国人缺乏环境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环保习惯。一项全国规模的公众环境意识调查表明,居然有近一半的人对我国环境状况持乐观态度,只有仅8.3%人曾参与过环保活动。

因此,环境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使文明传递下去,唯有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唤醒我们学生对地球、对自然的热爱,从而改变自己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破坏环境的行为。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环境教育,19xx年联合国确定1991~20xx年为“世界环境教育十年”。一些国家也高度重视环境教育。例如,日本中小学开设了“垃圾课”,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垃圾由废变宝的影视片;法国成立了环境教育委员会,向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种文献资料和教材,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组成“海的班级”、“绿的班级”,去观察大海和绿色植物;印度环境教育基金组织免费为在校的中小学生提供环境保护读物;美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并在中小学设立了一门独立的环保课程。

我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不算太晚,早在xx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就环境保护发表了真知灼见:“原子弹并不可怕,实际上真正危害人民健康的是长期的慢危害”,并要求环境保护要从娃娃们抓起。我国政府也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明确地将环境保护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以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长期

以来,我国的环境教育还是相当滞后,中小学课程里还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课,学生的环境意识还相当淡薄。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和途径

1、利用课堂主渠道,加强环境教育

我们要注重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实施环境教育,在各学科中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组织教师编写环境教育学科渗透教案,在学生中开展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教育。积极组织学生编写环保歌谣,开展歌谣竞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加强各学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育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培训、讲座等环保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2、营造环境教育的氛围

在校园布置上,我们要体现环境教育的氛围,同时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环保教育活动,全体师生共建“绿色学校”。

3、环境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1)开展“美我环境,洁我家园”的拾废大行动,捡拾废纸、矿泉水瓶,塑料袋、废电池等污染环境的废旧物品。对垃圾实行分类存放,将能回收利用的废纸、易拉罐、牛奶瓶、矿泉水瓶等集中收集以供回收,对有污染的电池等废物进行收集统一处理。

(2)进行力所能及的环保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春秋游和假期的实践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如在春秋游和假期的实践中,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使学生明白世界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地球。如对学生周围的环境污染现象进行实地调查等活动。通过学校组织的春

秋游和假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开展环保教育和创绿色学校学校社团活动。成立 “绿色行动小组”、“护绿行动小组”、“生物植物科普活动小组”等环保活动小组,积极开展环保活

动,如清除白色污染、植物标本制作,绿化树病虫害防治、家乡环境污染等。组织学生到街上宣传环保,向市发民放宣传材料,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4、通过德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1)我们可以配合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组织发动学生上街清理乱涂乱画乱贴现象、进行捡拾垃圾活动。这样既能够支持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又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环保教育,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勤俭节约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道理,从而养成随手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节约用纸,明白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等道理。

5、开展绿化校园,美化校园活动

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创建花园式学校活动,通过创建花园式学校活动,使学生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环境。“爱我学校,美我学校,绿我家园”系列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书,大家共同参与植绿、护绿活动。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保护地球的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所处的环境必然会越来越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