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七年级英语“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本周我们七年级进行了英语“同课异构”的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都展示了各自的风格,老师们受益良多。

一、下面对本周的情况总结如下:

1、 每位教师的课堂目标能够依照教学大纲,进行细致分解,

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周建华老师的学习目标分解到位,环节清晰,完成情况非常好。

2、 针对每个目标,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自己设定的

目标,例如:让学生读背,默写来实现记忆目标。蔡宏伟、许丽娟老师围绕着学习目标,不停的进行强化记忆、强化练习,达到完成目标。

3、 教师针对目标设计一些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题目,不

同层次的学生一节课下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李延成老师的课堂对do/does的应用,设计了三类练习题。(1)有补全对话(2)有两人一组对话,(3)用动词适当形式填空。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练习。

4、 检查方法多样。有对桌互测,白板展示,教师抽测。1,2

号学生到对组抽测等,是全班学生都动了起来,参与到学习中。范春红老师让学生反复练习,反复检测,注重实效。

5、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苏银萍老师的课堂学生

积极踊跃,老师的方法层次不穷。

6、 课前演讲形成模式,充满激情。

二、同时,也存在共性的不足之处:

1、 课堂上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但是“三定”体现不够

明显。

2、 在小组合作交流环节,应多采取“兵教兵、兵练兵”的方

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尾目标反馈不够到位,反馈反思应该有明确的指向、应

该具体,使学生能明白本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

4、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尽可能的备充足一些,要多注重细节。

比如:课堂时间的把控没有做好,这和之前的备课时有很到关系的。

5、 激励学生。教师如何变用不同的激励话语,不同的激励方

法来激励学生,这点需要老师们多多学习才对。

6、 在“让学生做思维的主人”方面多下功夫,多想一些方法

来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的大闹动起来。

我们坚信:这样的活动,对提高课堂效率,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上街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二年级英语同课异构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本学期我们英语组按照学校教研活动计划展开“同课异构”活动,我们二年级组三位教师分别与第三周和第十四周开展了“同课异构”上课活动,现将参与本次活的心得与体会总结如下:

第三周我们参与“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上海牛津英语的第一模块下的第三个话题“can you hear a train?”.课前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备课组决定以“帮助盲人”这一情景为主线,依次完成对本课四个单词的新授,力争在情境中完成语言教学。第一个上课的许丽云老师,她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带领学生在故事中一一呈现每一个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中“三毛”这个角色学生非常喜欢。我也继续沿用这一情景,只在细节是做了一些改动。最后执教的薜老师结合前两节课的优点,将德育教育渗透得更加自然。总结这次的活动,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听课的过程能够汲取别人的长处,课后的反思,总结也很有必要。 第十四周我们第二轮“同课异构”活动,我们选择的课题是模块三下的第三个话题“my clothes”。这节课我们都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和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诸如,薜老师基本功扎实,课上的轻松活泼,他在课上让学生用自做的卡片小组交流。许老师创设的情景可谓别出心裁,她设计到澳大利亚旅游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要带的衣服,师生互动效果好。 两位教师设计了不同的课件内容,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

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新知识的训练。我在听完两位老师的课后,结合自身的感受,设计了“猜一猜”的环节,让学生带着兴趣与好奇来完成新单词的教学,同时在德育渗透上再做了一些补充。

通过这两次的“同课异构”活动,暴露了我在教学上的一些问题:

1、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有些前紧后松,新授环节时间太少,导致基础知识的操练时间不充裕。活动设计不太合理,课堂容量不大。

2、对学生的评价力度还不够,方式较单一。

3、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细节,比如:活动之前没有讲清楚活动形式与联系要求,致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

在以后的英语教学我会尽量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教学过程中注意细节的处理,多花点心思精心设计,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周莎莎

20xx年x月x日

 

第三篇:初中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为配合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大赛,提升校本教研的实

效,探讨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语文组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比赛”。

本次比赛共有七、八年级七位老师上课,特邀教研员詹

必国老师担任评委,教学处毕文龙主任和学生处李文主任于繁冗的工作中,全程参与了本次比赛评价活动。赛后随即召开了评课教研会,上课和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流,詹必国老师对本次竞赛进行了点评,根据评委的打分情况,推选出毛金花老师作为我校代表参加中山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赛。

综合赛后的讨论和反思,总结如下:

一、对同课异构的理解

1.理论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

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同课异构”的教研是学习、内化《纲要》的核心理念

并有机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效益的过程。它的课堂中心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本次赛课,七、八年级的七位老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大部分老师采取了课堂讨论的形式,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寻答案,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搜集、处理、获取新知,暗合了同课异构的理论基础。

2.概念界定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本次赛课,我们选取了网络文章《一件小事》,这篇文章是作者肖复今年x月份的新作,本次课堂教学大赛重在阅读过程的解读,这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在教学文本和教学目标“同”的前提下,课堂上更多地呈现的是老师个人风格之“异”。曾繁老师在学生复述故事的基础上,抓住“我”心理的前后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分析主旨和写法;毛金花老师抓住“小”字做文章,

引导学生思考小事给“我”产生的影响,理解“信念的力量”,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沈晶晶老师引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我”的“恶心”,分析“老头”的形象,最后归纳主旨;范福来老师以歌曲《小城故事》导入,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然后抓住文中的对比,理解“我”的“恶心”和拾荒老人人性的光辉,再抓住首尾呼应的句子,概括文章的主旨;凌前进老师从标题“一件小事”入手,重点分析“五角钱硬币”照出的两个灵魂,以及不同的描写手法;侯存忠老师以“一位拾荒老人归还三万元”的故事导入,在概括故事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着重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联系时事进行拓展;谢红云老师以拾荒者的图片导入,引导学生抓住细节,进入两个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拾荒老头的高贵,并总结主旨。

二、对存在的问题的探论:

1.教学目标的设定

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

在对肖复《一件小事》的解读上,参赛的七位老师教学目标总体上一致,都侧重于对文本内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的解决方式却各不相同。但不管方式如何都应该基于对文本的正确而深入的探讨,偏离了文本内涵把目

标定位为诸如“小说写法”、“学习拾金不昧精神”等均应重新审视。

目标是纲,不可忽视。而达成的最佳目标,是检验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一项。

2.课堂的有效生成

一堂丰富生动高效的语文课,预设与生成必不可少。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新课程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而是对课前预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次赛课,总体感觉课堂预设的东西过多,生成的东西偏少。甚至一些经小组讨论形成的一些结论与单一的学生解读并无二致,小组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与价值。如何设臵有价值的有效的问题,应该成为备课中慎重思考的问题。

3.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本次赛课,完全按照常规课堂的要求,每节课中都加入“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内容,这是本学期语文课堂要求的必备环节,也作为课堂模式中的新增部分。观其效果,对演讲者内容、过程的分析评价还需要加强。

不同的文体有其不同的教学模式,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目标都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改变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只见“文”而不见“人”的现状。《一件小事》这篇文章,

有着浓厚的散文风格,解读文中的“人”和“事”,如果陷入记叙文的要素等概念,走记叙文解读模式,值得商榷。

以文体定模式,以情境与活动做指引,或许是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在教学模式上的有益探讨吧。

三、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1.让教研回归常态

有效教研,使公开课回归常态,变表演课为实验课、研究课。常态课与公开有着明显的区别,公开课上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就变现的很突出,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素质的培养。一旦回归常态,便应试教育方法占据上风,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主宰。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间找一个契合点,是今后教研的一个要点。

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充分利用集体教研的优势,在课文内涵分析上下功夫,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此,本学期其他年级的公开课也拟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将同课异构进行到底。

2.正确看待同课异构中的“同”和“异”

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判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不同教师的“异”与“同”孰多孰少,而是在于教师在这一教学研讨活动中,能否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开

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不同年级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差距是比较大的,这样在教学上,及课后练习上,就要加大区分度。同课异构更应贴近学生个性及知识基础,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无论怎样的“异构”,最后还是“殊途同归”,我们的最终目标还是“同”的。

综上,语文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刚刚启动,在已经行的赛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收获很多,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同时,同课异构的实施也优化了我们的教育教研方式,也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