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四川省考申论备考:握公文文种的本质属性

20xx四川省考申论备考:握公文文种的本质属性

公文是具有特定的格式,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因此,它的种类、格式、行文规则、办理及管理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公文写作存在不规范现象,不但会使公文失去权威性和严肃性,而且会影响公文的办理过程。申论考试中,公文写作占有很大的分值,如果这部分掌握不好,写作不够规范,也会影响申论考试的总体成绩。

公文写作中,正确地选择文种是写好公文的重要前提,也是写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13种,即: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目前在这些公文的写作中最直接的就是规范化问题,因为这是阅读人对公文最直观的反应。而文种错用又是规范化问题中比较常见的,主要集中在请示与报告、请示与函、报告与函、公告与通告、决定与通知、通知与通告等文种的错用上。例如,通知和通告的错用源于两者都具有知照性。但是在知照性这一点上,两者有着明确的分工,通告是社会组织广泛使用的、面向社会的知照性公文,具有一定的周知性和约束性;而通知适用于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通告的公布性表明是对不特定人的告知,而通知的传达性表明通知是对特定人的告知,是平行文或下行文。反映在公文行款上,通告由于是对不特定人的告知,因而

无主送项目,而通知是对特定人的告知,主送对象是明确的,必须标明主送机关。

通常在申论考试中,会出现很多涉及公文写作的题目,需要考生认真加以区分并且按照给定的标题的文种要求去作答,这样难度就会有所降低,但是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却仍旧没有头绪,无从下手,原因就在于不清楚每一种公文的特点和区别,因而导致失分。中公教育建议广大考生正确认识不同种类行政公文的性质作用和适用范围并加以相应的练习,通过立足于当前自身实际,从培养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重视文风问题、遵守写作规范、学会驾驭材料、讲究语言得体等方面,切实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水平,这样不仅可以在申论考试的公文写作题目中取得高分,也是为将来真正成为公务员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篇:20xx四川省考申论备考:把握归纳概括题的客观性

20xx四川省考申论备考:把握归纳概括题的客观性

归纳概括,顾名思义,就是要求你对某一事件进行总结归纳,申论考试中,就是要求考生对材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问题、原因、现状等进行总结概括。归纳概括题作为申论考试的五大题型之一,无论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各省的公务员考试中,处处都有其身影。虽然从答题难度来说,归纳概括题难度较低,但是如果考生想要真正拿到概括题的分数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要想尽可能多的拿到归纳概括题的分数,首先要明确两个关键,一个必须清楚了解概括题的作答对象,另一个是保证答案的客观性。前者考生往往都不陌生,通过审题技巧都能够准确找到,但是做到这一点就能拿高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本文就在这里跟各位考生分享另一个被诸多考生忽视的误区——忽视客观性。

以20xx年河南省考的一道真题为例:根据给定材料7~9,请你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现实问题?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分析恰当透彻;表述简洁明了;200字左右。

上面这个题很明显是一道概括题,概括的对象是“张悟本事件折射出的现实问题”,落脚点是“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所以考生只需要结合材料7到9找出张悟本事件反映的现实问题即可。通过对材料的梳理,发现材料7通过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点明整个材料的主题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过全民族科学素质”。材料8叙述了“张悟本事件”,并分析了造成该事件产生的一些原因:媒体的炒作,政府

部门监管不力,科研人员不热衷于将其学术知识转化为群众所需的、易懂的常识等。材料9提到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反映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不高、必要的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足。

准确全面地找出以上要点是考生要做的第一步,然后就要对材料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落笔成文,这个时候,很多考生就陷入思维误区,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很多主观臆断或者引申加入自己的答案中。比如说,材料中提及的张悟本事件有这样一句话:“包括张悟本在内,一些所谓‘神医’‘养生明星’的发迹,固然与其本人骗术高超、媒体包装炒作推波助澜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有关。”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表现,可以归纳为“政府监管不力”或者“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但是,很多考生在概括这一点表现的时候会概括成:“政府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管”或者“法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两种答案,材料中根本没有对于政府制度不完善或者法制不完善的相关表示。从“政府监管不力”变成“政府制度不健全”是考生们对于材料内容的自我补充,是主观臆断的结果,这样的答案必然不可能拿到相应的分数的。

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们,作答归纳概括题一定要把握住客观性这一原则,也就是说不把自己主观的臆想、引申加入到归纳概括的答案中去,材料中没有的信息一定不能写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归纳概括题作答中拿到高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