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写总结

青少年“科学饮食,健康生活”调查体验活动

的感想

麒麟区七中1002班 韩尹超

暑假中,我校开展了“科学饮食,健康生活”为主题的调查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我认真完成科学调查表,并登陆相关网站完成调查。在调查活动中我的感想有许多。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衣食无忧”的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与营养也越来越重视。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我们能茁壮成长,我在此谈谈自己对“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的见解。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很多家庭把鸡、鸭、鱼、肉……等荤菜当成主食。虽然说荤菜能够给我们补充蛋白质、脂肪等人类所需求的物质,但是光吃荤菜是不行的,君不见,现实生活中的“大肥头”和“小胖墩”越来越多了。萝卜白菜等素菜虽价廉但物美,它含有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对我们身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吃荤菜,还应该多吃素菜。只有荤素搭配着吃,才能有益我们的健康。我们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更不能挑食。荤素搭配,更利健康。再就是我们在吃饭时,不能见到可口的饭菜就“大开吃戒”,暴食暴饮,这样做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不环保,现在饲料越来越多,猪吃的是饲料,鸡吃的是饲料,羊吃的是饲料,鱼吃的也是饲料。就连蛋鸡吃的也是蛋鸡的饲料,产蛋量越来越多,让人越来越不敢吃。在现代社会中,食品问题越来越多,奶粉事件是常事,人们还从黄鳝和鸭子中发现了特殊的药物,说到底,所有的食物都进了人的身体,影响了人的健康。

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很严峻。现在的学校周围,小摊点上垃圾食品、“三无”食品比比皆是。我们说的垃圾食品指的是方便面、火腿肠等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三无”食品是指无产品名称、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太差,把垃圾食品、“三无”食品当零食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每天放学,学生们都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买那些垃圾食品。这些食品不但缺少营养,不卫生,而且含有激素,不符合卫生标准,食用后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美国曾经有人做过一次实验,连续30天只吃麦当劳的食物,只喝麦当劳的饮料,结果原本健康的人,体重急剧下降,肝、肾等器官也受到损伤。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了吃垃圾食品的危害性。在此,我劝告大家不要三天两头地去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里大饱口福,吃那些高热量、低营养的食品,更不要吃其他垃圾食品、“三无”食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里慌。”生活中,吃饭是第一件大事,现代人对食物的要求不仅是要吃出滋味,更需要吃出健康、吃出美。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必须每天从食物中获取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保证机体每日所需营养。合理膳食、科学烹调以及培养好的饮食习惯,让健康陪伴我们每一天。

 

第二篇:自写实习总结

新闻专业大实习实习报告

新闻工作者维护自身权益能力加强的必要性

郭金凤 20xx01503229 实习单位: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是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山东省唯一的省级晚报,19xx年x月x日创刊,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头,多年来一直是山东省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社会影响面最广的一份报纸。

齐鲁晚报勇于改革创新:在全国报界,率先实行全员招聘,率先实行卫星传版,率先实行自办发行;在全国晚报界,较早实现晚报早出,较早实现彩色印刷,较早实现多元经营。目前,齐鲁晚报在全省17市同步印刷,日均发行量达到170余万份,年经营总收入9亿多元,年上缴利税超过3亿元。

齐鲁晚报在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稳居前10强,曾名列第三; 连续八年蝉联世界报业发行百强,20xx年在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当中位居第22名,位居中国都市类媒体第一;连续七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20xx年品牌价值高达28.96亿元。齐鲁晚报是首批全国新闻系统精神文明示范单位之一,也是山东最先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报纸。齐鲁晚报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涌现出一批名编名记,其中“胡同记者”张刚受到李长春同志的批示肯定,成为新闻界学习的先进典型。

20xx年x月,大众报业集团和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实施战略合作,将沂蒙晚报、鲁南商报交由齐鲁晚报一体运营,与生活日报一起组成齐鲁晚报报系。【①】

这次实习是继大二暑假小实习之后的一次较大规格的实习,我有幸去到了齐鲁晚报学习,它是新闻系同学的第二次新闻实战经历,也是我由大学走向工作岗位的一笔丰厚财富。这次实习对实习成果的要求更高,实习的强度也更大,接受实习生的单位也更加正规和严肃,我们进行的操作更加切合实际和接近社会接近群众,所以必然地,我的成长是非常大的,同时我的感悟也非常多。

我在齐鲁晚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习来更加深刻地消化和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文化知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新闻敏感,同时确立和端正新闻理念,树立新闻理想,能够通过“新闻”这一专业、“记者”这一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纰漏和扭转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和做法,颂扬一些美德典型,真正接近“惩恶扬善”。

怀揣着这样一个目的,我开始了我真正作为记者的第一天。我被晚报老师安排到齐鲁晚报—今日济南新闻中心,跟随我的老师进行济南当天新闻的采写工作——是一份纯粹的记者工作。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几乎都是每天早上出去做新闻采访,下午返回报社进行当天新闻的写作,然后最晚在六点之前把我写的稿子发送给我的实习老师,由她对我的稿子进行矫正、修改,其间,老师要对一些相对敏感和模糊的细节问题与我进行核实校对,过程中如果有我没与当事人谈到的内容,我会立即再打电话给当事人,进行电话采访,然后再及时补充到稿子里面。在每日采访的前一天我的实习老师会给我一个新闻线索,然后我会当晚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包括:查询该采访地点的具体位置,第二天如何乘车到达,简单列出需要采访的问题、现场需要观察了解的信息、需要收集的资料等;如果被采访人方便,我会当晚打电话给他,事先了解情况,包括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最终是否解决、如何解决。对有些新闻,我从现场回来后会电话采访与这一事件相关的一个或几个政府部门,将他们的说法添进稿件里面以加强公正性。其间,我也会将自己发现的新闻线索与我老师进行讨论,随后我自己安排时间去采访。

实习整整16周,我采访到了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从建筑工人

到开发商,从农村的瓜农到济南市城管局的局长,从普普通通的社区居民到街道办事处的书记,从黑出租司机到汽车站站长,从街头小广告商到山东大学的教授等等。与他们每一个人交流的过程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们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了解到社会的一个点,而这一点都是我之前不曾听说或者听说而不曾近距离接触的,他们让我有了种充实感,我感到就好像每一天都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到我的身体里面,感到当时自己做的与书里的知识水乳交融,组到一个完整的系统。

而这只是从学生踏入社会得到的收获角度而言的,如果站在新闻工作者的角度讲,从事这样一份工作的收获就是可以使人的视野在短时间内急剧扩大,你的大脑会在十分短暂的时间内一下子饱满丰盈起来。因为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学习,而这种学习又是各方各面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你如果要把这个新闻采访好,就需要事先学习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这样一前一后,你的学识、见识和能力都是翻倍增长的。

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中,都在不断地完善,这注定好多事情都是有利也有弊的。每日奔波着采访,是对记者身体的一个考验,也许,这就是好多人称“记者吃的都是年轻饭”的原因吧。而这是传统的采访方式,试想,突破传统呢?如何突破,或许有人说这样必然会对获得真正的真实新闻产生障碍,但我觉得任何事物都有突破的时刻,只是这个时刻在什么时候到来的区别,而关键是有了想法才会有解决的办法——相信有这样一个改变很重要。而这个突破可能从交通的改善开始,从社会大众对记者的更加人性化的认知开始,从记者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的渐渐提高开始。

而以上提到的这一点,也是我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感触最大的——记者需要增强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我在几十次的采访中不止一次“闻到火药味”的情况,有过拍照时被一名有着张飞样的脸色、凶煞眼神的城管人员大声勒令“快把相机给我收起来,我看你敢拍”;有过采访小区物业费上涨时,物业公司经理“好言相劝”,“为什么有的记者挨打,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公平报道,不在意我们物业的说法”;有过,报道见报后被采访人来电“你怎么没有事先征求我的同意就敢报呢”……当然我作为一个实习生,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远远不够,但是,据我了解和观察,报社的记者在这种情况出现时都处于被动地位,更急迫的是大家这方面的知识相当匮乏,更更急迫的是大家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还太淡、太淡……而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给大家敲响警钟,李翔就是一个典型。

所以,鉴于以上,我倡议在新闻界展开一场学习有关新闻工作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的热潮,增强新闻工作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我想,谁都不会否认,这样,记者会更好地“惩恶扬善”,让我们的社会愈加愈加明亮、明亮!

【①】摘自齐鲁晚报记者采访专用笔记本,扉1页,《齐鲁晚报简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