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团校总结

院团校培训感想

这一期的院团校培训围绕着:“挑战杯”,“社会实践”,“奥运志愿者经历”三个话题展开,我也很高兴能以一个学生会干部的身份参加培训。

首先,由我校获得全国挑战杯银奖的队伍中的一员程一旋为我们讲述了她的经历和感想。他们的队伍由五女一男共六人组成,分别来自我校的不同学院。她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为三个词:“充足的准备”,“不懈的坚持”,“折腾”。对其他她所提到的一些细节,我也深有体会。首先是他们的团队精神,他们一个个学习优秀,社会工作突出,虽然分工明确,但不分散而且配合默契。不论是前期的准备和后期的答辩,都是在大家的默契配合、互帮互助中完成的。还有她提到的坚持,他们为比赛前前后后共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其中的苦是可以想象得到的,面临学业的压力,他们其中也有人想要过放弃,但最终坚持下来的原因是信念的支持。想到我自己,我不禁觉得羞愧,我们也有着参加挑战杯的决心和信念,但等到真正开始策划讨论时候,一半的人都已经没了心气儿,以各种借口推脱自己的任务,最终项目搁浅,没了着落。看见学姐在讲述自己的成功时自信满满的样子,我由衷的感到敬佩。就像她说得,人生中就要“折腾”,折腾了才精彩。

而后,由获得今年暑期实践校级优秀个人的学长为我们讲述了他的暑期“黄梅之行”及“黄梅之情”。他从“热”“辣”“苦”“甜”四方面为我们描述了他的经历。热,指的是天气。他的队伍中有北方人,到了湖北黄梅,不禁受不了那的炎热天气;辣,指的是那里的菜全部是辣口味的,平时几乎不吃辣的队员算是受了罪;苦,指的是他们为了调研要爬很多的山路,走访很多人家,每天的累得筋疲力尽,很是辛苦;甜,是他们赢得了那里人民的信任,获得了许多资料,为他们的暑期实践报告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提供了保障。他还强调,细致全面的前期准备是他们的法宝之一。从他的讲述中,我体会了实践生活的多姿多彩和辛苦烦恼,其中调查的过程是最吸引我的,我曾经在高中时做过调查报告,知道走访村民,逐家逐户访问的艰难。他们能出色完成这一环节是很令人敬佩的,他们灵活的手段和技巧十分值得我学习。当然,他们的报告的应用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应该会在不久的将来为当地百姓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为当地政府提出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最后,由李贤和刘世川为我们简述了他们的奥运志愿者经历。在他们讲的时候,我听得格外认真。因为我在暑假期间也担任了奥运会闭幕式的志愿者,虽然不能进入场馆直接为运动员服务,但我也体会了其中奉献精神的快乐,在最后正式表演时,一位运动员模仿者我们的动作一起舞蹈,满脸幸福,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所有的付出都在那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刘世川说,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是很重要的,一旦你只是为了好玩才来的,那在服务期间的辛苦和忙碌早就会吓跑你。李贤学姐说,每天面临不同的记者、运动员、裁判、志愿者、司机、观众,你都必须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微笑,注视,招呼,即使你是这天早上凌晨3点才睡,5点又爬起来的。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和批评,也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之所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是“无与伦比”的,是因为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充满热情,信念坚定,乐于奉献。

通过这次培训,我在“挑战杯”,“社会实践”,“奥运志愿者经历”这三方面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们应该珍惜,尤其是作为学生干部,更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在锻炼的同时,我们会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受用终身的东西。歌德曾说过“人不是靠他生来就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在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团的十六大号召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广泛的参与实践,大胆创新。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应该深入学习、执行团的号召,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第二篇:团校总结

从7月x日的第一次活动到7月x日的校庆创意竞标旁听,历时十一天的团校成功结课。从一开始的尴尬到现在的尴尬依旧,我曾期待着这次活动的过程不是只有那个我字典里的贬义词所能概括的,还好,如愿。现在回味着团校开展过程中的所闻所见,我又期待着整场活动下来,我收获的,对我今后发展大有裨益的,不止是我用笔记下的那些曾经令人热血沸腾过的文字。

缺乏主见的人一般容易受人影响,这才有了那么多的“热血沸腾”。不是出自缺乏主见的人之口,而是被他们冠以如此盛名。我算不上立场坚定,经验颇丰,所以几节课下来,我为众多主讲在意气风发之时露出的自己的深刻的思想观点而暗自摇旗呐喊。自高三过后,很少有这种鼓舞激励的话进入我脑子,好像突然间自己的思维发生了质的变化,高中时经常陶醉于某人的一句话,在细微之处思想受到影响,上了大学再没有人追着你说“只有这样,才能那样”的话了,当然这不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止步不前了,相反,大学以一种更大气的方式改变着我们。感谢团校,他让我在大学时代再次嗅到了高中的味道。

我感动于董俊杰老师为其好朋友定的标准,之所以动情,是因为想起了从小到大在我身边来来去去的人,是因为年幼时不知道何谓“真”错过了很多。有时候感情也是可以摆在书面上的,甚至应该概括出来,而不单单是一种感觉。有时候感觉错了,友谊就没了。这样的赌,我们一生能承受几次?我们又输得起几次?我感动于一句简单的话“你可能在你的层次上意识不到你的不足”,多少次因为我的幼

稚尝到教训的苦果,想找一句像样的话来倾吐牢骚都难掩鞭长莫及的无奈,在团校里听到这句话时油然而生一种慨叹:没有这节课,我何时总结出这种自己也曾有过的心情。我感动于李晓光老师情真意切的为团学工作下的定义,身为团委一员,顿时有一种后天很硬的骄傲感,团学伟大,团委优秀,我希望在团委有更好的发展的机会。

说了一些从授课得到的领悟,振奋人心。接下来有必要解释一下开头提到的“尴尬”。身处这个环境,我很难适应。对于团校我一直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涉足其中。每每听到那些成绩斐然的老师学长学姐们说“咱们这个百人计划”“在座各位全是优秀的班干部,社团干部”,我恍惚中懂得了什么叫做“充数”。 我不觉得一个半年没参加过社团工作的人会以有潜力的社团人的身份加入这个光荣的组织。我确实觉得能以能力进入团校是个很让人骄傲的事,可我的能力还待开发。所以身处那个骄傲的团体,我更多的是感觉是担心,我怕在别人眼中是个打酱油的角色,是个遭人鄙视的不知道来路的同学甲。我能做的,唯有小心翼翼。我怕让人失望,所以纵使入会的不足百人,那“不足”也绝不会是我。我不会在没事儿的时候以团校无聊说服自己不到场,即使有课,如果有价值我也可以课上迟到。例如上次为了一睹“打入丐帮”的徐洪业学长的风采,我打定了六点半再去上课的主意,可是命运见不得我这样“荒废学业”,种种原因迫使我计划告吹了。我怕让人失望,所以23号的素拓准时报到。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体育啊。我冒着随时可能被拉上场的危险去报到了。于是我很冷静的被拉去定向越野了。明明知道可能“有去无回”?无所谓了,团校

已经结课,顺利度过的亦或是挣扎一番勉强通过的,对于现在来说都是成长。如履薄冰的日子不是过着玩儿的,是挑战人心理承受能力的。这种日子,不会有终结,我也不希望有终结,我靠他来磨练来成长。

我后悔过当初在没有稍微了解团校的情况下鲁莽的进入团校,不是因为团校接二连三的讲课很无聊,前边说过从中我受益匪浅,也不是因为团校莫名其妙地安排了一场不成规模的素拓使得我直到现在还在以老年人的速度走路。作为人类中普通的一员,我也是有随波逐流的劣性的,看到每次活动参加的人不甚积极,我想,也许大家的眼光是对的,这兴许是一场没有意义的集会。可是明明强调过的,这期团校,投资不小。于是,一个曾被我怀疑为团校实质的问题转化为活动执行力的问题。在我心中,后者比前者更恶劣。前者说明活动的劣却也反衬同学们的主见,后者说明的是组织者的能力和与会者的素质,是北科的质量。24号时随社会实践小组到北京图书大厦分发问卷,被人指着题问:你真的是这个学校的吗?两件事一联系心里竟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压抑。北科的形象有一部分是学生构建的,很明显,我们在搞破坏??

当然,后悔只是一瞬,大部分时候我会庆幸得到了这个机会,这意味着我比没机会的同学离“影响”更近了一步,影响我的价值观告诉我不对的事物,影响更多的没意识到“影响”的人去改变,甚至影响整个经管,整个北科,哪怕只是一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