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块“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不仅与中心照应,而且在内容 …

教学反思:

《白杨》

丰台区右安门第二小学

李 红 薇

京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第十八课《白杨》选自当代作家袁鹰的散文集《风帆》,写于19xx年秋天,是作者在兰州至新疆路途上的生活速写。课文讲的是一个边疆建设者在火车上向子女们介绍生活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做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愿望。

由于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造成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我在备课中注重根据教材的特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考虑怎样帮助学生去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并未平铺直叙,而是把课文分为四大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第一块“直奔中心,明确目标”,课题是“白杨”,其实作者并不是为了向我们描绘那些白杨树,课文有句过渡句明确告诉我们这一点,速读课文找出,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第二块紧紧抓住“爸爸”的三句话,使学生感受白杨的形象品德。第三块把白杨和人联为一体,揭示白杨的象征意义。第四块“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不仅与中心照应,而且在内容上起了质的变化。这种处理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比较深入的领悟中心,而且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在三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因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都需要教师来确定,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

性的发挥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学习方法需要靠教师的指导、点拨;而处于静止状态的教材,要靠老师再加工、再处理,使之呈现动态,便于学生接受、理解、掌握。

教学时,教师有时讲述,生动的讲述本身对于孩子就是一种示范,能使孩子从教师的讲述中领悟到理解课文的方法。有时朗读,有时引读,有时提问,有时填充。综合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思想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并在兴趣盎然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辨证的统一,使教师与学生相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