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征婚弊大于利四辩总结陈词

四辩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答辩,但我方仍有不少疑虑之处。例如

对方辩友提出电视征婚扩展了征婚渠道。的确,但这就说明了利大于弊吗?现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无数的作秀充斥着电视征婚的舞台,这不是以偏概全,而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对方辩友还认为,电视征婚更好地解决了剩男剩女的问题。请问对方辩友所谓“更好”的标准和比较对象是立足于何处呢?人都有一种伪装性,电视征婚要面对社会公众,因此这种伪装性会表现的更明显,这在行为心理学上也已经得到证实。请问,在这样的环境中,征婚者实现了更好的交流吗?

更有甚者,对方辩友说,电视征婚丰富了百姓的娱乐文化生活。健康的娱乐生活应该给观众带来乐趣并有积极的启发性,而如今不可否认的是事实是 多数征婚节目只靠制造噱头来吸引眼球,对社会还有不良的价值导向。所以这一论点是否合理实在有待商榷。

现在我对我方观点作一下概括总结。 首先,从节目本身来说:嘉宾互相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只能通过化了妆,精心设计的外表和节目彩排录制的短时间内表现中判定一个人是否合适,更何况台上的ta未必是真实的ta。人是复杂的生物,日久方才见人心。维持长久的现实中婚姻更多的是灵魂之爱,而不是童话里的一见钟情。光是几句媒妁之言就草草定下自己的终身大事,我方实在是不能苟同这样的做法。由于没有经过真正的感情培养,因此当走下舞台,撕下面具,最终速配成功的例子很少很少。主办方所宣传的节目宗旨基本无法实现。

其次,电视征婚确立的婚恋关系缺乏牢固的感情基础,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当你站在镜头前,我想每一个人都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只有无奈的虚伪,面对摄像机,也面对对方。电视征婚对征婚者的帮助极为有限。对普通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能自如展示自己的舞台,这里有紧张有压抑 有无处可逃的难堪,有作秀,唯独少有真实自我。电视征婚具有功利性和不确定性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无异于电视购物,真实性可靠性远比宣传出来的低得多。而我们的感情远不能用商品来比,商品有价,感情无价,婚姻更是不可儿戏 人心不可测,它也给某些真心想寻找人生伴侣的年轻人打击,让他们觉得这个社会已经“真爱难寻”

再者,从更高层次来看,电视台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是受市场基础性调节的,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使电视台为了收视率而要制造热点,抛出争议。电视台也具有趋利性,会不惜将大众焦点舆论引向对社会道德和普世价值观婚恋观的质疑和冲击,吸引关注目光并往往能达到效果,进而这种方法被愈演愈烈,恶性循环,降低社会诚信。电视征婚让爱情物质化 而且主持人的深入挖掘,还有可能对于当事人造成心理伤害。

最后,我想请大家真诚的自问一下,在你看来 电视征婚到底是相亲,还是娱乐? 娱乐,可以或者有必要拿婚恋这种既浪漫美好又需慎重思考的人生大事来作秀么?自古中华以婚姻为子女的头等大事,不经过磨砺的感情能经受此后白头偕老 数十年风雨兼程同舟共济的考验么? 古代封建社会指腹为婚侵害了多少家庭,酿造了多少悲剧,而21世纪的今天,难道我们还要以一种变相的方式,在华堂之上镁光灯之下 继续乱点鸳鸯谱,继续制造家庭矛盾,眼泪,离婚率和不幸么?!

众望所归,电视台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更应该是文化的载体,这一平台不仅有商业和娱乐大众的功能,还应提供媒体应有的价值观导向作用。而目前盛行的征婚节目主办方不少都没有负起这个社会责任来。“马诺现象”见大于微,电视征婚带来婚姻物质化、拜金主义、畸形婚恋观对社会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电视征婚,是对社会的不负责,对感情的不负责,对家人朋友的不负责,对自己的不负责。此风今已盛行,乃吾辈所需警示。电视征婚,弊 大于利。

 

第二篇:勤工俭学弊大于利四辩总结陈词

校赛复赛四辩稿——王丹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

刚刚对方辩友的一番高谈阔论真可谓是用心良苦,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去重申题目,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利弊大小比较问题,对方辩友的观点真可谓是漏洞百出,完全无立足之地。

回顾刚刚争论的胶着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勤工俭学所获得的金钱以及社会经验与在大学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能力的锻炼成长何者更重要

2.大学生是否应该广泛接触除了学校,家庭生活之外的社会群体

3.大学生勤工俭学与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及大学生参与有组织的社会实践,实习的区别

针对对方辩友所提出的问题我方均已给出正面回应,对方辩友却紧紧抓住我方的细枝末节大玩文字游戏。

1.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能够在保障自己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获得广泛的人脉交往,同时还能保障自己的专业学习不受影响。这一观点真可谓是天方夜谭,我们不否认可能存在这样极个别的例子,但是针对普通大学生来说,我们四年五年的青春是有限的,我们要把这最精力充沛的时光主要用在提高专业素养上,用在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上,用在与亲人团聚朋友交往上,用在精神灵魂的碰撞上,哪里来的那么多鱼与熊掌兼得的好事。

2.我方不否认大学生应当适当的接触社会是对个人的成长完善是有一定益处的,但是对方辩友未免也把勤工俭学的功能过于夸大理想化了的,我方在立论中已经指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钱来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勤工俭学所从事的工作无非就是发传单,抗板砖之类的单纯体力型劳动,请问对方辩友能从这里获得多少有益的社会经验呢?有这样的时间精力为什么不多参加一些有组织的社会实践,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呢?这不是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么!

3.对方辩友反复忽视我方强调的问题的现实性,幻想总是同我一样的丰满,现实却总是与东洋哥哥一样骨感。勤工俭学与参与有组织的社会实践,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并没有对方所说的如此高尚,有益的实践固然是好的,但是实践更需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高看得远,而学习理论知识正是我们的首要工作啊,磨刀怎么就耽误了砍柴的时间了呢?更何况对方辩友所强调的勤工俭学所获得的有益的实践是微乎其微的啊!

4.最后一点,请对方辩友一定要对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报以信心,我们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保障已经是尽心尽力,医疗保障,助学贷款,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完全可以满足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所需,请对方辩友不要再拿虚荣心作祟,人心不足的说法来重创社会信心!

亲爱的评委以及在座各位,大学时代是我们人生中最可贵的时光,是我们尽情研究学问,尽情思想碰撞,尽情放飞理想的光阴,又岂止是寸金难买寸光阴呢?我们是时代的精英,我们是国家的栋梁,发挥生命的每一寸光和热,创造出最大的社会价值才是我们的使命!

日思日睿,笃志笃行,必能如当年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第三篇:辩论赛四辩总结陈词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座的各位同学大家好:

很高兴与对方辩友进行这场友谊辩论赛,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正方进行总结陈词。

首先,由我进一步阐述我方的论点,我方并不否认外界的要求会对我们产生一些影响,但它只能作为一个产考,它并不能最终决定我们的意志,因为一个人,无论他身在何处,他永远能倾听到的是他内心的声音。在开篇立论时我方一辩就给声音下了一个明确的标准,“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这里的声音指的是“有利于社会发展要求的,不违背道德底线的,与社会达成共性的原则、信念和意识。这时候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积极入世,而政治昏暗、社会民不聊生的时候,一个人更多的是倾听他内心的声音,为最底层的老百姓做事,而不是爬到高位为虎作伥、为民所耻。”

在辩论过程中我方通过大量的事例、道理,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东晋竹林七贤不肯出仕、段祺瑞坚拒日本威逼利诱,不肯出山,晚节可嘉,从古代到现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向大家证明了我方的观点,阐述了我方的观点——“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因此不论是在太平盛世还是乱世,每个人都应有正确的原则,坚定的信念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不畏艰难困苦,奋勇渐进。

纵观整场辩论赛,我方一不小心攥住了对方辩友的9大问题,但由于时间有限,下面我就只列举其中较为严重的5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定义的问题:对方辩友在辩论过程中将忠于可以的误解为参考

2,偷换概念:没有把握这场辩论赛的重心

3,以偏概全:对方以偏概全实在是盲人摸象,一叶障目

4,恶意逃避:对方反复对XX避而不谈,屡屡逃避我方问题,是不是对方自认理亏呢? 5,断章取义

6,颠倒主体

孔子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是随着政治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这种观念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深入中国人的心,这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种文化特质。

面对忠于外在要求所造成的种种弊端,如果对方同学还能告诉大家人要忠于外在要求的话,我只能用斯迈尔斯的一句话来与对方共勉:一个没有原则和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不断随着风的变化而被迫改变自己前进的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