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高二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高二年级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高二年级新教材培训工作于20xx年x月x日—21日在梧州市第十五中学举行。通过两天半的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我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强调知识的基础性,重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教材中许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律的叙述十分简洁,有些是点到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问题研究”中的要求却有较高难度。这种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不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更给学生的分析、讨论、探究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对教师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当补充和拓宽,带来一定的困惑。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备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新课改对备课的要求更高更严,备好课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刻苦钻研教材与教参,在备教材和过程的同时,更要备学生和教法。

二.努力创设地理学习情境。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首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地理这门课,有学习地理的激情。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把握教材,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地理课上灵活巧妙地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和氛围,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由“要他们学”变为“他们要学,乐意去学”。

三.实施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应巧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不受学科间框框的约束,完全可以超越课本,延伸课本。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反应,应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抓住某一亮点并进行鼓励。

四.新课程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

传统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

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重“打击”轻鼓励、重定量轻定性、重他评轻自评、重共性轻个性,并且还过于强调标准化,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尤其值得重视。定量的评价往往用“分数”来体现,但“分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干扰,有

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分数的假象会掩盖一些容易忽视的倾向。而定性评价就是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用恰当的语词对学生的学习作描述性的评定。相比之下,这种评价比打个分数的评价难度要大得多。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定性评价,除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教学参与度的评价;对学生质疑求异活跃度的评价;对学生探究水平的评价等等。

六.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除了要求学习必修模块中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章节和地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以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地理学习重点的改变,侧重对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注意教师自身角色的转换,尽力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充分认识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技术手段并高度重视学校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等等。

高中新课程还有待我们探索实践,希望开启地理教学的新篇章。

20xx.7.25

 

第二篇: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二地理组 董英

通过参加高中地理课改实践,使我收益匪浅,作为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 我充满了信心和憧憬。

一 新课程观念教法有所转变 面对新课改,首先应具备新理念。通过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培训,以及 校本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的学习,新课标的研究,加上自己努力学习和 刻苦实践,自己“操纵”课堂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得以升华。在教学过 程中需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我校的“思疑释练 ”的教学模式,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环节, 使 课改和素质教育相辅相成,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素质教育 则是课改的灵魂和引路人。

二 提高了教材的宏观把握能力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 程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新课程的实施要严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 课标内涵进行细致的解读,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处理,明确重点、 难点,讲解时就会心中有数。 此次高中地理课改系统的分析了高中地理教材,使我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初中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的重难点有了宏 观的把握。建设“思疑释练“教学模式是推进课改的有效途径。 (1)“探究”理念贯穿于高中教学。从自然到人文到区域至到地理信息技 术,每一堂课都存在着不同的探究方式,渗透着探究的影子。 (2)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也可以成功开展“探究教学”。自然地理的教学 案例丰富了我的教学素材,探究活动的设计丰富了课堂教学,使学生从枯燥的课本内容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人文地理部分有更大的探究空间,只是这些潜在的教学资源有待于我们去开发。

三 注重情感教育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教”的成效,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 才能实现。因此,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 上升为动机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方向,也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行动的方向。由于地理学科较其它学科相比,重注实际生活与生产,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 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创设各种机会,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 展示自我,体验到地理学习的成功喜悦。在教学内容上添加有思考性的内 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取成就感,,达到兴趣—发现问题—探究 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

四 教学手段的变化,改进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的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与教材内容,它更要求深入到教 学活动之中,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优 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已提到日程上,触及到每位教 师习以为常或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中, 打破“教师为中心”、 “知识为中心”、 “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在“满足 学习需要的有意识的交流活动”中下功夫,使学习过程成为启发积极思维、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的活动,改变了那种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 教学方式,扭转“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文字轻图像、重积累轻 运用”的地理教学活动。

五 可持续发展是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 地理教学要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 21 世纪议程作出的贡献,教育学生理解、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自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实施 21 世纪议程作好准备。具体要求是:①正确理解满足现在需要和满足未来几 代人需要的关系,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 念。②正确理解根除贫困与满足广大人民需要的关系,增强扶贫和人类平 等发展的观念。③正确理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发展与 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作自觉的环境卫士。④了解 21 世纪环境 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策略和行动,增强参与实施观念和历史

使命感,自觉作好实施 21 世纪议程的知识、思想和参与能力的准备。

六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有扎实的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学科化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例 如:地理基本知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基本 问题及以谋求经济、社会、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内容为核心等地理 知识,特别是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过程、地理基本原理、地理基本规 律)、地理基本技能(地理观测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阅读分析绘 制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地理基本能力(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 和能力,地图和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判断、解释、预测与评价能 力,地理表述能力)、地理研究基本方法(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 地理比较等)、地理情感(地理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文化情操、地理审美 情趣等)、地理态度(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地理意识(空间意 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与地理价值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 发展观等)。

2.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维度的要求。知识与技能体现了课标的双基要求,过程与方法侧重于学习 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未来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 中地理教学应在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同时,保证学生在掌握知识培 养能力的过程中体验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通过学习后我收获很多。对于新课改有了一定的了解,课改后怎么教 心里也有底了。 在与广大同仁们的交流、 讨论中, 使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了, 观念更新了。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 我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 积极参与同行们的交流讨论。 感到耳目一新, 收获很大。专家们的讲座以及优秀课例,使我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新课 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 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对新课改由陌生变得逐渐熟悉,了解了一些新变化,学习了一些新理论,但 对具体教学,还是首次,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因为这毕竟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关系到学生的前程,关系到三年后的高考,也关系到我校的发展。

新课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但是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引领 下,在千军万马争度独木桥的背景下,怎样平衡传统教学与新课改教学, 怎样在新课改教学中,既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 提高三年后高考升学率,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