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二第一章_知识点总结提高篇

平顶山市一高高一化学 系列之知识清单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提高篇)

一、周期表中特殊的周期和族

1、没有金属元素的周期是第一周期;含金属元素最多的族是ⅢB族;

2、非金属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 0族。非金属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是第二周期。

3、全为金属元素的主族是第ⅡA族;

4、全为非金属元素的主族是第ⅦA族;

5、在常温时,全为气态的族是 0族。

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族是ⅣA族;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周期是第二周期。

7、最外层有3个电子的原子一定位于ⅢA族,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的原子可能位于 ⅡA,0族(He)、过渡元素区。

二、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特殊性

1、Na、K需保存于煤油中,但Li的密度比煤油小,所以Li必须保存在密度更小的石蜡油中或密封于石蜡

2、碱金属中,从Li?Cs,密度呈增大的趋势,但ρ(K)=0.862g/cm3<p(Na)=0.971e/cm3。

3、碱金属单质熔点都较低,只有Li高于100℃。

4、氧化产物的特殊性。碱金属在空气中燃烧,只有Li氧化成Li2O;其余的生成过氧化物(如Na2O2)或更复杂的氧化物(如K2O)。

5、Li与Mg的性质相似,Li2CO3难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LiOH溶解度小,受能热分解。

6、K、Na在常温下是固态,但二者的合金在常温下为液态,可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7、酸式盐的溶解度一般大于正盐,但溶解度NaHCO3<Na2CO3。

8、氧在化合物中一般显-2价,氢显+1价,但Na2O2 、H2O2中的氧显-1价,NaH、CaH2中的氢显[-1]价。

9、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IA金属Na、K等除外。

10、一般活泼金属能从盐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但对IA非常活泼的金属Na、K等除外。如:

2Na+CuSO4+2H2O=Cu(OH)2↓+ H2↑+Na2SO4。

三、卤族单质和化合物的特殊性

1、氟 ⑴无正价和含氧酸,非金属性最强,F-的还原性最弱。

⑵2F2+2H2O=4HF+O2,与H2反应在暗处即爆炸。

⑶HF酸是弱酸,能腐蚀玻璃,保存在塑料瓶中,HF在HX中沸点最高,因为分子间存在氢键。 ⑷CaX2—只有CaF2不溶于水,CaCl2作干燥剂

2、氯 ⑴Cl2易液化。⑵含氧酸中,高价的酸性强,低价的氧化性强。

酸性:HClO4> HClO3> HClO2> HClO;

氧化性:HClO > HClO2> HClO3 > HClO4。

3、溴 ⑴溴—深红棕色,唯一的常温呈液态的非金属,易挥发保存时加水抑制挥发。

⑵易溶于有机溶剂。

4、碘 ⑴加热时易升华。 ⑵遇淀粉溶液变蓝色。

⑶易溶于有机溶剂。 ⑷食盐中的加入KIO3可防治甲状腺肿大。

⑸碘与有变价的金属反应生成低价化合物。

四、短周期元素中具有特殊性排布的原子

⑴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H。

⑵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3、4倍的元素:依次是C、O、Ne。

⑷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⑸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He、C、S。

⑹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元素:O。

⑺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

⑻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

⑼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五、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1、同种元素的原子或单核离子,化合价越高,半径越小

例如,半径:Fe3+<Fe2+<Fe

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原子或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如,半径:S2->Cl->K+>Ca2+

3、同主族元素的原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逐渐增大

例如,半径:Li < Na <K < Rb < Cs

半径:F <Cl < Br < I

带相等电荷数的同主族元素的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逐渐增大

例如,半径:Li+ <Na+ < K+ < Rb+ < Cs+

F- <Cl- < Br- < I-

4、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逐渐减小

例如,Na >Mg > Al > Si > P > S > Cl

小结:简单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三看”规律:

一看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六、熟记常见等电子粒子

1、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

(1)分子:Ne、HF、H2O、NH3、CH4。

(2)阳离子:Na+、Mg2+、Al3+、NH4+、H3O+

(3)阴离子:N3-、O2-、F-、OH-、NH2-。

2、核外有18个电子的微粒:

⑴比10电子粒子多一个电子层的对应粒子

①分子:Ar、HCl、H2S、PH3、SiH4。

②阳离子:K+、Ca2+

②阴离子:S2-、Cl-、SH-。

⑵“9+9”规律

9电子基团:—CH3、—OH、—NH2、—F

18电子分子:C2H6、H2O2、N2H4、F2、CH3F、CH3OH

3、核外有14个电子的微粒

N2、CO、C2H2、Si、HCN、C22-、CN-等

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⑴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②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⑵实验依据

①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③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④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⑤根据电化学原理:不同金属形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金属活泼;在电解池中的惰性电极上,先析出的金属其对应的元素金属性弱。

2、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⑴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②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⑵实验依据

①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与 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③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甲把非金属乙对应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

④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八、根据元素性质、存在、用途的特殊性。

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现液态的元素:O。

4、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F;最活泼的金属元素:Cs;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最轻的金属元素:Li;单质的着火点最低的非金属元素是:P。

5、短周期中与水剧烈反应的单质是Na和F2。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或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放出氢气的常见金属是Al。

7、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是Br2,金属是Hg。

8、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反应的是N、P。

 

第二篇: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常见的放热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 2CO是吸热反应)。

① 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CaCO3的分解等。

常见的吸热②C+CO2 △ 2CO

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思考]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 点拔: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NH4Cl与Ba(OH)2·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 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

力、煤、石油、天然气等、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做电极(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级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 Zn-2e-=Zn2+ 】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 2H+2e=H2↑ 】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总反应方程式: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Zn + 2 H+ = Zn2+ + H2↑】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电子:负极→导线→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③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放出。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一次电池):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Zn做负极,碳棒做正极)、银锌纽扣电池 ②充电电池(二次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Pb为负极, PbO2为正极)、锂电池、镍镉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如H2、CH4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速率比=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c(B)?n(B)= ?tV?t

一种“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同时发生,不分先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等、动、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等:达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相等逆反应速率。

③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但不等于0。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