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十一五”工作回顾总结

科技局“十一五”工作回顾总结

“十一五”期间,太原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市科技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五年来,全市科技工作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惠及民生,相继组织开展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年”“技术创新引导年”“技术创新攻坚年”“民生科技促进年”和“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年”等活动,科技创新环境氛围明显优化,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科技创新队伍发展壮大,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十一五”时期,太原市全社会R&D投入累计 165.3亿元,是“十五”的6.5倍。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累计15287 件和7335件,是“十五”的4.6倍和2.8倍。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累计694项,比“十五”增加136项。经省鉴定的科技成果累计1682项,比“十五”增加457项。成果转化率达 47%,比“十五”提高了 22个百分点。“十一五”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36亿元,年均增长16%,煤层气燃料重型卡车、高速动车组轮对、太阳能单晶硅片、热连轧无缝钢管生产线成套设备等一大批国内及世界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

极。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工程技术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3个,建成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国家级生产力示范促进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分子材料研究及检测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示范机构。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开展技术发展预测研究。相继出台了《太原市促进专利转化办法》等4部地方性科技法规, 我市地方科技立法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我市连续五年蝉联全省依法科技行政目标责任制先进,连续六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十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区)考核,迎泽区、清徐县、古交市等7个县(市、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称号。太原市20xx年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能力50强”,20xx年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验收,20xx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一、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日臻完善

1、法律政策环境更加优化

完善科技创新的法制环境。20xx年x月x日颁布实施《太原市促进专利转化办法》,20xx年x月x日颁布实施《太原市科技风险投资促进条例》,20xx年x月x日颁布实施《太原市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办法》,20xx年x月x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太原市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条例》。我市地方科技立法工作在全国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

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振兴装备制造

业和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以1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市直有关部门也出台了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加快科技工业园区建设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60余个配套政策文件,加快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建立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深化党政领导科技顾问制度,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自主创新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了部门协调配合、企业共同参与的推进自主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科技人员服务基层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千人百企科技行”、“ 千人百村科技行”等活动,支持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深入中小企业。

2、科技创新队伍发展壮大

青年拔尖人才茁壮成长。坚持把科技人才培养作为科技计划项目评审、鉴定、验收的重要考核指标,在科技项目中实行“导师制”和“助理制”。完善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库,实施科技明星专项,每年支持30名青年科技人才领衔承担的科技创新项目,一批研究成果被SCI和EI收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不断涌现,80余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大学生创新创业势头强劲。实施“百项千人万米”工程,建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50余个创业团队入驻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100余家。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每年支持10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3、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确立了科技计划项目顶层设计的新模式。开展技术发展预测研究,加强科技专项顶层设计,凝炼实施了技术创新“双十工程”、民生科技“三大专项”、绿色转型科技创新项目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有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问题。

完善了提高财政科技经费绩效的新措施。建立“计划、项目、经

费三分离”管理模式和“五制一化”科技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招标制、前期可研制、专家评审制、立项公示制、管理合同制和项目具体化),通过公开招标立项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62.1%,项目平均支持强度达到45万元/项,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明显提高。

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1、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694项,比“十五”增加136项;经省鉴定的科技成果达1682项,比“十五”增加457项,其中512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十一五”增加118项。南方重汽自主研制的“煤层气燃料重型汽车”实现了我国新能源重装汽车的重大突破,太重集团自主研制的WK-55矿用挖掘机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挖掘机,太重煤机自主研制的“大采高电牵引采煤机”填补了我国千万吨级综采成套设备生产的空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5287 件和7335件,是“十五”的

4.6倍和2.8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6257件和1958件,是“十五”的6倍和5.2倍。通过举办科技成果发布和项目对接活动、实施专利特派员和专利专员制度、建立科技人员服务基层长效机制等措施,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十一五”科技成果转化率达 47%,比“十五”提高 22个百分点。

2、高新技术跨越发展

20xx年,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420亿元和136 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147%和

21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1%和24%。民营科技企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521亿元和23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4.7%和37.2%。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实施“核电站环形起重机的开发研制 ”等150余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3、企业创新稳步推进

20xx年,全市拥有各级创新型企业31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13家,市级10家;企业技术中心88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7家,市级48家,太钢、太重两家技术中心荣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7.7亿元,较“十五”末增长了113%,涌现出了“大型起重机”、“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等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重大影响的优势产品。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造步伐加快,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自动化控制的中小企业大幅增加,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篇:“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工作总结

20xx年是“十一五”执行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乡紧紧围绕“创弋阳经济强乡、建绿色和谐旭光”的总体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贯彻县里的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住了“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也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迎接新的起点奠定了基础。

一、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五年来,全乡经济稳步发展。今年1—10月份,我乡财政收入达3467.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4.4%,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年初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全年2700万元的财税目标。工业方面,经济危机的阴霾已经散去,旭日铜矿效益明显回升,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在不断涌现,与20xx年相比,顺达纸业、和合家用、杨桥饮食一条街、姚家铁矿等企业发展良好。农业方面,继续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加大财政投入,推广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水平。以杨桥分场为例,在去年种植、加工蔬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芽芋、葡萄园、大棚“双孢蘑菇“的种植面积,同时发展水蛭、獭兔等特色养殖。第三产业方面,杨桥农家乐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龟峰的有利区位优势,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态势喜人,全年杨桥饮食一条街完成税收65万元,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和财税结构。

二、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自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我乡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主体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我乡积极争取上级和部门支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投入8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长12.4公里、宽7米的徐铁线建设工程。20xx年杨桥分场蔬菜新村投资20余万元,拆除危旧房,旧厕,旧猪牛圈舍500多平方米,建饮水工程一个,解决了全村32户147人的饮水用水问题;洪山分场洪山村投资25万元,高标准修建了1500米的水泥干道,改变了山区无水泥路的历史。20xx年,杨桥分场江廖肖村在自筹资金10万元的基础上,利用县下拨专项资金25.5万元,完成了“三清三改”建设任务,共拆除危旧房2处,拆除围墙400余米,改造贯穿全村公路2.4公里。20xx年我乡用于公路建设的总投资额就超过了120万元,白马山分场的保罗线、灵范分场的杨箭线、杨桥分场江廖肖村的主干道以及铁沙街的道路加固整修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

2、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我乡坚持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方针,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工程,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扩大低保、社保的覆盖面,加大资金投入。20xx年我乡共166户享受城乡低保政策,至20xx年已有低保 户。20xx年全乡共有

2183名职工参加保险,参保率91%,至20xx年共 名职工参加保险,参保率为 。投入低保、社保、大病救助及其他困难群体救助资金也在逐年增加。

2、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建设平安和谐旭光。

我乡持续深入开展“平安旭光”创建活动,这一年来,共接待来访群众 余人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 起,努力调解成功 起,竭尽全力尽最大可能维护了大局稳定。在全市各乡镇公众满意度调查中我乡一直名列前茅,并数次获得满意度100%的好成绩。

三、紧紧围绕年初任务目标,有重点地做好工作

根据年初乡党委、政府制定的任务目标,我乡现在已经全部完成的项目:一是“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打造出山上精品造林和2公里县乡通道造林亮点,获得了市县相关领导的好评;二是张湾、洪山分场办公楼改造,改善了基层单位的办公条件;三是国有林场林木资源的公开竞拍;四是积极配合全县重点工程垃圾填埋场的建设,目前征地工作已经完成,很好的配合了该项目的建设进度;五是招商引资工作有新突破,新引进2家企业,投资超过5000万元,目前都已投产;六是积极配合龟峰申遗工作,在11月x日的龟峰申遗表彰大会上,我乡获得了“龟峰申遗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即将完成的项目是将于年底竣工的何铁线,该项目的竣工将使旭光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也延伸了龟峰旅游的深度;配合县工业园调区扩园中心工作,目前已与部分搬迁户签好协议,确保跟上县调区扩园工作的步伐。

正在抓紧实施的两大项目是: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的实施意见已出台,现正抓紧完善与实施;创先争优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分场形成了学习创先争优精神的良好氛围,使得全体机关干部提高了思想水平,端正了行业作风。

今后我乡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新旭光

2、继续做好基础工作不放松。各项惠民政策要常抓不懈;社会保障工作要坚持应保尽保;人口和计划生育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规模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

3、继续以民生工程为根本,创造宜居型新型乡镇。不遗余力地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注群众合法权益,倾听百姓心声,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4、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创业就业服务环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乡”战略,进一步加大对工业经济的领导和扶持力度,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和奖励办法,任务将继续分解,责任到人,打造全民创业、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