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

20xx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

日期:20xx-12-09 作者: 来源:20xx年第94期

12月x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腾讯微博共同发布《20xx年腾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10月x日,经过腾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60068个,其中党政机构92130个,党政官员67938个。微信平台开通的公众账号已超200万个,公众账号日均注册量为8000个,其中经认证的公众账号超5万个,而政务微信总数超3000个,约占认证公众账号的6%。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认为,政务微博正在由功能单一的问政渠道向办公平台扩展。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借助微博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微博逐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便捷平台,在化解社会矛盾、平息网络舆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务微信逐渐成为党政机构创新服务模式、进行形象展示的新窗口。20xx年,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将迎新一轮快速发展。

(一)政务微博发展特征

1.冲破樊篱:腾讯政务微博呈井喷式发展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xx年腾讯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x月x日,腾讯政务微博总量达70084个。而到20xx年x月x日,腾讯政务微博总量翻了一番,达到160068个,其中党政机构92130个,党政官员67938个。随着微博大V的消沉,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加上微信的分流,微博热度大幅度下降。腾讯政务微博可谓在“逆境中”生长,实现了井喷式发展。

2.群众路线:政务微博架起官民沟通桥梁

腾讯20xx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腾讯即时通信服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156亿;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2.719亿;QQ空间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233亿。

腾讯多个产品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数,为腾讯微博的发展打下了群众基础。政务微博的发展离不开网民,离不开听众的批评与建议,而政府部门通过微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也日益成为常态。

通过政务微博践行群众路线,要求政务微博至少要具备两个功能:一是表情,二是达意。所谓表情,就是要放下身段,不怕“板砖”,以真诚负责的态度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这绝非使用几句“亲”“童鞋”那么简单。所谓达意,就是要“边做边说”,让网友实实在在地看到所发布政策的实效,看到“倾听”之后的“作为”。

政务微博只有积极拓展倾听民声的信息渠道、建立服务于民的便利途径,以实时的服务和倾听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通过强化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实效,才能逐步构建政府与网友间的互信。

3.转型升级:政务微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10月x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发布,《意见》明确提出,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这无疑给各地政务微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预测,在国办《意见》指导下,政务微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同时也为政务微博的发展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要求:

第一,向“以人为本”转型。政务微博运营必须人性化,需要亲和力,不能“吃老本”,不能“唱独调”。政务微博需放下身段,俯下身子,拜民为师、问情于民,同时敢于倾听骂声,并通过与网友的互动寻找不足,最大限度地消除误

解,增进社会共识。

第二,从“信息发布”向“务实应用”转型。政务微博掌握行政资源,不仅是信息发布平台、舆论沟通平台,更应是民生服务平台,是电子政务在社交媒体上的延伸。因此,政务微博必须承担起了解民生、关注民意、解决民愿的责任。 第三,从“单打独斗”向“矩阵合力”转型。政务微博背后需要多部门的协同运营机制,需要各级政务微博、各跨职能政务部门之间的互动,构建有机协同的微博矩阵,真正形成微博账号之间的分工协作、线上与线下的双重互动,而非形式上微博账号的聚合。

4.矩阵合力:政务微博从“独唱”到“合唱”

8月x日,北京市政务微博群“北京微博发布厅”在腾讯微博平台正式上线运行。55个委办局、16个区县,共计71个单位入驻“北京微博发布厅”。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惠表示,政务微博多平台集群化发声,将进一步扩大网络舆论引导影响力。

“北京微博发布厅”自上线以来,成员单位对重要事件和焦点热点话题进行及时、权威“集群式回应”,澄清事实,消除误解,驳斥谣言,积极扩大正能量。除重点发布北京市政务信息外,“北京微博发布厅”成员单位还注重发布与市民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服务资讯。

“微博发布厅”是新形势下网络问政的一次突破性创新,减少了民情“上传”和政令“下达”的中间环节,为政民互动、舆论互通创造了更便捷的条件;政务微博从“独唱”到“合唱”,改变了个别账号单兵作战的格局,开启了多部门在微博矩阵中联合办公的时代,有助于提升虚拟社会管理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水平。

5.双剑合璧:微博、微信打通运营

微博本身是媒体平台,以内容为核心,更多地用来发布和传播信息;微信是交流平台,关注的是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微信平台的价值所在。许多党政机构已经尝试将微博、微信打通运营,实现“双微合璧”,让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与政务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

政府部门通过打通微博、微信来开阔传播渠道、传递权威声音、服务人民群众。政府部门能够打破围墙置身于网友之间,这是政府部门主动贴近群众的进步表现,网友积极通过新政务平台广泛参与议政也同样值得鼓励。但网民的构成元素也将会更加复杂,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提问、不同的思想,政务微博、微信是否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考验。希望政务微博、微信作为开放性的问政方式,能在形式上“回应”民众诉求,更重要的是切实改进作风,积极解决网友问题,把作用真正发挥到最大。

(二)政务微信发展特征

1.方兴未艾:政务微信发展前景广阔

20xx年x月,微信用户突破3亿,腾讯20xx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2.719亿。腾讯微博事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x月x日,经认证的微信公众账号超5万个,而政务微信总数超3000个,约占认证公众账号的6%。与政务微博超16万的总量相比,政务微信仍方兴未艾。

在微信上,政府机构没法像微博一样每天发布几十条信息,作为公众账号的政务微信,一天只能发一条重点内容。因为它是点对点发送,胜在一对一、个性化的深度沟通。政务微信可主要用来为群众解答个人具体的实际问题。

2.信息发布: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

政务微信作为新媒体使用的典范正逐渐撬动“社会舆论新格局”,这个撬动的“支点”正是基于微信平台的互动性和精准性。

不少政府部门通过政务微信实现公众问答、网上调查、信息推送等功能,做到“听”民声、“答”民疑、“解”民忧,建立起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集中互动机制。

微信可以精确表达,实时反馈。网民通过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微信使用,可以方便实现与政务微信的“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多对多”的实时互动。政府信息公开之后具体效果如何,就可以通过政务微信互动来解决。

此外,微信可以实现精准推送。微信的应用基础多为手机终端和平板终端,具有天然的私密性,推送信息的价值量大增。微信针对信息的精准推送,具有大众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而政务微信即可借此推送政策信息,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威信源。

3.指尖服务: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

20xx年x月x日,四川芦山发生强烈地震,110公里外的成都震感强烈,地震发生19分钟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管理的“微成都”微信公众账号发出一条包含地震震级、震源、影响范围等信息的微信,13万关注了“微成都”的成都人第一时间在手机上收到了官方权威消息,渐渐从广场散去。

“平安梅州”是广东省梅州市公安局的官方微信,可以提供24小时全天候咨询。关注该微信的市民通过输入数字即可了解110工作、交通管理、户政业务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有网友称:“平安梅州”微信俨然成了大家身边的“随身小秘书”。

微信公众平台具备良好的客服特性,政务微信如能根据微信特性打造个性服务,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那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陈宁)

 

第二篇:20xx年前三季度东莞保险业发展报告

20xx年前三季度东莞保险业发展报告

一、市场主体结构及总体经营情况

目前,东莞全市共有保险公司52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21家,人寿保险公司31家。外资或有外资背景的保险公司9家,其中财产险公司2家,人寿险公司7家。有保险中介机构40多家。保险业经营网点达到500多个,遍布全市32个镇街。全市有保险专职从业人员3万多人。

20xx年截止10月底,全市共实现保费收入175亿元,占全省的14.36%,继续保持全省地级市首位,同比增长16.42%,比去年同期高出近10个百分点。其中,人寿险公司保费收入117.68亿元,同比增长16.28%,保费规模占全省的14.65%,进一步扩大在全省地级市的领跑优势。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57.36亿元,,同比增长18.14%,保费规模占全省的13.79%,同样领跑全省地级市。20xx年,东莞全年保费收入有望突破200亿元大关。

根据东莞市统计局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GDP数据,截止9月底,东莞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与GDP之比)为4.5%;保险密度(人均保费)约2692元(按650万人口计算)。

二、市场总体特点

1、“十一五”期间实现年均近35%的增长,20xx年开始进入调整期,20xx年3季度企稳回升。目前平稳健康,增速较快

“十一五”期间,东莞保险业保持了年均近35%的增长

速度,保费规模从20xx年的35.88亿元,跃升至20xx年的159.72亿元,五年翻了4.45倍。

20xx年,东莞市保险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163.65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50%。至20xx年x月底,基本扭转了增速下滑的势头,并逐月回升,全年保费收入177.66亿元,同比增长8.56%。20xx年前10个月中,同比增长最低超过15%,月均增速超过17%,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20xx年,东莞保费总量及产、寿险保费收入,首次超越佛山,跃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并连续三年领跑全省地级市;总保费规模及产、寿险保费,与位居第二的佛山呈现不断拉大的趋势,且在全省占比逐年提升,20xx年截至10月末,总保费规模已超出佛山27亿多元。

2、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业务结构得到优化,业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早在20xx年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下行、东莞经济转型升级的艰难时期,东莞保险业就开始主动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优化,不断强化行业自律,加快创新步伐,提高服务意识,夯实服务基础,提升服务水平。20xx年初,随着中国保监会“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十二字方针的落实,各项监管制度日趋严格,中国保监会对一些经营主体不顾风险盲目下达不切实际的年度高增长指标及时进行了警示。

面对日趋严峻的发展形势,各公司加快了业务结构调整

的步伐,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管控,以服务促发展,战略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业务结构继续优化,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行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业务质量不断提高。

3、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理赔等服务时效不断加快,客户体验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行业形象明显改善

为改善市场恶性化竞争局面,近年来,各公司不断转变经营理念,将提升服务,加快理赔时效,改善客户体验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手段。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提高相关岗位人员综合素质,向社会公开承诺理赔时效,建立相关配套奖惩机制,借助高科技手段等等,使理赔等服务时效和质量得到了快速提升。20xx年x月开始,东莞市保险行业协会每两个月一次,组织对车险理赔服务进行现场测评,促使各公司高度重视交通事故现场查勘响应速度以及对出险客户的救援、理赔指导,大大加快了理赔时效,同时也使客户体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行业形象得到了较大改善,对业务发展形成有效的正能量。

4、全行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较大提升,社会管理、大灾救助、家庭风险保障等功能进一步凸显

随着行业对于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自觉,以及社会对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的要求也来越高,近年来,东莞市保险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逐年得到提升,在大灾救助、损失补偿、家庭风险保障等方面,积极发挥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为人民生活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20xx年发生的“5?7”特大暴雨,20xx年“3?20”超强龙

卷冰雹、超强台风“尤特”和“天兔”等自然灾害,20xx年伶仃洋沉船、建晖纸业火灾等事故,以及东莞新华客户患脑瘤身故、东莞阳光人寿客户因储油罐爆炸身故、东莞合众人寿客户子宫内膜癌身故等保险责任事故中,东莞保险业及相关保险主体,均在第一时间作出响应,积极协助客户开展救灾、理赔等工作,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并实行先行赔付,在最短时间履行保险责任,赢得了市委市政府及广大保险消费者的肯定。

5、以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服务水平推动行业发展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各经营主体积极主动转变观念,着力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竞争力,通过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效能;通过服务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改善和提升客户体验,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扩大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通过业务创新不断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抢占市场先机。

其中,将现代高科技手段应用于展业、售后、查勘、理赔等服务,已经在全行业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系统,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实现上门承保、现场查勘、上门理赔,服务形式温馨体贴,深受客户欢迎和好评;充分利用互联网快速便捷优势,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为保险消费者提供各种灵活便捷的售前售后服务;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客户回馈及客户服务节活动,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联系,增进相互理解和感情;通过积极参与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履行企业公民责任,有效提升了公司和行业

形象。

6、营销队伍综合素质、业务技能有较大提升;诚信经营和依法合规得到加强,销售误导现象有所改观;人均产能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居民金融知识及理财、保险等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监管的日趋严格,各经营主体及业务队伍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大力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为此,各公司不断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业务队伍参加学历教育、理财师培训及认证考试,强化依法合规制度建设和培训等,使营销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大额保单不断涌现。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东莞各保险主体更加注重内强素质,严把招募质量关,不断探索、改善和创新培训体系,完善队伍激励和荣誉机制,使营销队伍整体业务拓展能力和人均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到20xx年,全市保险营销队伍人均保费收入达到了68.43万元,比20xx年同期增长45.5%。20xx年,全年人均保费收入继续保持了超过60万元的良好业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寿险个人销售渠道业务结构继续得到优化,产品向保障型转变的特征日益明显,传统寿险及分红型期缴产品保费增速和占比在上一年有较大提升的基础上,20xx年又有了大幅提升,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截止今年x月底,全市营销队伍人均保费收入超过52万元,人均产能比上一年同期提高了约5%,营销员收入得到

了改善,保险业为解决就业作出了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