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创造思维,插上创新翅膀》数学论文

发展创造思维 插上创新翅膀

在高新科技及其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仅在于它具有何等知识水平,还在于他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强弱。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寻求新颖独创答案的能力。

数学史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因素,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建立最佳的智能机构。

一、 营造和谐氛围,激发自主创造

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有的也许太“出格”,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闪现,必须加以爱护。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似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扬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设情景,激发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新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例如,在教学“人是物体和图形”一课时,首先,用“变形金刚”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课题,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接着给每个学生一套立体图形学具,学生接到后发现只不过是一些药盒、易拉罐、皮球等,如此而已,有什么巧妙之处呢?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更加强烈了。这时,教师不急于讲授新知识,只是引导学生像玩“变形金刚”那样随心所欲的在课桌上摆弄,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的拼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特点有了全面地了解。教师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挑战:“如果同学们把各组的学具和在一起,我们会拼成什么呢?”这是场面就会更加热烈,同学们就会将简单的几何图形拼成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甚至会把全班同学的学具集中在一起,拼成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既认识了物体与图形,同时创造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2、创设探索情景

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再创造,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口算“58+34”时,教师提出:这道题我们不用笔算,看谁能口算出来,而且口算方法多。面对挑战,同学们的好奇心得以激发,就会主动研究解题方法,探索出以下的算法:①用58加30再加4;②用60加34再减2;③用50加30再加8加4;④用58加40再减6;⑤用60加40再减2减6,在这种探索情境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就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展开智慧活动,想出不同的口算方法,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3、创设竞争情境

人人都有好胜心,争强好胜是人的本能,小学生就更为明显。他们都希望自己是个胜利者,都期盼得到教师的表扬。创设竞争情境,能激发学生踊跃参与,积极思维。例如教学例7:计算450×20,为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采用分组形势教学,然后提出要求:看哪组的解法多,哪组的解法与众不同 ,最简便。对于好的,奖励一面小红旗已表示鼓励。合作的形式,激励的语言,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同学都会根据以上两个例题想到以下三种解法:①按照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去求积;②将乘数和被乘数0前面

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③将被乘数和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但有的同学就能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列式与众不同,不仅计算迅速,而且非常正确,他们将被乘数、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通过竞争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巧用联想,拓宽思维

拓宽思维,就是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是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之一。具备这种心理品质的学生,不满足于已有的探索方法,常通过对一般思路周围空间的思索,引起相似的联想,产生新的构思,放出思维的异彩。

1、类比联想

联想无疑就是创造性想象。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发挥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学“五年级一班有学生30人,女生是男生的2/3,五年级一班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一般解法是把男生看作单位“1”的量,列式为: 男生=30÷(1+2/3);

女生=30-男生;

学生有此法类比联想,得到创新的解法:把全班的人数看作单位“1”的量,列式为: 男生=30×3/(3+2)

女生=30×2/(3+2)

最后还应引导学生对这两种解法进行优劣比较、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法。

2、相反联想

相反联想就是逆向思维,是与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相异或相反方向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又称反向思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习惯“定向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敢于别出心裁。例如教学“新华书店运进一批儿童图书,第一天卖出1000本,占总数的1/5,第二天卖出总数的40%,第二天卖出多少本?”按顺向思维,把总数看作单位“1”的量,先求出总数,再求第二天卖出的。如果此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要是把第一天卖出的本数看作单位“1”的量,那么解题的关键就是先求出第二天卖出的本数占第一天卖出的几分之几,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宋朝教育家朱熹也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常有疑点和问题,才能常有思考,有疑好问,才能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质疑问题,要引导他们逐步将问题提到点子上,提高质疑问题的质量。

要在学生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提问。对问题提得好的同学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也可以让他们讲一讲想法。例如教学“百分数”时,有的同学问:“分数和百分数可以互化,为什么百分数不能带单位名称?”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深度,说明提问者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教师对提出问题的同学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并组织其他同学展开讨论,找出正确答案。通过讨论,教学就会逐步深入,学生见自己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起到了作用,得到了教师的表扬,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创造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训练。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制之人。”只要每一位教师都能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重要性,为学生尽力创造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环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就会形成不可估量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辽宁省新民市罗家房中心小学 陈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