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和反思-祝志琴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和反思

泸县五中地理备课组 祝志琴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在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后形成了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教育方式:我们将其称为传统的“应试教育”。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发现该种教育.忽视全体学生的长远发展;.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和教师关心的只是分数,同时,也会造成学生的道德、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缺陷,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创新方面远不及外国人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如何将课程进行改革,也提出了一些发展方向。如:认识到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等。而山西新绛中学即是一所新课程改革的先锋学校。该校一是把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之方法运用到学科教学中,以学生的展示为突破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彻底改变以往的课堂结构,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二是把陶行知先生极力提倡的“为教而学”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让学生知道怎样才是学会?从根本上知道做题可能只是学习的开始。只有能够展示思想、观点、方法甚至问题,学以致用,才是学会。所以,新绛中学创设了“学案课堂”。“学案”是教师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写的方案,教师把学生在学案引领学习的课堂称为“学案课堂”,以区别于教师只凭“教案”上课的课堂。 “每天只上半天课”之后,高考升学率不降反升,每年高考二本上线率提高10%。

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指派了教师去往进行考察学习,回来后我校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新课程改革,争取创造新的辉煌!具体来讲,本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课程的改革。

首先,将班级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6—8个人,每个小组一般有一些励志性标语、有一个学习组长。

其次,将学习过程分为以下阶段:

一、自主课

下午至晚休前,让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内容如下:

1、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针对生源情况,一般我校设置的问题较为简单)

2、学生们在学案的引领下读书、思考、查资料、同组间交流。要完成学案上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对某个人或小组进行适当指导。

3、教师引导小组相互讨论,填写相应的学案。学生把自己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处做好相应的批注。

这种自主学习类似于学生们过去的作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学习成果、感悟以及其他反应到教材和学案中去,为第二天展示课作准备。

二、展示课

第二天12点以前,安排5节45分钟的展示课,展示学习成果。展示最关键。展示课就是落实课,展示学习成果就是学习的提升。展示课要完成的任务:

教师:

1、验收学生的学习报告,并引导学生进行展示。

2、老师们在学生展示时倾听记录准备点评,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并结合学案上的问题及在此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及时给予点评。

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适时进行知识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不在自主课上发现问题,就要在展示课上解决问题。教师让会的小组给不会的小组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不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引导、再引导。

学生:

1.展示学习报告及思维过程。(在教室周围有很多黑板,学生在上课之前把相应要展示的知识写好,以便上课的时候使用)

2.当有学生进行展示时,其他学生应倾听、思考、讨论、点评,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每个人进行知识的总结。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们上台讲解、提出问题,把自己的思路、观点、方法以多种方式展示出来。展示的形式可以是两人互相展示,小组内展示,也可以是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科目,不同学习内容,展示方式不同,有表述、辩论、质疑、角色扮演、板书、对话、朗读、背诵、动手操作等等。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倾听、思考、质疑。

总的来说,要求学生展示前认真准备、胸有成竹;展示中情绪高昂,积极乐观;展示后总结反思,感悟提升。展示时仪表端庄,面向公众,吐字清晰,展示完感谢听众,心存感恩。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学生能慢慢的从自主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方法和动力。有些同学能在下来后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完成自身的知识框架。如有一个班级的同学就把美国的轮廓图画出来并在图形中把美国各个方面的知识写出来,并把图形贴在墙上形成一种学习成果。

展示课后,接着进行下一个内容的学习,课后没有作业。

一个学习内容,也就是一个学案内容用一个自主和一个展示共两个课时完成,先自主再展示。

上好上述课型的前提是教师要编好“学案”。编写学案是我们集体教研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情。学校每周给同科教师安排一天时间集体教研,这一天教师要编出下一周学生用的全部课时学案。学案内容包括: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景、学习目标、读书指导、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学案应该学习目标问题化,学生行为动词化,学案要求分层化,力求简单,不留空白,尽量主观题。去掉任何形式的练习

册,复习资料,学生手头只有教材和帮助学习用的学案,节省了课时,并减轻了学生负担。

同时在高二的世界地理的教学中,我也采取了大致类似的方法。在学生主动的学习中,展示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等。真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让老师服务于学生,把过去的大锅饭,变为点菜制,让学生学会独立表达。使新课改把过去“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通过这一次的新课程改革,让我也经历了一次洗礼。让我看到了新课改存在很多的优点。

1.自主课教师不讲,消灭了睡觉现象,展示课上教师点评,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后没有作业,取消了各种形式的练习册,学生负担减轻了,通过这次市联考证明学习成绩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学生们感受到展示成功的喜悦,学生们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技巧、问题等展示其上,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极大地提升。

3.让学生能在大范围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这样让学生能在不同的考试中都立于不败之地。

让我们老师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每位学生都可以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学习不是接受东西,学习是自主建构知识;教学不是灌输东西,而是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

同时由于课改的开始不久,也让我们认识到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可以在现行的模式中,再融入反思课。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生每学完一个学习内容、可以总结一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反思报告展示,教师要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学生的基础差别太大且总体的素质不算太高,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表现出只有个别学生的表现强烈,其他学生展示的较少,可能导致两极分化严重。这时需要教师想出相应的办法调节。

3.学生没有其他时间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巩固,尤其是一些需要训练的学科;对文字学科,记忆的时间相对较少。

但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也是一个必然要发生的方向。让我们老师尽快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祖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5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使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改革的意义

1.改革的特点。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改革日程上来。我国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的机制不完善,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仍有许多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些,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因此,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些都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次教学改革,由于有了上世纪xx年代以来的改革成效作为基础,有了深刻的反思,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检讨与共识,因些可望有针对性地、实实在在地展开。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教学改革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在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同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可望教学改革有实质性的全方面的推进。

2.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究竟要改什么?)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我们教师改革教育观念,还要改革我们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我们教师们观念、方式的转变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能动性、创造性才真正得到张扬、提升,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的人,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被看成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再次,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二、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传统的(简单说)教材是什么?学校规定什么、政府规定什么,我们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具体一点说: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规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规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新的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的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所读。

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教师、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这就是新课程的教学观。

三、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本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四、教学是重结论还是重过程?

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与这一关系相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学习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结果而必须经历的活动过程。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的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认识方式,各种观点的碰撞、论争、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理解、巩固。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即重学会,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善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因此在重结论的同时更要重视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必将发生哪些变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这些学生,如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孤独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同时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学生、辱骂、训斥等等,我们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微小的成绩进步,赞赏他们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使学生在明白学习什么、获得什么、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性向。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 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理论化。

六、教师地位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七、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

研究者。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而今,通过课改,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变得爱学习了。

八、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局面。

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我们的知识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如果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则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学业与非学业的内容不适合通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和活动。因此,现在我们提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