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模块小组总结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们组通过交流讨论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通过讨论我们达成共识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运用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最突出。因为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要通过教师所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新获得的知识必须与原有观念之间建立适当的、有意义的联系,这种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意义的理解、保持和应用,强调依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陈老师为了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的知识,为学生呈现出了许多的材料:学生亲自动手折叠纸张,并计算出层数;列出数据,让学生总结出规律;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数学生活化。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在讨论中我们组认为陈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的教学策略分别是:情景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自主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

从开课时,教师设计了:“动手折一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让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教师创情境的导入,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该情境的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性,也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本课教学的伊始就集中到课堂活动中。

尤其在“探索新知,讲授新课”一环节中,进行“有理数乘方的概念”的教学时,陈老师利用小学里已经学过的正方形的面积、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推广到一般的情况,把 n 个相同的因数 a 相乘的运算叫做乘方运算。 并且我们认为陈老师注重学法的指导。例如练习 3 :说出下列负数的幂的符号

(1)(2)(3)(4) 从以上的运算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是老师的讲解,而是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认为正是陈老师恰当的教学策略运用才达到了学生想学、会学、爱学、学会的预期的效果。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在这道题的讨论中我们组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的老师认为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设计的很恰当,尤其它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脱离了枯燥的公式记忆和繁琐的计算,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学生把学习不再看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很快乐的事情,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也有的老师认为,用是可以的,但在这节课上,课前他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对折纸张,并观察纸张的层数和折叠次数的关系,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习兴趣明显高涨,总结出了有理数乘方概念以及书写方法,教学的效果已经达到,教师没有必要再使用多媒体。虽有不同的观点但最终我们一直认为在数学课上当面对一些抽象的、深奥的、语言表述不太易于理解的知识,教师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效果,是方便

快捷的手段。总之,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老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应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和知识系统的需要,恰当的运用多媒体。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我们组的老师们通过讨论认为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教师设计教学环节上,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如让学生折纸的游戏,简单直观的引出乘方,创设有利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境。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做学习的主人。而且在问题设计方面,我们认为这位老师很了解学生的学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的能力都了如指掌,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差异,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性,既关注了学困生,有提高优等生,是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也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特别在知识拓展方面,所设计的问题有针对性性,有层次性,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设计。

例如:“一根 50 ㎝的面条均匀拉长到原来的 2 倍后对折 , 再均匀拉长到原来的 2 倍后对折 , 如此反复操作 10 次,原来的面条该有多长,该有多细?”通过这种练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把知识变成技能技巧,发展了思维、想象等能力。而且,陈老师所设计的作业适应于当时的教学情境,尤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要回到生活中去问题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在讨论中我们组的老师认为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在整个设计中缺少合作学习活动,这节课完全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比如,在学生完成探究性操作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归纳总结,由学生自己在全班交流说出发现的规律,说得不完整的,教师再加以补充说明,而不是由教师总结出来。这样课堂上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突出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分析讨论,我们组老师们认为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促使大家对学习“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时应该考虑的因素及原因”等方面的知识做了深入的探究,尤其在今后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以上是我们G组老师们的“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帮助,我们将不胜感激。

 

第二篇:第三组小组总结

第三组小组总结

一、调研任务完成步骤

本次大学生手机调研报告历时两个月,从前期的准备到后期的二手资料的收集,我组成员都十分认真的完成了所要求的任务。

在二手资料收集上,我们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另一个是在图书馆的专业书库进行查阅。

在任务完成上,我组主要采取小组讨论方式。先由组长提出任务提纲,在开会讨论细节问题,最后分配个人任务,最后进行总体的汇总。

二、调研任务中的心得体会

1、不能脱离书本

在调研开始前期,我们组对课本的理解并不深刻,并没有准确的理解所布置的任务,搜集二手资料比较盲目,做任务时并不能抓住其中的关键与主线。因此,前期的工作有许多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

2、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困难是肯定难免的。尤其是在电话访问的过程中,这一点表现的尤为明显。

访问中,我们遭到过冷漠的拒绝、怀疑和冷言冷语。但是,我们仍然微笑着去面对。毕竟,不配合的同学只是其中的少数。因此,真的非常感谢那些积极配合我们访问的同学。

3、汗水+努力=微笑

不得不承认,最后一项调研报告是其中最难做的任务。从电话访

问到资料整理,汇总再到报告的撰写,确实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然而这一次,大家却并未被困难吓倒,反而投入了更多的热情。总结了前两次的经验与教训,这一次我们更加注重课本,更加脚踏实地。在面对一次次繁琐的资料汇总时,小组成员们都表现出了相当大的耐心。当报告完成时,每个成员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4、希望这是一次完美的落幕

在开始做本次调研之前,一个组员对我说:“组长,这是我们最后一次机会了,前两次做的不是太好,这次我们一定要做好。”于是便有了我们的“汗水+努力=微笑”。

一位哲人说过:“如果可以让一个老人回到他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会比现在成功很多。”同样,如果我们可以重新做前几次的任务,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可是,时间不能回到原点,我们只有好好把握现在,所以,希望这次的我们,可以有一个完美的落幕。

三、调研所取得的成果

通过本次一系列的调研任务,我们加深了对市场营销这门课程的理解。通过亲身的体会与实践,成功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这也是我们本学期最大的收获之一。

通过对金院学生对于受机需求的调查访问,对于“大学生手机需求”这个课题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整理汇总了很多有关大学生手机需求的特点以及对手机生产商的建议。

四、调研的缺点和不足

1、由于样本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只局限于河北金融学院这个小范

围内,因此整体的代表性不强。

2、由于人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样本结果可能会存在误差,从而影响调研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