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看钱学森电影的心得体会

关于观看<<钱学森>>电影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电影《钱学森》。这部电影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传奇的一生看完电影后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钱学森同志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所有的荣誉集于一身却又被他“无情”的抛之脑后加州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不当美国优越的生活不过却偏偏“固执”到回到中国过清贫的生活当时的中国与美国比起来就像现在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与居住豪华别墅的商人富豪只为了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负向中国实践自己的爱国之心。当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他那孩子般纯真的笑打动了我原来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也许在钱学森身上用“美”并不贴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展现它。幕的开始与后面的接应的那一画面也同样是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同样是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所有人为之狂欢的时刻却惟独他一人现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是因为成功对于他来说已经不足为奇了吗是因为这种场面使他麻木了吗……这在电影中似乎没有讲到我想他是在为我们中国担忧为后人担忧吧。生活在美国的几十年他始终有一个目标就是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将之用诸于中国使中国变得像美国一样强大他刻苦钻研一步步的紧追知识的步伐却时时刻刻的关注着中国的发展状况当学有所成的时候回国之心慢慢的侵袭着他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回国。”就这样被莫名的罪名加以软禁失去自由最后在周恩来总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终于返国。对于这种来之不易的机会钱学森更加珍惜回国后教授航天知识在这一部分电影中有所体现震动了我因为那一刻让他回想起了在美国授课的情形与此刻截然不同的是从而引发了他对中国教育的思考。

如今的中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由于历史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人均值还是很低的对于经济的发展我们并不一定要去追求有多么的快虽然经济是我们生存的一个基础一个前提但是我们应该追求有质量的提高如果第一个人都怀着像钱学森同志一样的爱国之心去面对每一件事情我们和谐社会的步伐将会迈得更快更稳更好。现在杂志包括新闻媒体都在关注一个话题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品为什么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连比我们落后的国家也都有这样的殊荣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与他擦肩而过呢很多人也都是将矛头直指中国的教育体制因此我们如今的教育体制有了素质教育这的确是我们的教育问题有的媒体报道说有些美国人称清华北大是美国的后备学校大家也都知道清华北大是国际名校也是中国最具有权威的学府而多数学有所成的学生公费出国留学但却只有少数回国何况我们现在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我们都在沿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与钱学森当时生活的时代相比已经是上等了可是有多少人能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呢如果每个出国留学的学生都能像钱学森那样去想那样去做的话如今的中国是不是比现在更好呢 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做到像钱学森一样但是我们也要为国家在新时期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使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第二篇:关于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劝农中心校

张丽娜

我们一贯提倡学生写真实的东西,以我手写我心,抒写自己真性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当我们布置的习作贴近学生生活,或是让学生写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情时,学生往往能写出满意的作品,还时不时会冒出几个让人兴奋的语段。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作文难以抒发真情实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情感的感悟和思索。对所经历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没有反思、整理经历的事情、情感的意识,而且大多学生肚中积累的词句比较少,也没有形成写写记记的习惯。可见,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情感,也是辅导好习作的一个途径。 古人云:“言为心声。”意思是说,语言的表达,必然是心灵的反映,而什么样的人,必然是什么样的心灵、什么样的文章,互相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也就应了古人的另一句话:“文如其人。”所以,学写作文,首先必须学好做人。好的作文,往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学生能分清真善美假恶丑,知道怎样去做人,自己得到了关怀、得到了爱,自然也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就会产生美好的情感。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的写作冲动与灵感,教材中的好些文章,作者们都尽情地抒写着自己的真性情,没有一丝矫揉造作,这无疑是给学生的最好的示范。多读这样一些作品,可以使我们直接受到作家艺术灵气的熏陶和理性光芒的烛照。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但不少人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生活是作文之根,没有生活,作文便会成为无本之木。生活这部无字的大书是学生作文之源,没有生活,作文便会失去源头活水;学生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学生如果局限在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小圈子里,要写出文质兼美、内容充实的文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具体地说,比如星期天组织学生到集市上观察市井百态;假期中让学生去家乡做点小调查;平时多关注、多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多开拓一些有意义的课余爱好,象藏书、集邮、音乐、美术、弹琴、采集标本、郊游、参观、戏剧表演等。生活内容丰富了,感受深了,写作文时,才能有真情可述,有感可发,我们还应该要求学生时时注意捕捉“灵感”,看到一件你认为有意义的事就随时记下来;听到一件趣闻,及时整理出来;得到了一点感悟,马上写出来;……还要做有心人,全神贯注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关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时令特征,风雨雷电的自然现象的特点;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感悟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把这些来自一线的材料诉诸于笔端,不论是写成片断还是成篇,文中就会具有灵性,充满真情实感。 由于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工具的被广泛应用,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在逐渐减少。有人戏说:现在,知道周迅的多了,知道鲁迅的少了;崇尚比尔的多了,崇尚保尔的人少了;喜欢牛排的人多

了,喜欢牛顿的人少了;熟悉高尔夫的人多了,熟悉高尔基的人少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试想,一个阅读面很窄的学生是很难写出有感染力、有说服力的佳作的。所以我们应该课内课外一起抓,课上认真带领学生阅读,对每字每句进行挖掘、品味,真正做到深刻理解;课外阅读要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经过文学名著等的耳濡目染,不断熏陶,在写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习作妙语连珠,文采飞扬,让人眼前一亮。 最后我感觉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有时我们就得用一些夸张的言辞去大力地表扬。这表扬有时比我们辛苦的修改更有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