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国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立足国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园本教研活动是幼儿园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以《幼儿园教育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引领,从教育实际出发,以争做“学习型”、“思考型”、“自律型”、“实干型”、“创新型”教师活动为契机,为园本教研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注入了活力与动力,同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宽阔的绿色平台。

一,“终身学习”为教师专业成长蓄势

1.认真读书做“学习型”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引发教师思考与创新。我园的读书活动如春风送雨,滋润了教师渴求知识的心田,激发了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不懈摄取,丰富更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大家通过校信通互相推介好书,交流读书心得。在全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我们还支持教师专业学历的进修,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接触新信息,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激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

2.勤学善思做“思考型”教师。学习中反复实践,实践中不断反思,集体反思与自我反思已纳入我们的教育教学反思制度,成为我们的习惯。教师把反思后的所得、所悟记录下来,书写教育随笔,上传至金水区幼教空间,利用网络优势与同行互动,经验共享。至今金水区教育随笔评比活动已举办八期,我园投稿近200篇,30多篇获奖,我园优秀组织奖期期榜上有名。

3.行为世范做“自律型”教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园以“温岭虐童事件”为切入点,结合十八大精神组织教师逐字逐句认真解读教师专业标准、通过学习反思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教师这份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工作所蕴含的社会责任,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及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师爱的阳光。

二、“以人为本”唤醒教师主动成长

1.宽松和谐的教研氛围。我们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倡导快乐教研。以开放的姿态和心胸接纳教师的不同想法、做法。改变了“被动倾听”的传统教研模式,使教师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教研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如:聆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演讲,感受莫言母亲教育的点点滴滴;区角游戏研讨中大家畅所欲言亮出不足、说出困惑、提出质疑,引发争辩、分享收获,如针对“孩子是否可以二次选择区角”问题,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维碰撞迸发出了群体智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名师及骨干教师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思在前,走在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工作踏实敬业,家长工作较为突出,提供机会让她们言传身教,提升教师服务家长的意识、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技能,使家园合作更加通畅,让她们在不惑之年再次体现自身价值。年青教师充满活力,但实际工作经验不足,我们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课后与教师面对面共同反思其教育过程和教师

教学行为,交流,探讨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进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同时多给他们锻炼施展的机会,鼓励他她们参与优质课、基本功大赛、自制玩教具展评等活动,不断激发她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为教师专业成长拓宽了发展空间,激发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成功感。

三、课题研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兢兢业业做“实干型”教师。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点、疑点、热点为切入口,借助行动研究,我们先后开展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有效环境的创设》《自制玩教具的开发和利用》《区角游戏的开展》等园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教师的探究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水平。我们的真抓实干得到了区教育发展中心领导的认可,先后两次被推荐在郑州市园本教研交流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2.勇于挑战做“创新型”教师。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及工学博士刘海林指导下,我园参与了国家科普课题《学龄前儿童环保知识科普实验》的研究,“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了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感,满足了孩子探究自然的欲望。春天到公园里“拥抱大树妈妈”,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夏天走进天文馆,了解浩瀚的宇宙和自然的秘密;秋天到农博园采摘果实,体验收获的快乐;冬天参观地质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探索地球妈妈的从古到今。“植树节”家园同行种植小树,播种绿色。“爱鸟周”家园一同放飞小鸟。课题组教师齐心协力绘编了一套小、中、大班《环保科

普挂图》,策划编写了31个教学活动方案。课题研究使环保意识深入师幼心中,教师和孩子一起动手利用废旧物品创设教育环境、制作纸艺服装、玩教具,并多次在省市区获奖。我园先后两次被评为爱鸟周先进单位。

多年来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我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了一支有爱心、负责任、讲团结、能创新的教师队伍。语言组和音乐组双双被评为金水区园本教研先进教研组,我园连续两次被评为金水区园本教研先进幼儿园。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弘扬“爱心、责任、团结、奉献”的园风,立足园本教研,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进程,让我们的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省委机关幼儿园)

(责任编校:张文杰)

 

第二篇:加强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校本教研工作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青树坪华国中学小学部从20xx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校本教研改革实验。在课改实验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以个体学习为前提、合作交流为平台、行动研究为途径、课堂教学为基点、行动反思为抓手、专业成长为目标的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我们结合广大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开展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引领全体教师进行一种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教育生活,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我区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领导,健全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的长效机制

1. 成立校本教研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枢纽作用。我们加强了以学校为中心的教研网络的重建工作,完善了区教研机构、乡镇教研组织、和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组成的横到边、竖到底的立体教研网络,以此实现教研主体重心的下移。

2. 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统一要求每个学校都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以下制度:校本教研活动制度、校本教研校长责任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教师合作交流制度、教师反思制度、行政人员听、评课制度、教师听、评课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理论学习制度、课堂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教研成果展示与奖励制度、校本教研经费保障制度、校本教研档案管理制度等,从教师学习、培训、教研活动、成果展示等方面规范校本教研行为。

3.强调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求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工作。各位校长结合本校教师的实际对校本教研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安排,体现了教研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同时,我们要求全体校长带头上课实践,引领校本教研。

4.建立校本教研的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教师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效果,为此,我们要求各学校均制定了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工作实施细则、评估方案和奖励办法,进一步规范校本教研工作。同时也加强了校本教研示范校建设,定期对学校的教研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评选并大力表彰校本教研示范校、先进教研组和先进个人。

二、开展活动,探索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形式

1.开展教学日记评选活动,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要引领教师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自觉养成反思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教师不断发现并逐步解决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此,我区开展了教学日记、教育教学随笔的评选活动,以“评”促“写”,以“写”促“思”,以“思”促“研”,有效提高了全区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专业发展意识。

2.加强名师工程建设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听课、评课、论文修改、个别交流、上示范课,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的十分有效的形式。为

此,我们与20xx年启动了名师工程,选拔了10位优秀青年教师分别县教研室梁燎原主任等为师,让他们走进专家,接受专家面对面地指导。有时,他们还把自己的老师请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这样一来不仅自己受益,也让自己的同事们得到了提高。

3.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我们把全片的骨干教师组织起来,要求一位名师收五位左右的青年教师为徒,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把名师工程的建设成果扩大到全区。名师带徒活动的形式很多,如名师到徒弟所在学校现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徒弟一人或结伴到名师所在学校参观学习、电话交流、书信往来、网络咨询等。实践证明,名师带徒活动大大提升了各小学的校本教研水平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善于提升,推广各校具有推广价值的校本教研形式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都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校本教研工作,经过论证提升,我们在全片范围内推广了以下几种校本教研形式。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备课方式,它能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智慧,将备课的过程变成同备课组教师研究、对话、分享的过程。单元个人主备--学期初备课组将备课单元分工到个人,由教师集中精力对某单元进行精心备课和准备相关教学材料;集体议课--利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由主备人对所备单元内容集中进行解读和阐释,并提出需探讨的问题,集中进行“说、议、研”,并将形成的备课主要材料复印分发;个性化运用--上课老师结合个人和本班学生情况进行创新备课,形成自己的上课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和重构--根据实际上课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写出教后反思。在内容上,要求做到“三变二提倡”:即变“台词式教案”为“板块式教案”;变教师的“教”案为学生的“学”案;变检查程式化的备课为检查教后记,交流教学反思。提倡写教后反思,记录教学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见、再教设计等;提倡作业设计分层次、布置分层次,有基础题、提高题、拓展实践题等。片校要求各学校学期末不再组织教案检查,而是组织教学反思的交流和评奖。

2.“三课”教研

实践性智慧蕴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中,难以通过他人的讲授获得,只能在具体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教师面对日渐深入的课程改革,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为此,我们在部分学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三课”教研制度。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设置了由精品课、研究课、常态课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研讨体例。

精品课旨在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展示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创设各备课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平台。这项活动首先选择一个课题,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然后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将本备课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最后让全体教师参与评课、研讨。

反思很多不见效果的校本教研活动,究其原因,既有教研活动忽视了主体——教师,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趋向的原因,也有教研活动目标不明确,目标不集中有关。因此,教研活动的组织要让教师亲身主动地参与,教研内容应有针对有价值,要专题化、微格化。研究课就是根据本校存在的普遍问题确定一个专题进行专题研究,它主题明确,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解决教学工作中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是以互动研讨为主要形式的专题性研究。上课教师的确定变以往公开课的指派式为自荐式。将开课的任务要求告知全体教师,让教师自愿报名参加,调动了自荐教师的开课积极性,避免了因指派式而导致的诸多不利因素,让全体教师逐渐树立“我要锻炼,我要发展”的自觉意识。

常态课旨在让做课教师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听课者多以学习交流的面孔出现,共同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共享成果。

3.家长进课堂

家长进课堂旨在让家长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让家长走进课堂听课,然后让家长评课,给家长提供一次了解孩子课堂表现和任课教师授课水平的机会,同时通过印发“家长开放日”信息反馈表也能收集到来自家长的意见。学校审阅家长意见后进行整理、查证、反思、答复、改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4.名师工作室

根据上级要求有条件的学校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旨在调动各校名师的积极性,把骨干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小专题研讨,利用骨干教师敏锐的学术眼光和较高的理论、实践水平,捕捉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开展交流,接受教师的咨询,以平等的对话引起心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理念的升华,体会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搞活了校本教研。

四、天道酬勤,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1.教研工作重心转移。通过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我片教研工作的职能得以转变,基本实现了教研工作重心的三个转移: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以灌输为主的指导性教研转向以互动探究为主的反思性教研,以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

2.教师素质明显提高。通过短短几年的校本教研工作,我片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我片乃至我镇小学教学工作中的中坚力量。许多教师脱颖而出,近几年有5人被评为我镇优秀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全区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教研能力普遍增强。

3.校本课程异彩纷呈。校本课程是一个学校个性和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具有巨大的教育潜力。近几年来,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催生了大量具有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我片界牌学校的阅读积累类校本课程《开卷有益》;双华学校的校本课程《入学教育》等等。尽管这些教材还有待完善,但它们为学生提供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片积极推进新课程背景之下的校本教研工作,经过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造就了一支学历达标、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学生们直接受惠,也使大多数农村学校呈现出崭新面貌,保证了学生、教师、学校的科学、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