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特色活动总结

读书活动特色材料

我校坚持“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践行“一切为了孩子,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宗旨,高举“文化理校”的旗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广阔的读书空间,搭建各种读书平台,使学校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之中。

一、指导思想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增强人文底蕴、建设书香校园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立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学校。

二、总体目标

围绕建设“书香校园”的指导思想,充分整合、利用环境资源,创造书香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确定固定的特色节会,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形成蓬勃活跃的校园氛围。主要围绕“创建书香校园、引导师生乐读书、爱读书”这一主题,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整体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班级。

4.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突显其教育功能,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三、开展读书特色活动的原则和目标

开展读书特色活动,我校坚持“三项原则”:

1、面向全体原则。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实现共同读书,共同交流,共同提高。

2、个性发展原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协调合作原则。做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家校合作,共同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学校总体目标是:

1、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形成温文尔雅、博学有识的师生群体,构建人文、和谐的校园。

2、通过以读促写,提高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形成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4、解决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无书可读等问题,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学生个体目标是:

1、完成语文新课标中所规定的阅读量。

2、通过读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养成自觉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学会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四、开展读书特色活动的方法和措施

1、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读书特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监督。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定期召开会议,开展检查评比,确保读书活动的经常性和实效性。学校还构建以教导处、班主任、语文教师协同开展活动的工作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分解任务,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实施。在学校统一制定读书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各班级要在学校方案的指导下,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阅读活动计划、活动方案。

2、营造氛围。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读书的意义,让每位教职工明确读书活动的重要意义。不仅要学生读好书,教师自己更要读好书,教师要以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以自己的素质提升学生。建立读书之窗和读书宣传牌,在教室内悬挂名人读书格言,在黑板报内开辟读书专栏,图书室定期开放,定期推荐优秀的书籍、诗句、名言,让学生与高尚同行,与圣贤对话,充分体现读书活动对学生的熏陶。

3、完善设施。硬件建设上,学校不断完善学校图书室,并发动学生和教师自购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读物及具有时代感的教学专著。各班精心打造图书角。软件建设上,学校从学生、家长、老师三个层面开展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配合学校读书特色创建活动,开展“读书之星”、“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师资学习培训活动。科学安排和设置阅读时间和课程等。

4、活动引导。学校在读书活动中,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以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终身学习的目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

一是“我最满意的作品”写字比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选,写字内容由本班语文老师自定,入围同学在校级进行决赛,此活动目的是促进同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为自己写好一手漂亮的书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是“读经典,诵古诗”比赛。 为加大学生古诗文背诵与积累数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学校将定期组织“读经典、诵古诗”比赛。在古诗词的朗诵比赛中,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想尽办法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诗文的海洋中展现风采。

三是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各班学生自由组合办报小组,也可以个人单独办,均以“读书”为主题,栏目自设,办好的小报在学校展览并评出优秀小报。

四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演讲比赛。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体验,讨论对读书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读书的作用。学生畅谈阅读收获,在读书中受益,认识读书给自己带来了乐趣,拓宽视野,自我得到发展。

五是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表达出来,深化学生从读书中得到的愉悦感。3——5年级学生还要每人建立一本读书笔记。班级加强对读书笔记的管理,实行两级展评,即班级展评和学校展评。每两周举行一次。评出优秀读书笔记,进行鼓励。并做好记录。

六是读书心得征文活动。班级教室内设立精品习作展评栏,将学生优秀作品定期进行展示。学校每月举行一次优秀作品展评。评出优秀作品由教师和学校统一向报刊或媒体发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5、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确定阅读书目。各班每周除了从语文课中安排一节作为阅读课外,每天还安排二十分钟的晨读,增设一节阅读活动课,每周两个下午到图书室借阅,从制度和时间上保证阅读时间。学校还将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认知规律确定各年级的必读书目,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及年龄特点定期推荐一定数量的图书。。

一所学校,有好的文化还要有好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开展好读书活动,通过读活动提高师生的文化修养,提升学校的品味,让读书在校园活动中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第二篇:读书活动总结

开发区教师读书活动总结

为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书香校园;打造学习型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与教育水平。提高我区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有效地完成教师阅读书目,我区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以下是对区读书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

一、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首先建立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岳峰任组长,蔡斌任副组长,上官现华、于安江、杨成军及各校教研组组长任成员。确定具体负责的领导。成立有领导牵头的读书学习活动小组,每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讨论、交流,并及时足量写出读书笔记。

二、建立健全制度,措施到位。

学校读书活动,建立了教师读书活动学习制度,提出了读书宣传口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读书活动中,把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为了更好的督促教师完成读书任务。领导小组负责人定期检查教师的自学笔记,对教师自学情况作以评定,并且作为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宣传,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

我区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读书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我区迅速地开展了读书活动的动员工作。多渠道、深层次在全体教师中宣传读

书、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势宣传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现读书活动与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

读书活动是校本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区以此次读书活动为契机,将读书活动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读书与培训的双赢效应。主管校本培训的领导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教师的读书笔记、检查结果与集中学习记录填入校本培训记录中,实现集中学习及学习交流活动与校本培训时间科学统一。

五、制定了积极有效可行的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1.确立阅读书目。本学期阅读书目《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教师如何撰写教育论文》等2本教师必读书目。

2、深研细读。教师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到图书室或阅览室或自己上网查阅有关的书目和刊物,勤学善思,精读细读。

3、读写结合。

发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精神,提倡将读书摘要和读书感悟结合起来,要求每位老师对所读内容写出三篇读书心得(每篇不少于600字),并且每学习小组需上交学习心得的电子文档,确切保证读书活动的质量。

4、交流研讨。

分阶段读书活动小组进行学习交流,领导做好带头,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写出读书心得体会,作为教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举行教师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报告会,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5、读书评价。

根据读书活动工作安排要求,并结合各校实际,至少写三篇高质量的读后感或书评,由学校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组织评价,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六、有效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激发教师的阅读兴趣。

我区先后组织了读书心得经验交流会,并选出了部分老师作为读书先进个人在全体教师会上做经验交流;组织教师参加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大大促进了我区的读书活动。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已在我区蔚然形成。

总之,通过本阶段的读书活动,我区每位教师都能按计划进行读书,写出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以及读书活动总结。教师通过学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受益非浅。广大教师把学到的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正不断的提升。为使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