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考试重点总结(社会工作专业的童鞋可以看看)

社会福利:广义,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狭义,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社会福利制度:是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的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集体责任”。分类:残补型,与慈善救济事业联系在一起,属于济贫服务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制度型,是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福利的范围从针对少数人的反贫困方案扩展到全民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和收入保障等政策措施和服务上,从而维护人民的生活安定幸福。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区别:1社保的重点在于保护人们的生活安全,即从物质福利的方面给予人们生活保障,福利的不仅仅关注物质生活幸福,也关注精神生活幸福。2社保注重操作性制度层面的东西,归结为一些具体和现实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带有更多的行政取向安排。社福更是理论与价值观的引导,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政策和制度理想追求,为社保提供理念支持。3社保是从现实人们物质生活的安全保障方面着眼,强调预防和保护的功能,社福还着眼于发展人民的福利,提升生活品质和人的精神境界,增加人民的总体幸福和社会的福祉。

社福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面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表述。

《济贫法》:标志着社福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转变的开始。内容:1将贫民分为三类,并根据其不同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救助2在所有这些救助行为中,政府主要是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而具体的实施则是由地方教会组织实施,教会向其所辖教区居民征收济贫税3救助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救济对象是在教区内居住满三年的人,而且是不能从其家庭或亲人那里得到帮助的人。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1围绕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社福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2围绕着公平和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以及社福在什么程度上才能起到维护社会的平等和正义3社福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的手段加以实施还是仅仅作为社会矛盾的工具和社会改良的措施。现代社福思想的理论特点:1意识形态性2与社会变迁和重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3对现实福利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研究社福思想的意义:1奠定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2提供认知社福的思想方法3用反思、批判的态度对待各种福利思想的争论

英:1795斯宾汉姆制,根据食品价格决定基本工资标准,对不能达到这一工资标准者,政府给予补贴。1911《国民健康保险法》德:俾斯麦政府1883制定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与残疾保险法》使德国成了第一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的国家。通过立法德国构建了一个保证社会安全和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高级社会安全网。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和意外事故保险;二是社会救济,救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三是社会照顾,对象是意外突发事件而陷入困境的人。瑞典:19xx年《国家保险法》实施后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他的主要项目包括,年金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与工伤保险、社会救济、家庭补助、免费教育、和住房补贴等。

莫尔的乌托邦社会福利思想:《理想国》从六个方面对社会福利状态进行描述。1财产公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2人人都要学习专门技艺参加生产劳动以增进国家财富,提高社会福利,改进全体公民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状况。3以务农为本,保证所有居民的粮食和禽蛋供应充足4进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居住规模,避免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种种问题5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要通过发展医疗,维护环境卫生,提倡健康的文艺活动等福利事业,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卫生健康水平6是发展学术研究、推行国民教育,以培养公民的良好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消除愚昧无知和犯罪现象。康怕内拉《太阳城》梅叶《遗书》摩莱里《自然法典》马布利 空想社会主义:1人生而平等和自由,自然没有创造国王和庶民,大人物和小人物、主人和奴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2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3企图通过社会改革来实现社会平等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小资产阶级平均主义的愿望。圣西门:1认为历史是合乎规律的现象2实业制度是他为人类设计的理想和永久正义王国的蓝图3在实业制度下,必须坚持尽可能完全平等的原则,不承认各种特权。4在实业制度下,必须有计划地组织整个社会生产,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5再分配方面,个人的收入应与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按劳分配。

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威廉配第:对最低工资规律的论述和关于资源和劳动力的利用的主张,对古典经济学的福利思想的发展有极高的价值。最低工资理论:工资的确定,要考虑劳动者为了生存、劳动和传宗接代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工人的工资等于最低生活资料价值。工资与利润是对立的,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会拼命压低工人的工资,而工人为了生存,也会尽力争取高的工资,解决这两者间的对立,就必须按照最低工资的规律,保证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收入。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劳动力的问题上:建议产业的设置应尽量靠近资源丰富而价格低廉的地方,以降低生产成本;尽量减少非生产性人员,以提高生产效率;运用税收和其他经济手段促进投资,促进资本的集中,扩大生产;要将那些无业游民集中起来,组织他们兴建公共设施,以增进社会财富。

亚当斯密:他的放任自由主义把自由竞争当作实现社会福利的最有效方法,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市场。他认为应该关心劳动者的福利,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要制定最低工资率,保证工人自己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保证劳动力的供应能持续;同时根据国民财富的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调整工资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工人的工资,使劳动者能够分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马尔萨斯:认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人口发展”的作用下,穷人的生育过快,导致了劳动力的供大于求,从而引起了失业和贫困。贫困一方面是“人口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认为消除贫困的方法只能通过抑制穷人的人口增殖,而采取济贫和社会改革的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另一方面认为贫困也能起到抑制人口增殖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反对实行《济贫法》,认为对穷人的救济会造成他们更多的生育,从而使他们任然陷在贫困当中。

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1认为人口过剩是由于“机器排挤人”造成的,是一种相对过剩,为了避免这种人口过剩,就要阻止机器大工业的发展。2鼓吹经济干预主义,要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实际福利,必须依靠国家运用行政干预的杠杆。认为放任自由的经济是一切经济危机的根源,要通过国家干预,通过立法对财产权进行规范和监督,建立累进税来组织大规模的财富集中。3主张要实行劳动立法并建立劳动保险制度,以此来保护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

幸福。

边沁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观点,一种行为对与错取决于人们认为其结果是善还是恶,而所谓的善就是指它能给人带来快乐,恶是指它给人带来痛苦。功利主义原则:判断一种事态是否符合功利,一种行为和一种政策是否正当,根本的标准就是他们是否增加个人或社会的幸福,并且这些增加幸福的趋势大于引起人们痛苦的趋势。最大幸福原理:首先对简单的乐苦和复杂的乐苦加以区分,能够使我们精确的计算他们的比例,使我们能够把握幸福的趋势,将所能得到的幸福最大化。对社会来说,所追求的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合,因而每个人的利益的实现就是社会利益的实现,而个人幸福的总和就等于社会的最大福利。立法改革思想:为了保证福利最大化,使功利原则成为社会的基本原则。1趋乐避苦是立法的原则2通过立法来增进人类的幸福;3公益是立法的基础,立法的任务是计算苦乐,4立法的目的是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5通过立法来保障人们的身体、名誉、财产和职业安全,实现社会的富裕、平等和安全6通过法律来确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7法律不能繁琐,因为法律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法律太多,人们承担的义务就越多,会使人感到痛苦。8改革立法从根本上看,就是要看他是否符合功利原则,是否增进人的幸福。

马克思社会福利观的方法论意义:1创立了一种理解社会福利的社会历史理论,一种把对处境最不幸阶级和人群的道德关怀和对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进行政治批判结合起来的哲学。2社会福利不再是局限于缓解个人不幸或生活中困难的措施,也是关乎人的尊严和自由。3一种从根本上消除了妨碍人成长,将人从不得不委身于金钱和权力,以换取个人的名望、地位、幸福及较好生活条件的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的理想。4他赋予了社会福利以批判地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贫穷以及其他种种的不合理现象,并从更高价值观的意义来阐明社会福利的内涵的可能性。 福利经济学:1福利经济学被解释为一种将伦理学与技术分析应用相结合的学科2福利经济学以效用或功用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并研究有关人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3新旧福利经济学都关注福利的界定和效用的定义两个问题 福利: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社会福利则是在一个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公众在社会利益分配方面达成的社会选择所实现的结果,它代表着一种集体或群体利益。效用:指消费者在心理方面获得的满足,被经济学家用来说明商品的价值或消费者获得的满足水平。经常和“消费者偏好”概念联系在一起。

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1福利经济学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尤其是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制度安排有明显的影响2福利经济学对民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相关研究拓宽了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3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政府和学界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深入认识4福利经济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更日益重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公平问题,认识到不同经济政策中存在的伦理难题。

福利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福利最大化,福利最大化就是效用实现的最大值,也就是收益——成本比率的最大值。1对个人而言,福利最大化意味着个人获得最大的幸福感或满足感;2对社会来说,福利最大化意味着福利资源分配效率或效益的最佳状态或最理想状态,人们在这种分配中不仅没有出现利益受损情况,反而利益或处境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3福利最大化目标在本质上涉及福利的内涵以及资源配置的方式,通常遇到的一个挑战性问题是效率原则在多大程度上没有损害社会的公平。4对许多政府决策者来说,克服市场体制的缺陷从而获得福利最大化是当前公共经济政策追求的核心目标。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是,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在这一情形下发生了“帕累托改进”。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社会福利就处于最优状态。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庇古学派福利经济学思想:1把福利分为广义的社会福利和狭义的经济福利,经济福利对社会福利具有决定性影响,经济福利可以通过货币来计量。2认为个人福利可以计量,主张基数效用论。3把经济福利同国民收入等同起来。4坚持正义原则,强调收入的均等化,主张富人的一部分货币应该转移给穷人,这样会增加效用,从而增加国民收入量,认为实际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5主张最适度的配置生产资源,使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值。 新福利经济学:认为福利经济学应该研究效率而不是研究水平,只有经济效率问题才是最大福利的内容。主张更多使用偏好来表示效用概念,具有一定主观色彩。在新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标准及相关的边际条件得到普遍使用。福利经济学的改进之处:1使用序数效用用论、无差异曲线等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中对福利问题进行探讨,丰富了旧福利经济学对福利和效用的解释2发展了“最适度原理”认为交换的最适度条件就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交易双方通过交换而使彼此得到最大满足的条件;生产的最适度条件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最有效进行配置,从而使产品最有效地生产出来所必需的条件。3提出社会福利函数理论,主张把福利最大化放在最适度条件的选择上,不赞成补偿原理,认为福利最大化应该以个人自由为前提4突出福利的主观和相对色彩,认为个人收入与福利并无直接联系,而人的福利欲望也是无法满足的,否定收入均等化措施。

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1福利经济学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尤其是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制度安排有明显的影响2对民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相关研究拓宽了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3推动了政府和学界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深入认识4使得人们更日益重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公平问题,认识到不同经济政策中存在的伦理难题。 福利经济学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影响:1对社会政策理念的影响:(1)从新认识国家在社会福利资源分配与传递中的作用以及从新认识福利国家与社会正义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2)政府在制定和推行社会政策时,要考虑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目标,也要把福利资源配置的效率放在重要位置来对待。(3)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来减少不平等和贫困,满足社会需要(4)对一个国家来说,追求经济发展的效率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伦理与道德问题,比如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在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收入不平等与贫富差距问题,加强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与就业机会,从而促进社会平等等目标的实现。(5)政府的政策目标存在优先性排序和资源有效的前提下,社会政策的理念随着这些前提而做出调整。(6)当前社会政策的理念一方面表现出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的关注,另一方面明显强调福利资源分配的效率,尤其在社会保障领域更是如此,许多福利国家对社会救助申请资格和期限做出了改革,从而符合避免福利滥用和福利依赖的问题。2对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效率的认识:推动了人们对福利服务效率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非国有部门,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方面的效率和创新。3对社会保障政策与实践的启发:(1)对社会保险制度在各国的发展与实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的核心问题时制度安排中的个人自由与政府承担责任所带来的风险。(2)在退休金制度、贫困救助、健康照顾与住房政策等方面福利经济学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政府更加强调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另一方面也通过上述政策的安排来实现必要

的社会公平。如政府在尽可能保证资源分配效率前提下,通过保护低收入阶级的利益,而做出特别的制度安排,来减少市场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凯恩斯社会福利思想:1经济危机的分析:有效需求理论(1)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它是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人们天生就有爱好储蓄的心理倾向,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虽然也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及收入的增加多。(3)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4)流动偏好规律2客服经济危机的对策:有效需求管理的政策主张(1)政策的重心:赤字财政政策

(2)辅助政策: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3)主张奢侈消费和降低分配不公的观点。凯恩斯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1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的影响(1)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社会福利思想(2)实施累进税调节国民收入的思想(3)以生产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的福利价值取向2对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

(1)对英美国家政策的影响(2)对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边际消费倾向规律结论:1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需求相对来说会越来越不足,消费品部门的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阻碍。2随着收入的增长,在收入和消费之间会造成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如果不相地增加投资来填补这个缺口,那么有效需求总量就会降低,产生非自愿失业。因此越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越是需要扩大投资来填补这个缺口,否则失业量必然越来越大。

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制度,它强调国家应该承担满足国民基本的教育、健康照顾、经济和社会安全需求。这种制度把福利看作是国家的最主要特性,强调国家要为国民的福利负责,国家必须具备基本的福利功能并作为其目的发挥作用。

贝弗里奇发展社会保障计划的三个指导性原则1任何一个针对未来的计划,都必须广泛借鉴过去的经验,但是又不要为过去的经验所约束。2社会保险是消除贫困的最有效武器,而贫困与疾病、愚昧、污秽、懒惰并称为社会的五恶,是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3实施社会保障计划的总体原则,是社会福利是集体的责任,实现社会保障的目标有赖于政府和个人的合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