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营管理重点总结

第一章

1、生产运营管理可定义为关于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与改进的管理过程。

2、生产运营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在用户需要的时间内提供所需数量的合格产品和满意服务。

3、生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被誉为现代企业经营的三大基石。

4、(简答)生产运营管理的作用:

(1)生产运营管理就是要把这种处于理想状态的经营目标,通过组织产品制造过程转化为现实

(2)生产运营管理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力量对比的变化。

(3)生产运营管理的强化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领导角色的转化要求

(4)生产运营过程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必要环节。

(5)生产运营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6)生产运营管理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5、近代生产管理的鼻祖:泰勒

6、梅奥霍桑试验始于19xx年,完成于19xx年。

7、现代生产运营管理的特征:

(1)生产经营一体化

(2)多品种生产、快速响应与灵活应变

(3)人本管理与不断创新

第二章

1、企业的生产运营战略属于职能级战略。

2、充分考虑四个要素:成本、质量、时间、柔性。

3、生产运营领域的战略目标必须始于顾客和竞争者。

4、服务业运营管理的特殊性:

(1)服务业的产品是无形的

(2)产品不可储备

(3)与顾客的接触频繁

(4)响应顾客需求的难度大

(5)设施靠近顾客目的地

(6)产品质量不易度量

(7)生产率难以测定

5、战略性服务运营要素:

(1)结构要素:传递系统、设施设计、地点、能力规划

(2)管理要素:服务接触、质量、能力与需要管理、信息要素

第三章

1、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一种产品开始直到把它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

2、生产运营管理中的5P组成:人力、工厂、部件、工艺、计划控制体系。

3、生产过程的划分:

(1)基本生产过程:基本产品、辅助产品、附属产品

(2)辅助生产过程

(3)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4)生产服务过程

(5)附属生产过程 (判断属于哪个过程)

4、在一个工作地上连续进行的加工全过程便成为一道工序,工序是制定生产计划的基本单元。

5、生产过程的细分:

(1)毛胚工艺阶段

(2)加工工艺过程阶段

(3)热处理工艺阶段

(4)装配工艺阶段

6、生产过程合理性的原则:

(1)连续性

(2)平行性

(3)比例性

(4)节奏性(均衡性)

(5)适应性(柔性)

7、生产过程组织专业化分工的基本原则:(优缺点背诵)

①工艺专业化(主):艺专业化原则是指相同工艺特征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

(1)缺点:连续性程度降低、生产周期延长、生产过程在制品增多、流动资金占用量上升、流动资金的周转率下降

(2)优点:有利于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设备的充分利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②对象专业化(次):按相同加工对象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

(1)缺点:柔性较差、不利于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设备的充分利用。

(2)优点:连续性强、生产周期短、在制品库存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量下降、加快了流动资金的周转。

8、生产类型是指以生产专业化程度为标志划分的生产类型。

9、按照生产的稳定性与重复性分类: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

10、工序数目——工序是工艺过程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11、工序大量系数的倒数是工序数目。

12、工序数目和工序大量系数两个标志是一致的。

第四章

1、新产品:

(1)全新产品

(2)改进新产品

(3)换代新产品

(4)本企业新产品

2、新产品开发两种动力模式:技术推动型和市场导向型。

3、新产品设计的程序三个阶段:编制设计任务书、结束设计、工作图设计,称为“三段设计”。

4、新产品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理解含义)

(1)标准化:国家标准GB、专业标准ZB、企业标准Q。

(2)系列化:对相同的设计依据、相同的结构性和相同使用条件的产品,将其基本尺寸和参数按一定规律编排,建立产品系列型谱。

(3)通用化:指相同一类型不同规格或不同类型的产品和装备中,用途相同、结构相近似的零部件,经过统一以后,可以彼此互换的标准化形式。

5、工艺规范的形式按其内容详细程度分为:

(1)工艺过程卡

(2)工艺卡

(3)工序卡

6、工艺装备按其使用范围:专用的、通用的。

第五章

1、生产能力的类别:

(1)设计的生产能力

(2)查定的生产能力

(3)现有的生产能力

2、组成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

(1)在使用中固定资产的数量

(2)固定资产的有效工作时间

(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第六章

1、影响选址的因素:

(1)劳动力资源的供应条件

(2)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

(3)产品销售条件

(4)自然资源条件

(5)交通运输条件

(6)当地社会的生产协作条件

(7)法律、法规和政策条件

(8)科技依托条件

2、产区平面布局的原则(10%考)

(1)以本生产单位为中心,保持厂区内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

(2)合理划分厂区

(3)在全厂范围内规划合理的物流路线

(4)厂区的平面布局应尽量紧凑,合理用地

(5)厂区的绿化和美化

(6)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便利条件

(7)厂区布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8)厂区布局要考虑企业的远景发展

3、设备布局的类型(了解含义)

(1)工艺专业化原则布局:是按生产工艺特征安排生产单位或设备的布局方式。

(2)对象专业化原则布局:是按产品(或服务)制造(或提供)的工艺流程安排生产单位或设备的布局方式。

(3)综合布局:是将上述两种布局类型结合起来的一种布局形式。

(4)成组技术布局:不同的成组加工单位

第七章

1、任何生产流程均由四种不同的部分所构成:作业(加工)、检验、搬运、停滞。

2、停滞的分类:

按性质不同:

(1)正式的储存

(2)临时的堆放(等待)

3、加工,是唯一可以使物体增加价值的活动。

“六问分析法”,六问表,是提问技术的基本工具。

4、流程时间是由加工时间、检验时间、搬运时间及停滞所需的时间组成。

第八章

1、流水生产的基本特征:

(1)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

(2)生产具有明显的节奏性

(3)各道工序的工作地(设备)数量与该工序单件工时的比值相一致

(4)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5)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2、流水线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的移动方式划分:产品固定不动的流水线和产品移动的流水线

(2)按流水线上生产对象的数目划分:单一品种流水线和多品种流水线

(3)按对象的轮换方式划分:不变流水线、可变流水线和混合流水线

(4)按生产过程的连续程度划分:连续流水线和间断流水线

(5)按流水线节拍的方法划分:强制节拍流水线和自由节拍流水线

(6)按产品的运输方式划分:无专用运输设备的流水线和有专用运输设备的流水线

(7)按流水线的机械化程度划分:手工流水线、机械化流水线和自动化流水线

3、节拍就是顺序生产两件相同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4、节奏就是生产两批同样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第九章

1、成组技术的发展过程:成组加工→成组工艺→成组技术。

2、成组技术形成的客观基础:

(1)尽管各种机械产品极不相同,但构成不同产品的零件都有极大的相似性

(2)各类相似零件在同类产品系列中有一定的出现率

(3)在同类机器产品中,零件的结构及尺寸分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编码分类法:“以数代行,按数归组”。

4、零件结构和工艺结合分类系统包括苏联工艺设计院提出的BHTH分类系统、西德的奥匹兹分类系统。

5、当成组加工单元尚未建立时,划分零部件可采用特征数据法。

6、若成组加工单元已建立,可采用特征矩阵法。

第十章

1、项目管理的含义:项目管理就是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完成项目预定目标。

2、项目管理的目标:

(1)质量

(2)费用

(3)进度

3、网络图的构成要素:

(1)活动

(2)事项

(3)路线

4、网络技术计划的工作步骤:

(1)确定目标,进行计划的准备工作

(2)分解计划任务、列出全部工作或工序明细表

(3)确定各项作业的定额时间、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

(4)绘制网络图

(5)计算网络时间

(6)确定关键路线

(7)进行综合平衡,选择最优方案,编制计划文件

(8)网络计划的贯彻执行

第十一章

1、 现场管理分为广义现场管理和狭义现场管理。广义现场管理指企业所有现场作业活动的管理,包括生产现场

管理、经营现场管理、办公现场管理、生活现场管理。狭义现场管理指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包括基本生产现场管理和辅助生产现场管理。

2、 定置方法有两种基本形式:固定位置、自由位置。(了解含义)固定位置即生产现场固定、物品存放位置固

定、物品的信息媒介物固定。自由位置即相对地固定一个存放物品的区域。

3、 考核的基本指标是定置率。

4、 目视管理的含义: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

生产效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就是利用人的视觉,及时调整行动、方式、方法来进行现场管理。

 

第二篇:生产运作与管理总结

第十一章 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

(填空)调度:计划作业编制后实施生产控制所采取的一切行动,属于控制范畴。

作业计划:是编制作业计划的结果。是安排零部件(作业、活动)的出产数量、设备及人工使用、投入时间及出产时间。

最长流程时间Fmax的计算:课本318页

第十三章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为以最小成本并满足客户需要的服务水准下,对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间的整个渠道的整体管理。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系统:是站在一个核心企业的角度来看的。

网链:供应链是一个网状的“链”。

供应链系统的分层结构:P375

供应链管理坏境下的库存控制方法:1、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管理系统: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且经常性监督和修正该目标框架以形成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原则:合作精神(合作性原则);使双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则);框架协议(目标一致性原则);连续改进原则2、联合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做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3、第三方物流4、多级库存的优化和控制

第十四章 项目计划管理

项目管理的目标:1、质量(高)2、费用(低)3、进度(短)

项目管理的内容:1、立项阶段2、建设阶段3、运行阶段

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1、正确的选择项目2、选择合适的项目负责人3、选择项目承担单位4、对项目进行规划

第十五章 设备维修管理

(简答题)设备维修发展过程的5个阶段:1、事后修理:无准备,打乱生产;2、预防维修:使用中维修保养,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制度化,工作在损坏前,提高有效寿命;3、生产维修:19xx年,节省费用区别对待,重点与一般设备;4、维修预防:19xx年,在设备的设计制造阶段就考虑维修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易修性,例:重达数十吨船舶发动机的安装;5、设备综合管理:对设备实行全面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19xx年,全面生产维修(保全)TPM。

零件从从投入到磨损报废三个阶段:初期磨损期;正常磨损期;急剧磨损期

5S活动: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ketsu;清洁seisoh;素养shitsuk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