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学习小结

                  

1.19世纪以来西方主要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

(1)时代背景:①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②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和揭露社会丑陋现象。③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利。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等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2)历史影响:浪漫主义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残余,同时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现实主义作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同时,深切同情饱受辛酸苦难的劳动人民。

2.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

(1)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2)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作品特点

(1)新古典主义美术: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2)浪漫主义美术: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3)现实主义美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4)印象画派:在描绘自然景色时,重视光、色和人物的表现,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作品充分表现光的强弱变化,大多用原色作画,色彩特别清新、明亮,努力去观察自然。

(5)现代主义美术:感觉到时代的快节奏;感觉到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感觉到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又具有用现代美学成果和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创作的探索精神。

4.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

②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它融各种艺术于一身,具有综合性,同时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

③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以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充实着人们的生活。

④它流通速度快,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是大众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体。

⑤电视不但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且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

①影视艺术特别是电视在人们业余生活中占的比重太大,导致对群众精神生活的垄断现象。

②语言和图像的直接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想象力退化。

③有些影视节目宣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社会产生误导。

④影视节目中的暴力、色情内容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产生重大危害。

⑤不良的看电视习惯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可能会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和诸如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1.以下是中西文学史上两部著名的文学作品,与二者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B.两部作品的创作风格相互交融

C.都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

D.都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

2.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他可选择参考的书籍是(  )

A      B     C      D

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4.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

A.《日出·印象》   B.《干草堆》

C.《鲁昂大教堂》  D.《毕加索自画像》

5.某种音乐在二战后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强劲的乐曲反映出青少年的反叛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音乐是爵士乐

B.这种音乐在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最为火爆

C.《卡门》是这种音乐流派的典型代表作

D.《围着时钟摇吧》是这种音乐的典型代表作

6.从媒体角度看,美国的水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曝光事件等,突出反映了(  )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7.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系列的社会变迁。

请回答:

(1)分析19世纪以来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主要有哪些?

(2)从19世纪到20世纪这两个世纪里,欧洲诗歌、小说、戏剧的代表作家与扛鼎之作各是什么?

(3)根据以上内容分析文学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单元学习小结

强化训练

1.C [《聊斋志异》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人间喜剧》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史,形象地展示了那个历史时期的芸芸众生相。]

2.B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文学”。A是法国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C是美国海明威的作品,D是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3.B [现代派文艺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毕加索具有这一创作精神。]

4.D [从材料中所介绍的《尤利西斯》的写作时间和写作手法看,该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毕加索即是现代主义艺术大师。]

5.D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并与教材所学知识相联系。审题时注意如下信息:①反映青少年的反叛精神;②题干展现的音乐演奏特点(属于摇滚乐)。]

6.D [水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等之所以被曝光,其主要原因就是来自于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而这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没有直接关系。]

7.(1)政治方面: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革命或改革纷纷展开,并取得成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思想方面: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2)代表作家与扛鼎之作分别是:拜伦:《唐璜》;雪莱:《西风颂》;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贝克特:《等待戈多》。

(3)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第二篇:政治必修4 12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与生活1、哲学源于生活。(1)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

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1) 哲学就是追求智慧、使

人聪明的学问。(2)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区别 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 研究的结果世界观是零散的、朴

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联系 二者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2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

法。

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 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 本质和规律。

联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哲学为具体科学提 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等说法都是

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 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

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从生活实践 来看)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

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从地位来看)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

着各种哲学的基本 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从哲学研究来看)四、哲学派别:

基本派别 基本观点

决定意识 基本形式 评价 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 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

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意识主观唯心主义

决定物质 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意志、感觉、心灵)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客 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 (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

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 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五、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

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 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

作用:①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 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批

判功能)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 未来;(塑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物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没有

造功能)③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激励功能)六、全面认识马克思主

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 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 进化论三大发现。

(3)直 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 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 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

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马克思

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苏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 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大理论

毛 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主题 如何取得“新 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主要贡献 实事求是是毛 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三 个代表”思想 进一步回答 “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我们党的立党

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 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解决了怎么发 展,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 “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同时,要把握事物的可知性。

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3) 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区别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作为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 属性,它是看不见摸

不着的,是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千差万别,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

联 系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4) 要明确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

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 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

在。2、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 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具有物

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 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

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3)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

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 哲学上

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 系:二者不可分割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②物

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 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

学。 ●注意: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3) 运动和静止

的关系:①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 有发生某种运动。因此,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区别:①运动是绝对的。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②静止是 相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

的特殊状态,也就是说,静止不是绝对不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不显著的运动,因而是相对的。联系:①静止是一种 不显著的运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 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①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③规律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规律的 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 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 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注意:规律发生作用 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改变条件从而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而不是改变规律本身。因此人们利用规律并不是改变或创造规律,而是改变或创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件。 三、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 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 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注意:意识形 式是主观的,内容则是客观的。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它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1、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1、是什么:含义: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 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为什么:①理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 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②现实依据: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3、 怎么做:(1)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 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一切从实际出 发,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地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六、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一切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 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 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 性。(它是实践最本质的特征)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 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3)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注意:不能说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 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科学实验活动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具。(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客观事物和认识都 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只有把客观和主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 观交汇点上的实践。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但人 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通过读书获得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八、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 真理:(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 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

前人人平等。(3)真理形式 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2、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 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 复性,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 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主体、基础都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 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 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一、本单元的基本概念:物质 意识 运动 静止 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实践 认识真理二、本单元的基本观点:1、世界的物质统 一性哲理 2、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哲理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哲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哲理5、意识能动作用哲理 6、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哲理7、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哲理 8、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哲理

本单元常用的哲理(世界观+方法论)

范围

物论 观点总结 证关系 世界观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唯 物质和意识的辩物质决定意识 意 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

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 服

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错误的思想意识

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客观规律和主观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能动性的辩证关

系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实事求是) 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要把尊

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起来。

认 实践和认识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识论 辩证关系 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

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 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

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本规律 的历史的统一,与时 俱进。 认识发展的根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 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正确对待错误。

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

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 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一个事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在实践

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

是无限 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 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的认识验和发展真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