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C证培训心得体会

心理学C证培训心得体会

龙游县石佛小学 叶凯莉

20xx年4月17—22日,衢州市组织了教师心理学C证资格培训。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使我有幸与心理学导师、专家零距离接触。以下我就这次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与体会。

一、认识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以前,一直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错误,因此一直教育学生不可以这样或那样,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等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学生不做作业,打架,厌学等都是不应该的,就是学生的错,老师应该批评,教育他们做好。但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二、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改变一下心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倾听,共情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别人,促进其人

格的健康成长。

三、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注重各种教育渠道的整体配合,同时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心理健康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第二篇:20xx年福建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材料心理学2

一、 填空题(15分,1空1分)

1、于19xx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使得教育心理学得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2、 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 与 规律 的科学”。

3、 教育性原则。

4、 教师领导方式类型:,其中民主型

的领导方式是理想的。

5、 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和 。

6、 有人提出3种教学反思:

7、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 化。

8、 学习动机具有以下3种功能:

9、 学习内驱力有3内驱力(交往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10 成就动机理论中,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2类,一类是等难度任务;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1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3个维度: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1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5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13、班都拉把强化分为三种:

14、学习迁移的分类:按迁移的内容分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按迁移顺序分: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按迁移的层次分纵向迁移、横向迁移。

15、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迁移的3个认知结构变量:性、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17、记忆的类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8、广义的知识分为略性知识)

19、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三种:

20、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4个阶段:

21、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征:22、自我意识从形式上可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从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23、教学目标具有本功能。

24综合和评价。

1

25、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26、教学测验的类型:。教学测验按教学过程分准备性测验

(教学活动前)、形成性测验(教学活动中)、总结性测验(教学活动后)。

二、 名词解释(20分,5题*4)

1、 教学风格: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

式方法的特点。

2、 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

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

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因而这些学生也就易取得了如老师期望的效

果。相反,如果教师厌恶学生,对学生期待较低,或经常冷漠与歧视学生,经过一段时

间,学生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或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和失望,因此也以消极的

态度来对待老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这种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就是

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3、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4、 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

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的能力。

5、 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负强化)

6、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

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7、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8、 交往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

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9、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0 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

为。

1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

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12、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13、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它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

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14、相同要素说: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

一个机能,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

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

15、定势(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16、衰退说: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

的推移自动发生。

17、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

忆就可以恢复。

18、同化说: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19、动机说: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

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20、陈述性知识:又称描述性知识,记忆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

2

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21、程序性知识:又称操作系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22、习惯定势: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23、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24、原型启发: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原型启发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用特别明显。

25、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26、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27、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28、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我的认识。

29、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30、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造成的行为效率的下降)

31、从众心理: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32、行为目标:用于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33、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三、 简答题(30分,5题*6)

1. 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所遵循的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所遵循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即在研究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二)发展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这段时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所以必须坚持发展的原则,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要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因此它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高等教育实践,并且保证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效能。(四)教育性原则: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其研究方法应该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

2. 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学反思可分为4个环节:(1)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2)观察与分析阶段: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3)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4)积极的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的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3

3. 简述教学反思的方法?

有4种反思方法:(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3)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4. 举例说明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例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开屋。这些都属于负强化的表现。而惩罚则欲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不能根除行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并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例如:车厢内禁止吸烟。

5、简述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意义学习的标准: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条件: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前者为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客观条件),后者为影响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主观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满足能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6举例说明归因的动机作用及其教育含义?

维纳把归因分为3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6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例如:小林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成绩考砸了,他怪自己在这段时间花太多时间在新买的电脑上,下课了仍在检查自己做错的题目。这体现了内部归因,努力程度不够,他的行为体现了积极归因,增强学习动机。教育含义: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积极的归因有助于个体保持成功的高期望和积极情绪,从而提高动机水平。消极的归因,则易降低个体的成功期望,使个体体验以消极情绪,并降低动机水平。

7简述形式训练说?

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人的“心灵”是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它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它把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学习要想取得最大的迁移效果,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8简述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

迁移的产生: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内的知识结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影响时,迁移就产生了,即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包括学习迁移。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迁移的3个认知结构变量: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原有知识的巩固性、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4

9遗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20

从遗忘的理论解释:(1)、衰退说: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主要有2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同化说: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4)动机说: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10、简述如何根据遗忘规律合理组织复习?

(1)复习时机要得当: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在教学上必须遵

守“及时复习”、“间隔复习”、“循环复习”的原则。(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试图回忆,过电影,多种感官协同记忆。(3)复习次数要适宜:过度学习(在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习)。一般来说,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当然,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总之,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11、简述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学

习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具有因果关系,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含的范围更广。因为学习除包含认知学习,还包括运动技能学习和道德品质学习。但就认知领域而言,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

12、简述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

(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

教学(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

1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习惯定势: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当然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不仅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动力,而且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14、简述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1)低智力创造力肯定低,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2)高创造力需要中等以上的智力,高智力不等于高创造力。

(3)在中等智力以上,智力与创造力不存在线性关系。

15、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培养创造力的知识基础,重视对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2)培养创造性人格:自信、自重、胸襟开阔、强烈的好奇心、敢于冒险、不怕失败、

有坚持性等。

(3)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创造性的训练环境,鼓励性的支持环境,评价体系完整的

教育环境。

16、态度与品德的关系如何?

5

(1)联系:实质相同,结构相同。品德实际上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

状态,而态度实际上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态度和品德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方面构成的。

(2)区别:①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所涉及的范围大,品德涉及的范围小,只有涉及到道德规范的那部分。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的内化程度有多种变化,从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品德只有经过组织并性格化的那部分稳定态度。

17、简述价值辨析的基本过程?

基本过程:3阶段和7个子过程。(1)选择:包括①自由选择②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2)赞赏:包括④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 意⑤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3)行动:包括⑥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18、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一般过程:(1)遵从:包含两种情况:从众和服从。

(2)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内化: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9、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除了专业知识以外,交往内容广泛涉

及到文学艺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俗等等各个方面。(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多层次、多方位的开放性系统。(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通过交流思想、感情,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20、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

(5)具有合理的行为。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21、简述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的指导?

(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4)注意用脑卫生。

(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22、简述行为目标及其条件?

行为目标:用于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

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3个条件:一是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会说什么);二是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要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

23、简述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3个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

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而不应陈述教师的行为。

(2)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即使在同一学习类型中,也还应反应学生掌握的水平。

6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24、简述任务分析的内容?

(1)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作业、小测验或课堂提问等方法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也可以通过诊断性的单元测验,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或倾向。(2)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从终点目标出发,来一步一步揭示其使能目标的。(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有效的学习除了必要条件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支持性的条件。支持性条件则像化学中的催化剂,有助于加速或减缓新的学习的进行。

25、简述讲授法的优缺点?

讲授式的教学的主要优点:①教师能够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特别是在所要传授的内容还没有可资运用的书面材料的情况下尤其突出。②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③此外,大多数大学教师感到,讲授式教学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而且安全可靠。

缺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教师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

四、 论述题(20分,1题)

1、 有人认为,课堂讲授法导致学生机械、被动的学习,故教学中应少用或者不用讲授法。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 课堂讲授法导致学生机械、被动的学习,故教学中应少用或者不用讲授法。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课堂讲授法有它的优缺点,但学习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并不取决于教学的方式,而是决定于是否满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以及教师是否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这体现了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意义学习的标准: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条件: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前者为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客观条件),后者为影响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主观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满足能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否则,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2、 请结合所任教的学科,谈谈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简答题)

答: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8个阶段,(1)动机阶段:期望,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的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动机,把目标告诉学生。(2)领会阶段:有了学习动机的学生,首先必须接受刺激,即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而无视其他刺激,即选择性知觉。教师应指导注意。(3)习得阶段: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知觉编码后贮存在短时记忆中,然后再把它们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长记忆中(贮存登记)。教师应刺激回忆,提供学习指导,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

(4)保持阶段:记忆贮存,教师应对学习条件作适当安排。(5)回忆阶段: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环,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得到提取线索,这些线索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回忆量。(6)概括阶段:学习迁移,教师应促进学习的迁移。(7)作业阶段: 7

反应,教师应让学生做作业。(8)反馈阶段:强化,教师应提供反馈。

总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者。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自己所任教学科,应按照教学工作目标的适当顺序安排教学程序。

3、 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育意义?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5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教育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4、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阐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们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

5、 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意义?

答: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6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水平二:习俗水平。(3)“好孩子”取向阶段(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研究表明:多数青年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习俗水平,甚至少数青年尚未达到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启示意义:(1)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3)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对青年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 案例分析(15分,1题)

1、《文汇报》19xx年3月9日曾报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谈到一段经历。钱先生上学时正处战乱时期,社会风气不好,学生也不学习。当时学校从300名学生中挑选了60名,组成一“荣誉”班,钱先生即为其中一个。老师告诉这些学生之所以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前途。接下来,这个班的学生大多数成了才。但是,直到80年代,钱先生才从当年的教师口中了解到,这60名学生当时是学校通过抽签决定的。

请运用所学教育心理学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8

答:上述案例体现了教学心理学中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教师期望效应。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因而这些学生也就易取得了如老师期望的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厌恶学生,对学生期待较低,或经常冷漠与歧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或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和失望,因此也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老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案例中60名学生因为学校的重视、期望,所以大多数成了才,因此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教育的启示意义: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告诉人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2、 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小林瞟了一眼分数,脸唰地一下子红了。试卷上写着80分,这可

是他从来没有考过的分数。不用抬头,小林也能感受到数学老师责备的目光,哎,都怪自己这段时间花太多时间在新买的电脑上了,结果就~~~~

与小林的懊恼相比,他的同桌小刚则显得有些高兴,他考了70分,这个分数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小刚的数学一贯不好,他也知道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因此这个分数多多少少让他有些吃惊。大概是那些选择题碰巧选对了吧,他想,否则,怎么能得这样的分数呢?

下课铃响了,小刚迫不及待地抱着球冲出了教室,而小林还坐在座位上,检查自己做错的题目。

试以归因理论分析小林和小刚的行为表现,并就如何提高小刚的动机水平提出适当的建议?

答:维纳把归因分为3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6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案例中小林把成绩考砸归因于自己这段时间花太多时间在新买的电脑上,努力程度不够,属内部归因,他的行为体现了积极归因,有助于个体保持成功的高期望和积极情绪,从而提高动机水平。而小刚的成绩来源于运气的好坏,属外部归因、非稳定性归因,他的行为体现了消极归因,易降低个体的成功期望,使个体体验以消极情绪,并降低动机水平。

对于小刚的动机水平的建议:改变归因方式: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给予相应的引导 (2)、适当的鼓励 (3)、妥善进行奖惩,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来激发学习动机。( 5)、促使继续努力

3、 教师节时,王老师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昔日学生的一封信。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老师,你可能还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数学后来进步那么快吧。我向来是个不被人注意的学生,胆子又小,很怕老师。有个星期天,我在校外遇到了你,因为~~~”。

试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并简述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5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 9

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案例中体现了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学生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尊重,免除了恐惧和焦虑,增强了学习的动机。教育的启示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和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4、 几年前,比尔作为一名老生来听我的课,~~~~B~~~~A

试以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并简述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答: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归因方式(4)情绪和心理状态。案例中比尔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有4大作用:①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因此在教育中应(1)制定对于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不同层次。 (2)一对一,捆绑策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 (3)改变归因方式,积极的归因有助于个体保持成功的高期望和积极情绪,从而提高动机水平。(4)对于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应该予以相应的鼓励或支持。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5)促使继续努力。

5、 王老师通过学习,认知到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生存的第一需要,于是,他在自己的班级

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与实践,在班级大力全力的~~~~”掌握学习方法要比其单纯获得一些知识更受用”的理念,开设专题讲座,在课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这个班级的同学对于各种学习方法倒背如流,但整个班级的各门课程成绩却没有提高。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王老师的这种做法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建议?

答:案例中王老师的观点是对的,但做法却是不合适。认知策略教学原则(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

建议:(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理论联系实践(3)鼓励学生在相似情境和不同情境中进行应用练习,同时教师应给以及时的反馈和矫正(4)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内外条件,使得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