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和下步工作思路

市中小企业局

(20xx年3月)

现将市中小企业局今年以来的工作和下步思路汇报如下,请指示。

一、今年以来的工作

今年以来,特别是市中小企业局领导班子调整后,局党组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做到了心不散、劲不减、讲实干、比贡献。一是抓认识。先后采取班子成员谈心交流、科长中层个别谈话、局党组务虚会等形式,统一思想,梳理思路,牢固树立做好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有为谋有位,以创新求发展,重点突破、打造亮点,再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二是抓服务。局主要负责同志与国家有关部委司局、省办领导和各处室、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局等相关单位及时进行了工作汇报、沟通和衔接,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针对性。对信用担保、创业辅导基地、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化服务、管理咨询等服务机构和部分民营重点企业进行了走访,谈发展、解难题。三是抓落实。3月17日,市政府杨丙亮副秘书长专门到中小企业局,参加了局班子成员务虚会,并就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提出重要意见。我们在对面上工作进行综合调度基础上,对20xx年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要点进行了修订,工作责任目标细化量化到班子成员和科室。按照国发[2009]36号、鲁政发[2009]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正会签待发。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对全市3717家年纳税3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调查摸底,协调税务部门落实小微企业“三五二”税收政策优惠;享受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的全市3万家中小 —1—

企业管理者3年培训规划、20xx年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计划已上报省办;推荐泰山集团体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为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民营经济“十二五规划”草案编制完成。3月11日市委办公室《今日信息》编发了“市中小企业局采取三大措施,着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的信息。

从调度情况看,今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态势,预计一季度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20亿元,营业收入1210亿元,实现增加值300亿元,上缴税金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0.1%、20.2%和5.5%。主要特点:一是全民创业势头迅猛。全市新增就业3.9万人、新上创业实体1.7万个,其中各类能人带头创业9500人,创业项目3700个。二是中小企业投资强度大。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和我市的金融服务创新效果明显,千家重点调度的中小企业新增投资75亿元,占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入的62.5%。三是调结构转方式步伐加快。新材料、新能源等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项目和新技术、新工艺等技改项目,占到新上项目的95%以上。

二、下步工作思路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关系经济、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德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最具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高成长性,是“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基础,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主力,是乡镇社区建设支撑和乡镇财源建设支柱。所以,要持续推进全民创业,深挖乡镇层面民营经济发展潜力,抓好特色产业乡镇、产业园区、民营企业集中区、创业辅导基地、成长型中小企业等工作。健全各类服务体系,大力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市民营经济优势和特色,努力打造我市民营经济和—2—

中小企业发展新特色、新优势、新局面。总的思路:抓好“四个提升”落实“四项措施”、打造“三个亮点”。

(一)抓好“四个提升”

1、提升全民创业效应。去年开始实施的全民创业年活动和民营经济“十千万工程”,市政府下发了文件和考核办法,实施3年。总的看这项工作从面上发动、工作推进、县市区基层认可程度、以及影响和效果上还是不错的。20xx年,我们将把全民创业和“十千万工程”赋予新的内涵,把工作重点放在乡、社区层面上,持续推进,确保实效。目前,我们结合全民创业的特点,选定一些可查、可考、操作性强的指标标准,细化、量化、目标化,分别制定“全民创业先进乡镇”、“ 全民创业先进社区”、“ 全民创业明星户”认定办法,形成市考核认定乡镇、县考核认定社区、乡镇考核认定户的机制体系,尽快做大做强全民创业的“盘子”。

2、提升担保体系效能。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曾是我市在全省、全国的亮点。针对我市担保行业目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采取措施重新激活生机活力。一是以适当机制整合担保资源,提升质量与效益。二是加强对担保公司的服务和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切实把好注册资本到位关、保证金和手续费合理收取关、风险控制关,逐步建立与国内先进标准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三是以市场手段逐步建立风险补偿和奖励基金,增强担保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凝聚力。四是请市领导牵头建立包括财政、人行、工商等在内的联席会议机制,协调各方面支持担保体系建设。

3、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大力开展服务创新,尽快形成信用担保、金融服务、创业辅导、信息咨询、产业平台等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一整套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4、提升企业家整体素质。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培训企业家和培训技能人才并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 —3—

工作。充分发挥德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民营企业家俱乐部、中小企业信息化德州辅导站的作用,扶持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信誉良好、业绩突出的专业培训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训体系。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京津济人才资源优势,搞好人才对接和交流活动,引智生财,借脑发展。开展百千万人才培训,即和中央党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联合组织培训100名企业家,组织1000家民营企业负责人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训,引导县市区组织开展10000名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培训。

(二)落实“四项措施”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做好和省办重点工作的对接的基础上,落实“四项措施”。

1、抓好省办重点工作。即中小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2)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3)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园区、特色产业乡镇建设;(4)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系统建设和各类展览促销活动;(5)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6)中小企业经理人、高层管理者、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7)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助和奖励

2、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和“十千万工程”。继续大力开展以“各类能人初创业、中小企业再创业、骨干企业创大业”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创业活动,扎实推进“十千万工程”。

(1)抓好协调和基础工作。协调市财政局、市统计局、人民银行、税务新闻等部门做好全民创业和“十千万工程”的政策落实、调度和分析。与财政局协调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与市统计局联合健全完善“十千万工程”台帐和能人大户台帐;与市金融办、市人行联合推进“金融超市”平台建设,建立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月调度、季通报制度;与税务部门配合落实“三、五、二”税收优惠政策;与新闻部门配合加大典型引路和亮点报道力度。

—4—

(2)做强民营经济十大特色产业。在与市级重点产业相融合的基础上,坚持错位发展。按照省办的产业划分,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确定的十大特色产业集群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文化体育、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化工、食品、家具制造、工艺品等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积极培植、申报、争取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和扶持政策。

(3)实施千家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在全市继续实施千家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工程。从中筛选20家特色产业龙头企业、20家科技示范企业、20家行业小巨人企业、20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示范企业、2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20家生产性服务示范企业。引导企业苦练内功,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品牌。

(4)持续推进全民创业。一是继续营造全民创业浓厚氛围。以务虚会、研讨会、现场会等形式,进一步统一思想。给各县市区加压鼓劲,层层动员,引导乡镇脱产干部、村两委成员主要工作精力向民营经济和“十千万工程”转移。二是加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建立党组成员联系县市区制度,督促协调县市区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完善工作方案、配档表、扶持政策、考核办法,推动工作纵深开展。

3、建好民营经济6大服务平台。

(1)信用担保服务平台。完成德州市信用担保业协会换届选举,强化监管、防范风险、发挥作用。修订《德州市信用担保业监督管理办法》,推行担保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我市已有的信用评价资源优势,联合市农信社、山东征信(其征信系统应用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制定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价标准体系。

(2)创业辅导基地平台。每个县市区每年新建2处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今年全市筛选3—6个设施完善、形象良好、入区企业多且层次高、效益突出的创业辅导基地,实行重点帮扶。

—5—

(3)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模具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对建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建立帮扶机制,并优先安排省中小企业“四项计划”、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优惠政策。

(4)信息化服务平台。以“中国中小企业山东网和德州网”为依托,建设全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应用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直邮、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网络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实施百家企业示范带动工程,每年培育2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和民营经济信息化服务示范单位,列入省扶持计划。

(5)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平台。依托山东中小企业信息化德州辅导站(德州精益管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推动企业管理提升。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体系建设的指导培训;(集团)财务管控体系建设的指导培训;供应链管控体系建设的指导培训;现场(6S)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薪酬、绩效、招聘等)建设的指导培训;企业管理执行系统建设的指导培训等。目前,在总结去年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已制定出全年工作和培训计划并着手实施。

(6)法律援助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市民营经济权益保护办公室的作用,积极受理企业投诉,并与市优化办建立配套联动和快速处理机制,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启动民鑫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建设,抓紧筹备工作,4月底前挂牌运转。

4、提高系统工作效能。结合“高效服务、高效落实年活动”,在全市民营经济系统大力倡导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求实创新之风。今年,我们结合机构改革后新的工作特点,在全系统和县市区局提出“抓定位、谋创新,拓思路、谋突破”活动,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这条主线,以全民创业和“十千万工程”为抓手,把乡村层面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在全民创业先进乡镇、社区、明星户培—6—

育上,在信用乡镇、社区、户建设上,在培植民营经济集中区、创业辅导基地上,在6大服务平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市中小企业局机关内开展“谋创新、优服务、抓落实、比实绩”竞赛,制定标准,量化细化,严格考核,让行动说话,以业绩服人。半年、年终对先进县市区局、科室、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三)打造“三个亮点”

一是在推动全民创业上打造亮点。及时发现和挖掘初创业、再创业、创大业中涌现出的各类典型和成功经验,总结提升推广。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并取得显著成绩,是全国唯一受表彰的市级工作站。全市已先后成立了11个县级工作站,通过全国办公室批复创业项目170个,带动创业项目2000多个。创业项目获得专利9项、国家和地方奖项9个,间接带动地方就业人数超过5000多人次。下步要抓好总结推广宣传,形成我市的一大亮点。

二是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上打造亮点。我市担保业曾经创造过“全国担保看德州”的辉煌,今年将以市场机制推动担保业的整合提升,再塑德州信用担保业的品牌。

三是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上打造亮点。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我市已有不少独到之处,如融资担保体系、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小企业信用联盟等,加上按照政策已经或即将开设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机构,经整合后可以逐步形成强有力的中小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体系。我们将主动与各方面配合,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形成新的亮点。

—7—

 

第二篇:20xx年前三季度全市商务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xx年前三季度全市商务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

打算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加快发展,推动转型发展,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开放型经济和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强化措施,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前三季度全市商务工作总体运行情况及特点

前三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9%,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73.44%;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18.38亿元,同比增长35.94%,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80.88%。外贸进出口达18.56亿美元,同比增长61.78%;其中出口15.76亿美元,同比增长71.97%;进口2.8亿美元,同比增长21.21%,进出口、出口分别完成省下达“进位赶超”任务的81.42%、80.65%,分别超过时序进度6.42和5.65个百分点。我市出口绝对值、时序进度、增幅均列全省第四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4.03亿元,同比增长17.9%。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粤港企业日趋活跃。来自广东和香港的投资一直是我市引进市外资金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市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和发

达地区产业转移趋势的加快,临近我市的粤资、港资企业对我市的投资兴趣甚为浓厚。今年1-9月,粤资投资我市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56个,占我市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资金项目总数(113个)的49.56 %;新设立港资企业66家,占我市新批外资企业总数(76个)的86.84%。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我市的电子电器、纺织服装、鞋帽和家俱等制造业,如从事微型马达生产的赣州开发区投资总额4800万美元的万宝至马达(江西)有限公司和龙南县投资总额1500万美元的怡高微型马达(龙南)有限公司等;农林牧业也是香港客商关注的重要领域,如香港客商萧浩生先生在信丰县投资2800万美元兴建的赣州云祥畜牧有限公司和香港客商陈泽川先生在兴国县投资1100万美元创办的兴国龙旺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等。

第二,重大项目渐成规模。一是单个项目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1-9月,全市新批外资项目76个,平均投资规模由去年同期的440万美元提高到今年的645万美元,同比增长46.59%;其中: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1个,同比净增3个。全市新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13个,平均投资规模由去年同期的1.92亿元提高至今年的2.03 亿元;其中亿元项目 46个(去年同期 31个),5亿元以上项目11个(去年同期 9个)。二是引进的项目质量明显进步。今年,新引进了一批成长性好、质量优、市场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如广东兴宁市客商余艳华投资6.5亿元落户上犹县的LED产业项目,国内500强企业江苏雨润集团

投资5.5亿元落户龙南县的肉制品加工项目等。三是重大招商活动的大项目招商成效显著。在5月举办的省香港招商周上,我市连同参加省活动签约项目在内共签订合同项目50个,投资总额达29.46亿美元,合同外资额达26.8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5.4%、17.12%,再创历史新高。四是落户项目发展态势良好,增资扩股总量大幅增长。1-9月,全市外资企业增资扩股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62.26%,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30.97%。如赣州远山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增资2000万美元。省外资金项目增资扩产也非常明显,已有增资扩产、资产重组项目10个,合同引资64.93 亿元。如赣州开发区引进广东客商投资25亿元兴建的科慧电池二期项目、大余县引进福建客商投资5.5亿元兴建的润泽药业项目和章贡区引进厦门德利集团投资5亿元兴建的广诚化工项目等。

第三,产业集聚成效初显。全市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比如,赣州开发区已形成了以江钨集团新材料公司为龙头的铜材产业集群,以德国格特拉克、章源钨业为龙头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目前还准备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章贡区机械制造产业、龙南稀土新光源产业和南康稀有金属回收综合利用产业在全省都占有一席之地,正在形成超百亿产业集群;南康家具产业已经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是国内家具三大产地之一;赣县食品添加剂产业在国内已有很大知名度,占全国市场的份额超过了60%;上犹模具产业已占该县工业总量的60%,成为

全省重要的机械、电子等产业的配套产业;信丰、宁都电子信息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东西两个电子电器产业基地;兴国、会昌氟盐化工产业也在不断壮大,产业集聚框架基本形成。

第四,出口质量大幅提升。企业外向度、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了大幅增长。今年1-9月,我市机电产品出口完成3.82亿美元,同比增长47.4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7亿美元,同比增长68.32%。重点企业出口涨势喜人,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25家省重点企业出口11.28亿美元,占到了全市出口总量的71.55%,增长78.57%。目前,全市已有26家企业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一批稀土生产企业,同比增幅最高的甚至达到了600%以上,低的也达到了100%以上。生产型企业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今年以来,本地生产型企业创造了我市99%以上的出口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出口质量和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对传统市场的出口稳中有升,新兴市场得到扩充。我市对日本、美国和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出口总额达9.5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0.6%。对德国和韩国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大幅增加。截止目前,与我市有进出口业务的国家或地区增至145个。

第五,外经工作稳健运行。今年1-9月,我市已设立对外投资企业5家,对外投资额2750万美元,提前半年完成省里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外派劳务也提前1个月实现“双过半”目标。已争取到联合国儿基会今年在我市继续实施儿童发展项目

(LARC)。目前,基金会已派项目官员和专家在瑞金市举办了二期卫生、教育培训班。

第六,内贸工作贴近民生。今年,重点推进“放心早餐工程”和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8月30日上午,中心城区“放心早餐工程”启动仪式在黄金广场隆重举行,标志着我市中心城区“放心早餐工程”正式拉开序幕。通过招标等法定程序,确定由赣州市华天放心早餐工程有限公司具体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人民币,首期投入生产的配送中心近3000平方米,最终投放市场的流动早餐车将达200部,可满足每日20万人次以上消费者的早餐需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是今年全省唯一一个得到国家商务部支持的项目。通过省商务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的专家评审和报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备案后,已确定我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企业为: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实施企业1家;大型龙头家政服务企业建设单位4家;中小专业型家政服务企业建设单位4家。项目建设总投资预算2154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000万。项目完成后,签约家政服务员总数可达2800人,将大大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带动就业,改善民生。此项工程正在积极组织实施。此外,“家电下乡”等其它商贸工作,成效也比较明显。截止9月30日,全市家电下乡网点备案2214家,位居全省第一。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量110.99万台,其中今年1-9月全市累计销售47.91万台,位居全省第三,占全省的15.46%;家电下乡累计销售额达26.72亿元,其中今

年1-9月全市累计销售12.40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占全省累计销售额的14.09%。全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累计补贴到位资金

3.12亿元,其中今年1-9月1.34亿元,占全省补贴到位资金15.14%,位居全省第三。全面完成了20xx年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500家农家店和6个配送中心建设任务,并通过全省交叉检查验收。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和改造农家店3433家,建设配送中心29个。农家店覆盖率达100%的县(市、区)、95%的乡(镇)、85%的行政村,商品配送率达50%以上。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项目稳步推进,信丰县裕和果业公司、安远县安圣达果业公司、兴国绿宝优质稻专业合作社、龙南县武当镇龙绿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工程量均完成近80%,所有工程能确保明年6月底前全部竣工。同时,对20xx年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进行了部署和调度,加强了对典当、拍卖和二手车的行业管理,打击了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强了对酒类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生猪定点屠宰、成品油监管、市场运行的监测和商务行政执法工作,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秩序,确保了商贸流通的平稳健康运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进展不甚平衡。从完成进度来看,1-9月,外资实际进资有8个县(区)达到了进度,其它11个县(市、区)均未达到进度,好的达94.66%、差的只有5.81%;利用省外资金仍有1个县未达到时序进度,完成好的达85.54%、差的只有73.56%;

现汇进资只有2个县(区)达到时度要求。前三季度,全市外贸出口只有8个县(区)达到时序进度。从增速来看,与去年同期比,有14个县(市、区)实际利用外资实现增长,5个县出现负增长,增幅高的达到137.99%,降幅大的达到78.87%;有17个县(市、区)外贸出口实现增长,有5个县增幅超过100%,2个县为负增长,降幅最高的为50.5%。

2、发展后劲明显乏力。1-9月,全市新开工项目比往年同期减少,利用省外资金以非本年项目进资为主,新引进合同项目进资率仅为37.91 %,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另外,新批大项目少,5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没有1个,10亿以上内资项目也只有2个。外贸出口缺乏新的增长点,长期依赖钨、稀土等资源性产品出口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改变。虔东稀土、晨光稀土、章源钨业等34家矿产品企业出口额达5.7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2.9%。

3、要素制约“瓶颈”突出。受土地指标紧张及园区征地拆迁进展缓慢等的影响,各地可用于招商的用地规模十分有限。从市园区办今年8月份的调查情况看,全市工业园区在建项目用地缺口1.41万亩,待入园项目用地缺口4.18万亩。另外,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融资难等实际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第一、加强招商引资。一是开展“招商引资决战60天活动”。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决战60天活动”,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

中精力,利用最后2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掀起比项目投资规模、比开工项目总量、比项目进资金额、比项目投产速度为主要内容的“四比”竞赛,调动各级招商引资积极性,强势出击,强攻突破,强力推进,力争谈成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和储备一批项目,在招商引资的总量和质量上有新的更大的突破。二是精心筹备好重大招商活动。计划11月中旬在东莞召开一次招商推介会,扩大我市在珠三角的影响,争取签订一批项目,为明年工作打下基础。同时,积极筹备第十六次闽粤赣十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三是加快项目推进。梳理本地年内开展的各项招商活动成果,特别是抓好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加快建设步伐。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帮助企业解决招工、融资和用地等难题,简化办事手续。

第二、扩大外贸出口。一是围绕实现“两转”求突破。积极宣传,不断加大对“两转”企业的引导,改进和完善外贸出口服务环境,扩大出口总量。二是围绕壮大主体强服务。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帮助更多的企业取得外贸经营权;以“百人服务团”为重点,加强与相关涉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不断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建立或完善县级外贸服务中心等外贸服务机构,加强各项外贸发展扶持政策的宣传,积极帮助本地外贸企业争取资金政策支持。三是围绕年度目标抓调度。对照目标,出台鼓励外贸出口新的扶持政策,密切跟踪本地重点企业、重点出口产品市场动向,及时跟踪调度;加强外贸出口预警监测,及

时发现问题;密切关注钨、稀土等产品国际市场运行情况,加强预警,避免出口量的大起大落。

第三、深化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壮大“走出去”队伍,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开展对外投资,开拓国际投资市场;不断扩大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带动国内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认真组织相关企业参加第8届东盟博览会和第13届高交会,积极搭建供我市外经企业与央企和省外企业、境外企业之间的对接、交流和合作平台,支持企业走出去,提升影响力,培育壮大龙头外经企业;进一步规范外派劳务管理,加强出国劳务培训基地建设,严厉打击非法外派劳务中介,认真处理劳务投诉,建立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等。

第四、推进商贸流通。以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调度,抓紧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和改造 400 个农家店、9 个配送中心建设任务;扎实推进我市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纵深推进农超对接,认真抓好县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序推进特色街区、综合和专业市场建设;加强对典当、拍卖、二手车行业的监督。完善市场应急及监测能力建设,组织参加“ 2011 年江西金秋购物消费活动月”活动;高度重视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清理整顿工作,及时上报有关情况,抓好成品油监管和运行监测;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积极推进“放心早餐工程”和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组织企业

参加第四届“绿博会”和“首届中国赣菜展示会暨江西餐饮业博览会”。

20xx年10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