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差在哪

.cn 20xx年11月28日 00:23 中国经济周刊

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性。而我国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特殊,这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朱延东

近年来,由于操作风险管

控失败导致的案例,在我国金融机构中不断出现,而且大要案多数涉及业内知名度较高的银行,而这些银行的管理部门在事发前却毫无知晓。甚至在监管和被监管者之间,出现“胁迫”和“共谋”的情形。

金光纸业曾在国内闹得风风雨雨,工行为其贷款几十亿元,金光纸业倒闭了,他跟工行说,帮我一下吧,我们重组后你的贷款就能收回了。工行为了能把贷款收回来,到各地去做当地政府的工作,协助他重组。如在云南帮他搞速成林,速成林对地表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那地方以后别的树都不会长。

此种事件并不少见,所产生的影响也不仅是局部的,这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认识还有很大缺陷。 与西方商业银行存在的差距

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践,积累和总结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西方银行十分重视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作同等重要的

事情。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认识还有差距。一方面,一些基层业务人员往往错误地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上,认为风险管理是阻碍业务发展的;另一方面,部分风险管理人员不能研究业务、研究市场、研究效率,通过否定业务逃避承担风险,使该发展的业务发展不了,反而降低了银行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还未形成,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很少通过沟通去消除文化上的差距,矛盾往往被动解决,换位思考不够。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理念方面还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风险管理日益变化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重视不够;二是缺乏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实施差别化的理念,忽略了不同业务、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不仅不能管理好业务风险,反而容易产生新的风险。

在风险管理方法上也存在差距。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重视定性分析。如信用风险管理中,重视贷款投向的政策性、合法性、贷款运行的安全性等。这些分析方法在强化风险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但与国外风险管理方法相比,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风险识别、度量等方面还很不精确。

另外,我国商业银行改善风险管理方法最大的障碍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缺失,银行无法建立相应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无法准确掌握风险敞口。风险管理信息失真,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决策科学性,也为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增添了困难。

在内部找有效途径

作为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仍不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按照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要求,笔者认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关键要在银行内部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围绕风险管

理的文化、体系、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发展和完善。

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并行不悖的,风险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积极寻找防范风险的办法,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要改变以往对风险管理的偏见,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目前还沿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的总分行制,按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机构下设风险管理部门。这种组织体系的弊端是管理层次多、对市场信号反映慢、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差。未来,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应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首先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

提高风险管理技术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还比较简单,主要以直接管理为主,但从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看,要进一步发挥间接风险管理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些时效要求短、批量化处理的银行业务,如资金业务、零售业务,要进行间接管理,运用模型用定量分析工具、进行国别风险、地区风险、行业风险、企业风险、家族风险等分析,结合信贷审查等直接管理形式,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资料

银行风险事件回放

回放一:英国巴林银行破产事件

19xx年2月26日,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投资日经225股指期货失

利,导致巴林银行遭受巨额损失,合计损失达14亿美元,最终无力继续经营而宣布破产。从此,这个有着233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在伦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失。目前该行已由荷兰国际银行保险集团接管。

启示:必须建立机构高层人员的约束机制是这起事件带给业界的启示。

回放二:日本三井住友银行事件

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对铜等基本金属的需求殷切。从事铜贸易的住友商社在LME期铜交易上也有很大影响力,其首席交易员滨中泰男控制着全球铜交易量的5%。然而,正是这个期铜大鳄,在19xx年5月31日起的短短34个交易日里亏损了40亿美元。

启示:盲目自大的心理导致了大型机构不考虑市场规律极端投入,即使个别大户有力量在短期内操纵和控制国际市场,但从长期来看,如果其入市方向与国际基本面相反,最后的结局无异于以卵击石。

回放三:德国MG集团石油事件

19xx年,从事工程与化学品业务的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司MGRM为了与客户维持长远的关系,签订了一份10年的远期供油合同,承诺在未来10年内以高于当时市价的固定价格定期提供给客户总量约1.6亿桶的石油商品。为了规避这个合同可能产生的风险,MGRM买进了大量的短期

原油期货,并在期货转仓时,扣除提供给客户的数量,以剩余的数量装仓至下一短期期货合约。但是,

石油价格自19xx年6月开始从每桶19美元跌至19xx年12月的15美元,MGRM面临

庞大的保证金追缴,但其长期供油合约收益还未实现,庞大的资金缺口逼迫子公司向母公司寻求资金援助。最终子公司投资不当给母公司造成的10亿美元损失无法弥补。 启示:金融衍生工具在起到规避风险作用的同时可能引发更大的风险。正如 中航油事件是一起纯粹的金融投机事件。有人把事件的根源归咎于目前愈发繁荣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实际上,如果真要追究责任的话,进入操作阶段,不考虑金融衍生工具潜在风险的不恰当操作手段才是最终导致风险出现的源头。

 

第二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姓名:印国耀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农业经济管理指导教师:李友华

2001.11.1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中文摘要{银行业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也不是万无一失的。由于其经营对象的特殊性,经营涉及领域的错综复杂性,无疑会使其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各方

面的各种风险。而这些风险的存在直接威胁着商业银行的经营及相关人的利益,甚至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本文从商业银行的经营出发,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了中国银行商业银行面l临的风险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从中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比分析中,寻求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思路。》全文共分五部分:

1、绪论。这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写作动机及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及研究思路。

2、商业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理论考察。这部分介绍了金融理论领域对商业银行风险的理论阐释,简述了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及商业银行风险的种类分析。

3、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特点及其新探索.这部分主要介绍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的新特点和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的新特征及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在监控和防范风险上的新探索。

4、中国商业银行风险产生原因及其表现分析。这部分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风险形成的原因,包括财政政镱陷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取向及监管的失误、体制原因、银行自身的因素等方面的原因。

5、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这部分结合目前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成就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以信贷风险管理为主体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商业银彳宇风险管理研究

硕士论文中目商业锟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

TheSmdyofRiskManagementofChineseCommercialBankBankingisthemostimportantpartoffinancialsystem.Itplaysthefunctionthat∞’tbereplacedinthewholesocialeconomy.Bntthemanagementofthecommercialbankscouldn’tperfectlysafeat棚.Becauseofthespecificcharacteristicsofitsserviceobject,thecomplexcharacterⅫcsofitsmanagerialfield,itwouldfaceallkindsofriskduringthemanagementprocess.Thustheexistingriskwillt[Lreatenthebenefitoftbecommercialbanks,otherrelatedpeopleandeV∞the

makesCongm∞s∞tostabilityofourcountryandsociety.Therefore.commercialbanksshouldavoidandsolvetherisk.T1"paperbeganfromthemanagementofcommercialbanks’combinedits’in埘iorenvironmentandexternalenvimnmenLanalyzedtheriskformed.Fromthe孤mIo鲫analysisconditionlIl缸commercialbanksa∞justfacingandthe托aⅫthattherisk

inriskmanagementoftheChineseandwesterncommercialbanks,l

seekthewayofourcommercialbank’riskmanagement.11mpaperincludedthefollowingfiveparts:

1.1nlxoduction.TKspartmainlyintroducedthere.口sonofwritingthepaper,studyingsituationofriskmanagementtheoryandmypaper’Smainponandthewayofthinking.

2.RiskofcommercialbanksandstudyofriskmanagemenLThispartintroducedthetheoreticalinterpretation011commercialbanks’riskinfinancialstudyingarea,describedthecharacteristicsofcommercialbanks’riskandtypesofbanks’risk.

3.Thecharac蹦sticsoftheWestemcommercialbanks’riskendnewexploringdevelopment.他partmanagementmainlyintroducedthenewcharacteristicsoftheWesterncommercialbanksriskandadaptednewcharacteristicsofriskmanagementandtheirexploringdevelopmentonavoidingandsolvingtherisk.

4.TheformedmmandexpressionofChinesecommercialbanks’risk.Tllispartanalyzedtheformedn强姗ofChinesecommercialbanks’risk矗omthemacroscopicendmicrocosmicview,includingfinancialpolicytrap,themistakeOilleadingandsupervisingmonetarypolicyoftheCentralBank,thesystematicreason,theinteriorH%∞nofbanks.

5.11kmainwayoftheChinesecommercialbanksriskthemanagementadlieV锄entmanagement.CnmbimgwithexistingquestionsofChinesecommercialbanks’risk,mypapHputforwardthesystemofdirectedriskmanagementfiAatmadethecreditriskmanagementasi乜principalpart.

Keywords:CommercialBankRiskganagementStudy

!主兰苎!里空些堡堡墨竺竺!!窒查!!查些!!!L

前言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与完善,使得中国的银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也不是万无一失的。近年来,中国先后出现的中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被关闭,海南城市信用社支付危机,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或被接管等事件,已经充分表明,金融风险已开始在中国的个别机构、个别地区释放出来。为我国的银行经营也敲响了警钟。中国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铁饭碗。也会被打破.随着中国国有银行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转轨的完成,国有银行将不再受政府的特殊保护,兼并、破产将逐步成为现实,中国的银行业不能再高枕无忧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

第一部分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不论是英国巴林银行事件,还是墨西哥金融危机。或是自1997年5月以后发生的并迅速蔓延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得世界各国感受到了金融风险的威力。银行业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谈及金融风险时,就不能不涉及到银行业的风险管理问题。当前,无论是地处西欧及北美的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中国、俄罗斯和东欧国家,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均是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与完善,使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在从旧体制向新体制逐渐过渡的中国银行业,带着原有经营体制的痕迹,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中去适应体制及环境的变化.由于新体制的不完善和旧体制的缺陷,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在运行上存在诸多方面的缺陷,银行经营风险以及金融风险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中国先后出现的中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被关闭,海南城市信用社支付危机,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或被接管等事件,已经充分表明,金融风险已开始在中国的个别机构、个别地区释放出来,中国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铁饭碗”也会被打破。随着中国经济金融体制变革的逐步深入,中国国有银行将逐步过度到真正的商业银行,在摆脱行政干预的同时,与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也不再受政府的保护,兼并、破产将逐步真正成为现实。中国的商业银行不能再高枕无忧了,必须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也曾明确提出“商业银行要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这不仅对我国转轨时期商业银行微观经济行为的重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更好地发挥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和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开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为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上的准备,对于强化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风险管理、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水平,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成为当前金融领域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情况简述

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风险管理是一个新课题?因而,直到目前为止,中国商业银行业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办法,各商业银行均还在不断她进行实践和探索之中。然而,中国经济金融理论界对于商业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问题的2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研究和探讨却大大超前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实践。中国经济金融理论界对于商业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问题的探讨可以归结为两个时期:第—个时期:1980年代中后期。1985年,中国国有银行的企业化改革作为深化中国金融改革的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思路被提了出来,在1986年‘中国企业破产法)的颁布以后,银行也要当成企业对待,经济金融理论界,围绕中国银行业是否面临风险、为什

么具有风险等进行了探讨,其主旨在于建立现代银行风险观.

第二个时期:是在我国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一是讨论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风险和银行风险问题;二是以化解银行不良信贷资产为契机所推动的经济金融理论界对于商业银行风险问题的研究;三是在国有企业债务重组过程中,银行信贷资产的保全问题日益突出,以此为契机,以围绕银行信贷资产的保全为核心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得以逐步深入:四是亚洲金融危机所推动的经济金融理论界对金融风险问题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最初是以化解已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为中心内容,主要是寻找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然后是寻找化解之的办法,也是一种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后来才把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放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下来研究,从经济体制转轨、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周期、商业循环等角度考察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问题,研究也逐渐随之从各方面走向深化。

就目前的研究丽言,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于什么是银行风险、什么是银行风险管理、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更多地注重于对于银行风险的防范、商业银行风险监测和预警、银行风险管理策略、银行风险的化解等的研究。就迄今为止的研究而言,各方面的研究均己较为深入,但是,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没能结合中国金融运行的客观现实,系统性地分析银行风险产生的体制性内在原因,也没有能够结合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特性,因此,且前的研究更没有能够提出一整套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银行风险的政策体系。

三、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说明

要从事本文所涉及课题的研究,必须明确“金融风险”和“银行风险”的概念。在目前已有的研究中,有不少论述没有将两个概念加以区分和界定,往往混用。实际上,金融风险是宏观意义上的一个经济范畴,指的是整个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克罗凯特(A.Crockett,1997)将其定义为“由于金融资产价格的不正常波动、或大量的金融机构背负巨额债务及其资产负债结构恶化,使得他们的经济冲击下极为脆弱,并可能严重地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讲,金融风险是金融危机的基础,金融风险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金融风险是属于全局性问题.而银行风险则是微观意义上的经济范畴,是金融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属于局部性问题。但是,银行风险与金融风险是密切联系的.由于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社会大众之间存在密切而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金融资产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效应(ContagionEffectsofFinancialRisk),一旦某个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价格发生贬损以至于其不能保证正常的流动性头寸,则单个或局部的金融困难很快便演变成全局性的金融动荡(J.Stiglitz,1993)。本文所要研究的是银行风险,而不是金融风险,即研究局3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部问题,而非全局问题.但是,个体是存在于整体之中的,研究局部问题也离不开全局,也必须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鉴于这样的思索,本文将首先对商业银行风险及其风睑管理进行理论考察,旨在探讨现代商业银行为什么面临风险、面临那些风险、面临的风险有何特性以及由此而提出的风险管理问题.其次是力图从中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比分析中,结合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客观经济环境,从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出发,寻求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

第二部分商业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理论考察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理论阐释

对于什么是商业银行风险,目前经济金融理论领域与金融实务领域对之的认识还存有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商业银行风险是指银行的贷款风险,即在银行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贷款资金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2.商业银行风险是指银行贷款资金的现实损失程度,即“两呆贷款”比例的大小。若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办法分类,则商业银行风险是指损失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

3.商业银行风险是指银行的业务经营风险,即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银行信贷资金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包括资产价值的下降和负债价值的上升两个方面。

4.认为商业银行风险是经济风险在金融领域内的具体体现,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在通过筹措债务营运资产的过程中,实际收益目标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一种可能性或概率大小。

前面两种认识,把商业银行风险局限于贷款风险。而银行的业务活动远非贷款的发放与回收可以概括的,它不仅包括存款的组织、贷款的发放,而且还包括金融市场上有价证券的交易以及外汇的买卖等等.因而,把商业银行风险局限于贷款风险,是对商业银行风险的一种较为狭义的理解。并且这两种认识,与第三种认识类似,仅把风险归结为一种损失可能,是较为片面的。

风险(risk),它包括“损失”和“不确定性”两大基本要素。它捧除了损失不可能存在(即概率为0)和损失必须产生(概率为1)的两种极端情况,此时不存在不确定性,当然也就没有风险。既然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也就意味着损失可能发生,损失也可能不发生,当损失不发生时,便可获得收益.因而,在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损失与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实际上是同时并存的,这是商业银行风险的一个重要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上面第四种认识较为全面。从商业银行风险本身的涵义出发,在理解商业银行风险概念时还需理解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者是与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实体,如企业、居民、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等。4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其次,商业银行风险是与其收益成正比的,风险愈高,商业银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愈大,但其获取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再次,商业银行可以在蕾运资产负债过程中,通过对于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交融,可以使得经济系统形成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机制.即是说,风险并不是单纯的静态反映损失或收益的大小.在这里,“由于损失和收益双重机制的作用。可以寻求金融发展与运行效率的最优组合”。

最后。商业银行风险有些方面是可以计量的,有些方面是不可以计量的。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是其风险机制及其本质的外在表现.深入认识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对于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风险机制,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增加收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第一,商业银行风险的客观性。虽然商业银行风险仅是商业银行遭受损失和获取收益的可能性,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但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事务变化过程中的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商业银行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客观存在。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营管理的改进,认识、管理、控制风险的能力增强。有的风险可以部分地防止;但是,从总体来看,旧的风险源消失了,又会产生新的风险源。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i舌动中,只能使之尽量做到损失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的影响.

第二,商业银行风险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风险的不确定性指信贷资金运动过程中受阻与否、什么时间发生、将会怎样发生及损失将会有多大等,是不确定的。在财务管理理论中,常以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程度来度量风险,因而有不少人对风险与不确定性并不加以严格区分。不确定性是银行风险的基本特征之一,但不确定性并不等于银行风险.两者的区别在于:(1)两者的范围不同;风险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而不确定事件未必都是风险;风险形成的原因在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未必均构成风险,因而不确定性的范围比风险的范围大得多。(2)两者强调的重点不同;不确定性是指事物发展趋势的不确定,而风险却是指特定事件发展的可能结果,特别是利益丧失的情况.(3)人们对两者的把握程度不同。依据概率论和大数法则,对一定时期内、一定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率这种结果的实现是可以估计的,而对不确定性所概括的预期发展趋势只能进行定性分析,其出现的概率怎样,是无法估计的.即风险是一个与程度有关的概念,而事物不确定性的程度则无以量距.

第三,商业银行风险的双重性.一般情况下,谈到商业银行风险,均强调的是它能够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其实,风险的存在,还有一种给风险承担主体带来额外收益的机会。而且,也正是由于这种额外收益机会的存在,才激励人们去勇于承担风险,富于竞争和创新精神,以便获取风险收益,并在这些活动中促进金融深化的发展。

第四。商业银行风险的可控性.商业银行风险的发生是多种不确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各种因紊发生作用的程度和影响的大小是不相同的.人们可以通过对于经济运5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行过程中某些不确定因素的控制和监测,把商业银行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因为能够给商业银行业务活动过程带来风险的诸多因素,不会在同一时点(或同一时期内)以均等机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过程,其影响有主次、先后、强弱之分,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限制其影响的大小和出现的频率。进而达到控制商业银行风险损失发生的目的。资产组合理论、资产负债管理、金融竞争、金融创薪引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等,实际上均是为了适应现实需要而产生的能动性风险管理.

三、商业银行风险的种类分析

商业银行要能够妥善计量和防范在其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必须首先对其面l临的风险有一个科学的分类。只有有了科学的分类,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在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的归类问题上,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就形成不同的结果。较有代表性的归类,是巴塞尔委员会在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归类。按照‘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划分,商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八个方面的风险。

作者认为,商业银行主要是从事信贷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其风险也主要是商业银行在以信贷资金营运为中心的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在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中,有些风险是与商业银行开展的特定的业务活动相联系的,银行业务活动的内容、范围、方式的不同,商业银行承受的风险度的大小就不同。对于这类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其本身业务活动的内容、范围以及活动方式的控制,控制风险损失发生的频率、削弱以至避免风险损失对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这些风险发生后。仅涉及到特定的银行,不会波及到在金融市场上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的一切银行,如信用风险、贷款风险、存款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结算风险、投资风险、技术性风险、决策失误风险等,这类风险称为非系统性风险;而有些风险是由于天灾、战祸、地震、政局的动荡等不可抗力(非人的主观要素所能抵抗的外界力量)在作用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市场的波动、人们消费偏好的改变等原因而形成的风险,诸如通货膨胀风险、立法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如管制带来的风险)、竞争风险等,是所有商业银行均会在同一个特定的时期、在同一业务领域遇到的风险,可以称为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由商业银行赖以运作的社会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因而,不论商业银行在防范与控制风险方面的能动作用如何,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均是存在的,它是商业银行从事业务活动所必须付出的社会代价(或称为社会成本).系统性风险的存在,大大地强化了非系统性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这样:

商业银行风险=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构成的这两个方面及其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可以从图1中得到反映。6

硬士论文中田商业键行风险管理研究东t农量大事

风险率

图1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涵义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衡量和控制。预防、回避、捧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以鼍低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后果减少到量低限度.保证经营资金的安全,实现经营目标.风险管理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二是风险一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由此也导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两大基本目标:收益目标和安全目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这两大基本目标.与其经营目标是一致的.

由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和难以预测性。所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比一般的风’险管理难度更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刊银行的各项业务.不同的风险,不同的业务部门,控翻风险的做法是不同的.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均是一个寻求最优的风险一一收益的组合过程.

(二)对传统的商业银行风险衡量方法的评价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是商业银行的任何一笔业务活动均存有风险.这种可能性的大小,就表示风险的大小.在统计学上。是用标准差6来作为测量收益波动即风险的一个尺度.在预期收益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越大.概率分布就越分散,风险也就越大;标准差越小,概率分布麓越密集,风险也麓越小.在预期收益不同的情况下。烈要计算变差系数来进行比较。交差系数越小。相对风醚小,变差系数越大,相对风险也麓越大.

在商业银行风险警理实务中,涉及量多的是商业银行蠢产负债管理所导致的风险的衡量问题.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涉及的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信贷风脸T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creditrisk)、流动性风险(1iquidity'risk)、利率风险(interestraterisk)和资本风险(capitalrisk).

信贷风险由银行资产质量优劣以及资产清偿拖欠与信贷违约程度所决定。事实上.由于信息的非均衡性分布,银行经理对银行资产质量进行准确评判非常困难.因此,商业银行管理者衡量信贷风险往往是对已发生或可能出现的资产清偿拖欠与信贷违约进行分析。对于信贷风险的分析,也往往仅是建立在贷款总损失、贷款净损失、违约贷款、非生息贷款、逾期贷款等概念基础上,采用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违约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等指标衡量信贷风险,但这些指标仅仅是对商业银行过去经营成果所产生的风险的表现,没能反映商业银行未来可能发生的信贷风险。作者认为,为了反映商业银行未来信贷风险的状况,可使用如下指标:(1)信贷集中程度(10anconcentration):反映银行信贷的地区或行业集中程度及可能由此产生的风险;(2)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违约信贷的比例:反映了银行对未来违约风险的事前预期及承受能力;(3)贷款增长率.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不能不违时限或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满足付现要求的风险。衡量流动性风险的传统指标较多,如可出售的短期证券与总存款的比例、流动资产与总存款的比例、总资本与总资产的比例、流动负债与总资产的比例等,但这些指标仅是比较了银行面l临的付现要求与银行筹借资金或出售资产来满足这种流动性需求的能力,也仅是衡量了商业银行已出现的流动性风险,而未能有效地测量商业银行未来的流动性风险。作者认为,在这方面,重要的是应该衡量商业银行可以满足流动性需求的实际与可能的现金来源,可以使用的指标包括: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数量可能、资金筹借成本、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与其借入资金之比等。

利率风险的根源在于市场利率的非预期变化对银行盈利水平和银行资本市场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反映利率风险的传统指标是利率敏感资产(interest—ratesensitiveassets)与利率敏感负债(interest—ratesensitiveliabilities)的比例、利率敏感资产与利率敏感负债的差额。这些指标jj勺弱点在于对利率敏感的资产或负债的到期期限的选择具有随意性(即哪些期限的资产或负债对利率敏感,在选择上具有随意性)、不断改变的再投资金额及市场利率会影响利率敏感度指标等。可采用若干不同到期期限的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额、包含了商业银行再投资及利率变化因素的利率敏感资产与负债的动态差额等指标来衡量利率风险。

衡量资本风险的传统指标包括资本与存款的比例、资本与总负债的比例、资本与总资产的比例。这些指标在弱点在于过分强调静态的资产负债表上的会计价值比例,不仅忽略了不同资产的风险差别及表外项目,而且忽略了以市场价值表现的资本、资产及负债项目。在这个问题上,有效的衡量资本风险的方法应是风险调整资产与资本的比例、风险调整资产增长率与资本增长率的比例等。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收益与其面临的某些方面的风险是并存于同一资产中的,且存在~种相互交替的关系(见图2),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现代商业银行.一般均是以实现最优的资本增值为其经营目标,但是也不能8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纯粹为了追求利润最大而忽视风险可能带来的较大损失,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做好权衡。

0风险

图2

~般来说,商业银行收益与其面临的各种非系统性风险是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的,即如果商业银行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增加,商业银行未来收益预期亦随之增大。但是,商业银行收益与其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之间则不存在图2所表达的替代关系。商业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的增加并不能使商业银行的收益上升,相反,它却构成商业银行收益增长的限制性因素.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商业银行收益与风险关系的研究较多,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汉拉恩与汉维克(HanaanandHaweck。1988),梁与萨威杰(LiangandSavage,1990)用公式所表达的商业银行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在分析过程中,他们假定银行收益遵从正态分布,则风险指数g可以表达为:

g=[E(ROA)+1/蹦]÷S

其中,E(ROA)为银行资产收益率的预期值,酬为商业银行普通股票乘数(总资本),即总资产与普通股票面值之比(1/删为普通股票乘数的倒数),S为银行资产收益率(ROA)的标准离差。

当银行预期收益增加、普通股票乘数下降、预期收益率波动降f氐时,风险指数g将上升,表明商业银行的风险程度下降,因而银行无偿还能力(或破产)概率下降。当商业银行发生经营亏损时,总是引起商业银行资产净值的减少,当其耗尽时,商业银行便宣告破产。所以,ROA<:一1/删,是商业银行破产的临界点。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其实质就是权衡收益与风险,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收益要最大,而风险又必须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是一种较难的选择。9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

第三部分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特点及其新探索

一、现代西方商业银行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特点

西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资产风险管理阶段、负债风险管理阶段、资产负债管理阶段和风险资产管理阶段。

随着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自由化的推进,经济发达国家的金融管制放松、国际金融资本流动性提高,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崛起,国际银行业竞争加剧,银行兼并浪潮兴起。同时,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使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时,银行业日益走向业务综合化、全能化、国际化,国际银行业的风险有增无减,并且在风险上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特点:

1.风险类型日趋多样化。从业务类型上看,不仅有资产业务风险,而且还有负债业务风险,同时还有包括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业务在内的其它业务风险。从银行的经营性质上分析,有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2.风险的表现形式更趋复杂。在市场风险中包含着利率、汇率及有价证券价格波动的风险,信贷风险与高技术投资风险联系在一起,操作风险可能是因为电脑操作过程中信息失真而产生。

3.银行业相互之间债权债务的关联度加大,相互之间的影响增强,银行业受难以避免的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增大。

4.监管较薄弱的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发展较快,衍生金融产品交易风险成为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便是较好的例证。

与西方商业银行风险面临的新特征相适应,西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上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新特征:

首先,风险管理理论得到了深入发展。这首先是得益于对于风险认识的深化,包括对风险内容、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风险成因等多方面认识的深化,出现了不对称信息理论、监管的“道德风险”理论等对实践有很强指导意义的新理论。

其次,风险的监管由原来的仅注重表内业务发展到表内表外业务的并重。

再次,外部风险监管与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有机结合。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和银行风险,西方各国政府都制定了规范金融市场行为的各种措施,包括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银行资产状况检查及业务运作监管等。商业银行在积极配合政府监管的同时,还从自身利益出发,纷纷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措施。

最后,银行业的监管走向国际统一协调行动的轨道。巴塞尔委员会的成立和运作、巴塞尔协议的签订和执行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探索

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在积极适应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新趋势的过程中,还从银行业务发展的现实出发,不断为有效监控和防范风险进行新的探索.10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

1.‘巴塞尔协议)的产生.198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的债务危机以后,国际银行业开始注重信贷风险的管理,从而促进了‘巴塞尔协议)的签定。‘巴塞尔协议'中有关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规定的遵循,随后又产生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等,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2.交易风险倍受关注.在世界范围内,衍生金融工具已发展到1200多种,衍生产品市场名义总值已达21万亿美元,衍生产品交易收入已成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收入的重要方面.而衍生金融产品交易风险,也是目前国际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巴林银行的倒闭、日本大和银行风波等国际银行业的重大事件的出现,均与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有关.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即使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也不能抵补交易风险产生的巨额损失。这不能不引起国际金融界对衍生金融产品交易风险的高度重视,也使得国际金融界开始重新认识衍生金融工具,有关人士还认为应对衍生金融工具加以限制.如何有效控制和管理交易风险已成为国际金融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的确立。利率的变动,可以通过影响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和其它一些利率敏感性收益和经营费用,最终影响到银行的收益。利率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工具的价值,而且将引起银行将来的现金流量发生变化.因此,控制利率风险,对于银行的安全和稳健经营是相当重要的。已有越来越多的银行接受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9月19日发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并遵循这些原则。

4.采取多种措施防范和控f目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具有其它风险所不具有的一些特征:一是不论是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还是非系统性风险,均可能转化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具有联动效应和连锁反应,在某个银行、某个地区或某个国家发生的流动性风险,会波及到其它银行、地区和国家.一个或几个银行的倒闭甚至会导致整个银行体系发生“多米诺骨牌”式坍塌的危险;三是流动性风险的爆发会立即引起社会公众对银行失去信心,可能发生存款挤提一支付不足一失去清偿力一银行破产?社会动乱.因此,国际银行业较为重视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通过建立存款保险体系等方式来保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英国和荷兰的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在透支其清算账户前通过流动资产作担保:美国清算同业支付系统和英国的清算自动支付系统,规定了成员间负债的最高限额。目的在于保证商业银行正常支付能力的存在。

第四部分中国商业银行风险产生原因及其表现分析

一、中国商业银行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关于中国商业银行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学术界、理论界众说纷纭,并且,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突出而且集中地表现为信贷风险,所以,理论界讨论最多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成因问题.这也是与中国商业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现实要求相吻合的。因此,笔者在此也主要围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来讨论中国商业银行风脸形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成的原因.并且认为,尽管商业银行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均可以从宏观与徽观两方面来进行归纳分析.

(一)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

就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成因而言,笔者认为宏观因素主要为我国的财政政策陷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取向的失误等。

1_财政政策陷阱。财政政策实际上就是一国政府为实现其在某—特定时期内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些措施。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企业的各种资金基本上都是由国家财政拨付。企业利润大部分也被收归国有,银行在这个时期所充当的角色主要是财政的“出纳”。这样的结果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其亏损近乎全部反映到了国家的财政赤字上面,因此国家采用了新的向国有企业注资的方式,即“拨改贷”,由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以贷款的形式承担财政预算支出。具体办法是:第一,本应由财政负担的流动资金改由银行贷款;第二,本应由财政投资的固定资产项目改由银行贷款:第三,本应由财政拨款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也由银行贷款包干下来.这样做,从减轻财政负担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角度来讲无疑是有利的,但由于许多配套措施未能及时跟上,这也给银行形成不良贷款埋下了隐患:国家实行“拨改贷”,企业债务增加,但财政却未相应减少企业税率,而且还规定企业用贷款所建的项目不能税前还贷,致使企业效益下降或亏损,与此同时企业新创造的剩余价值的75%左右又由财政收缴了.因此,国有企业新创造的剩余价值,扣除支付利息和向财政缴税利后仅余10%左右了。这10%,企业除用于一些必要的开支外,已无力偿还银行贷款了,这些贷款最终不免会形成银行的不良贷款.事实上,如果政府要求银行发放贷款支持的项目都是有效益且与我国GDP(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相当的话,那么所造成的后果最多也是银行的赤字(不良贷款)与财政及国企的盈余持平,然而结果恰恰不是这样,结果是银行、国有企业和财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那么。我们不禁会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在近几年来急于求成的思想影响下,国家建设超国力、国民收入超分配所致。1978—1997年我国GDP、固定投资、用于固定投资的贷款额增减变动情况比较中,可以对此加以说明。

表一:

‘1978一l997年我国GDP、固定投资、

用于固定投资的贷款额增减变动情况比较表)

年份(亿GD元P)鼍萎尹增长率银行贷款增长率

(%)额:亿元(%)

19794073.9资资疣2

19804551.310.4912.66

19814901.47.14

19825489.210.71黪警霉m-5.19122216.09176.1230.73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生络GDP银行贷款增长率上卜。增长率增长率(亿元)(%)资资沅(%)额:亿元(%)

6076々u固产额n175.5

7l64..4o258.47

8792151O.27

10l3.2.8够∞眈;2658.46

11784871.98

14704977.84

16466吼圬坞坞M坶m762.98

l83l9.588545

212804l3l.473

25863..62214..03

3450O.63071.99

471lO.93997.64

594O4.94l9oo.73

瞄嫩哪|舅哪萼|蓦}季吾i营}季叭啷;|蓉i693664573.69

76077.2m坞"筋舱加M&n舱∞盯蛳鸽盯的踞挖埔加船嚣㈨嘲沲∞施虬鳃铊弘∞弛如"季|l量湖l,孳∞¨啪:,他坞均喝肋捣%珀坞口;凹耵●弘鼹∞盯毗4782.55m勉姐勉强m啦m豫饥孔组¨眦们07

注:①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g8);

②GDP的数值是采用支出法计算的:

③因资料不全,表中所指国内贷款包含其它金融机构贷款。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超过了同期GDP增长率,而银行贷款增长率也超过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因此,可以说,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建设规模超国力和国民收入超分配的必然结果.其结果是非个别部门的而是整个国家的赤字。

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取向及监管的失误。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长期以来,我国中央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为“发展经济,稳定货币”。其含义无先后之序,主次之分,倾向于两者应该而且可以统一。但是,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金融市场等实施货币政策的必备要素还不健全,西方国家间接调控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一一“三大法宝”(存款准备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在我国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我国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多采用直接控制的手段,即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加以控制,以行政命令或其它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这样的特定时期和特定的货币政策之下形成的。首先,在“发展经济”的目标驱使下。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欲望急剧膨胀,尤其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经济建设的步伐就迈得更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投放规模空前加大,很多贷款是在银行明知缺乏经济效益(甚至缺乏安全性)的情况下为完成中央政府的建设目标放出去的,我们知道,商业银行所发放的贷款会形成派生存款,进而造成社会货币供应量

13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的增加,而社会货币供应量一旦超过需求量(由社会商品、劳务的总价值及货币流通速度决定)将会引起本币贬值,产生通货膨胀进而危及社会的稳定。如前所述,中央银行为了稳定币值,也只得采用直接信用控制的手段,强迫商业银行压缩信贷规模,因此,许多经济效益好且急需贷款的项目因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不得不被迫。流产”。这样做的结果又只能是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中央银行又会扩大信用规模……如此,我国的信贷资源未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和配置,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不免会象“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了.

3.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的干预。一方面,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理论的影响,人们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银行信贷资金就是国家资金。这一错误的认识便成为了政府干预银行信贷决策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由于考核各级政府领导的政绩的主要指标是经济增长速度、上了多少项目、争取了多少资金(包括贷款)等,这就诱导了领导者急功近利行为的产生,造成不正当干预的行为愈演愈烈,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国有银行(含分支机构)所在地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就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安定团结为借口,以种种压力和限制为手段,强迫银行贷款支持特定的项目。

如果这些项目真正是有效益且符合商业银行信贷要求的项目也罢,而事实上,这些经指定的项目往往是经济效益较差的项目。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只关心向银行要钱,企业凭借政府主管部门的干预。常常是有贷不管、只贷不还,这样做的后果便是倒逼银行大量增加无效或低效贷款,造成贷款质量严重低下。比如,由于不正当干预,在农业银行支持的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贷款中完全收回无望的达到3o多亿元,有的项目日先天不足,投产之日便是破产之时,贷款清偿率为0。甚至有的项目只是一个“摆设”,花了数亿元修建的厂子,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从未开过工。可想而知,商业银行在有关部门(来至银行系统外部)的不正当干预下,违背了商业银行贷款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而发放的贷款的质量能不低下吗?

4.体制性风险因素。指在两种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摩擦,深层次矛盾未获根本解决而产生的商业银行风险。它并不存在于所有银行业。而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国家所共有的风险.其主要特征是:第一,这种风险是由于缺乏市场约束力的体制和经济主体之间不完善甚至扭曲的信用关系造成的;第二,这种风险呈现一种“累积性”,资产盈利能力低,不良资产有增无减;第三,这种风险不是通过市场机制而是经常运用非市场性手段强行化解的。这种体制性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破坏作用是相当大的。那么,它是如何使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形成巨额的不良信贷资产的呢?笔者下面主要从企业与银行的角度进行分析:

(1)国营企业缺乏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产权明晰。所谓产权。是指一个人受损或受益的权利,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利益关系的界定。由于产权在多层次的“委托一一代理”关系方面未能有效地界定清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边界,使得很多国营企业及部分上市公司未能形成有效的治理结构。结果造成:①国有资产的委托人(政府】及代理人(经营者)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造成一方面企业经营者控制着所有者和银行投入的所有资源,另一方面也控制着有关这些资源的运转的所有信息,因此某些国有资产代理人在权力、收益和责任14

硬士论文中嗣商业银行风险警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方面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味地追求个人或本单位的私利,从而滥用甚至侵吞国有资产,使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大打折扣。②债务人不能从实质上对其债务负责,。欠多少债都能生存,花多少钱也不会倒闭”的思想的存在,使企业经常处于高负债率的水平.而事实上当企业处于高负债的风险型资本结构时。无论它的经营状况如何,都不会改变其高负债和拖欠银行债务的事实.我国的国有企业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负债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行为的软约束.因为如果在市场经济较为完善、产权界定较为清楚的环境下。考虑刭偿债压力和无力偿债的法律后果,为保护所有者的权益,所有者是不会允许经营者冒然举债的;同时,债权人通常也会拒绝向那些超过风险承担能力的企业提供资金,那么同时在受到债权人和所有者的双重制约的情况下,顾及到自身的利益,经营者是不会冒破产还债的风险的.正是由于我们的国营企业没有这样的约束和压力,因而在资本的结构选择上对债务融资从来都是报盲目的,所造成的后果当然是国有企业连年亏损,连年借债,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越积越多。

(2)金融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尽管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中采取了较多措施(如建立权责明确的责任制、推广授权制度、建立三级监控防线等),对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在产权上仍不十分明确,金融机构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框架,无法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这样由于改革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①健全内部体制方面的改革难以为继。由于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权益边界不清,屋有银行内部难以形成科学的内在激励和约束机制,许多机构尽管建立了不少规章制度,但吃“大锅饭”的现象依然存在;②防范风险的主体不清.从理论上讲,国有银行的投资者(政府)为了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导致资本的损失及银行信誉的下降,他会对其经营者提出严格防范风险的要求,同时,国有银行考虑到自身利益也会不遗余力地压低信贷风险。但是,我国国有银行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很模糊的,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使得信贷风险的最终承担者落在了中央银行的身上;③承担风险损失成本的主体不清。依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当银行发生亏损时,首先应当是投资者以资本权益来承担损失,然后由存教人及其他债权人分担剩余损失,经营者似乎不用承担什么风险责任.因为国有银行的投资者是政府,它不仅承担了投资者应当负担的资本损失。也承担了应由存款人和其它债权人乃至经营者应当承担的风险,其结果是经营者经营亏损了银行,但并不负担相应的风险成本。经营效绩的低下、经营者行为的变异就不可避免了;④国有银行的服务职能仍未从信用管理转移到资本经营上来,仍带有计划经济时期按计划指令配合财政对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实行行政管理的痕迹。这样必然会出现如前文所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取向失误的结果。

经济的麒,但是它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很显著的.这主要体现在对我国进出口行5.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虽然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尚没有直接导致我国业的巨大影响上面:其一,我国的出口品有50%以上是面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由于它们(包括台湾、日本、俄罗斯)纷纷卷入金融危机,导致其本币大幅度贬值,股市暴跌,进口需求锐减,致使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其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出口品结构与我国大致相同(同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因其本币大幅度贬值(而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人民币又不能贬值),我们的出口企业在面向这些国家时明显竞争力不够;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末北农业大学其三。由于外币贬值而本币未贬,使得进口品价格相对下降,致使我国同类产品在价格方面明显处于劣势而被迫大幅降降价,甚至以低于成本价销售;除此之外,由于受居民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几项重大措施的改革的出台以及城镇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国内消费需求明显不足。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再加之1998年受特大洪灾的影响,我国的企业效益状况普遍不理想,银行信贷方面来说,一些以往发放的贷款,在发放时即使是具备“三性”的,但现在经济形势逆转,企业无力还债,国有银行以往的不良信贷资产还未化解,新的不良贷款又产生了。

(二)从微观角度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

不可否认,国有银行置身于我国宏观经济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然而,正如一个人生病的病理一样,其成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来至外部的,也有来至内部的。作为不良贷款的主体。企业和银行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银行自身的因素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之蛋”,如果银行能坚持自主经营、经营机制转换到位或敢于顶住地方政府的压力不予贷款:或如果银行能够完善信贷管理体系,对每一笔贷款都进行详细充分的论证,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贷款决策:或者如果......。那么银行就可以大幅度减少不良贷款的形成。因此可以说,银行缺乏健全的信贷约束机制、决策失误是不良贷款形成的重要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

(1)贷前调查环节.在商业银行按照“五级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进行清理过程中,发现许多贷款的信贷档案资料严重漏缺,而这些贷款往往又是违规贷款:有的借款人不具备法人资格;有的没有在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有的没有财务报表;而最严重的是有的贷款的抵押担保手续极不完善和规范,如一些抵押贷款只注明“抵押贷款”的字样而缺乏抵押清单。据作者对中国工商银行某地级市分行营业部1999年3月的“贷款的抵押担保情况统计表”分析,该行的担保贷款率高达8傩,而这些担保企业往往又是效益极差的企业。银行贷款发放前的。调查、审查”不严,贷款资产本身就“先天不足”,为风险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2)贷时审查环节.长期以来,由于银行贷款决策权全都集中在县支行或营业所一级,这固然对调动基层行的积极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基层行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能对贷款所支持的行业、产业、产品所处的宏观市场科学、正确的分析和预见,使得贷款不得不按照行政区划配置到低效益的行业、产品上,客观上助推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大而全,小而全”的产生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扭曲。贷款到后期难以或无法收回。不良贷款的形成也就在所难免了。

(3)贷后管理环节.从贷款使用环节来看,即使捧除贷款决策的失误,在贷款使用环节中也存在形成不良贷款的风险。从银行的角度来讲,主要是银行对信贷业务。重贷轻管”、“重贷轻还”等造成的.

另外,银行在贷款收回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形成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重要原因。这主要体现在:(1)银行贷款的发放与回收脱节。没有建立严格的信贷考核和奖惩制度,16

颈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收贷工作缺乏力度:(2)银行没有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投入较大的力量,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体在全社会营造保护银行债权人合法利益的浓厚氛围,没有取得政府、企业和有关部门的支持;(3)银行没有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给企业述废债务提供了可乘之机:(4)银行之间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没有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相关机制,为企业拖欠债务培植了土壤.

以上是银行信贷管理缺陷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贷管理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偏低.据统计,我国国有银行的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70%以上,而信贷人员只占总人数的20%左右。而他们的素质普遍偏低,相当大一部分不是专职信贷人员,有关人事部门又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没有“空位置”而被迫到乡镇营业同点、储蓄所“锻炼”,而那些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的信贷人员却受多年“能上不能下”的思想的影响而稳居信贷岗位,有的甚至还扮演了决策者的身份.

(2)信贷机构设置的不合理.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从总行到营业所都设有信贷处(科、部),实际操作过程中,先按信贷数额大小确定放款权限,然后由基层行(所)的信贷人员调查并写书面报告,一级一级往上报批。然而整个过程的权利责任却极其模糊:调查部门受领导意志的干扰往往无法如实报告,决策部门受外界影响及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又不能严格按照“三性”原则决策,一旦出现问题,决策部门往往又与调查部门互相推诿责任,造成最终实际上无人负责.正因如此,决策者在决策时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3)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的方法不合理。长期以来,衡量我国银行贷款质量的标准一直是“一逾两呆”的时间分类法.不可否认,这种分类方法曾发挥过它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它的局限性就开始显现出来了:一是信贷资产风险识别的滞后,有些未到期但已出现严重问题的贷款依然被列入“正常类”中,这样显然不利于及时发现和防范信用风险;二是衡量贷款质量的标准宽严不一,不能客观地反映信贷资产的质量.据中国工商银行某地级市分行营业部l999年3月“不良贷款变动状况统计表”的分析,该营业部逾期贷款率达42%,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因为有的贷款是银行认为现行贷款利率过低而人为压缩放款期限(未根据企业生产周转周期),只要贷款到期一天就会被列入“逾期”之列,而同时这些逾期贷款中又不乏一些“损失”类贷款。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的贷款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了。执行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对贷款资产分类,以利于客观地掌握贷款资产风险状况。

2.企业的因素

作为银行信贷主体之一,企业方面的因素也是形成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重要原因。由于银行与企业存在着严重不对称的信息(企业比银行更了解其内部情况),企业便可以有意识地拖欠银行债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1)企业利用银行的监督困难改变贷款用途,甚至用于非生产性开支,如以贷还贷、利用贷款从事投机性活动等:(2)企业人为地使自己的经营亏损,收不回投资.如许多企业故意将贷款投放于某一项目使其亏损,而这个项目往往能给企业的经营者带来丰厚的个人利益:(3)企业用傲假帐.转移利润17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等方式滞留贷款及其收益;(4)企业利用破产、兼并、转制等方式为借口逃废银行债务,这是当前企业利用最多的手段。

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既有银行自身的因素,也有企业的因素。

二、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大多实行综合经营,业务多样化,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是全能式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资产,不仅产生于贷款、投资、证券、租赁、外汇买卖等常规性金融业务,而且还产生于期货交易、期权交易等衍生金融产品业务,可以通过资产多元化分散风险、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以规避风险,可以注重利率敏感性分析,注重投资组合和持续期管理战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己成为必然趋势,国际银行业存在的风险,必然对我国会有一定的影响,依据国际惯例,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进行全方位管理是必要的,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业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业经营,银行业资产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是贷款资产;二是开办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还不具备,许多衍生金融工具还不允许交易:三是没有金融期货市场:四是虽然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已提出较早,但是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条件还不具备,利率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所以,笔者认为,目前应该把贷款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全面控制与贷款业务有关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结算风险等,并注重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合理搭配,在中国商业银行资产多元化、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与国际基本接轨后,再健全配套的管理模式。

就目前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把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与监控放在首位。就其原因而言,主要在于:一则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已发生深刻变化,政府已不再是商业银行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在我国,人们总是将银行的命运与政府联系在一起。认为银行倒闭了,会由政府兜底,承担风险.因而认为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很小,甚至认为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银行将逐步过度到真正的商业银行,在摆脱政府干预的同时,也将不再受到政府的保护,政府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保护它,兼并、破产将成为现实。二则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特别是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已有了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潜在可能。在我国全国国有商业银行8万多亿元的信贷资产中,若按照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方法进行归类。不仅有相当部分给企业做了长期铺底资金,形成了大量的非正常(即关注、次级、可疑与损失四类)资产,并且还有10%左右已成不良形态(含次级、可疑与损失三类),形成不良贷款比重居高不下的扭曲格局。有些国有商业银行的辖属机构的不良贷款比重甚至超过了30%,不良资产的规模已超过银行自有资本的四倍。据有关资料披露,1990年末,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为2200亿元,占信贷资产总量的的12.2%:1995年末,不良贷款升至9000多亿元,占比超过25%,其中呆帐贷款达3000亿元:1996年末,工、农、建、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外18

硕士论文中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债权(居民和企业)为4“77.4亿元,其不良贷款总额已超过l万亿元人民币,而此时它们的实收资本不过1926.5亿元,所有者权益2010.4亿元,仅国有企业拖欠的利息就达t000亿元,四大商业银行实际上已资不抵债.信贷资产流失严重,流动性与清偿力变弱,经营风险加剧.所以认,中国商业银行业风险防范的核心应该是化解不良资产。

三、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表现的新特征

1.增量风险与存量风险的交错.即旧体制下积存的风险和新体制下新产生的风险并存并交互作用.存量风险是已构成风险资产的金融资产余额.增量风险是新产生的风险,一般以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当期增减因素相抵后的净增颧表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过去多年中所积累的“两呆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其走向市场的沉重包袱。至今也还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形成较为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也是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商业银行逐渐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又将面临着各种新的风险,即形成风险增量.增量风险与存量风险在时间序列上是转化的,今年的增量风险转化为明年的存量风险。增量风险是存量风险的源,只有遏制增量风险,才能化解存量风险.而目前的情况是,在旧体制下产生的银行风险还没有得以化解的情况下,增量风险又不断增加,因而,风险存量的防范化解就更为困难。

2.风险的表现形式趋向复杂化.传统体制下,银行的业务风险主要集中在资产业务上,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银行的信贷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深入,银行业务经营多样化,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一样,不仅面辐着资产业务风险,而且还面临着负债业务风险,同时还有包括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业务在内的其它业务风险;不仅面临着传统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而且面临着利率、汇率及证券价格波动、金融创新的风险:不仅面临着经营不当的风险,而且面临着由于使用现代自动化电子技术时操作失误所产生的技术性风险和由于内部监管漏洞所产生的犯罪风险.

3.风险的形成因素变得日趋复杂.

银行风险形成的因素,既来自国内,也来自国外.

t1)国内西素:

①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闯题的影响.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逐步深入的同时,也提出了对政府职能转化、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的要求.特别是日益突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权衡问题,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活动并有导致银行风险的可能.

②金融体制不完善的影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间接调控手段还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还残留着过去计划经济的行政色彩,按规范化的商业银行制度要求,还有很大差砸.

③商业银行之阃不规范的竞争行为的影响.相互争挖客户,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揽储等,既可能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又可能造成客户利用银行信用,进而形成风险。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

④商业银行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严密的风险管理规程,会计和信息报告制度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适应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

⑤现行财税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为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保证.

t2)雷钋园素:

主要是指由于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融合程度的加深、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所带来的.

①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并在我国金融市场开展与我国金融机构相当的金融业务,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无不造成冲击.

②中国商业银行进入国际金融市场,会受到其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及其金融业格局变化的影响。

③中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日益发达,国外利率、汇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状况、政府领导人的更迭和政局的平稳或动荡等,都可能对这些商业银行造成影响。

④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程度也日益推进,国际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对中国国内商业银行的冲击,将比商业银行面临的国内风险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其防范与化解也更为复杂.

4.商业银行风险的波及效应增强.金融业在中国国内经济中地位的日益突出,而在中国,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主体,银行资产是金融资产的主体,占金融资产总量的80%以上,在1999年第一季度末的全国87000多亿金融机构贷款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达70000亿,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85N左右。它们的不良信贷资产,无疑是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集结点。银行风险的产生,银行本身是直接的承担者,但它最终会波及到企业、个人,影响到经济活动的进程,并会对政府的宏观金融监管政策提出变更的要求。同时,在中国国内具有显赫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若发生风险,还会产生国际波及效应,对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地位及其国际竞争力构成威胁。

第五部分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成就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商业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1.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研究得到加强.在传统体制下,银行与政府之间存在特殊关系,虽然银行也有产生风险的可能,但这时银行风险不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人们的风险意识较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对银行性质的认识的加深,银行成为具有法人地位的特殊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担风险、自求资金平衡。银行与工商企业一样,也存在经营风险,已被人们普遍认识到。正是由于认识的加深,意识的提高,促使人们加强对于风险的研究,并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硕士论文中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

2.风险管理法规不断完善.1990年代以后,先后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惩治金融犯罪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在中国商业银行业推行的主办银行制度、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授权受信制度,不仅强化了中国商业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而更重要的是把中国商业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

3.银行业风险管理更加糟确化。在对银行业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减少风险管理中的随意性,近年来开始注重和强调贷款风险度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贷款五级分类等,从定量的角度来把握风险。

4.风险管理的质量不断提高.1990年代以后,中国商业银行业风险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其表现在于:一是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不断完善,强化了风险管理:二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合规性和风险性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三是行业自律与互律的强化,许多地方已建立银行同业组织。通过制定同业公约,加强行业管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避免银行间恶性竞争,成为中央银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内控以外的第三种风险监管和风险约束机制。

5.中央银行通过各种措麓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性的监管.一是采取措施加强风险防范.例如:(1)强化市场准入,提出最低注册资本要求,并审查办公场所和任职资格;(2)通过资本充足率、贷存比例、贷款集中度、存款资本金比例等指标的实施,监管商业银行的营运过程,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二是完善风险事件处理办法。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风险事件的严重程度的不同,确立了对陷入支付危机的银行给予资金资助、接管有问题的银行、让其它机构接管有问题的银行、破产清算有问题的银行等应急措旅,以防止风险事件的蔓延,将其影响尽可能地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6.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约束和镧衡机制不断完善。雷有独资商业银行与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建立了各种风险管理措旌和制度:一是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风险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普遍建立起上述“三会”制度,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也设立了监事会,检查、监督各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的工作情况;二是通过设立各种不同职能的专门委员会,如贷款委员会,强化内部管理,防范风险;三是中国各大中型商业银行普遗推行了信贷授权授信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的权限进行科学界定,控制风险;四是建立健全包括审贷分离、贷款三查、贷款五级分类在内的其他各种内控制度。

二、中国商业银行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定量化、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也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的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商业银行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增量扩张的压力:二是中央银行还缺乏对于商业银行风险进行有效监管的手段.21

硕士论文中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

(一)中国商业银行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增量扩张的压力

第一,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商业银行承担风险增量扩张.在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大大下降,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主要手段是要求商业银行增加贷款发放,如1998年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增加9000亿元贷款,其他商业银行增加1500亿元贷款;1999年又在城乡大力推行消费信贷、小额信贷;中央银行大幅度调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利率和发布信贷指导原则,追使商业银行增加贷款等等.这些做法无疑将使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进一步增加.1998年初开始在中国商业银行业领域出现的所谓“惜贷”现象,无疑是商业银行对政府在扩大内需方面的某些政策的一种抵触.

第二,企业改制改组,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增加的压力.企业瓷产重组和转换经营机制,是搞活企业的重要手段。但问题是不少企业借资产重组和转换经营机制之机,大行逃废银行债务之实,使得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降低.1996年以后,假破产之风盛行全国,商业银行是深受其害,这与地方政府的熟视无睹、默许甚至支持是分不开的。

第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低,资本补充渠道不畅。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在1992年底达到8%,而事实上,中国商业银行业,除交通银行外,其余银行均未达到协议规定的要求,甚至中国商业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还呈现下降趋势.

第四,损失准备金制度不健全.建立准备金制度。可以构筑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防火墙”。通常,商业银行应提取三种准备金:一是普通准备金;二是专项准备金:三是特别准备金.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业仅建立了普通准备金制度,其余两种准备金制度还没有建立.尽管如此,普通准备金制度的执行也不严格,使得由此而产生的商业银行对风险损失的抵御能力是大打折扣。从1988年开始,中国商业银行业提取呆帐准备金,但由于缺乏呆帐贷款核销制度,所以提取并不积极。1998年底,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呆帐准备金占平均资产的比例在0.05%,大大低于巴塞尔协议要求的1.25%的比例.

第五,缺乏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防范措施。在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也逐步走向深入。利率、汇率的变动将更加频繁,并使得商业银行在资金成本和资产收益两个方面面临利率和汇率双重风险.1996年以来的七次降息,已使商业银行感受到了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压力的存在.但是,中国商业银行至今还没有防范利率和汇率风险的有效工具。

第六,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状况不理想,为中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提出了新的要求。(1)贷款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达75%左右,使得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较为单一;(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80%左右集中在国有企业,但其创造的产值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0%。这不但本身就意味着贷款集中度过高,贷款风险集中。还意味着投入多产出少,贷款效益差和难以保证贷款回收.加上企业转制重组过程中出现的“母体裂变”、“金蝉脱壳”、破产倒闭等逃债行为,更增大了商业银行风险;(3)除中国银行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准备率均仅在0.2%左右;(4)除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外,中国几大商业银行的贷款存款比例都在100%以上,“超贷”现象非常明显。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

(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有效监管的力度不够

第一,为了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199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一改过去按照行政区划方式设置分支机构的做法,按照经济区划设置分支机构,以摆脱地方政府干预金融的状况。为中国人民银行充分独立监管商业银行业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半年多来运行的结果。出现有违初衷之嫌。中国人民银行在监管信息收集和传递的速度方面,甚至还慢于改革之前.。大区分行忙得团团转、中心支行没事可干、监管办不知道咋办”,也许可以概括一些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各大区分行与其辖区内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距离加大,日常运作成本增加,难以对商业银行实行有效监管。

第二,没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无法在商业银行产生严重问题前发现问题。

第三,没有建立商业银行评级制度,不能了解各银行的实际风险状况,进而做到针对不同情况有所侧重地管理风险.

第四,重市场准入和营运过程的监管,而轻视市场退出的监管.至今没有市场退出方面的立法,执法主体及退出后的处理等方面严重滞后。

第五,缺乏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的措旖。商业银行靠存款立行,存款规模、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有若干保护存款人利益的条款,如存款自愿、取款自由、接管、破产清算等,但这些措施不能构成对存款人的有效保护,很容易出现大面积存款挤兑,使个别银行的问题演化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局性的问题.

第六,从监管依据上看,监管法制不完善且现有的监管规则缺乏可操作性。目前已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金融“四法一规定”对经济生活中新出现的财务公司、典当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都无规范性的法规和条例给予明确规定,而且当前所执行的有关法规大多缺乏实施细则,在操作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央银行监管职能的发挥,也削弱了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能力.

三、构建以信贷风险管理为主体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想

(一)正确认识存量化解与增量防范及其关系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包括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风险补尝帆制、内部稽核监督机制、风险管理传导机制和环境支持机制在内的诸多子系统构成.目前,中国各商业银行均建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具有了构筑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条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目标,并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建立具有透明度和渗透性的健全的、合理的、完整的经营政策,确定日常应付头寸、不良资产、挤兑等的风险管理战略.在解决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上的思路较多,但目前似乎大多比较注重风险增量的防范,比较有代表性的认识是樊纲和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江其务的观点.樊纲(1999)认为,解决银行坏债“重要的问题仅在于控制增量而不在于清理存量”、“清理已有坏债是不重要的。现有的坏债存量,是已经花出去了的钱,再清理也是收不回来的”。江其务(1999)认为,“增量是存量的源,只有遏制增量风险,才能化解存量风险”、“优化增量,应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把金融风险的防范只钉住存量风险,苦苦寻求不良债权的化解办法,而忽视了如何优化增量的措施”,在认识论上是一种误解。也还有观点认为“不良贷款增量对资产质量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不良贷款存量化解的影响”。作者认为,商业银行风险存量的化解和增量防范,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化解存量与优化增量同等重要。不能仅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从风险化解与防范的操作程序上看,商业银行存量风险化解的功效主要在于事后补救,增量风险防范侧重于事前规避。事前规避如同筑堤、防洪、疏导,事后补救就象决堤、抗洪、抢险。对于自然灾害而言,防当然重于救,防是第一位的.因为,对于自然灾害,如果疏于事前规避而不得不靠事后补救,那么,其所耗费的人财物力和遭受的经济损失将是巨大的,甚至难以弥补和挽回。但是,对于商业银行风险,防与救都是重要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发生,往往是小规模的,每次不良资产的发生可能均不能构成对商业银行存亡的威胁,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它们却是构成商业银行风险存量的重要因素,造成商业银行风险存量的不断增加,当商业银行风险存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引发质变,导致支付危机,产生流动性风险,波及到其他商业银行,有可能形成金融危机。所以,在注重构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增量发生的同时,又要注重存量的化解。

(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存量

1.政府向银行注资。在化解不良贷款的存量时,政府应当承担由于政策体制等因素形成的那部分。对于这部分资产,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以借款的方式,向银行部门注入资金。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在于:(1)我国的内债规模尚有较大的发展余地。据统计,我国的国债余额1996年底为4265亿元,仅相当于当年GDP的6.3%,到l997年底为6700亿元,相当于GDP的9%,与发达国家比要小得多(最高为比利时l24%,最低为澳大利亚31%);(2)当前极低的通货膨胀率(甚至有人说是通货紧缩)和较高的实际利率也为发行国债留足了余地:(3)发行的国债一部分可由银行部门认购以改善其资产结构,另一部分可由居民购买以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从而减轻银行的负债压力;(4)向银行注入的资金,可以再贷放给效益好的企业或贷放给回报率较高的从事基础设施投资的企业,这样可以配合我国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

但是,在这神方式下,如果监管不到位,银行不能按照“三性”原则严格把关,造成更大规模的损失,便会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这样的操作时,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格监管,不要再重蹈历史的覆辙。

2.债权转股权或出售拍卖债权.政府向银行部门注资,只能解决部分呆滞或呆帐贷款,而对于数额更大的逾期贷款(约占银行部门贷款的17%),是无法通过E述途径解决的。作者认为,有以下两种可供选择的办法:(1)债权转股权.理论界对这种思路提出较早,褒贬不一.反对者认为,企业已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经承受了银行贷款,银行是债权人,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现在把银行的债权转化为股权,难道仅此而已企业经营状况就能够转变?作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成为负债企业的股东后,享有对企业资产的部分所有权,因而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监管贷款使用情况,以防止贷款的挪用等。但在此操作过程中,银行必须要有能力与精力参与企业管理才行。否则银行将会多损失一部分利息收入。

(2)债权的拍卖.鉴于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很成熟、法律法规还不很健全,债权的拍卖可以采取集中的方式。即经政府特许,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成立专门机构,收购和处理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资产。现在已经开始运作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外的债权承购公司类似,可以认为是这种机制的良好开端,但问题是我们现在的金融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在收购不良资产、购买债权时,还要求附带一部分质量优良的资产。这是在中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大力推进国有银行的市场主体意识下,产生的一种按照非市场原则运作的金融机构,需要在其有一定的运作经验后,发展完善成为完全的按照市场原则运作的商业性金融机构。

以上仅是就不良贷款存量的化解提出的两点建议,但是,国有银行能否稳健经营的关键还在于它如何防范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受很多因素制约的,我们不能依靠从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国有银行,应当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界定公有金融产权,提高国有银行信贷资产的自我约束能力。从根本上来讲,要彻底解决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占比增大的问题,关键在于触动原有的金融产权边界.改变金融产权的不可交易性,即用法律手段界定出资者和银行经营者的利益关系、明确投资者对银行财产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银行在占用法人财产的基础上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经济运行的竞争主体.只有这样,银行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和自我约束的机制才能实现,与企业的关系才能转化为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也只有这样,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才可以实现,银企资金的供给制才能转化为买卖制,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症结才能得以根治。

2.正确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与银行资产保全的关系,支持和参与企业改革,切实维护银行资产安全.国有企业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银行必须承担起国有企业改革的部分成本。但从长远看,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所以银行要积极参与、支持国企改革,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国企改革的有效投入,密切银企关系:(2)完善主办银行制度,在保证合理资金支持和优质的金融服务的同时,加强对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外部监控;(3)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拓展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4)利用银行在信息、结算等多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改革提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金融服务.同时。银行也应该本着对存款人负责的精神,据理力争,排除干扰,坚决维护银行的资产安全。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

3.完善银行的信贷管理系统和贷款风险防范系统.主要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信息评审机制的健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贷款决策与投放是以市场信息为导向的,为了保证做到决策科学化,银行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评审机制.首先,从硬件上来讲,银行必须构建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实现系统内从总行到县支行联网作业,做到信息互传、信息共享:其次.从软件上来讲,必须加强信贷人员素质的提高。应当提拔和培养一批既懂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网络操作并且思想素较高的员工科学地对贷款项目进行评审。

第二,建立健全科学的信贷决策机制。贷款决策正确与否是决定信贷资产质量高低的关键,因此应当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信贷决策机制。考虑到我国国有银行的现状,首先应当按照贷款额度明确划分决镱权限,在每—特定的权限范围内都要有真正的负责人:其次,应当在各分支行设立能够真正起到集体研究决策作用的信贷审查委员会,实行集体决策。

第三,完善信贷风险监控机制。鉴于时间分类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银行应当尽快实施国际通用的风险分类法。这样有利于贷款在履行过程中及早暴露或识别潜在的贷款损失风险,为银行管理方及早采取防范措施提供决策依据。而且,这种划分标准注重的是借款人真实的还款能力,能充分考虑影响其还款能力的所有因素。在这方面,特别应强化稽核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中国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的要求,建立三道监控防线:建立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防线;建立相关部门和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第二道防线;建立内部监督部门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业务监督反馈的第三道防线。配合第一、第二道防线建设,要搞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要建立完善的、有助于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组织结构。并明确组织内部各岗位的责任制;有健全的授权和相互制约机制;有完善的奖惩机制。有健全的电脑开发、运用、保护、防止非法使用、防止犯罪等的管理办法。第三道防线是非常重要,(1)要加强稽核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发展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的有机结合。加强稽核队伍建设,完善稽核规章制度。加大稽核频率和覆盖率,提高稽核人员的素质:(2)规范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及定期报告制度:(3)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如建立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发展行业协会监督及社会审计力量的监督等;(4)建立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的资本充足率。加强监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四,优化银行贷款资产结构,实行贷款资产分散多样化,分散资产风险。商业银行贷款资产多样化,主要是指贷款种类和形式的分散多样化。不仅要求商业银行在各种贷款之间,如在不同用途(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者贷款以及不动产贷款等)、不同还款方式以及有无抵押等方面实行分散多样化,而且要求在每一种贷款内部以及币种上、地区分布上、期限上均实行分散多样化,以确保各种贷款间不相关或负相关,以减少贷款风险的暴露。MarkJ.Flannery(1985)在举例说明了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的分散多样化对其组合风险(PortfolioRisk)的影响后指出,不同贷款间的负相关关系,可以相互抵消风险,因此,研究某贷款风险和其他贷款风险的相互关系是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和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当两者的相关性较高时,风险易在贷款之闻传播,即产生所谓的传染效应(ContagionEffects)。商业银行的贷款资产愈是集中在某一类,贷款问的相关

硕士论文中猫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性就相应愈大,贷款风险的传染性就愈强。SteveIlD.Felgran(1989)通过实证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商业银行将贷款资产在不动产业务和其他传统贷鼓业务之间分散多样化,可以降低贷款资产组合的风险。但不动产业务占资产组合的比例不能过高。当该比例为7%时,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最小,一旦超过13%,风险反而逐步加大。因此。商业银行不动产贷款业务形成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0,13N】的区间内,可以降低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风险。其赢接原因也在于不动产贷款业务与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之问的相关性较低.中国国有银行的资产结构过于单一,不利于整体资产的风险防范,因此,我们应尽可能按品种、期限来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第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一是要正确分析风险的来源和构成,发现风险要素和风险点:分清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操作风险和体制政策性风险.二是要正确识别和估计风险;识别每项业务活动目标所面临的风险,估计风险的概率、频度、重要性、可能性,风险所造成的危害。在业务开展之前,测定出风险指标,以便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跟踪监测。三是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设计对策。

第六,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一是要采取各种保险措施,保护商业银行自有资产和有其管理的资金、证券和其他有价值的财产,使其免受在风险事件的发生中遭受损失。二是制定发生挤提存款、流动性风险、安全保卫事件、自然灾害等的应急计划和措施。三是建立呆坏帐认定和核销制度,以减轻商业银行的经营负担。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薛峰,‘银行信用风险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

2.蒋海/温思美,《制度变迁中的金融博弈与金融风险转嫁’,‘金融研究'1998年第9期。

3.江其务,‘论中国转轨时期的金融风险),‘金融研究l1999年第3期.

4.张亦春/余运九,‘制度变迁中的银行风险分析及内部控制),‘经济研究)1998年第4期。

5.张亦春/余运九.‘论企业资产重组中的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经济学动态l1998年第5期。

6.张亦春/佘运九,《中诬方银行业风险管理比较研究),‘农村金融研究)1998年第5期。

7.方贤明,‘防范企业资产重组中的金融风险',‘经济学动态l1998年第lO期。8.陈学彬,<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博弈分析),‘经济研究)1997年第7期。

9.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增量防范与存量化解》‘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

10.多恩布什/吉瓦齐,‘化解中国的银行不良债权与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研究’1999年第5期。

11.樊纲,‘论“国家综合负债”一一兼论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

12.牛锡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度管理的理论研究),‘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

1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金融热点问题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14.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国有企业债务重组与银行资产保全),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15.魏加宁,‘金融风险有关情况综述',‘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99年第10期.16.王元龙,‘转轨时期我国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99年第lO期。

17.钟伟/李心丹,‘现代金融体系内在风险性及其防范理论',‘金融研究'1998年第8期。

18.陈建新。‘风险管理年构筑商业银行的“防火墙',‘金融时报)1999年6月12日。19.李建军/田光宇,‘九十年代国际金融危机比较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

20.袁琳,‘论体制性金融风险问愿),‘金融研究>1998年第6期.

21.陈建华/唐立波。‘我封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金融参考'1998年第7期。

22.李欣欣,‘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我国金融隐患——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运营现状的分析),‘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第46期.

23.窦荣兴/武波,‘解决银行不良贷款的好办法’,‘金融时报’1999年3月2日.24.郑金堂/马晶宗/马敬祺.‘关于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深层次思考)。‘投资研究'1997年第2期。

25.周黄金,‘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选择),‘金融研究)1998年第6期。

26.欧阳红兵/叶蓓,‘不完全信息与金融风险),‘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第6期。27.殷孟波/张桥云,‘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缺陷与创新l,‘财经科学)1998年第5期。

28.王芳/张宗粱,‘银行业风险与防范’,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9.娄祖勤,‘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资产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30.王维鑫。‘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

31.易光端/钟飞,‘当代中国商业银行管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

32.冯嗣全,‘银行信用风险年现状、成因与对策)。‘财经论丛(杭州)'1998年第1期。

33.林幼平/张澍,‘金融风险相关问题研究综述',‘经济评论(武汉)'1998年第6期。

34.俞乔/邢晓林/曲和磊,‘商业银行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驰年.

35.赵宏,‘关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l,‘财经研究(沪)’1997年第1l期。

36.编写组,‘贷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37.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编,涂永红编译年‘贷款分析与风险管理'(内部用书)。38.Hannan/Haweck,(BankInsolvencyRiskaadtheMarketforLargeCertificatesofDeposits)。(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1988。No.5.

39.Flannery,址xrkJ,‘APortfolioViewofLoanSeIectionandPricing'。in(HandbookforBankingStrategy)。1985艮c.AspimmllandR.^.Eisenbeis,NewYork年Jdml[iley.

40.Felgran,StevenD.1989‘LivingWithRiskinRealEstatelnvestment',in(TheBankerMagazine).September/Oktober.

硕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东北农业大学

致谢

本论文是提交给东北农业大学申请硕士学位的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李友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李友华老师多次在百忙榭自出时间与我讨论问题。他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在学术领域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使我受益匪浅。导师丰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指导着本论文从选题到写作的全过程。对于李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培养,作者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祝李老师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本论文的写作,还得益于我的领导、同事、学友和朋友,作者在此对他们的指教和帮助也表示感谢。在论文写作和认识上的不当之处,皆由作者负责。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被引用次数:印国耀东北农业大学1次

1.刘立中 中国农业银行基于操作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cn/Thesis_Y422869.asp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