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总结20xx 20xx

荥阳七小2012—20xx年度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市教体局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负责鉴定、资料管理。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

2、多角度。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保证课时、落实制度。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将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与其它学科如品德、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选聘教师、加强培训。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重视教师选聘工作,通过筛选,择优录取优秀教师。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阶段性总结制度。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总结,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4、评价制度.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课时落实、总结等各个方面,力求通

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三、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

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要采用“多元化评定”。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

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荥阳七小2012—20xx年度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我校自建校以来,努力实施新课改,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素质的提升,激励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

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确立的课程目标,为体现校本化的观念,在我校一至六年级分别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三个分目标,同时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本校有利资源,引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

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 我校把科学课与校园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园的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让爱科学的种子从小在孩子们纯真的心中深深地扎根!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珍重健康,我们每学期都会根据本地的资源组织开展一些着有成效的实地参观学习,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感觉自然。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走向社会,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社会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今年,我校学生在统一安排下,赴桃花峪等地亲身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以书面报告形式进行总结,针对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近几年环境的迅猛恶化有了

更具体的了解。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学生还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的信息。

三、重视活动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与风采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做中学”的乐趣。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用于课堂师生的交流活动,而自主动手的机会偏少。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

我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仅仅是实施新课程改的开始,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任重道远。但我校的广大师生深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和紧密合作,在新的一年中,必将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花朵,愿综合实践活动永远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充满着旺盛的张力,充满着最浓厚的生命力!

 

第二篇: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20xx.9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

2012.9

一、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二、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三、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两个方面。指定领域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等四大领域。非指定领域则为除上述四大领域之外的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学科中的实践活动及学校班团队活动,学校“三大节”(科技节、体育节、文化节)及节日课程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活动等。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可以由教师提供范围,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可以是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拓展延伸, 也可以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各种现象的探究;可以着重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可以对某些综合性的问题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在教师指导和协助下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生活的环 1

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题目不宜太大,要尽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就能认识和解决的小问题。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社会各行业体验性活动等。社区服务要就近开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社区需要,以服务者的身份开展拥军优属、敬老服务、扶贫帮困、环保劳动、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板报等活动,形成学生服务特色。学生每学期应至少开展一次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体验要求学校积极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对群众生活、社会现象、典型人物、热点事件的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各类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及农村等。学校要组织学生逐步接触社会各行各业,亲身参与行业活动之中。学生每学期应至少完成一项社会调查或访谈。

劳动与技术教育,要注重同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进行整合。应在以下三大模块选择,即:生活技能:(缝、制、烹饪、养殖)培养学生学会自理、自立,学会生活的能力,具备劳动技能。艺术技能:(泥塑、形体、声乐)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科学技能:折纸、剪纸、纸模。活动中既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注重学生的动脑能力,实现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学生每学期应至少掌握一项劳动技术技能。

四、课时安排

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及非指定领域”各年级分别占1、1、2、2课时。最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的弹性课时制。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

根据潍坊市《2009》40号文件附件1规定, 三、四、五、六年级分别为2、2、3、3课时。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独立开设,每周1学时。

五、课程实施运行机制

(一)成立由业务校长负责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认真制订好“年级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和方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落实。

(二)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特点,有的活动需要教师协同教学。在课题选定、班级计划制定和活动汇报中,可以以班主任负责为主,也可以以有一技之长的的教师为主。合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岗位,鼓励有特长的教师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职指导教师方向发展,聘任社会上和家长中有专长的人员作辅导教师,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

(三)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实施到评价的全过程由学校统筹。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和学校特色。

除信息技术教育外,综合实践活动其他模块建议采用以下方式选择:

1.参考市教科院《潍坊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内容。

2.非指定领域的学校活动。每学期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体育节、科技艺术节、春游活动、采摘活动、劳动比赛等,学校把这些活动内容纳入到三级课程中,以课程形式整合文体活动、少先队活动、校级的科技、艺术、体育训练团队,晨练、大课间兩操等,使学校活动与三级课程双轨同步。

3.开展整合研究的学校可自主安排教学内容。

2

六、课程教学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模块。指以研究性学习为课程主要内容或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整合其他模块的学习活动。

1.确定主题。从学生身边的问题或事件着手,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着手,从学生的生活着手。在确定主题的方法上应该坚持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可以教师提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参考。

2.设计方案。方案的设计过程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过程,设计方案包括如下环节: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步骤、活动策略、活动评价。

3.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社会考查、讨论分析、模拟会议、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验证问题,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4.交流评价。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小组交流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评价学生活动中的参与度、主动性、创造性程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与人合作意识、组织能力、承担小组工作情况,对工作完成的努力情况等。评价的方式主要以自评为主,同时提倡组评、师评。

(二)操作性模块。指以劳动技术教育的学习为重点,或以劳动技术为切入点,整合其他模块学习的课型。

1. 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指教学前,布置学生对有关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2.学习知识,运用实践。指课堂教学阶段以“激趣导课、实践活动、评价交流、总结提高、拓展创新”的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实践练习和体验。

3.作品展示,反思提高。课后教学的延伸,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生活实践,制作更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或继续搜寻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关历史文化内涵;或走进社区,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于人。

(三)体验性模块。指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领域以学生亲力亲为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从而达到教育身心的目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包括社会角色体验、自然体验和自我体验三方面,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三条线索,开展一系列获活动。

1.选择主题,制定计划。先调查交流社会资源对活动支持情况,再根据班级体验人数、经费、意愿等设计活动方案,明确活动主题、小组成员任务、分工,活动方式、活动成果展示方式及活动注意事项。

2.依据计划,组织活动。通过必要的培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建立正确的实践与服务观念,具备处理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的能力。落实活动方案时,教师监控活动过程,及时掌握情况,适度增加难度。学生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3.交流收获,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体会、心得,作出评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汇集问题、困难及其他注意事项,提升学生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七、课程实施建议

1.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师有效指导、课时集中安排与分散使用的关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研活动。要开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开足所规定的课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

的开设与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

2.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努力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班队活动课及课余节假日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时间要足。在过程中做到展开过程、深度探究;重视交流、丰富体验。

3.积累有关资料。学校层面,主要是教学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任课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注重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成果。

八、课程实施注意的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围绕三个维度: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进行设计和组织。

2.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任何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应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追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性。遵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策略。即各领域相对独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提倡在教学层面上,以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进行信息技术、探究式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融合。

3.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向他们介绍科学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减少活动的盲目性。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学生的思维进程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4.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加强对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启蒙和培养,小学阶段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由小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组合,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小学生的组合。当然遵照小学生的意愿,也允许个人独立进行活动与探究。 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1.各校要制定科学、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注重评价学生的态度、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收获。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坚持主体性、过程性、发展性和激励性原则,做到评价形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的标准切忌“正确性”、“标准化”。对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多种形式的表彰。

3.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档案;评价结果通过等级、标志性成果、描述性评语等形式表达。评价等级一般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考核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之一。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