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一日活动,提高保教质量

优化一日活动,提高保教质量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孩子终身的人格完善和为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奠定基础,也就是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已入园的幼儿来说,他们一天的1/3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那么如何优化幼儿一日活动,提高保教质量,使幼儿真正享受到优质教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心。

一、一日活动的组成

幼儿园一日活动贯穿于幼儿在园的所有活动,可以根据活动性质相对划分为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四大活动。各类活动在幼儿发展中都具有特殊的价值,要注意各类活动的有机联系,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为真正的教育整体。而生活活动又包括了入园、盥洗、餐点、饮水、入厕、睡眠、离园等环节。

二、一日活动设计的指导思想

《幼儿园管理条例》(1990.2.1)

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一条(1996.6.1)

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一日生活皆教育) 第二十五条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 1

于各项活动之中。

第二十二条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9)第三部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明确指出教学内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活动、过渡、常规。

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 三、一日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

1、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一日活动游戏化,保证游戏活动的时间(教师组织的游戏、幼儿自由游戏)

如:《我会搭》——让幼儿感知几何形体,学习用几何形体搭建物体。

又如:听音计数;就是我拍几下手,然后停下来,孩子接着拍几下,并说出数,随着游戏的进行,我们可以增加难度:多拍几下或者加快拍手的频率,这样即锻炼了幼儿的倾听能力、记忆能力;又锻炼 2

了幼儿数数的能力;(部分教学游戏化)

《小兔吃萝卜》——“比较6、7两数关系”的教学时,我设计了“小兔吃萝卜”的游戏情景。当我出示了“菜地”,又把6根“萝卜”放入“菜地”,然后出示7只“小兔”后小朋友立即进入了小兔要吃萝卜的游戏情景中。此时,我提出问题:小兔有几只,萝卜有几根,它们一样多吗?怎么办?幼儿立刻议论开了。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轻松获得知识。(全部教学游戏化)

《丢手绢》《吹泡泡》《老狼老狼几点钟》等——围绕圆圈追逐跑和快速反应能力(户外活动游戏化)

《给小汽车加点油了》----在喝水环节中,在老师的提下大多数幼儿能主动喝水,可有部分幼儿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喝水。我们就会说“给汽车加点油了,加了油汽车才跑的快”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喝水的习惯明显进步了。

又如在盥洗环节中,幼儿都喜欢去洗手,可是他们洗手马虎,就是用水冲几下就好了,于是我们组织了一个游戏,游戏中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边洗手边念儿歌“先湿手,再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很快的记住了洗手方法,我们把儿歌内容用图片形式剪贴在盥洗处。(生活活动游戏化)

《我在这》-----老师们一般在吸引孩子们注意力时往往是怎么做的(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闭闭好,小手放放好。)?刚开始孩子们还会跟着做,可时间一久他们的动作和嘴里念的儿歌就不一致 3

了,这时我们就需要加入一些游戏的形式,如:“静静听,静静听,叫你叫我还是叫他”老师用口型来叫幼儿的名字,被叫到的幼儿回答“我在这”这样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就被老师吸引了。(生活常规游戏化)

2、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习重难点的解决一般安排在什么时间段?一个优质的活动,应该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课堂,同样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3、动静交替,教师指导+幼儿自选

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如:美术活动结束时,教师与幼儿一起看画、评画,然后教师说:“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上厕所、喝水和做户外活动的准备了,请女孩子先帮老师把这些画贴在作品栏中,然后再去上厕所、喝水。请男孩子先去上厕所、喝水,然后帮老师准备皮球。全部做好了的小朋友就请到我这人集合。”教师分头组织、照顾幼儿贴画、入厕、喝水和准备皮球,待幼儿基本到齐后,请他们每人各抱一球排队下楼,进行户外拍球活动。

4、作息时间的相对稳定性,建立班级常规。

形成条件反射,听到什么音乐就知道该做什么,相信老师们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尽量减少不必 4

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5、劳逸结合

劳逸结合的体现:活动与睡眠交替、 “学”与“玩”交替、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动静交替。

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教育,达成课程目标。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避免消极等待和时间的隐性浪费。在正常情况下,每天确保有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1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不少于2个,每周开展区域活动或创造性游戏不少于2次,每次1小时左右。原则上,每周开展语言、科学、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社会等集体教学活动各1-2次,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小班宜开展5-8次,中班8-10次,大班10-12次。

四、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科学有效安排

1、活动式过渡

活动式过渡是指以喝水、洗手、入厕等短暂生活活动或小型游戏、娱乐、操作活动衔接前后两个生活环节、实现活动转换过渡的方式。 ——集体教学活动与户外活动之间的入厕、喝水

——午餐和午睡之间的散步

——餐前活动:听故事、做手指操

如:游戏玩娃娃家活动向语言活动的过渡。游戏活动结束后,幼儿仍然很兴奋,有的在闲谈,有的在疯闹,有的还在津津有味的谈论 5

着刚才的游戏。教师走到孩子们面前,将手指竖起放在嘴边:“嘘!听听看!我好像听到有很多声音,但听不太清楚,怎样才能听得清楚呢?”幼儿纷纷说道:“安静!”教师说:“对,闭上小嘴巴,保持安静,你们也听听看,都有些什么声音?”幼儿仔细了听了以后说:“远处有汽车的声音,知了的叫声,还有其他班小朋友唱歌的声音……”老师说:“你们听得真仔细,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这么多声音呢?说明我们教室里很安静了,现在我们就开始下面的活动吧。”

2、信号式过渡

信号式过渡是指教师利用音乐、琴声、铃声、动作、手势等作为信号吸引幼儿注意,将幼儿的兴趣自然转向下一个活动,实现活动转换过渡的方式。这种过渡方式比较容易让幼儿形成动力定型和条件反射。

如:我们蒙中班每次放《护花使者》这首音乐,小朋友一听就知道要收玩具,上厕所,准备做早操。铃声:集体教学活动之前,用小铃敲出“铛铛,铛铛铛”的节奏。琴声:用特定的曲子提示幼儿接着该做什么事情。音乐:《进行曲》一响大中班幼儿要做早操了,智慧树音乐《再见》一响起,幼儿就知道今天的游戏又结束了,放学了。

3、线索式过渡

线索式过渡是指教师巧妙地通过对前面活动的总结而引出后面的活动,使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成为连接两活动的线索和手段,顺利实现活动过渡的方式。

6

如:集体活动向区角活动转换。集体活动结束时,教师说:“我们学习了《一双有蝴蝶结的鞋》这个故事,也懂得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的道理。现在,我想请小朋友把故事中佳佳是怎样学会扎蝴蝶结的再说一遍”,幼儿答:“先绕一个圈,再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教师肯定幼儿:“说得非常好,刚才小朋友也像佳佳一样学习了蝴蝶结的系法,我猜,你们一定还想继续学习。”教师将幼儿带到活动区:“请小朋友们看看,在我们的图书角,新增加了几本《一双有蝴蝶结的鞋》的故事书,在自理区新增加了带鞋带的娃娃,在美工区新增加了扎蝴蝶结用的短绸、彩绳。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自由选择活动区继续练习吧!”

五、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具体做法

(一)、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包括入园、盥洗、餐点、饮水、入厕、睡眠、离园。 入园环节

每天早上7:30园长或行政值班老师亲自站在门口,带着慈祥的微笑给每一个来园的老师、家长和幼儿问好。为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园还让大班的孩子轮流也在大门口给老师、家长及小朋友问好。每个孩子高高兴兴入园后来到班级,班级老师早就做好准备主动、热情、礼貌地迎候幼儿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向家长了解幼儿情况。做到一摸:摸幼儿额头、颈部和手心有无发热。二看:幼儿精神和面色是否正常,有无流涕、流泪、结膜充血、身上有无皮疹、咽部是否充血,体表有无伤痕。 三问:问幼儿在家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一 7

般情况及有无传染病接触史。 四查:查幼儿是否携带有不安全物品。五防:传染病流行季节,应重点检查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及早期症状和体征。晨检中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或其它疾病表现时,通知家长带到医院检查、治疗。

案例:我们幼儿园有位老师在晨检过程中发现一幼儿2个脸颊不一样大,告诉家长,家长还不知道,仔细一看的确如此。老师猜想孩子是否老是向着一个方向睡觉,家长让孩子改变方向睡觉后不久孩子的脸就好了。 饮水、入厕环节

提供给孩子专门时间的喝水、入厕,用个人专用口杯喝水,让每个孩子都能保证充分的饮水量,喝多少由孩子自主决定,针对先完成的孩子我们采取念儿歌、做手指游戏、听音乐等活动,让孩子们即能自由的享受这过渡环节,又不会做无谓的等待。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满足身体的需要。没有大声喧哗、打闹的现象,大家都自然地过渡到老师准备的每个活动中。

盥洗环节

提醒幼儿随时保持手、脸清洁。饭前、饭后、便后、手脏时会自觉洗手,正确洗手,组织幼儿有序地盥洗。在小班利用儿歌、多媒体等教会幼儿正确的盥洗方法,将正确的盥洗方法、爱清洁、节约用水等教育用图示、图像、简单文字、童谣等简明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幼儿盥洗处,并提醒幼儿遵守。

餐点环节

8

餐点前要求自觉洗净手、脸,分发餐点时老师会组织幼儿念儿歌、做手指游戏、数数等活动。幼儿进餐时教师边餐边巡查,观察幼儿进餐情况纠正不良进餐习惯;对特殊幼儿给予个别照顾;及时处理异常情况。餐后大班的孩子留下值日生协助保育老师做好清洁卫生,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看书、散步、走线等,做一下放松活动大概10—15分钟,然后进入睡房安静入睡。

案例:孩子每次吃饭的时候老是说话,有时还会在吃饭过程中大笑,真的好怕会噎到或呛到,所以每次总会担心,尽管总是时时注意,但孩子还是会钻空子,这边安抚那边又说起来了. 在孩子吃午饭之前,分发餐点时老师会组织幼儿念儿歌、做手指游戏、数数等活动等一些比较安静的游戏,或者是让他们听一些比较安静的音乐,让他们静静地听老师讲一段故事,总之,让他们在饭前保持比较稳定安静的情绪。在进餐中可以用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幼儿,比如:看哪个小朋友吃饭最安静,大米饭就会做他的好朋友,还可以用榜样法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比如:看xx小朋友吃的多香呀,一点声音都没有,看看有谁和他作的一样好!进餐后不要忘记对幼儿进餐情况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给个别表现特别优秀的幼儿或者有进步的幼儿发一个小贴画,不好的要讲明道理,下次引以为戒。这样幼儿会越来越好。

睡眠环节

小班幼儿在老师帮助或指导下按顺序地穿脱衣裤,中大班幼儿夏天大多能独立完成,在孩子们都睡下后老师一般会讲故事会放轻松的音乐帮助幼儿入睡。

9

教师随时认真地巡视幼儿午睡,细心观察幼儿的举动。孩子身体不适或生病时常会反映在睡眠上,如:幼儿在午睡以后,精神呆滞、面带潮红、呼吸急促、预示着孩子发病了;个别孩子好动好奇,不知深浅,常常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特别在睡前和睡醒后的那段时间,因耐不住安静,常乘老师不注意偷偷玩口袋中或身上的小件物品,甚至放入口中;有的还趁老师不注意会做一些不安全的举动,着实令人害怕。因此,教师要克服孩子睡觉时不会有事的麻痹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教师及时作好午睡记录,并与配班老师密切配合,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幼儿有时睡前喝水喝得太多或个别有尿频症的,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对个别孩子加以观察,耐心地督促、在一定的时间轻轻地提醒他,共同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

案例一:小班要睡觉了,张XX却大哭着扑向午睡室门口。老师抱住了他,试图安慰。但他却对老师又踢又咬.声嘶力竭地哭喊着:“我不要睡觉。我要找妈妈……”

从家庭走向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消失的依恋对象.幼儿的安全感缺失.借哭闹宣泄自己的分离焦虑情绪,身体接触肌肤接触能给幼儿带来身体上的舒适感,情绪的放松及心灵的安慰。老师应亲切地对待幼儿,经常与幼儿保持身体接触,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亲亲幼儿等。这不但可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还能使幼儿将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

案例二:小班幼儿都安静地睡下后,一个幼儿忽然大叫:“老师, 10

我要尿尿。”(睡觉之前,幼儿都上过厕所)“刚才不都尿过了吗?以后别这样了。”老师话音还没落.更多的幼儿叫嚷着要尿尿。究其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好模仿,且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好的坏的都会模仿。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情况,老师应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和幼儿说悄悄话,悄悄地提醒幼儿应该怎样做。

案例三:悄悄话型(大班)

又到午睡时间了,小朋友陆续进入午睡室,脱下衣服准备入睡。可就在午睡室的一角,听见恩泽在和旁边小朋友小声说话,说说笑笑,好不写意。发现后示意他俩赶快睡觉,他们也表示同意。可没过多久,窃窃私语声又此起彼伏。经耐心说教后,说话声没了,可我发现恩泽在床上两只眼珠骨咕噜噜直转,整个午睡总共加起来他也许也就只睡着二三十分钟。

有的幼儿天生的睡眠少、入睡慢甚至整个中午不合眼,同时还要拉他的邻床同伴讲话、玩耍。使想睡的幼儿不能安然入睡。我们就让他帮助生活老师收拾桌子、打扫卫生、收拾玩具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保育老师一起进入睡房,这时很多孩子已经进入了梦乡,然后肯定他劳动很能干,提醒他要轻轻的,不能打扰其他小朋友了,这样他自己上床后一会也就可以入睡。

7.离园环节

教师 稳定幼儿情绪,安排适宜的离园前活动。或与幼儿进行简短谈话,小结当日活动情况;或交代次日活动准备和要求;或组织幼儿开展小型安静的自选活动等。提醒幼儿有礼貌地向教师和小朋友告 11

别 。

(二)、运动活动

运动活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采用早操、器械运动、自然因素锻炼等形式,培养幼儿对运动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运动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日常运动活动,具体包括早操、体育活动等环节。

1.早操活动

早操编排结构合理,应包括准备活动、队列练习、两套操节(小班为徒手操和模仿操,中大班为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及分散活动等;运动量适当,早操后幼儿有脉搏加快、身体发热反应;时间适宜,中大班活动时间15—20分钟,小班12—15分钟。

随时观察幼儿早操情况,做到三看(看情绪、看动作质量、看动作力度);三提示(提示动作、提示增减衣物、提示运动卫生及安全)。指导幼儿选择和按规定收拾器械。服饰符合早操活动要求(不穿高跟鞋、不穿裙子、衣服长短适中、不披发)。

幼儿园早操要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如果早操太难,幼儿会因学不会、做不好而降低自信心:而太容易则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不利于激励幼儿的上进心。操前律动的运动量应较大。而操后律动的运动量应较小,这可以让幼儿自然地舒缓平静下来,并尽快过渡到室内活动中。早操还应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既锻炼幼儿身体、提高幼儿身体活动和协调能力等,又增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12

2.体育活动

一周体育活动保证体育课、体育游戏、器械活动、大型玩具、散步等多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开展。

保证开展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各种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活动。保证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且活动分段进行。引导幼儿多通过身体动作参与、体验、探究、合作式的活动,减少过多的示范讲解。

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达到要求了吗?是否开展了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各种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活动?关注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了运动常规了吗?

(三)、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主要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实践活动,它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地发展。

制定目标明确、有指导和观察要点的游戏活动计划。每日保证幼儿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保证幼儿每周至少开展二次活动区活动,时间为1小时左右。平衡一周内各类游戏活动,保证幼儿主动性游戏活动。采用集体游戏、个体游戏、小组游戏、自由游戏形式组织幼儿游戏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投放数量充足,种类全的游戏材料,添置和更换及时,每月不少于2次。

根据游戏活动的要求和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家园共同收集自然 13

物、废旧材料、半成品等作为游戏活动的材料。

根据需要,保证游戏活动的空间及场所。小班设置3-5个活动区;中班设置4-6个活动区;大班设置5-7个活动区。用“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等观察方法有目的或随机地观察幼儿材料使用、游戏水平、游戏状态,并有目的地做好记录。

细则中要求老师在区角活动中用“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等观察方法有目的或随机地观察幼儿材料使用、游戏水平、游戏状态,并有目的地做好记录。

“扫描观察法”就是以某一个区域为中心带动周围区域来实施观察。新出现的主题或矛盾较多的区域是教师观察的中心或重点,教师对这个区域实施定点观察,同时对其他区域进行扫描观察,可以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

“定点观察法” 教师以几个相关主题为观察重点,来回于既定的两三个区域实施定点或追踪观察,而对其他区域只是远距离扫描,这样教师可以较为详细地了解幼儿在相近经验游戏中的互动情况,为帮助幼儿提升、分享游戏经验做准备。

“追踪观察法”教师对每个游戏区域都给予关注,巡回进行扫描或追踪观察。这种“路径”常常在教师无观察重点时使用,其特点是面面俱到,但可能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使观察结果流于表面。

(四)、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发起的、采用集体活动形式组织的师幼互动活动,或在教师引导下的同伴互动活动,旨在促进幼 14

儿同伴分享交流,提升幼儿经验,强化学习体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学习活动时间次数严格执行幼儿园课程规定,每周不能超过12次,每次活动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

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需要和已有经验,结合本园实施课程的要求,修改、补充、调整、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根据活动目标准备必需的教具,提供满足每个幼儿活动需要的活动材料并在当班前做好分发准备。活动前向保育员讲明需配合的事项。根据活动类型设置便于幼儿活动与交流的空间位置。耐心倾听,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活动。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应答。关注活动中个别幼儿,因人施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关注活动中幼儿是否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活动后回想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实际发展并收集实证材料。

备课是上好一节活动课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要想成功上一节课几乎是不可能。于是领导抓、教师写,教案是否详实、书写是否认真成为教师备课好坏的标准。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抄写参考教案以应付检查,已成为不公开的秘密。我园于20xx年开始实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预先熟悉教材,制定下周活动内容。

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以教材为依托,把中心活动作为轴心,教师 15

提前制定出本班下周的活动内容,对课本活动内容及所添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一个活动计划草稿。这一草稿要在周五前完成,以便在周五下午的集体备课中使用。

(二)以年级为小组,酝酿、讨论、定方案。

根据教师活动课内容的不同,分为小班年级、中班年级、大班年级,讨论由年级组长组织,大家对各班制定的活动计划草案和教师的授课的方案进行集体酝酿讨论,最终统一意见,拿出最佳方案。

(三)由一人打印最佳方案。

最佳方案定下后,由一名教师把整里打印,然后分发给大家,完成教案的统一备课任务。这样省去了大部分教师写教案的时间,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个案分析、教材分析、教具制作和教学研究,提高了教学质量。可集体备课虽然集结了大家的智慧,但具体操作与方案还是存在差别,所以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达到教案与教师教、幼儿学的完美结合。此备课方式有以下特点:1、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接触和交流。2、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幼儿园的团队精神,真正实现了强帮弱、老带新、快携慢。3、集体备课还促进了幼儿园的教研工作的开展

陶行知早年教导:"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幼儿教师要彻底解放自己的认识空间,不做井底之娃,想办法通过充实提高,通过实践反思让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

16

要成为一名反思性教师,要确立这样几种角色:观察者。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实践中的种种典型事件及一些有价值的教育问题。记录者。教师要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一些事件经验,为反思积累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学习者。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把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做成笔记,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使自己善于发现问题。

六、我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

07:50---08:10 入园、晨检、晨谈

08:10---08:40 晨间活动

08:40--09:10 大班、中班早操活动

09:10--09:30 小班早操活动

09:30---09:40 入厕、喝水

09:40---10:10 集中教育活动

10:10---10:30 分组学习活动

10:30---11:10 区域游戏活动

11:10---11:20 分享阅读、音乐欣赏

11:30---12:20 午餐、餐后活动

12:20---14:20 午睡

14:20---15:00 起床、午操、午点

17

15:10---15:30 教学、游戏活动

15:30---16:00 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16:00---16:30 喝水、入厕、区角游戏

16:30---16:50 离园准备

16:50---17:10 离园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一直秉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千方百计挖掘一日生活中所蕴藏的教育价值,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探索和表现的机会,优化幼儿一日活动,科学整合幼儿一日活动内容、有机组织幼儿一日活动,还孩子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幼儿成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人,使他们富有个性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附:园长一日工作常规

1、早晨到园,检查大型玩具,园舍周边环境等安全情况。

2、检查早班教师的到位情况及幼儿接待工作。

3、晨间登记工作。

4、检查伙食购买情况。

5、深入课堂,了解各班教学活动情况。

6、处理日常事务。

7、检查幼儿进餐情况,督促教师照看好体弱幼儿。

8、检查幼儿午睡情况,午睡室值班老师值班情况。

9、检查各班教室卫生情况,及毛巾、餐具消毒情况。

18

10、检查午睡室卫生情况(棉被、地面)

11、处理日常事务,业务学习。

12、准备放学,与幼儿家长交流,了解幼儿一日在园安全情况,听取

家长意见。

13、 整理一日事务,并准备第二天工作安排

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