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思想史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思想史》心得体会

对于一个理科生的我来说,写作可能是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也许是因为对于文学投入时间较少,自己学得过于肤浅,文笔不够华丽,形象。但我自己有我很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对于《中国思想史》认识无论是原来还是现在都不够深刻。我回忆了一下,听的最认真、最多的也许就是高中、大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讲的,尤其是一些代表作,如:《论语》、《孟子》、《史记》、《呐喊》??等等。其次就是在政治、民族教育、法律等课堂讲的内容,还有一些是课外书,如我喜欢读的《博弈论》、《金庸》、《企业经营策略与分析》及我看后似懂非懂的《中庸》等等。以下,我就结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谈几点学习《中国思想史》这门课后的体会。

一. 做人要有思想

中华思想文化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是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儒、道、墨、法等学派文化,百川归海,相互触摄,绵延至今的历史产物。他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及以后兴衰迭变的历史选择,形成了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主流,再同佛教思想交融涵化而构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中华思想文化。而我们在这样一个重伦理、政治思想,重辩证思维和“天人合一”思维模式文化背景下成长,我能得到什么?

我又该做些什么?人不是生来就有思想的。思想是通过勤奋的学习和思考得来的。我不否认其中存在天赋,某些人生来就是比其他人更有思想。但是,方法论也很重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确实有利于形成自己的观点。比如20xx年我刚毕业硬在家人的要求下服从了他们的安排,去了市级事业单位。但对于那些在2008、20xx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就业很难的毕业学生,这或许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情。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我这辈子靠父母,我下辈子靠谁?我又怎能保证给我孩子像父母给我这样的生活,我又该怎么教育我的孩子?我觉得这就给我未来教育孩子留下问题埋下了伏笔。和我老爸老妈谈了自己想法并得到他们的用意后,我辞职后独自去了广州,因为我想找回自己在社会生存的方法、学会独立、强大、交流。我选择广州是因为它属于前期开放的城市,它附有港澳台文化,我想哪里有我想了解和需要的东西,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是值得的,而不是错与对的关系。

苏格拉底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它有思想”。我们不在是小孩子,我们成年了。我们要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代表着国家的希望,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最终目的都应是对国家有意义的。所以做什么都应三思。就从身边谈起,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学校勤务人员辛勤工作的身影,每天早上他们最早起来工作的,每晚他们是最晚离开教室的。我们的收获本上少不了他们的付出。作为大学生,是要有大局意

识的。从自身做起,不要随便在宿舍吸烟,用电脑声音不要大,打电话声音小点。多做有意义的事,为校园多添加一份人文风景。做事时多想想他人的感受,会极大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因为我觉得人活着是为了活人。活人的“人”字更多的应该是代表别人,不然很多人为什么喜欢一线城市、喜欢热闹场合,喜欢交朋友。作为大学生,是要不断学习进步的。在大学,是学术性学习。我们应该以学习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更加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树立科学精神。所以我认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应该具备:一.明确的历史使命,坚定的成才方向。二.追求远大理想,坚定的崇高信念。三.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四.加强自己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继承和弘扬一个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五.提高与人的交流能力

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究竟是要先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还是要先学会做人?对于现在的我和处于这个时期的我认为,应该先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才能使我们融入到这个社会,才能使我们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只有先认识了自己才能知道该怎样去对待别人,对待别人的过程便是我们的生活,而和别人沟通便是一种学习过程。我认为,在对待他人的时候,要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父母、老师、社会??对我们的栽培。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世上有能人,

但绝对没有完人。每个人独立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具备宽容。在对待自己的时候,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每天问问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在追求什么。今天你完成你的任务了吗?做人,干吗 要为难自己?做人,要相信自己。做人,很多时候,更多时候得靠自己。做人,记得反省自己。做人,要活在当下。

学会学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大量的知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掌握,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习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我们每个人的大部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别人的传授给我们的,人类社会之所以有今天这样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完全是代代相传,不断学习的结果。我们的大家正处于接受知识的年龄段,我们精力旺盛,头脑灵活,记忆力较好,接受能力强,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而书是要有人去读,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的,我们遇上了好时代,学校里开的科目那么齐,社会上报刊杂志那么丰富,你们可以广泛的学习。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但读书,又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得学会倾听,学会预习,学会回顾,学会探索,总而言之得抓紧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要向别人学习,向自然学习,向国外学习。学会学习,要注意方法,要有主动精神,习要好问、问家长、问老师、问同学,以能者为师,孔子尚且不耻下问,更何况我们是求学之人,同学们,千万不要辜负了大好年华,学会生活中必须的一切,去勇敢面对生活。

学会生活:要珍惜时间,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有一句古诗说得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身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们知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同学们,时间没有回头的一刻,要学会生活,请先从珍惜时间做起,请珍惜你青春时光的分分秒秒吧。珍惜生身边的每一个人吧,因为有他们你的生活才有色彩。其次,要珍惜生命,生命是最可贵的,从个体来说,生活着就是为了生存和发展,而想生存、想发展,你就得健康地活着,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尤其要注意安全问题。学会与人相处,做文明的人,在社会上,在校园里,在我们同学的身边常会有人发生纠纷,小则动口,大则动手,甚至酿成流血、伤命的大事件,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绝大多数可以避免,假如这些人懂得生活之道,就不会去弄出这些事端。在生活中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不要为了芝麻大的小事动肝火,有的同学喜欢别人尊敬他,但不是以德以才服人,而是靠说大话、动拳头,粗人一个,别人怎么能服你呢?在生活要学会包容别人,容忍别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也是形形色色的,要容许不同的人发表不同意见,要和谐共处,要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用学会做人的道理去经营你的生活。我想你是幸福的。

三、充分把握和利用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先进思想大融合之地学习的机遇来提升自身修养

我觉得的我有这样一个提升个人文学修养机遇,因该努力去把握。我们应该挤出时间、抛弃电脑、走出校门。去北京市东西南北走走,

这里有国家高层领导人、有世界500强企业的精英、有代表中国过去最浓厚的历史遗迹、有世界各地的人才聚集于此,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碰撞产生的火花。看看他们之间文化有何差异,和我又有何不同。应该去博物馆、艺术馆??走走,去寻找历史的痕迹和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去北京各高校走走,看看不同性质的高校内的人文环境、他们的想法,他们大部分人对就业、考研、爱情等等选择的方法与标准。他们对未来的期盼是什么样的?我们也可以参与一些社会慈善机构、慢慢将自己融入这个城市。我们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思想就是观点。当你对一件事物有观点时,你就是有思想的。根据我的观察,在别人告诉他以前,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没有观点的。观点越多且越接近本质,那么你的思想也越是丰富和深刻。我想这有助于你更好的定位自己。观点不是事实。观点是基于事实之上的一种系统性判断和理解框架,事实是观点的基础。你了解和掌握的事实越多,就越容易做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事实本身不是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有这种人,他非常博学,但是没有思想。博士生就因找不到好工作跳楼,我认为很可悲、很可笑。难道世界规定了博士生就该有好工作吗?这是个拥有相对自由的世界。而且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错误的思想也是思想。观点既然是一种判断,那么当然有可能判断错误。不过,更多的情况是,很难判断某种思想是否正确,大多数思想都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正确的。因此,你可以问一下自己,你是否对大多数事物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可以为这些观点辩护,也就是可以说拥有一个与你观点能交融的平台和支持这些观点的理由。我有观点,更要发表观点,所以我要利

用北京这样一个充满人文先进思想大融合之地学习的机遇来提升自身修养,拥有并珍惜它!

三. 结语

一个学期的时间,课程结束了,可是学无止境。我想,自己依旧要抱着这样的心态面对未来。最后,再次感谢老师一学期来给予我们的指导,以及通过授课带给我的启迪和思考!

 

第二篇:中国思想史论文

皮囊以锈 但污何妨

——浅谈庄子

庄子 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人,做过蒙地的管理漆园的小官。生活穷困潦倒,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粮度日。他本来是宋国人,因公元前286年(楚顷襄王十三年)齐灭宋后,齐与魏、楚三分其地,蒙地属楚,故庄子为楚人。他往来于赵、魏各国间,与楚国关系较深,和楚威王、楚顷襄王都有往来.

中国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做人的文化,在先秦哲学关心社会人生的思想主流中,庄子又被许多人视为一个重要的例外。

庄子的一生平平淡淡无拘无束,不为名利不求金钱,他的精神似乎已超出了常人。庄子那种逍遥豁达,满不在乎的思想造就了他成为一名圣人,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这点,例如在《列御寇》中,他对炫耀富贵的曹商所作的辛辣讽刺就是证明,这也说明了庄子生活即使是这样贫穷,日子是这样难熬,但并没有消蚀他的清高和孤傲,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权势名利的轻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因此他对苦难世界的冷峻审视和对人生悲剧的深刻体验,给人类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烙下了他深深的印章。

庄子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是无比光芒的,也是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庄子的思想可以跨越时空,即便是到了今天仍然可以震撼我们的心灵。庄子的思想就像“大道”一样是没有边界的,包容着万物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伟大又不露形迹,深远却近在眼前,久远却看不到它的初始,深奥却并不显得高深,孕育着万物而不露其德,光芒照耀着历史而不显其才。 庄子真正的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作到了天人合一。孟子也说过:“万物皆备于我矣。”也就是说,天下万物的特性都具备在了我的身上,没有欠缺也没有盈余。因为我们都来自于宇宙这个大根本,所以我们的本来都是一样的,是一个身体。 庄子的思想伟大而玄妙,充满了辩证的哲理,但经常不被人理解,被扣上游世思想和相对主义的帽子。认为庄子是相对主义者是错误的,但他的某些论述确有点类似相对论,但又和相对论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高于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论证了人的时间观念是随着自身形体的空间转化而相对转化的,但是,爱因斯坦没有去把这样的人的相对时间空间现象和人的不相对的时间空间现象联系起来进行同一思考,后来,爱因斯坦到是在他的广义相对论中对宇宙的统一关系做了探索,但是,从科学理性的角度,他无法完成这个试图建立统一场的任务。所以,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不能够直接用于去诠释人类的人文社会科学现象的,一旦将这样的相对论思想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就必定要象推销爱因斯坦思想的波普那样,把人类的科学思想基点最后落脚到“猜测”上去,从而使科学的大厦完全落足在了一片沙滩上。但是,庄子却是通过他的关于人的认识的有对、无对和非对的三对思想,把这个问题破译了。

庄子认为时间、长短、高低、大小、阔狭、终始、曲直、是非、贵贱、荣辱、美丑、多寡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秋 水》深刻并彻底地阐述他对事物的无穷相对性认识。

太多太多的人都认为庄子是“游世思想”。这已观点对于庄子来说是不平的,但对于所持这一观点的人来说却是荒谬的!

游世思想的内涵相当复杂。

庄子一方面是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继承了隐者传统的心情灰暗的主题叙述,就是以轻视现实和躲避矛盾,来保护一种弱意义的生存欲求。可是另一方面,庄子又认为在这样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庄子干脆把一种故意不肯负责任的游戏态度贯彻到底,不仅游戏地对待现实世界,而且游戏地对待个人生死,游戏地对待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传统隐者始终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软弱的个人生存渴望被庄子戏谑地扔进黑暗的游戏世界之中。因此,在庄子游世思想中实际上隐含着一个新的主题,这就是

以带有自嘲意味的自我放逐心情,来与一个黑暗的世界对抗。这里的对抗不是正面反抗,而是摆出一切皆不在乎的姿态,直视黑暗世界任何可能的恶意摆布,并且以对这种恶意摆布的戏谑的欢迎,表达对这个黑暗世界的嘲讽。游世思想这一隐蔽的主题,与寻求个人内心安宁的传统的自我保护主题,在庄子文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种叙述,而是混合在同一种词句奇诡变化的叙述之中。两种主题都是真实的,可是相比之下,以彻底的戏弄姿态对抗和嘲讽的主题,更深刻地表达了庄子对人在天地之间无路可走这一绝望处境所作的回答。研究庄子思想如果忽略游世,将无从理解庄学的灵魂。

这便是——皮囊已锈,但污何妨!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破罐子破摔,他只是想与这黑暗比已比到底谁更能破罐子破摔,他是对黑暗另一种直视。所谓“知其白,守其黑”! 这是对生活的另一种超度,度己,度人,度生活。庄子这是别一样的天地。

在《齐物论》中——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太多的人嘲笑庄子究竟是他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的。

有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其实一个人来到世上,恰好具有人的形状,又恰好具有某种社会角色,那是很偶然的,并没有什么合理的来由,因此不必过于当真。当然,既然已经偶然地成了“我”,那也用不着拒绝,不妨就暂时客串“我”这个偶在的存在角色。如果转眼之间“我”变成了别的什么,那就接着客串新的角色。根本就用不着对我是“我”过于认真,就这样任随造化的播弄,不企盼也不抗拒,变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并且还怀着与己无关的冷淡,静静观赏这出“我”在其间客串角色的存在荒唐剧。这强调了“物化”即泯除事物差别、彼我同化的意境。借喻庄周梦蝶来抒发自己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这不是要站在更高一层次才能体会的麽? 记得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歌是因为他已经达到视死如生的境界,将人的生死看作像昼夜交替或者四季轮回一样,所以没有了常人的感情。鼓盆而歌是一种达观生死的洒脱。

庄子的思想可谓是“超凡脱俗”,他认为:人之生,来于自然界,人之死,返回自然界,对于生死应持纵浪大化,不喜不忧的态度。这正是一种十分彻底的自然主义观点。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他追宗人生苦难的终极原因,发现灾难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人类自身那无穷无尽的欲望。因此,他希望在精神领域使人类从苦难的深渊中走脱出来。庄子的人生哲学是苦难时代结出的苦果,例如,庄子的“无用之用”则是典型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自我的设定,它强调的是主体自处之道,强调的是不因世俗价值或规范戕害自身生命的完满。庄子的这种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上是非常可取的,或许说我的是十分缺乏的,它是一种处人之道。是对生命自身的关注,对他人的关怀,它告诉我们不要把他人的性命当作满足自身欲求的工具或手段,它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处事是原则,而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最多强调的则是“道”与“德”的问题,所谓“道”

乃是产生规定自然的本体存在,所谓“德”则是主体对道的承受,则道又归根结底“于自然无所违”,因此庄子的道德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生命的社会价值,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可以说庄子对人生怀有一种哲人的豁达,庄子的“无名”“无功”“无己”更是说明了这点。所谓的“无名”则是破自我而非我的对立,洗刷内心中功名利禄的观念,我觉得这点对于那些在政治场上、商场上的争权夺利的人是相当有益的。让它们不至于被名利冲昏了头脑;所谓“无功”亦是破非我而非我的对立,即顺应自然,顺应规律,游心即从观念上打破绝对分解,强调转化,懂得了日夜,寒暑水火皆可为我所用的道理,人就活得更自由了。庄子的《逍遥游》则形象地说明了这点,所谓“无己”即破自我与自我的对立,说明了养生之道及养生的目的在一尽天平,而非长生不死,而庄子在这点充分体现了他对生死的看法:生,时也;死,顺也。并非说生死无差别,而是视死如归,客观地看待生死问题,而庄子在养生之道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其内容氛围形养和神养两大类,其中神养则是最重要的内同,所谓神养就是保养精神,保持心境的平静,使心境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这种养生之道无疑对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有极大的好处。

庄子思想学说对历代名人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他赞颂自然,成为后世许多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文学家描绘理想之国的楷模。看一下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忙碌穿梭于世间,又有多少人不是为了金钱而无形地在为自己挖着坟墓,名利与金钱似乎已把太多人推向了深渊,吞噬着人们的原本拥有的那颗明净的心灵,腐败也因此而存在。难道人们真要躺进用名利与金钱铸成的棺材吗?

庄子思想之所以一直能引起深广而持久的激动,就因为他它的独特力量穿透黑暗现实的重重屏障,告诉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如何可以在内心深处守护最后的不可剥夺的尊严,平息那些追求名利人们的心灵,庄子思想这朵开放在人生旅途上的清奇之花,多少个世纪后,它的姿影还是那样清丽纤秀,仍然将它那醉人的芬芳飘荡在整个世界之上。

别一样的境界——皮囊已锈,但污何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