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思潮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

http://nkbbs.org/cgi-bin/bbs/newcon?board=Others&file=M.1136047533.A&mode=3

一、流派介绍

★新古典主义

18世纪30--40年代,(应当是19世纪!!!17XX年是18世纪,18XX年是19世纪,19XX年是20世纪,20XX年是21世纪。王小箭批注!!!)欧洲进行的大规模古迹挖掘,重又点燃起人们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的浓厚兴趣,新古典主义的种子开始萌发。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日渐临近,渴求改变现状 的法国民众,更加反感散发着浓重的、没落的贵族气息的罗可可美术,期待有更严肃更 高尚的美术。在这种条件下,一股更雄劲的新古典主义之风,从欧洲的中心吹动起来。 代表画家

达维特(Jaques Louis David,1748--1825)就是这种风格的创立者。达维特生在罗可可 美术流行的时代,随同老师维昂到罗马深造时,认真研究了古典美术,从而变成一位古 典理想的坚定信徒。代表作品:《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马拉之死》、《莱卡米耶 夫人像》、《加冕式》

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1780--1867)。他在其一生中,以高傲的固执态 度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坚持捍卫新古典主义的理想。与达维特不同,安格尔是一位不懈 地致力于纯化造型语言的画家,他保守的观念并不能掩盖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代表作 品:《泉》、《莫伊特希夫人》、《大宫女》、《土耳其浴女》

★浪漫主义

法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不但不再抵制和消灭封建专制的残余势力,反而与他们勾 结,继续执行许多为君主政体所适用的法律,借以巩固他们的反动统治。这使一部分资 产阶级人士深感失望。艺术上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对上述制度的不满和失望所引起的。 浪漫主义在法国,它的政治背景是王政复辟和七月革命的浪潮。这种艺术思潮在反抗资 产阶级统治时,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在抨击现实的同时,把希望寄托在人民革命 上面,如雨果、拜伦、雪莱、德拉克洛瓦 ??等即是,这是积极的浪漫主义;另一种是 在尖锐严酷的斗争面前恐惧或憎恨人民革命,把自己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或幻想的世界 里,有的向往中世纪生活方式。浪漫主义在绘画上,是与以官方学院派为代表的古典主 义相对立的,其表现特征是:注重个性表现,耽于幻想和夸张,选择惊人事件作题材, 情绪激越。

代表画家

泰奥多尔•籍里柯法国浪漫派绘画的先驱。代表作品:《梅萨杜之筏》

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4~1863.8)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派。巴比松为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进 口处,风景优美。19世纪30~40年代,一批不满七月王朝统治和学院派绘画的画家,陆 续来此定居作画,形成画派。它不仅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并且致力于探索自然 界的内在 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诚感受,以真实的自然风景画创作 否定了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画程式,揭开了19世纪法国声势巨大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

的序幕。他们厌倦都市活动,信奉“回归自然”。 其成员有 T.卢梭、N.-V.迪亚兹•德拉 佩纳、C.特罗容、C.- F.多比尼、C.-E.雅克等,其中卢 梭为其领袖。C.柯罗与 J.-F. 与此画派关系密切。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反对学院派画家在室内画风景画,主张走出画 室在自然光下对景写生,然后以写生稿为基础,进行风景画创作。他们的创作经验,特

别是对景写生,以求获得真实新鲜的感受和使画面色调响亮起来的艺术主实践,给 欧美风景画家,包括印象主义画家以重要启示。

代表画家

卢梭(1812~1867)Rousseau,Théodore法国画家。1812年4月15日生于巴黎,1867年12月 22日卒于巴比松。早年从师C.雷蒙,并临摹17世纪克洛德•洛兰的风景画。曾在欧洲许多

地区旅行写生。作品多表现森林、海洋、天空,画面真实,富于诗意,摒弃了学院派的 呆板程式。1848年定居巴比松,和N.-V迪亚兹、德拉佩、J.杜普雷等组成巴比松画派。 代表作品:《走下侏罗山的牛群》、《蒙马特尔平原》、《栗树林荫道》、《枫丹白露 森林的入口处》迪亚兹•德拉佩纳、

特罗容、

多比尼、

雅克

柯罗(1796~1875)Corot,Camille法国画家。擅长风景画和人物肖像。作品大多采用 灰色调子,画面上朦牧人或少女,极富浪漫主义特色。被认为是法国19世纪中期最出色 的风景画家。他虽和巴比松画派关系密切,但其绘画风格并不属于这个流派。他的创作 手法对后来的印象主义有一定影响。代表作品:《罗马竞技场》、《沙特尔大教堂》、 《摩特枫丹的回忆》、《杜埃的钟楼》

米莱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 、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 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印象主义作为绘画流派出现于法国。1874年3月25日,C.莫奈、 P.-A.雷诺阿、C.毕沙罗、A.西 斯莱、E.德加、P.塞尚、B.莫里索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

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 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 会”,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 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而是在C.柯罗、巴比 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 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 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 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 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 度的青、紫等色。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 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 间。

代表画家

★ 后印象主义

由英国美术批评家罗杰•弗莱(Roger Fry)提出,后印象主义画家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在描 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 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代表画家:

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 埃克斯—普罗旺斯。塞尚重视绘画的形式美,强调画面视觉要素的构成秩序。塞尚的画 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强调绘画的纯粹性,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通过绘画,他要在自然 表象之下发掘某种简单的形式,同时将眼见的散乱视象构成秩序化的图象。为此,他进 行了一系列艺术探索。首先,他强调画中物象的明晰性与坚实感。他认为,倘若画中物 象模糊不清,那么便无法寻求画面的构成意味。因此,他反对印象主义那种忽视素描、 把物象弄得朦胧不清的绘画语言。对传统的再现法则不以为然。他走向极端,脱离了西 方艺术的传统。正是如此,他被人们尊奉为“现代绘画之父”。代表作品:静物画《水 果盘、杯子和苹果》、《穿红背心的少年》、《玩纸牌者》、《圣维克多山》。

凡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生于荷兰,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 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 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 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 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代表作品:《向日

葵》、《星月夜》。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高更这种强调主观表现及追求原始纯真的艺术思 想,导致了其独特画风的形成。他以象征主义笔调,画那些充满原始情调的生活,把自 然与幻想、现实与象征紧密地揉合,在一幅幅作品中,表现了宗教的情感和原始的诗 意。代表作品《雅各与天使搏斗》、《黄色基督》。

★ 纳比派

Les,Nabis纳比派,法国的艺术社团。1891年出现于巴黎,其主要成员是巴黎朱利安美 术学院的学生。纳比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先知或神秘的启示,取此名称的基本点旨在表明 其信念、创作思想同宗教的密切联系。该派以革新绘画艺术为标榜,广泛吸收高更、塞 尚及日本浮世绘艺术的有益因素,主张在理性和感性的领域里,对自然进行“重新安 排”,强调创造诗意的现实,追求平面的装饰效果和象征意义的表达,注重审辨色调及 单纯与变形的法则。主要代表有塞律西埃、P.博纳尔、M.德尼、E.维亚尔等。纳比派于 1899年解散。

代表画家

博纳尔(1867~1947)Bonnard,Piere法国画家。曾经是纳比派成员,画风具有东方趣 味。1889年定居巴黎,主要创作油画和版画插图,作品多取材室内景、静物和裸体模 特,画风又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影响。代表作品:《逆光下的女裸体》、《乡间餐 厅》、 版画插图 《 达芙尼与克罗依》、《自然史》

维亚尔(1868~1940)Vuillard,Edouard法国画家。曾参与组织纳比派,并定期参加其 作品展览。在装饰绘画方面有独特贡献。主要作品是为香榭丽舍剧院、夏约宫和日内瓦 国际联盟大厅所设计的装饰壁画。代表作品:《公共汽车上》、《风景和室内景》

塞律西埃 (SERUSIER) 保罗•塞律西埃(1863-19xx年)

★ 立体主义

19xx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 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 义”这个字眼。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 (Cubism)的名字便约定俗成。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外,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 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试图在画中创造结 构美。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 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

观再现大相径庭。19xx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综合立体主义。 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 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 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 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画家: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一 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 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

“蓝色时期”(1900—19xx年)。他于19xx年来到法国巴黎,早期他的作品充满悲剧性。 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绝望、灾难与不幸的感觉。

“粉红色时期”。(1904—19xx年),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 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xx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 画风的探索。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 这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它并不关照外在的世界。它所关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构 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 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

“分析立体主义”(1909—19xx年)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 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 甚了了。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 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 态各异的块面。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 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画上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黑、 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 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综合立体主义”19xx年起,毕加索转向其风格的绘画实验。他开始以拼贴的手法进行 创作。这幅题为《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显示了这种新风格。

代表作品:《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 提琴》。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他与毕加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者, 并且,“立体主义”这一名称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另外,立体主义运动中有多项创新 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将字母及数字引入绘画、采用拼贴的手段,等等。布拉克的作 品多数为静物画和风景画,画风简洁单纯,严谨而统一。“他比所有其他的立体派画家 更多地带来不可缩减的具体和一针见血的分析,带来少有的和谐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 无能为力的典雅流畅的线条”。代表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曼陀铃》、《小提 琴及水罐》

莱热(Fernand Leger,1885-1955),在立体主义运动中,莱热并不是完全置身其中的人 物,但他无疑是该流派的一个核心者,他的那些无论在主题还是在形象上都与现代工业 文明有着紧密联系的绘画作品,造型清晰,色彩鲜明,在立体派绘画中别具一格。代表 作品:《三个女子》。

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 在立体派的“综合立体主义”时期,格里斯的创作和 言论显得较为突出。他主张把“面对自然来构图”与画面非客观的空间结构相结合。他 的作画方式是,先经营画面的结构,再将题材与客观物象依附在这一结构上。代表作 品:《吉他与乐谱》

“俄耳甫斯主义” 立体派发展到19xx年,开始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其中,所谓“俄耳甫 斯主义”以其抽象化结构以及对色彩效果的强调,而与立体派的其他趋向拉开距离。俄 耳甫斯主义是从立体主义分离出来。其分解形体及几何化的倾向,显然与立体派绘画有 着密切的联系。不过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立体派画家主要关注于形体结构,对色彩并 不十分在意;而俄耳甫斯主义画家,则在构造形体结构的同时,还关注于构造一个色彩 的空间。代表画家:

德劳内(Robert Delaunay,1885--1941)、捷克画家库普卡(Frank Kupka,1871—1951) ★ 野兽派

野兽派(Fauvism)是自1898至19xx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 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 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 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 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主义得名于19xx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以马蒂斯为首 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展于同一层厅的作品,有人形象地将这些画称作“一罐颜料掼在公众

的面前”。而那位后来创出“立体主义”名称的《吉尔•布拉斯》杂志的记者路易•沃塞

尔,则突发灵感地想到了这一恰也合适的名称。他在那个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 展厅中央,发现马尔凯(Albert Marquet)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小型铜像,不 由得惊叫起来:“多那太罗被关在了野兽笼中!”(多那太罗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

雕塑家)。不久,这一俏皮话便在《吉尔•布拉斯》杂志登出,而“野兽主义”的名称也很 快被广“泛地认同。

代表画家: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他与毕加索一起被视为20世纪法国画坛上的两位 最重要的艺术家。他的早期绘画曾受到毕沙罗、西涅克、塞尚、高更等人的影响。在经 过了几种风格的尝试之后,他于19xx年前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通过主观的 色彩而不是光和影来描绘物象。他说:“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 抄袭。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他作画,偏爱用平涂的画法。他把绘画视为平面的装 饰,而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同时,他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 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使其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他的 画,造型极其简炼,线条弯曲起伏,笔法轻松流畅,散发着儿童般的天真稚趣,萌发着 生命的朝气。他的画,往往传达着某种欢快的情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代表作品: 《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生活的欢乐》、《红色中的和谐》。

弗拉芒克(Maufice de Vlaminck,1876—1958)在野兽派画家中最为狂放不羁。他出生于 巴黎,在绘画上他追求自由。他对传统不屑一顾,他偏爱饱满的橙色,往往以鲜明的红 色与之呼应,并以强烈对比的色彩(蓝、绿)来强化其视觉冲击力。他偏爱厚涂的笔法, 喜欢以旋动的笔触和粗重的黑线,勾画物象的结构。代表作品:《塞纳河畔的采石场》 德兰(Andre Derain,1880—1954)是野兽派画家中重要的一员。注重色块的强烈对比关 系,使画面充满节奏和张力。 在绘画上,他并不轻视传统,而是对博物馆的艺术始终情 有独钟。他经常挂在胸怀的,是一种更规矩、更古典的传统观念的绘画概念。”正因为 此,他后来脱离野兽主义,最终走到了传统的路子上去。代表作品:《威斯敏斯特桥》 杜 飞 (Raoul Dufy,1877—1953)是一位受马蒂斯影响而转入野兽派行列的画家。他的 画风格清新,色调鲜明,惯以一种速写式的笔法,以细粹的线条和笔触,以及明亮、淡 薄的颜色,来表现活泼、欢快的图像。代表作品:《挂着旗子的街道,勒阿弗尔》

罗奥(Georges Rouault,1871—1958)出生于巴黎,罗奥的画富于激情,充满爱与怜悯,

渗透着宗教气息。他热衷于描绘社会的阴暗面,他画风简洁、有力而粗放。他的作品除 了情感热烈和手法粗犷之外,与野兽派并无共同之处。在很多人眼里,他更象是一个德 国“桥派”画家那样的表现主义者,而不太象他法国的野兽派同道。 代表作品:《贫民 区的基督》

★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Exprisseonism)一词,是德国艺术评论家威廉•沃林格(Willem Worringer)在其 发表于19xx年8月号《狂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采用的;他把这个词,与塞尚、凡高 和马蒂斯等人的艺术联系在一起。19xx年在狂飚美术馆举行的“青骑士”画展,再次被 冠以这个名词。从此,该词便成为德国艺术中诸多偏于情感抒发的倾向的名称。从广义 上说,表现主义可用于所有强调以色彩及形式要素进行“自我表现”的画家,但其特指 的含义,则是基于二十世纪初叶德国的三大艺术运动,即“桥社”(Die Brucke)、“青 骑士派”(Der Blaue Reiter)和“新客观派”(Die Neue Sachlichkeit)。

桥社19xx年成立于德累斯顿,19xx年解体。其成员有基希纳、黑克尔、施密特一罗特卢 夫、布莱尔、佩希斯泰因和诺尔德等。“桥社”一词是由施密特一罗特卢夫从尼采的名 著《查拉斯图拉斯如是说》中引用而来。作为一个旨在开辟艺术与生活新途径的艺术社 团的名称,其含义是,“联结一切革命和活跃的成分,通向未来。”

青骑士社,得名于康定斯基19xx年所作的一幅画的标题,19xx年从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 分离出来。其成员有俄国人康定斯基、雅夫伦斯基、德国人马尔克、麦克、闵特尔以及 瑞士人克利等。青骑士社画家总的来说并不关注于对当代生活困境的表现,他们所关注 的是表现自然现象背后的精神世界,以及艺术的形式问题。在宣告该派成立的画展目录 上,写着下面这句代表该派宗旨的简单声明:“我们要确认一种固定的形式;目的是在 再现的形式的多变中表明艺术家如何以各种各样的方法表现其内在的灵感。”

新客观派出现于19xx年。严格说来,它不是一个画派的名称,而是一个展览会的名称。 该名称是由德国曼汗艺术馆馆长哈特劳伯(C、F、Hartlaub)提出;他在19xx年所策划组 织的那个新现实主义画展,便被冠以“新客观派,表现主义以来的德国绘画”的标题。 参加展览的这批画家主要有格罗斯、迪克斯和贝克曼等。这是一群不满于现实的艺术 家。他们大多出生于1890年前后,青年时代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德国的政治动荡 时期,因此,他们不象其表现主义前辈那样只关心形式与精神的问题,而是热衷于用艺 术表现他们所处的现实,揭示社会的腐朽和阴暗。

代表画家

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他出生于挪 威洛顿。童年时父母双亡的经历在其心灵深处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使他早年画下了 许多以疾病与死亡为主题的作品。他曾在克里斯蒂安尼(今奥斯陆)工艺美术学校学习, 1885年第一次旅法,学习印象派的画风,后又受到高更、劳特累克及“新艺术运动”的 影响,导致了其画风的重大变革。1892年他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协会的展览,由于形象 怪异,其作品在德国引起激烈反响,画展只开了一周即关闭了。为此,以利伯曼为首的 自由派退出艺术家协会,成立了柏林分离派。这一行动使蒙克大受鼓舞,从此在德国定 居下来,直到19xx年。这16年是蒙克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其艺术臻于成熟的时 期。他在忧郁、惊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线型图式表现他眼中的悲惨人生。他的绘 画,对于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成了“桥派”画家的精神领袖。代 表作品:《呐喊》、《生命之舞》

思索尔(Jams Ensor,1860—1949)比利时画家,通常被归人早期表现主义画家之列。他 继承了北欧浪漫主义绘画传统,在尼德兰艺术全盛时期的画家博希和布鲁盖尔艺术中,

汲取辛辣讽刺的成分。他将那种从象征派及印象派那里学来的方法,与他特有的题材相 结合,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以怪诞和恐怖为特征的表现主义风格。代表作品:《1889 年基督降临布鲁塞尔》。

埃米尔•诺尔德(Emil Nolde,1867—1956)是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他的艺术典型地 体现出德国表现主义追求“内在冲动”渲泄的艺术倾向。他的画注重情感表现,色彩浓 重,造型简洁,人物动态强烈。他以激越的情绪所描绘的那些极富戏剧性的宗教高潮场 面,充满了神秘感与象征性,渗透着中世纪式的狂迷之情。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 基希纳(kirchner,Ernst Ludwing,1880--1938)是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桥社的核心人 物。早在年轻时代,他就开始悉心研究德国的晚期哥特式艺术,那种“尖尖的、间断式 造型的、强调坦率的直觉和强烈感的德国哥特式”艺术风格,对他一生的创作产生深刻 的影响。在绘画上,基希纳追求简洁的造型和鲜明的色彩,通过对形和色的凝练处理而 达到其画面独特的装饰性平面效果。代表作品:《街道》

埃里希•赫克尔(Erich Heckel)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其作品表现的多是悲剧性主题。 病人、小丑、孤寂者等饱受磨难的形象,使他的画面充满痛苦、悲哀和不安。粗放的线 条、沉闷的色彩则强化了其作品的表现力。代表作品:《桌边的两个男人》

施密特一罗特卢夫(Karl Schmidt—Rottluff,1884—1976) 他的作品代表一种粗野奔放 的表现主义风格。近似版画风格的油画,构图奇巧,造型简洁,色彩浓重而明快,用笔 随意而粗放。代表作品:《戴单眼镜的自画像》

康定斯基(W.Kandinsky 1866-1944)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发现是康定斯基最伟大的成 就, 也是他对现代艺术发展的最伟大贡献。19xx年,康定斯基等人脱离慕尼黑新艺术家 协会,而成立青骑士社。“青骑士”一词,产生于这年初冬康定斯基与马尔克的一次闲 谈。康定斯基曾在其《自传》中回忆道:“我们都喜欢蓝色。马尔克喜欢马,骑士则是 我的主题。我们两个很自然地说出‘青骑士’的名称”。在青骑土社中,康定斯基是最 核心的人物。康定斯基曾总结出一整套的有关抽象主义艺术的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其一,艺术不是客观自然的摹仿,而是内在精神的表现;其二,艺术表现应是抽象 的,而具象的图像有碍于精神的表现。康定斯基的许多画,都被冠以音乐的标题,如 “即兴”、“抒情”,等等。仅以“即兴”为题的作品就有三十五幅之多,都被一一地 编号。这些作品,起初还较为写实,到后来,则愈加变得简约和抽象。最终在画中仅留 有几根主要线条,而客观内容的描述则被全然地抛弃。康定斯基认为,绘画与音乐具有 相通性。他常常把绘画用音乐的术语来描述。代表作品:《有树干的风景》、《第一幅 水彩抽象画》、《构图4号》、《即兴二十八号》

弗朗兹•马尔克(FranzMare,1880—1916)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是青骑士社的创始人之

一。和许多表现主义艺术家一样,其艺术受到印象派和凡高的影响,不过更重要的影响 来自麦克、康定斯基和德劳内。1910—19xx年,马尔克与康定斯基共同编辑《青骑士年 鉴》,筹划并参加青骑士艺术展,成为青骑士社的重要人物之一,其画风逐渐由早期的 落寂忧郁而变得生气勃勃、富有表现力。象康定斯基那样,他努力寻求人与自然在精神 上的和谐,并借动物这一题材表达他对事物精神实质的理解。此后,在德劳内奥费主义 及意大利未来主义的影响下,其艺术的抽象倾向日益明显起来,色彩斑斓的形状和色块 在画面上相互挤压碰撞,传达出某种原始和神秘的意味。代表作品:《蓝马》

奥古斯特•麦克(August Maeke, 1887—1914)与康定斯基、马尔克交往密切,人们也习惯 于将他看作青骑士社的组织者之一。麦克并不追求“精神世界”的表现,也未在抽象化 道路上走远。他的艺术总体上看来是自然而具象的。代表作品:《动物园》

保罗•克利(Paul Klee,1879-1940)出生于瑞士,但其一生主要是在德国度过的。他对凭 直觉自主描绘的儿童艺术很感兴趣。儿童特有的符号创造能力、形状变化能力,尤其是

无拘无束、天真率直的特性令他颇有启发。有时他也试着象孩子画画那样,由着笔在画 布上信马由缰地自由涂绘,获得某种直觉形象,再对之加以有意识的改进,从而得到他 所需要的东西。他的作品看似天真稚拙,实际上却是深刻而独特的。代表作品:《高尚 的园丁》、《喜歌剧“航海者”中的战斗场面》

乔治•格罗斯(Georg Gmsz,1893—1959)是新客观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柏林,曾在德 累斯顿美术学院及柏林皇家工艺美术学惋求学。他是柏林最早参加达达运动的人之一, 受到过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士兵及战 后德国混乱社会的亲历者,其艺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往往矛头直接指向社会阴暗面。 他用简约的线条和夸张的形象对独裁、腐败、战争等问题作了直接揭露和无情嘲讽,画 风冷酷、尖锐,具有挑衅性。代表作品:《共和党的自动装置》

★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 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 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 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首先产生在瑞士。1915

年秋委,几个流亡在瑞士苏黎世的文学青年,包括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法国人汉 斯•阿尔普以及另外两个德国人,他们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叫“达达”的文学团 体;19xx年,又在法国的巴黎组织了"达达"集团,从而形成了达达主义流派。达达主义 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 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查拉在回顾达达主义运动时说:“目的在于设法 证明这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 可的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的表达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 好叫它为达达。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 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 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 现。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

代表画家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1887-1968 )是达达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 品:《泉》、《有胡须的蒙娜丽莎》、《甚至新娘也被光棍们剥光了衣裳》、

阿尔普(Jean Hans Arp)

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奥托•狄克斯(Otto Dix)

★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Futurism)首先是一场文学运动,它最初由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8—1944)一手炮制。在19xx年2月20日的《费加罗日报》上,马 里内蒂以浮夸煽情的文辞推出了“未来主义宣言”,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 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未来主义自此诞生,并迅速由文学界蔓延 渗透至美术、音乐、戏剧、电影、摄影等各个领域。在一连串形形色色的宣言、声明的 强力扶持下,它一度声势喧赫、影响深广。 未来主义热情讴歌的是现代机器、科技甚至 战争和暴力。他们迷恋运动和速度,要求“摧毁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割 断历史以白手起家,创造全新的艺术。 未来主义理论其实非常庞杂,它扎根于伯格 森和尼采的哲学思想,扎根于无政府主义气氛中,并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流行的虚 无主义思潮密切相关。在政治上,它遗憾地被法西斯势力所用,成为意大利法西斯主义

的附庸。从绘画上看,未来主义没有统一的风貌,也没有太多的创造,甚至从时间上看 也仅仅是昙花一现,但这一切并不能抹煞它的重要意义,它们促进了大家对我们时代的 典型事物的一种新的感受,如对机械的感受;促进了大家对现代人最切身的事物的感 受,如对速度的感受。他们的一些艺术主张,如反对“一切模仿的形式”、提倡“一切 创造的形式”,反对既定规范及“和谐”、“高雅”等传统鉴赏标准,尽管语辞过激, 但不失为重要的现代意识。事实上,“正是这些观点的力量,而不是这些观点实现的程 度,才使得未来派名扬整个欧洲,才使得它甚至在马里内蒂自己的才能名誉丧失殆尽以 后还能成为一种建设性力量”。

代表画家

贾科莫•巴拉(Ciacomo Balla,1871—1958)是意大利油画家、雕刻家和工艺设计师,未来 画派的重要人物。他被新印象主义所感动,对光和色产生极大兴趣。巴拉倡导绘画的同 时并置原则,即描绘运动物体的多个侧面,以求在绘画这种静止的形式中表达运动和速 度,使视觉的各个不同方面成为“相互贯通——同时混合的过程”。代表作品:《被拴 住的狗的运态》、《快速飞翔》

翁贝特•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是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未来主义画派 的核心人物。他不仅是这个运动的推动者,也是这个运动的杰出理论家。他称得上是位 天才的未来主义实验者。那些别出心裁的作品,展示了他在绘画和雕塑领域所取得的独 特成就。他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超越了那个时代,甚至超越了他自己的实 验。比如,他认为可以在雕塑中使用更为广泛的材料,“玻璃、木材、硬卡纸板、钢 铁、水泥、马鬃、皮革、布料、镜子、电灯等等”,这种非传统物质的使用虽未在其自 己的作品中出现过,但在后来的达达主义和构成主义中变为现实。他还提出使用发动机 以使某些线条或平面活动起来,这一想法由构成主义实践,至六十年代被广泛运用。代 表作品:《美术馆里的骚动》、《城市的兴起》、《内心状态》、《告别》

吉诺•塞弗里尼(Gino Severini,1883—1966他强调“客观物体不复存在”,号召在艺术 上摧毁“物质统一”观念。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他的未来派同行的启迪,更受到立体派 的影响。19xx年以后,他转向了立体主义。代表作品:《塔巴林舞场有动态的象形文 字》

卡洛•卡拉(Carlo Carra,1881—1966)是最早的未来画派成员之一。主张“有音乐、噪 音和嗅觉的绘画”。因此,他的某些作品除了有未来主义所崇尚的运动和速度外,还有 他自己所追求的视、听、嗅的统觉传达。代表作品:《同时并置,阳台上的女人》、 《爱国庆祝会》

路易吉•鲁索罗(Luigi Russolo,1885—1947)在未来画派的五位创立者中,他的作品可以 被看作是对理论的图解。虽然不象其他画家那样有创造性,但能把未来主义观点阐释得 比较清楚,让人易于理解。 代表作品:《雾的坚固性》

★维也纳分离派

在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一中产生的著名的艺术家组织。1897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批 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 自称分离派。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在设计方面,其重视功能的 思想、几何形式与有机形式相结合的造型和装饰设计,表现出与欧美各国的新艺术运动相 一致的时代特征而又独具特色。他们大胆实践,定期举办展览,并在19xx年出版了设计期 刊《室内》,在欧洲颇有影响。其代表人物有画家克里姆特;建筑家和设计师瓦格纳、霍 夫曼、奥布里奇、莫塞等人。其中克里姆特和霍夫曼最负盛名。瓦格纳则是霍夫曼等人 的老师,其设计思想与建筑风格在19世纪80年代已表现出与装饰主义的分流,故被称为分 离派运动之父。1895年他在《现代建筑》一书中阐述了新时代建筑应具备的形式。他设

计的卡尔斯帕拉兹车站,具有简洁的方形造型和新艺主术运动风格的装饰细节,是分离派 的早期佳作。画家克里姆特是分离派组织的第一任主席,被誉为“奥地利最伟大的画

家”。他创作了大量崖壁画,其形式与室内设计高度和谐。他打破传统的绘画形式,以金 属般绚丽辉煌的色彩和一维平面效果,运用富有象征意义的形式语言,表现出强烈的华丽 风格与工艺化的精美,呈现强烈的装饰性。其代表作有绘画《吻》、壁画《哲学》、《法 学》、《贝多芬雕像装饰壁画》等。19xx年,霍夫曼在银行家支持下,在魏恩市组织了维 也纳工作同盟。他和莫塞担任艺术指导,从事家具、室内金属器皿的设计,并由同盟的作 坊进行生产。其产品造型呈几何形态,很少装饰,力求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体现产品的实 用性。霍夫曼在设计中表现出与普遍的曲线风格不同的直线风格,更加接近现代设计。他 的由纵横直线构成的洗练的方格网装饰特征,成为象征分离派设计风格的鲜明符号。

1904-19xx年,他承担了布鲁塞尔郊区斯托克列宫的建筑设计。其方形的造型单纯、严谨, 室内空间宽敞、墙面平直,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室内陈设、餐厅的大型壁画则由克里姆 特设计制作。壁画中图案化的人物形象和装饰花纹,是用玻璃、马赛克、珐琅、金属、廉 价宝石镶嵌而成,华美异常,使斯托克列宫成为集分离派之大成的佳作。其他人的创作也 成就颇丰,各具特色。奥布里奇设计的维也纳分离派之家,把单纯明确的几何造型与典型 新艺术风格的枝蔓缠绕的花草装饰结合得浑然一体,是分离派代表作之一。莫塞的平面设 计成就最大,其美学观点比其他人更加前卫与理性化。其书籍装帧、插图、印染、邮票等 方面的设计,多以黑白色为主,明快、大方,更接近现代主义风格。维也纳分离派运动独树 一帜,在设计中加进了新艺术运动风格中较少见的直线和简洁的几何造型,特别注重产品 的功能,体现出欧洲设计从摆脱传统到走向现代的过渡风格,影响深远。

代表画家

克里姆特

瓦格纳

霍夫曼

奥布里奇

莫塞

★ 荷兰风格派

一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而与卷入战争的其他国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相互隔离。在 极少外来影响的情况下,一些接受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观念启迪的 艺术家们开始在荷兰本土努力探索前卫艺术的发展之路,且取得了卓尔不凡的独特成 就,形成著名的风格派(De Stijl,荷兰文,即风格之意)。风格派正式成立于19xx年,

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画家列克(Bartvan der Leck)、胡 札(Vilmos Huszar)、雕塑家万东格洛(Ceorges Vantongerllo)、建筑师欧德(J.J.P. Oud)、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等人。显然,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广泛涉及到绘 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诸多领域,其影响是全方位的。

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它反对个性,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 致力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 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因而,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亦减至 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 完善的几何风格。对于风格派的这种艺术目标,蒙德里安更喜欢用“新造型主义(Neo- plasticism)”一词来表达。他把新造型主义解释为一种手段, “通过这种手段,自然 的丰富多彩就可以压缩为有一定关系的造型表现。艺术成为一种如同数学一样精确的表 达宇宙基本特征的直觉手段。”

代表画家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是风格派最核心的人物。评论把蒙德里安尊为新 造型主义之父。以其独特的“水平线——垂线”和原色、非色组合的极简绘画图式,将 现代抽象绘画带到了一个新阶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他绘画的核心倒并不是抽象,而 是某种内在的精神性追求。代表作品: 《灰树》、《开花的苹果树》、《红、黄、蓝的 构成》、《百老汇爵士乐》

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1883—1931)是风格派的另一位核心人物。杜斯堡的艺术 思想与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观念产生分歧与冲突。他在继续提倡画面直角因素的同 时,放弃了蒙德里安所坚守的“垂线一水平线”图式,从而把斜线引入其绘画创作之 中。代表作品:《玩牌者》、《构图》

★ 俄国前卫艺术

20世纪初期,俄国的社会和经济状况与欧洲较为接近,这使俄国对欧洲现代艺术的 吸纳有了精神上的某种相通。当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 义等此起彼伏的艺术运动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刚刚被理解和接受时,它们马上 也在俄国艺术界得到了响应。新的观点被迅速传播,并揉人俄国艺术中。1910—19xx年 的俄国是国际前卫艺术的中心。虽然人数不多,历时较短,但成果卓著。由于政治原 因,到20年代初期它们逐渐消声匿迹。19xx年,加波受政府派遣出国,以后再未回来。 康定斯基亦离开俄国进入包豪斯。塔特林成了工业图案设计者,而马列维奇则在默默无 闻中过着贫困生活。俄国前卫艺术的辉煌时刻一去不复返,它的影响随着艺术家的迁居 而移至域外。

代表画家

米凯尔•拉里昂诺夫(Michael Larionov,1881—1964)是俄国前卫艺术的早期代表,抽象 主义绘画的先驱,辐射主义的创立者。以不同方向相互穿插、纠结的色彩线条被用来表 达画面主体及周围背景的反射线。这些色彩线条相互作用,产生强烈动感和新的表现。 代表作品:《蓝色辐射主义》

娜塔丽娅•冈察洛娃(Nathalya Goncharova,1881—1962)是拉里昂诺夫的妻子,其画风多 变,曾探索过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也采用过新原始主义风格进行创作。后来,她与拉 里昂诺夫共同创立了辐射主义,力求用色线表现由物体反光所构成的空间形式。代表作 品:《群猫》

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1878—1935)。至上主义的灵魂。19xx年,他在白纸上用 铅笔画了一幅《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这一简约新颖的构图成为至上主义产生的标志。 在现代绘画史上,马列维奇是第一位创作纯粹几何图形的抽象画家。作品以稚拙的手法 描绘俄国农民,使形象看起来粗拙僵硬,并在正方形构图中取得沉静有力的效果。后 来,他又转向立体主义,画面形象愈加趋于几何化,色彩鲜明且对比强烈。代表作品: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 构 成 主 义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一词最初出现在加波和佩夫斯纳19xx年所发表的《现实主义 宣言》中,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早在19xx年就随着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抽象 几何结构而在俄国产生了。构成主义艺术最初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它反对用艺 术来模仿其他事物,力图“切断艺术与自然现象的一切联系,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现 实’和一种‘纯粹的’或‘绝对的’形式艺术”。构成主义大致可分为两股潮流。其一 以塔特林和罗德琴柯为代表,主张艺术走实用的道路并为政治服务;其二以加波和佩夫 斯纳为代表,强调艺术的自由与独立,追求艺术形式的纯粹性。两股潮流曾于19xx年在 莫斯科汇合,但由于观念分歧而于19xx年分道扬镳。

塔特林(Vladimin Tatlin,1885—1953)是构成主义运动的主要发起者。毕加索以铁皮、 木板、纸片等实物材料所作的拼贴作品,给他很大影响代表作品:《绘画浮雕》

李西茨基(Eleazar Lissitzky,1890—1956)是俄国前卫艺术家,在风格上,它兼具了 “至上主义”、“构成主义”及包豪斯的某些特点。代表作品:《构成99》

罗德琴柯(Alexander Rodchenko,1891—1956)代表作品:《Trekhgomoe啤酒的广告画》 佩夫斯纳(Antoine Pevsner,1886—1962)代表作品:《意大利女人头像》

★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 的某些联想的形式。同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 种种变幻。它趋于最终地摧毁一切其他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 问题。

代表画家

雷尼•马格里特(Rene Magritte,1898—1967)是超现实主义画派中的重要一员。他致力探 索事物本身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将不同的东西以某种奇妙的过渡联系在一起。代表作 品:《错误的镜子》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是德国画家和雕刻家,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之

一。 代表作品:《被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1989)在超现实主义画派中,达利比其他画家更加 声名显赫,他的绘画是细致逼真与荒诞离奇的奇怪混合体。他的画从局部看,每个细节 都是真实细腻的,但从总体上看,它们全然没有视觉逻辑的条理性,因而只会带给人们 梦魇之感。过份的透视感和摄影般的清晰度则对这种梦幻性作了进一步强化。代表作 品:《记忆的永恒》、《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

胡安•米罗(JoanMiro,1893—1983)的艺术代表了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即有机的超 现实主义。与达利的艺术不同,米罗的作品是令人愉快的。其画面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 息,往往人见人爱。代表作品:《人投鸟一石子》

★八人画派

在19xx年初期,美国的画廊只展览已经死了的画家或欧洲人的画,新新鲜鲜活在眼前的 美国人是轮不到的。亨利,梭仑,路卡斯,格莱肯,西恩,潘得加斯特(Mauric e Prendergast,1859-1929),劳森(Ernest Law son,1873-1939)和戴维斯(Arthur B.Davies,186 2-1928),这八个人自己开了一个画展,这个画展因此被叫做“八人画展”,这 群艺术家后来在美术史中也就被称为“八人画派”。 他们这批人画的都是这样的日常小 景,甚至内院后街,闹闹哄哄,蓬头粗服。但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描绘,在美国艺术中 “失传”了的写实的创作态度又回来的。而且,这类题材和这类写印象似的画法改变了 美国画家素有的对创作油画诚惶诚恐的态度,他们从此变得敢画了,知道如何直接用画 笔去记录现实和印象了。虽然挨骂,“八人画展”总算成功地触动了美国美术界。它等 于是一个宣言,明白无误地向美国人宣告:美国画家完全可以不模仿欧洲,而是脚踏实 地,面对美国,画美国人自己的生活。“八人画派”给美国艺术界在当时带来的这个信 息很可贵,尤其是进入了20世纪后,艺术的现代化成为美国艺术面临的重要课题,而 “八人画派”昭示的立场是指导性的:艺术不能是外来的,必须是自己的,必须从自己 的社会中产生出来;让我们先把脚跟移过来,移到自己的土地上,面对美国作画,然 后,我们才可以有前途,有发展。历史后来也证明,当现代艺术在美国真正产生的时 候,也是美国人真正找到自我的时候。因此,虽然世纪初出现的“八人画派”的画今天

来看的确是画得不太好——说他们“技术马虎潦草”其实并没有冤枉他们,而且他们完 全没有触及当时已经开始了的艺术形式的革命,他们用的还是传统的绘画手法,但由于 它立场正确,矫正了美国艺术只顾追附欧洲的心态,“八人画派”还是在美国艺术史上 留下了一个很光彩的位置。

波普艺术

Pop art波普艺术 5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年中,在美国和英国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流派, 称为"波普艺术"。被冠以"波普艺术家"的这些人在这段时期的创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征,他们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之物为题材,采用的创作手法也往 往反映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征。造成波普艺术的元素并非到处都有,战后英美的 城市文化是其生长的特殊土壤。只有与这种城市文化接触密切的艺术家才能抓住波普艺 术特有的格调和表现手法。

19xx年,"独立派"举办了题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展览上最有感染力、对艺术史 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在入口部分放置的一幅招贴画,名为 ‖?‖画中是一间现代公寓,里面有从画报上剪下的一个肌肉丰满的男子和一个傲慢的 裸体女人。公寓里有大量的文化产品:电视、带式录音机、放大的连环画书封面、一个 福特徽章和一个真空吸尘器的广告。透过画里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正在放映

电影《爵士歌手》中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男子手上还拿着一支其大无比的棒糖,糖 上有三个很大的字母POP。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就由此而来,POP既是英文棒糖 lollipop一词的词尾,又可以看作是"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 劳申伯格(Rauschenberg)19xx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他早期曾受抽象表现主义的影 响,在50年代初期画过一系列全白的画,上面唯一的图像就是观赏者的影子。后来他又 画了一系列全黑的画,但这些画法并不是他的首创。后来他朝着"组合绘画"的方向发 展,采用生活中的寻常之物构成画面--啤酒瓶、废纸盒、旧轮胎、报纸、照片、绳子、 麻袋、枕头等等。约翰斯(Jasper Johns)是波普艺术早期的代表人物,他生于南卡罗 来那州,19xx年移居纽约。他的画摒弃抽象表现主义那种短暂情感的表现,创造出一种 用纯绘画形式、甚至用生活中的实物,精致处理日常现实题材的“新达达”风格。这种 风格在波普艺术的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代表作品:《美国国

旗 》 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1927—1986)。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19xx年他 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

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马丽莲• 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代表作品:《玛丽莲•梦

露》 奥登伯格(Claes Oldenburg)最重要的立体波普艺术家。他出生

于瑞典,受教于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如果说像安迪•沃霍尔这样的艺术家在平面艺术上 进行了一次观念的革命,那么在立体艺术领域中进行观念革命的一员猛将就是奥登伯 格。他所关注的形象也都是平常之物,他将这些物品放大,做成立体。他写实是要给人 一种实在感和可信赖感,让人觉得艺术是一种平平常常的东西。《衣夹》、《立着的棒 球手套和球》、《穿透墙壁的刀》

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

罗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曾一度画广告牌,在纽约时代广场上高空作业。这段 经历对其之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以纽约为中心 的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战争造成了许多重要的法国和欧洲画家的流离失所,来美国避 难,并带给他们一种处身于现代运动中心的感觉。这些避难画家包括唐居伊、恩斯特、 马宋、达利、蒙德里安、杜尚等人。有些画家(如毕加索和马蒂斯)尽管未曾来到美国, 但对纽约的影响同样十分强烈。在各种现代艺术思想、尤其是立体主义、新造型主义和 超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美国艺术获得了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精神。二战刚刚结束,抽 象表现主义便迅速出现,并很快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纽约第一次取代巴黎,成为世界 艺术的中心。缺乏描述,以表现性或构成性的方法表达概念,这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基本 特点。一般说来,在画面结构与统一感方面,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是在立体主义绘画思想 中找到各种形式的。他们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寻求心理的即兴表现力量,作为发现一种

个人神秘感和激发潜在想象力的手段。”它包括了几乎不是“抽象”的德•库宁和完全不 是表现主义的纽曼的艺术。不过,这并不妨碍其在某种意义上的相互协调。抽象表现主

义的先驱者是阿谢尔•戈尔基和汉斯•霍夫曼,重要画家包括波洛克、德•库宁、罗斯科、

马瑟维尔、戈特利布和纽曼等。这些艺术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德•库宁、波洛 克为代表的行动画家,把动作和姿态作为创作的基础;另一类是以罗斯科、纽曼等人为 代表的色域画家,依靠大面积的色彩表达某种思想。抽象表现主义又被称为“纽约画 派”。19xx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大规模的“美国抽象绘画和雕塑”展览。 1958—19xx年,博物馆在欧洲八个国家巡回举办了“新美国绘画”展览。至50年代末, 该运动走向衰落。抽象表现主义对后继的美国艺术有着重要意义,也对欧洲艺术家产生 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代表画家

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n,1883—1966)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这位从德国来到 美国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为美国前卫艺术的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抽象表现主义的 两个分支,无论是行动绘画还是色域绘画,都与他的艺术相关联。在某种意义上,他可 以被称为“抽象表现主义之父”。代表作品:《门》

阿希尔•戈尔基(Arshile Gorky,1904—1948)的艺术是欧洲抽象艺术与美国抽象艺术之间 的过渡桥梁。代表作品《肝是公鸡的鸡冠》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是20世纪美国抽象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他 的艺术,被视为二战后新美国绘画的象征。代表作品:《熏衣草之雾》

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1904—)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之一。他生于荷兰的鹿 特丹,曾就学于鹿特丹美术学院。19xx年来到美国,德•库宁对抽象艺术的探索始于40年

代以前,至40年代中期崭露头角。19xx年他举办了首次个展,随后声名鹊起,成为国际

上有影响力的画家。 在众多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中,德•库宁的画风显然与众不同。他并不 像其他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那样彻底地丢弃形象,而是始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画面图形 的具象性。代表作品:《女人与自行车》

马瑟韦尔(Robertmotherwell,1915—1991代表作品:《西班牙共和国的挽歌》

纽曼(Barneett Newman,1905—1970)是抽象表现主义画派中色域绘画的代表人物《合而 为一之三》

罗斯科(MarkRothko,1903—1970)

二.现代雕塑

奥古斯迪•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

(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

(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 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

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 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 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 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 并有《艺术论》传世。

亨利•摩尔(Moore Henry ,1898-1986)他的名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响亮的艺术家 名字之一。他之所以赢得世界人民的尊敬,是由于他的艺术紧紧地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时 代气息相连着。有史以来,雕塑的对象总是以塑造神圣的英雄、贤者、政治领袖或运动 员为主。在20世纪以前,塑造一个既无实际目标,也不具备具体内容的形象的雕塑,是

闻所未闻的。亨利•摩尔的作品为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雕塑语言,那是一种与环境对话的 语言,一种充满人性的现代语言。代表作品:《内部和外部的斜倚人物》、《国王和王 后》

三.后现代名词解释

光效应艺术(OPArt),这是一种基于光学知识的心理试验艺术,创作者通过精确校正的

色彩和几何形制造出有动感的光色效果,代表艺术家是布里奇特•里列(Bridgei Riley) 和瓦萨雷里(Vasa-relev)。

极少艺术(nIlnlnlallsn1),突出特征是以工业方式生产艺术品,追求数学的精确性, 代表人物是贾德(Donald Judd),作品通常是相同单元的重复。

动态雕塑(Kinetic Art),有许多代表人物,如瑞士人廷古莱(Jean Tit-ian),制作 了变体绘画机器,为首届巴黎双年展制作了一台“有香味有声音的变体汽车”;莱里 (Len Iye)制作了有微妙平衡的活动雕塑,等等。

灯光雕塑(Lighi Ari)是雕塑的另一发展方向,其形式类似霓虹灯广告。代表人物是青 年艺术家弗莱温(Dan Fla-vin)。

大地艺术(LandArt或Earth Art),可以看成是室内装置作品向户外发展的结果,最早 的样式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国的斯通亨治圆形石柱,而美洲的广阔土地为当 代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以沙漠、高山和草原为原始材料,修整出或附加上巨 大的几何形式,是大地艺术的早期特色。最有名的作品是罗怕特•斯迈森(Robert Smithson)的《螺旋形防波堤》,这个堤坝宽15英尺,观众可以沿着堤坝走几圈,除此 而外没有任何实用功能。

装置艺术(InstallatiOn),是一种由非艺木材料构成。可在室内短暂陈列的立体展 品,其中极少部分也会被博物馆收藏,它是一种布置展品的方法而非艺术特色或风格, 所以它可以为许多艺术流派服务。最初的装置由弃置传统雕塑材料而来,其主要定义 是:“(1)它们是装配起来的,而不是画。描、塑或雕出来的;(2)它们的全部或部 分组成要素,是预先形成的天然或人造材料、物体或碎片,而不打算用艺术材料”。早 期装置艺术的代表是德国的达达艺术家施威特(Kllrt schw-Itter),他在19xx年代用 各种材料将自己的住宅堆满。

身体艺术(BodV art),是创作者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艺术表达的材料,并结合绘画、摄 影、录像或其他现场记录手段。形成的一种非戏剧化的表演艺术,“非戏剧化”是指无 虚构、表演和做作成分。如勒瓦(Barry Le Va)的作品就是在相隔十几米的两堵墙之间

跑来跑去,直到累倒为止。另一位维托•阿康西(Vito Acconci)曾经是个诗人,心理上 有受虐倾向,比如他努力去咬自己身体上能咬到的部位,不咬出痕迹不罢休,还在公开

场合手淫,并且架上扩音器将声音传播出去,迫使公众成为“窥淫”者,试图以此冲破

社会禁忌,还有一位是克里斯•怕登(Chris Burden),这个人更是受虐狂,代表作《5天

囚禁》是连续5天将自己关在一个铁箱子里;另一名作《枪击》是让他的朋友在匕英尺外 向他的左臂开枪,这种惊世骇俗手法,使他立刻获得了世界声誉。

概念艺术(ConceptuaI Art),来源于19xx年代早期的达达艺术,认为艺术没什么神圣 和持久的价值,它的本质是思想或者概念,物理形态的具体作品并不重要,所以也叫思 想艺术(Ideaart),后物体艺术(Post Object art)或无物体艺术(De-

materialized art),用来记录思想的文字材料,或者对一个事件的照相实录,是概念 艺术的常见形态。概念主义艺术家探询艺术与思想或者艺术与知识的关系,这种探询的 终点是文字的、数学的或美学与哲学的,从道理上说,这种作品实际上不是用来观赏 的,传统的展出形式不适用。但既要展示内在思想又要避免外在形式,仍是长久的难 题,那些被看成是观念艺术的作品,多是在美术馆和其他公众场合展出一些临时性的装 置,例如随便堆放一些木头、砖块或其他杂物,有一个例子是在美术馆中展出一个巨大 的鸟笼,里边有些活的鸟和其他物品,另有一个概念艺术团体则是一些从事随笔写作的

人。代表人物有约瑟夫•库苏斯(Joseph Kosuth)、迈尔•波施纳(MeI Bochner)和汉

纳•道波温(Hanne DarbOven)等人。

过程艺术(Process art),认为艺术的制作过程比事先的构思重要,体验时间流逝胜于 观看静止和持久的物体,力图表达瞬间即逝的短暂存在,此种艺术多使用易于体现时间 变化的软性材料,最初的来源是波洛克和德库宁在创作中随意滴溅颜料的偶然性,创作

过程多是作者对展出材料的任意改变。代表人物是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他 的一件作品是在展厅里堆放一些没有任何价值的混杂材料。他每天去改变这些材料的放 置状态,到展览结束时就将这些东西收起来扔掉。

四.世界现代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

(The Art and Craft Movement)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成果也最早在 英国展示,早期批量生产与设计低劣的矛盾也在英国表现得最明显。19世纪中期英国产 生的工艺美术运动即针对当时品质低劣的大众化工业产品,以复兴手工艺及对手工艺劳 动的尊重为前提,其宗旨是为大众生产美观而实用的物品,体现了现代设计的民主思 想,因此,工艺美术运动成为现代设计的开端。

威廉.莫里斯(Willam Morris1834—98)是这一运动的发起者,他在牛津大学就学期间 接受了以拉斯金为代表的复古和民主思想。他从事设计活动源起于他对工业产品的厌恶 也是他本人生活的需要。他在开始家庭生活时深感市场无自己喜欢的物品,于是亲自动

手设计并开设了自己的公司,从事家具、纺织品、书籍等的设计和制作。威廉莫里斯 的工艺美术运动吸引了许多追随者,但高品质的设计和精致的手工制作形成的产品价 格,并不能为平民所接受,他们的设计活动无法实现为大众服务的理想,也因为与时代 发展潮流不符而不能发扬光大。

工艺美术运动创造了一种质朴清新的风格,装饰图案以自然的花草为母题,构图对称、 稳定,但弯曲的线条和雅致的轮廓线表现出植物的生机,各种设计都力求格调高雅。

工艺美术运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运动,因为威廉莫里斯所推崇的是复兴手 工艺,反对大工业生产,虽然威廉.莫里斯也看到了机器生产的发展趋势,在他后期的演 说中承认我们应该尝试成为“机器的主人”,把它用作“改善我们生活条件的一项工

具”。他一生致力的工艺美术运动却是反对工业文明的。但他提出的真正的艺术必须是 “为人民所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对于创造者和使用者来说都是一种乐趣。”及“美 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正是现代设计思想的精神内涵,后来的包豪斯和现代设计 运动就是秉承这一思想而发展的。

★新艺术运动

(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开展的装饰艺术运 动,内容涉及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包括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以及 雕塑和绘画。这一运动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但带有更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及人 们在一个世纪结束时对过去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的世纪末情绪,是传统的审美观和 工业化发展的矛盾的产物。

新艺术运动形成的风格完全放弃了传统的参照,与工艺美术运动相比,新艺术运动的线 条更为自由、流畅、夸张,抽象的造型常常从实体中游离出来而陶醉于曲线符号中。主 题多是绵长的流水、变形的花草、苗条漂亮的年轻女郎,更多的带有令人憧憬和幻想的 色彩,新艺术运动带有极为明显的唯美色彩,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也仅仅是昙花一 现。

新艺术运动是一次范围广泛的装饰艺术运动,在各国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采用富有 生命力的线条及抽象的动、植物纹样是其特点。这一运动所产生的设计为我们今天的设 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德意志工业联盟

(DeutscherWerbund)德意志工业联盟简称“DWB”,由在英国接受了威廉.莫里斯思想 的德国普鲁斯贸易局建筑委员赫曼.穆特修斯(Hermannmuthesius)于19xx年在德国倡议 成立,其成员包括了制造商、建筑家和工艺家。德意志工业联盟把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 所改变的社会,当作不可避免的现实来客观接受,并利用机械技术开发满足需要的设计 品。

德意志工业联盟成立后出版设计年鉴,开展设计活动,参与企业设计,举办设计展览, 尤其具有意义的是他们有关设计的标准化和个人艺术性的讨论。持这两种观念的代表分

别是穆特修斯和亨利凡德威尔德,在19xx年的DWB年会上,穆特修斯极力强调产品

的标准化,主张“DWB的一切活动都应朝着标准化来进行”,而亨利凡德.威尔德则认为 艺术家本质上是个人主义者,不可能用标准化来抑制他们的创造性,若只考虑销售就不 会有优良品质的制作。这两种观念典型的代表了工业化发展期人们对现代设计的认识。 当然,随着工业的发展,穆特修斯的观点大获全胜,标准化已成为今日工业产品设计的 准则。

德意志工业联盟的中心人物和设计实践者是彼得.贝伦斯(Peter Bahrens),他受聘为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设计人员和顾问,为该公司设计了厂房、电器、标志、海报 及产品说明书等,他的设计极好的诠释了现代设计的理念,成为工业设计史上第一个工 业设计师。

★ 包豪斯

19xx年4月1日在德国魏马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 立的学院。虽然仅存14年,但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在 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包豪斯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①魏玛时期(1919一

1924),②德绍时期(1925-1933),其名称根据学院所在地而来。格罗佩斯(1919-19xx年任 职)是其创立者和第一任校长。第二任校长是迈耶(1927-19xx年任职)。第三任校长是米

斯.凡德洛(1931一19xx年任职)。他们都是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 对包豪斯的贡献极大。20世纪初,在大工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欧洲各国的现代主义设计 运动方兴未艾。格罗佩斯敏锐地意识到:应该建立新型的、专门的设计学院,以培养工业 社会所需要的设计人才。他一再向政府提出创办以建筑设计为中心的设计专门学校的建 议,19xx年魏马政府表示同意,在合并魏马美术学院和魏马工艺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包豪 斯学院。其德文全称为“Des Staatliches Bauhaus”,即“国立包豪斯”。格罗佩斯把 德文的建筑(bau)和房子(haus)两词合一而创造了“Bauhaus”(包豪斯),含意是新型的建 筑设计体系,但其设计教育内容包括了以建筑为中心的所有工业设计。格罗佩斯亲自拟定 了《包豪斯宣言》,确定其设计宗旨“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 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设计必须遵循客 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包豪斯 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其早期的教学体制可称为“工厂学徒制”,学生的 身份是“学徒工”,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 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每一门课都由这两种教师共同担负,学校还设立了木工、陶 瓷、编织和印刷工作室,供学生实习,使其兼具艺术和技术能力。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 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 的理论为依据。19xx年8-9月间,包豪斯举办了名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大型展览 会。师生的作品吸引了欧洲著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从而进行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宣传 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并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高潮。当时,格罗佩乌斯作了题为 “论综合艺术”的演讲并发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设想与组织》。其后,他在教学上又作了 较大改革,把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必修课,使教学体系向着更加理性和科学化的方向发 展,更加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右翼政治势力的迫害,19xx年3月,包豪斯迁至德骚 市,开始其发展的第二阶段。19xx年,其校名又加上“设计学院”的附名,进一步明确了学 校的性质。教学不再由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师傅共同进行,而是聘请技术熟练的工匠协助教 授工作。德绍包豪斯的教授以本院毕业生为主,如拜耶等人。19xx年,该校刊物《包豪 斯》出版。19xx年,成立建筑系,瑞士著名建筑师迈耶任系主任。这是包豪斯的鼎盛时

期。19xx年2月,格罗佩斯辞职并推荐迈耶担任校长。他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加强了建筑系 的课程,成立了音乐系,增设了摄影专业,并增加了社会学课程,提倡学生积极与社会联 系。其进步的政治立场引起当局不满,19xx年他被迫辞职。在格罗佩斯的推荐下,德国著 名建筑师凡德洛出任第三任校长。他继续推行改革,完善以建筑设计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并努力使学院实现非政治化。19xx年,在纳粹冲人学校大肆破坏后,学校被迫关闭并迁至

柏林,以“包豪斯•独立教育与研究学院”命名,在一座废弃的电话公司里继续教学。1933 年1月希特勒上台,4月,由当时的文化部下令关闭包豪斯并由纳粹军警强行占领学校,8月 10日,凡德洛宣布包豪斯永久解散。二战后,包豪斯的主要领导人物和学生移居美国,依 托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他们的教育和设计实践,终于把包豪斯的影响发展成一种新的 设计风格——国际主义风格。国际主义风格设计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 高度理性化,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特点。在设计形式上,受到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主 张的深刻影响。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 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 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荷兰风格派

(De Stijl)19xx年,几个具有前卫思想的设计家和艺术家聚在一起,以《风格》(De Stijl)为宣传阵地,开始探索艺术、建筑、家具设计、平面设计等的新方法和新形式, 形成了对现代设计影响很大的荷兰“风格派”。他们的探索成果至今仍影响着设计师的

造型和风格。荷兰“风格派”的精神领袖是凡•杜斯堡(TheoVanDoesberg),重要成员有 著名画家蒙德里安(PietMondrian)等,蒙德里安几何纯色块组成的抽象画面对“风格 派”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

(Constructivism)19xx年10月革命成功后建立的苏维埃共和国也成为现代设计的探索 地,在革命成果的鼓舞下,一批年轻的建筑家、艺术家和设计师组织起来,试图在建 筑、艺术、平面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方面探索出一种能代表新政权的形式,他们的探索带 有极为明显的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政治色彩。可惜这些探索后来受到新政权的反对不果而 终。俄国的现代设计探索被称为“构成主义运动”,构成主义以表现设计的结构为目 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把设计当作工程师建设桥梁或水渠一样操作,他们富有机械美感的 设计也影响了包豪斯的设计风格。构成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马列维奇(KasimirMalevich) 和塔特林(Tatlin)等。

★装饰艺术运动

(Art Deco)19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设计革新运动。在大工业迅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 的形势推动下,欧美的工业设计逐渐走向成熟。仍然经常留恋手工业生产的新艺术设计运 动,己不能适应普遍的机械化生产的要求。以法国为首的各国设计师,纷纷站在新的高度 肯定机械生产,对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现代建筑和各种工业产品的形式美和装饰美进行 新的探索,其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对建筑、家具、陶瓷、玻璃、纺织、服装、首饰等方面 的设计,力求在维护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使工业产品更加美化。巴黎是装饰艺术运动的 发源地和中心,19xx年在巴黎举办了装饰艺术展,装饰艺术运动因此得名并在欧美各国掀 起热潮。它受到新兴的现代派美术、俄国芭蕾舞的舞台美术、汽车工业及大众文化等多 方面影响,设计形式呈现多样化,但仍具有统一风格,如注重表现材料的质感与光泽;在造 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在色彩设计中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 和金属色,造成强烈、华美的视觉印象。在法国,装饰艺术运动使法国的服饰与首饰设计 获得很大发展,平面设计中的海报和广告设计也达到很高水平。格雷(Eileen Gray)的室 内和家具设计,把富有东方情调的豪华装饰材料与结构清晰的钢管家具完美结合。在美 国,装饰艺术运动受到百老汇歌舞、爵士音乐、好莱坞电影等大众文化的影响,同时受到 蓬勃发展的汽车工业和浓厚的商业氛围的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美国装饰风格和追求形式 表现的商业设计风格,它们从纽约开始,逐渐从东海岸扩展到西海岸,并衍生出好莱坞风 格。尤其在建筑、室内、家具、装饰绘画等方面表现突出。纽约的帝国大厦和洛克菲勒 大厦,在整体外观、室内、壁画、家具和餐具等方面的设计,都表现了典型的美国装饰艺 术风格。位于洛杉矶的可口可乐公司大厦,其建筑设计表现出汽车式的流线型形态。美国 装饰风格20世纪30年代传至欧洲,使欧洲的装饰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在英国,装饰艺术风 格始于19世纪20年代末,突出表现在大型公共场所的室内设计和大众化的商品(肥皂盒、 爽身粉盒等)包装上。伦敦的克拉里奇饭店的房间、宴会厅、走廊和阳台,奥迪安电影连 锁公司兴建的大量电影院等,表现出英国装饰艺术风格与好莱坞风格的结合。装饰艺术运 动中表现出的东西方艺术样式的结合、人情味与机械美的结合等内涵,在20世纪80年代, 重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的重视。

★流线型设计

(Streamlining)流线型设计风格是空气动力学的成果在设计中的体现,最早应用于汽 车设计,但到30年代,流线型设计被广泛用于产品、家具等设计之中,一时成为一种风 尚。这种主要用于交通工具的风格,改变了产品设计的外观,颇具现代感,带有浪漫的 美学特征,也成为新世纪速度的象征。流线型风格尤其受到美国设计师的青睐,在30年

代的美国产品设计中,大到飞机火车,小到厨房用品铅笔刀,均体现了这一风格的滥 觞。

★功能主义芝加哥学派

19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L.H.沙利文宣扬“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认为 “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沙利文根据功能特征把他设计的高层办公楼建筑外形分成 三段:底层和二层功能相似为一段,上面各层是办公室为一段,顶部设备层为一段。这 成了当时高层办公楼的典型。沙利文认为建筑设计应该由内而外,必须反映建筑形式与 使用功能的一致性。这同当时学院派主张按传统式样而不考虑功能特点的设计思想完全

不同。后来,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如勒•柯布西耶等都强调满足功能要求是建筑设计 的首要任务。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发展,功能主义思潮在20世纪20~30年代风行一时。本来讲求 建筑的功能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重要观点之一,但是后来有人把它当作绝对信条,被 称为“功能主义者”。他们认为不仅建筑形式必须反映功能,表现功能,建筑平面布局 和空间组合必须以功能为依据,而且所有不同功能的构件也应该分别表现出来。例如, 作为建筑结构的柱和梁要做得清晰可见,建筑内外都应如此,清楚地表现框架支撑楼板 和屋顶的功能。功能主义者颂扬机器美学。他们认为机器是“有机体”,同其他的几何 形体不同,它包含内在功能,反映了时代的美。因此有人把建筑和汽车、飞机相比较, 认为合乎功能的建筑就是美的建筑,其几何形体在阳光下能表现出美的造型。他们认定 功能主义会自动产生最漂亮的形式。

20~30年代出现了另一种功能主义者,主要是一些营造商和工程师。他们认为经济“实 惠”的建筑就是合乎功能的建筑,就会自动产生美的形式。这些极端的思想排斥了建筑 自身的艺术规律,只会给功能主义本身造成混乱。

50年代以后,功能主义逐渐销声匿迹,就连强调建筑功能的勒•柯布西耶也同功能主义者 分道扬镳了。但无庸置疑,功能主义产生之初对推进现代建筑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

路易斯•沙利文 1856 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最初曾为费城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弗尼斯

( Frank Furness )工作,被认为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1873 年,他来到

芝加哥,受雇于素有“摩天大楼之父”之称的建筑师威廉•勒巴隆•詹尼( William Le

Baron Jenney )。在巴黎学习一年之后,他返回芝加哥,成为约翰•埃德尔曼( John Edelman )的绘图员,后者奢华有机的装饰设计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79 年,他

进入丹克马尔•阿德勒( Dankmar Adler )的事务所,后者是芝加哥最著名的结构工程师 之一。在此后 15 年的合作过程中,他们在美国建筑史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颇具影响力 的建筑。他与阿德勒大胆地抛弃先辈公认的建筑惯例,创造出新颖的、来源于每个项目 功能需求的设计方案,同时利用当时的材料与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他形成了别具一格 的装饰风格,将自然的形式融为一体。 最初,他们的公司仅局限于住宅和小型的商业建 筑,譬如:伊利尔住宅( Eliel House )、珠宝商大楼( Jewelers' Building )、考 夫曼商店与公寓( Kaufmann Store and Flats )等。然而,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 十年代初,公司所设计的项目逐渐扩大,涉及摩天大楼和剧院等。 1895 年,他与阿德 勒分道扬镳,开始设计 Carson Pirie Scott 百货公司、 Gage 大楼以及纽约的

Bayard 大楼。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期间,他主要为中西部地区设计小型银行、商店 和教堂,其中包括圣三一俄国东正教堂( Holy Trinity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 以及他的收山之作克劳兹音乐店( Krause Music Store )。 1900 年以后,沙利文的

声望急剧下降,并于 1924 年在纽约逝世。

★现代主义

时间上定义: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运动。

意识形态上: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典型和鲜明。 现代主义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几乎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从哲学、心理 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等都被涉及。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形成,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

的成分,重要人物: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

瓦•阿图。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沃尔特•格罗佩斯

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1907至19xx年间,

他师从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也是他一生中所受的最大影 响。后来他也受到勒•柯布西耶 和密斯•凡•德•罗 的影响,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

(Marcel Breuer)进行合作。19xx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 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 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19xx年,格罗佩斯成为Grand Ducal Saxon 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Crafts Academy of Arts and School of Arts)的主任,并创立 了魏玛国立鲍豪斯设计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 Weimar)。后来包豪斯成为“建筑 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格罗佩斯在设计领域方面阐述了一种新观点,即将艺术和工业融合在一起。他们对学生 在实际工艺操作方面要求相当严格,正是这种方法和技术使格罗佩斯成为“最伟大的组 织者”。他写的几篇文章正体现了这样的观点,比如:19xx年的“现代工业化建筑的发 展”(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Architecture)以及19xx年的“思想与 建筑”(Idea and Construction)等。鲍豪斯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对于石头、木头、金 属、陶土、玻璃、颜料以及织品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对自然、原料、几何结构、建筑 物、绘画、色彩以及合成物品的分析和研究。1928 年,他从鲍豪斯学校辞职,校长由汉

斯•迈耶(Hannes Meyer)担任,19xx年格罗佩斯推荐密斯•凡•德•罗担任了该校的第三任

校长。19xx年,他凭借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建筑学知识 成为哈佛大学建筑学教授,并成

功的培养出诸如贝聿铭(I.M Pei)、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菲利普•约翰逊

(Philip Johnson)等著名的建筑大师。同时,他还邀请他的朋友马塞尔•布劳耶 (Marcel Breuer)赴哈佛执教。从19xx年起至他退休,格罗佩斯 一直担任哈佛建筑学 院院长,19xx年,他还与几个学生一起成立了协和建筑事务所(TAC)。

格罗佩斯认为建筑师的职责包括视觉环境,同时还应该通过团队的方式来完成各项工 作。这一理论涵盖了各种设计,比如椅子、房子、城市等的设计。每个项目都要经过这 样的过程,即对特殊需要的部分和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考虑到现在的原料 和技术并未涉及到先前的形式和风格,因此他为大量急迫的社会问题寻求了明智的解决 方法,并尽力在商业、技术与有创造性的设计师的想象力方面构筑了沟通的桥梁。 他进行过电车、火车以及豪华的机动车辆的设计,还运用简单的几何学知识进行创作, 通常,改变尺度的长方形就能代表不同的层次。用光滑的表面、原初色系(红黄蓝)以

及现代的原料(比如钢材、玻璃等)进行设计的形式比较明显。在线性和水平元素之 中, 格罗佩斯引进了力量、稳定性以及机动性等特征。由他设计的作品单纯和整洁,而 其体积和位面则经常借助其功能由光线起着强调的作用,同时格罗佩斯极为关注细节。 窗户是一件很重要的工具,窗口与正面墙壁的平齐则加强了整个空间的整体完整性,而 窗口凹进去的地方则强调了天花板的位面。通过对光线角度和图像比例的研究,格罗佩 斯给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定位:“我们收集了如此大量的技术材料,以至于这些陈列品 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的平衡觉。我们的城市呈现出了一种为所有人完全释放的面貌,残 酷的竞争进入到人们的思想、心中以及身体的每一处。”

在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基本单元中, 格罗佩斯改变了他所执教的建筑学的教学方案。他是 一个伟大的建筑师,同时,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和设计理论家,其影响也更为深远。从他 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最好的经验之一,“新的时代需要人们充分的展示自我。精确的标 记形式缺乏整体性和明显的对照,而组员的分配就像整体中的部分,比如色彩符合恰当 的风格就应该像经济学对人一生的影响一样重要。”

勒•科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19xx年定居巴黎,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大师中著书立说最丰富 的一个。他的现代主义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它的重要论文集《走向新建筑》中代表了他 的总体设计思想。这本著作的文章,前后跨越几十年,因此难免有些前后矛盾之处,内 容也比较庞杂,但是在否定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强调设计的功能至上方 面,他的观点与格罗佩斯基本是一致的。

柯布西耶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 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 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 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 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 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它们的美学原则是 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 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1、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xx年的萨瓦伊别墅和 19xx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 地面之上;

2、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

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

最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 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

柯布西耶本人是非常矛盾的,他的观念和它的实践中存在大量的知识分子理性主义的成 分,甚至是空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但他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刚刚萌芽时提出的这些 重要见解,对于推动运动的整体发展,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米斯.凡德罗(1886-1969)

米斯生于德国。19xx年,他与格罗佩斯一同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受到贝伦斯的很大 影响。19xx年,他提出了 "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19xx年,密 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他突出地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乎全部基本 特征,简单、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减少主义的形式,加上为这个建筑设计的家具,特

别是著名的现代主义经典椅子一巴塞罗那椅子,使米斯一举成名,成为世界公认的设计 大师。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是米斯设计生涯上的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

米斯的一个重要的30年代工作足于19xx年担任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长。他首先结束了 学校长期受到泛政治思想干预的状况,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他 认为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 专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米斯的任期中。

19xx年,密斯移居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 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很少有人对现代 建筑的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 提到,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这并不夸张,反映出了他的重要 作用和影响。

赖特(1869~1959)美国现代主义先驱

师承著名建筑师沙里文。赖特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 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风格在漫长的期间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从自然主义、有机主义、中西部草原风格、现代 主义,到完全追求自己热爱的美国典范,每一个时期都对世界建筑界造成新的影响和冲 击。他设计的内容从私人住宅到商业中心、从建筑到家具,从社区规划到都市设计,可 以说无所下包;他的设计具有相当大的个人表现成份,与当时领导世界设计主流的现代 主义、新建筑、国际主义风格大相径庭。

沙里文曾经多次提到他对于功能与形式的看法,他说:形式追随功能。赖特后来发展了这 句话:功能与形式是一回事,表明了他的功能主义的立场:认为功能与形式在设计中根本 没有可能完全分开。他认为,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 类服务的有机整体。因此,他反复强调的有机设计其实就是指的这个综合性、功能主义 的含义。

有机建筑提出六个原则,即:

1)简练应该足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

2)建筑设计应该风格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

3)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他说:“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与 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

4)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因素;

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6)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他的有机建筑的观点并不是呆板的,而是充满了灵活性的方法。他曾经表示他喜好用钢 筋混凝土仿照植物的结构来设计建 筑,结构中间是一个树干(trunk),深埋在地下,每 层楼好像足在树干上长出来一样,层层加上,阳光从上至下穿过天窗进入室内,造成自 然照明的感觉,日光与月光都有类似的效果。他称这为有机建筑。

作品

{1893年后的10年中,赖特在美国中西部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墅,形成了 "草原式住 宅"的风格,代表作有19xx年威立茨住宅、罗伯茨住宅,19xx年的罗比住宅等。这些住宅 既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适合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 稀的特点。19xx年设计拉金公司大楼,19xx年设计日本东京帝国饭店,使他获得国际声 誉。19xx年赖特了设计流水别墅,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动人建筑景象,成了他"有机建 筑"思想的典范。

美国建筑百科全书评价:"必须承认赖特是他那个时代或许也是任何时代的最有创造力的 建筑师之一。他极不寻常的生活和哲学说明他是富有诗意的幻想家和艺术家,是注重实 效的工程师,自由思想的个性主义者??}

他对于现代主义的最大贡献

是对于传统的重新解释,对于环境因素的重视,对于现代工业化材料的强调,特别是钢 筋混凝土的采用,和一系列新的技术(比如空调的采用)。他为以后的设计家们提供了一 个探索的、非学院派和非传统的典范,他的设计方法也成为日后新探索的重要借鉴。 阿尔瓦•阿图(芬兰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之一,芬兰杰出的设计家阿尔瓦•阿图, 是芬兰的重要建筑大师, 他与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勒•科布西耶等等大师一样,是现代主义设计的重

要奠基人,他代表了与典型的现代主义一国际主义风格不同的方向,在强调功能、民主 化的同时,探索一条更加具有人文色彩、更加重视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的设计方向,奠定 了现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理论基础,影响世界的设计发展,是当代最为重要的设 计人物之一。

从许多方面来看,阿图的设计与科布西耶的设计恰恰相反:他的作品具有轻松感、流畅 感、剧烈、耐性,与咄咄逼人、高度理性的科布西耶成为鲜明的对照。阿图一生都在寻 求与现代世界的协调特征,而不是简单的创造一个非人格化的、非人情味的人造环境。 他热衷于使用木料,因为他认为木料本身具有与人相同的地方一自然性的、温情的。他

对于“新艺术”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的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非常推崇,他说:

我的这个木结构是呈献给威尔德的,他是我们时代建筑的伟大先驱,是第一个在木结构 技术上引起革命的人。他的自然风格被成为阿图主义,具有鲜明的个人和地区特征。复 杂的木结构,风格高度统一的风格,是典型的阿图设计特征。

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对包豪斯、国际主义风格的人情化改良。在于他的人文主义原则,他 强调建筑应该具有真正的人情味。

阿图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他对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设计风格的影响。他一方面是现代 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采用现代材料,比如钢管、水泥、平板玻璃等等,也采用了现 代的建筑方法,比如预制件材料的组合拼装、玻璃幕墙结构等等,同时,另一方面又遵 循了地区性、民族性的特点,广泛采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等等,讲究装饰性地使用结构 部分,讲究材料所传达的人情味,他还广泛采用有机外型,从而改变了德国现代主义的 单调、非人情化的风格,建立起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新有机功能主义风格

他的设计理论:1、信息理论2、表现理论3、人文风格 作品:

芬兰萨纳萨诺市政厅采用砖墙结构,高低错落

一方面有强烈的乡土味道,另一方面对比强烈的现代主义结构

{特别有创见的是他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 代家具,已成为国际上驰名的芬兰产品。19xx年,他提出的"Y"型和三条腿的坐凳,改变 了四条腿的模式,是对传统家具的一个突破。在玻璃制品上,他同样采用了有机的形态 造型,使他的产品设计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

★后现代(Post-Modern)设计

后现代设计是60年代进入以计算机为标志的后工业时代后,人们对设计的更高要求设计 为适合新时代要求做出的相应调整,也是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在设计领域的反映。为了 打破现代设计国际主义风格的单调局面,从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设计师们一直在进 行着各种反现代设计的尝试,这一尝试在80年代达到高潮,形成了所谓的后现代设计运

动。有关后现代设计的定义和评论虽然至今都没有定论,但这一思潮无疑影响了20世纪 末的设计观念,丰富了设计的外型和内涵。

19xx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图里(Robert Venturi)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和矛 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一书,在充分肯定了现代 建筑对人类居住空间的贡献后,文图里认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现代主义 建筑平庸、千篇一律的风格限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欣赏趣味的单调乏味,现 代主义大师们所创造的辉煌已经成为新的桎梏。在书中,他对风格混乱、含义模糊、具 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建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的观点成为后现代设计风格形成的雏 形。

文图里之后,英国建筑师和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为确立后现代设 计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最早在设计领域提出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出版了一系列的著 作描述建筑领域的后现代状况,如《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今日建筑》 (Architecture Today)、《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The Language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等。他在书中列举和分析了建筑领域的新潮流,把他们归于后现代范 畴,使后现代一词广为传播。与此同时,建筑领域出现的一些新作品也印证了一种新风 格的诞生,使后现代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描绘和理论。

建筑领域的后现代思潮推动了产品设计领域的后现代设计的发展,意大利19xx年的“阿 卡米亚”(Alchymia)工作室和19xx年的“孟菲斯”(Memphis)设计小组是后现代设计 运动的代表。“阿卡米亚”展示了他们在脱离了工业设计的束缚后自由发挥设计才华的 设计品,以此对抗现代主义的理性设计方法。“孟菲斯”成员以其激进的设计和在世界 各地的巡回展览,对设计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他们在设计中公然展示的装饰性、趣 味性、庸俗品味以及对设计品功能显而易见的忽视和五光十色的色彩效果,使习惯了现 代设计的设计师和公众在吃惊的同时也对设计开始了重新认识和思考。

后现代设计并没有明确提出旗帜鲜明的宣言、理论或设计原则,但设计师们的实践打破 了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在设计领域所造成的沉闷气氛,显然是对现代主义设计准则的反叛 和超越。后现代设计的特点表现为对古典视觉语言的复兴,模糊产品的功能性,强调产 品的装饰意味,运用了大胆艳丽的色彩,有意识的恢复了手工艺时代产品的单一或手工 制作特点,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融会合流起来。

后现代设计表明人们已经对现代主义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世纪末普遍的怀旧情绪和 在新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复杂情感替代了纯粹的功能性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高科技 的发展使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软件时代,大众传媒在操纵着我们的生活,后现代主义 者企图摆脱在日益技术化和商品化社会发展中人类的异化命运,他们渴望在被符号淹没 的世界中追求对人性的更大自由和彻底解放,追求更大程度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因 此,他们把对于一种新型生活方式的追求表达在后现代的设计中。后现代设计因其反功 能的特点并没有成为设计的主流,但其恣意大胆的设计实践对设计领域造成了极大的冲 击力,在现代设计语言的贫乏和单调已成为设计师们的共识后,后现代设计的出现无疑 丰富了设计的语汇,使城市和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波普设计

(POP)二战结束后,在功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在设计风格上趋于一致,“玻 璃盒子”般的高层建筑遍及世界每个角落。现代主义设计的理性特点发展到60年代已引 起了人们的普遍不满,尤其是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把造型简单、色彩单调、 功能突出的机械产品理解为古板、乏味的东西,人们开始希望出现丰富多彩的设计品。 波普(POP)设计首先在英国产生,来源于美国的大众文化和沃霍尔为代表的美国的波普 艺术运动。。在英国的年轻人眼中,摇滚乐、好莱坞影星、汽车和大众文化消费品是美

国富裕生活的象征,大西洋声色相映的景观激发了他们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现代主 义冷漠、理性、色彩单调的设计品已远远不能表达他们的生活观念。英国的波普设计正 是顺应年轻的消费群体而发展起来的。波普设计很快就波及到其它国家的设计领域,成 为设计潮流。波普设计带有浓厚的反现代主义色彩,主要是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趣味 性。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