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焦范小学 任小矿

时间匆匆,转眼间,这学期的校本研修已经结束了。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围绕校本研修主题,认真实践,努力读书学习,以提高个人素质,我做了很多工作,现将其总结如下,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首先,在业务方面。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其次,教师一定要读书。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有三块组成: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这些只能靠不断读书学习获得。老师和学生一样,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其三,一是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学员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通过交流,我认识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找到了与外界的差距,同时也是自己有了更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自觉学习的劲头比以前更上一层楼了。二是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动笔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己对话,你会获益良多。

其四,小组集中研修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讨论解决在研修时,所遇到的问题,或分享其果。以此达到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目的。因此,我在小组集中研修时,积极准备,要带着问题来,积极讨论,带着收获而归。

其五,多听课就会有感觉。一是有激情。听了许多课,上课比较好的教师都非常有激情。教师的激情能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当一名好老师,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二是爱学生。对待学生,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

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尤其对所谓的困难生,要学会做“雪中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痛苦中及时送去安慰的人。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第二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校本研修总结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校本研修总结

南张村小学 王四刚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单要负责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科学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一、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计划。在开展德育计划的过程中,应根据德育教育自身的特性,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文字基础知识的同时,与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学校任命我为德育教研组长,组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校本研修教研活动。为语文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教学技术、教育能力、教学水平、教学研究、教学效率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提供平台搭建舞台。 通过研究达成四项目标:(1)形成以校为本的学校教研组建设特色;(2)探索适合我校教师语文德育教育的的校本教研机制;(3)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德育教育的校本研修模式;

(4)加速学校语文教师德育教育的能力的提升,构成具备德育教育能力的名师和骨干队伍。

1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随着学校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德育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直面我们的德育工作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新的思考。首先,我们的德育目标偏重于认知,而对于情感、态度、习惯、过程、方法等则多说教而少引领。这种德育的“知性”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停留在道德知识层面上,而所期望的优良“德性”并未在学生心灵中生成。其次,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取向于“成人化”、“理想化”,而缺少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儿童化”、“日常化”内容。再者,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重心往往放在如何改善对学生德育“注入”的技巧上,而忽视活动的开展及在活动中生发的体验和感悟。另外,也有诸如德育实施的时空比较单一等倾向。因此,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获得丰富的感受、体验和感悟,以此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自主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二、课题研究策略

1.文献资料法:查阅各种文献档案,为制订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2

2.调查法:主要是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学生、教师等诸多人群,了解学生道德现状和学校德育现状,同时也调查了解德育实践活动的活动效果。

3.行动研究法:开展延伸实践活动,并及时记录下教育实践日记。

4.个案法:追踪研究、典型的学生案例与活动案例。

5.经验总结法:及时回顾总结实践研究做法,整理总结形成经验、报告。

三、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思路:

第一,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手段切实了解、分析现阶段本校范围内小学生“美德”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第二,方案设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美德”结构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设计研究方案;第三,实践干预。并要求全体研究成员按照方案设计步骤对德育实践活动进行实践干预;第四,总结提升。同时施加辅以适当的评价跟进,以实现教育者所期望的德育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关注理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剖析、科学统计等研究方法,凸显实践策略的实效与创新。第五,反思回顾。第六,模式建构。构建贴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有目的的道德熏陶并建构相应的美德实践模式。

(二)研究过程:

1.时间规划:实验总体时间为4年(2010.9~2014.2)

2.研究步骤

3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2010.9~2011.2)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2.课题组成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学习国内外有关德育的理论,获得理论支持。

3.课题组成员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构思实验方案。

4.课题研究分工,制订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1.3~2013.8)

本阶段按照实验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实验。

1.总课题组每年召开1次学术年会;

2.针对需要,召开阶段实验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实验的经验,或召开专题研讨会、学习会、报告会,实行过程指导;

3.收集、整理形成性的资料,建立实验档案

第三阶段:总结实验(2013.9~2014.2)

1.每位课题组教师对自己分管的项目进行归类、总结;

2.课题组作全面总结,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3.申请课题成果鉴定。

四、课题的管理

1.课题主持人:王四刚

2.课题研究小组骨干成员:分管校长、教导处德育主任、年级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

3.保障措施:组织保证:组成子课题研究小组,精选挑选骨干教师组成子课题组,在校德育领导小组领导下,切实做好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充分利用教育教学时空,实施研究。人员保证: 4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是学校骨干教师,学历高、理论深、能力强,是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队伍,能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他们在不同教育教学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抱以极大的热忱和期望。课题组成员曾经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论文,他们乐于潜心研究,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研究中去。机制保证:争取专家学术支持。同时聘请各级教科部门的专家进行指导。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明确职责,制定课题管理条例,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对实验中取得成绩的教师在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经费保证:校行政计划投入科研活动所需经费。 五、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本课题自20xx年9月立项以来,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2010.9~2011.2研究起始阶段)的相关工作目标和任务:完成了课题设计、申报和研究实施方案;本课题下设五个子课题研究(探索适合教师德育教育发展的校本学习;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德育教育发展;青年教师培养校本特色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实践研究;基于校本的学校骨干教师考核机制的创建;教师成长个案分析研究)均完成了相关子课题的设计并制定了实施方案。课题方案经市区科研专家和领导的论证和研讨,提出相关改进意见,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相关概念程序特别是研究内容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充实完善。课题组还搜集有关研究理论资料,重点学习有关语文教师德育教育成长的理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和相关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研 5

究能力。本课题研究现进入了第二阶段(2011.3~2013.8研究实施阶段)主要研究任务是:实验教师按各子课题分头进行课题研究;定期组织教研和专题研讨会;阶段总结会、调整、修正。各子课题均进入实施研究阶段,在扎实有力的推进中,各子课题研究均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实现发展。

六、阶段性成果

通过两个阶段全体教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收获了以下阶段性教研成果:

1.丰富的过程性活动记录与评价资料;

2.体现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

3.教师经验论文、活动案例集;

4.学生“德育”活动体验文集;

5.活动专题片;

6.生动的校园德育网页。

七、对课题研究深入的思考

1、对课题研究操作层面的反思

首先,要进一步整体规划课题的工作目标,确定的工作目标要客观合理,能够催人奋进,凝聚人心,与相关研究教师的理论专业实际水平相符合,研究内容要进一步具体、细化、量化,如公开课、听课、备课、评课、论文、课题、各类获奖等。

其次,完善课题工作机制。除了教研组活动可以把课题研究 6

工作纳入外,还要开辟专门的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丰富课题研究学习的方式。课题研究的高效运作必须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之下进行,学校要通过行政途径支持老师的课题研究工作,确保课题常规工作顺利进行,如课题活动的会议制度、教研制度、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等。做到定活动时间、内容,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来深化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和内化,提高每次活动的实效性,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以保证研究活动有序开展。

第三,要增强课题成果意识。一是获得成果的意识,深入思考从哪些方面扩大课题研究成果;二是保留成果的意识。计划总结等结果性的资料;会议记录、活动照片等过程性的资料。师生活动中的一些原始资料。三是成果转化意识。课题研究目的在于运用,课题成果能否进行有效的利用、转化和推广,发挥其实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课题研究成效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从事课题研究时,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加强课题工作的总结反思。研究过程中加强对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是保证研究取得预定目标的有效举措之一。总结反思应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在研究中不定期地及时总结前阶段研究的成果,反思前阶段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后阶段研究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每次研究活动后及时对活动的具体操作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提高课题研究活 7

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成员通过教学实践来进一步深化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内化,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8

相关推荐